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胸腔胃鉴别诊断及显示被胸腔胃遮盖的纵隔结构和肺部病变。材料与方法:对15例胸腔胃患者摄常规胸片和空腹口服产气粉使胃充气后摄改良法胸片。结果:常规胸片胸腔胃有时不易与纵隔占位性病变区别,而且被胸腔胃所遮盖的纵隔结构和肺内病变也不能充分显示,改良法胸片能有效地克服常规胸片的不足之处,结论:空腹胸腔胃充气改良法胸片对胸腔胃与纵隔占位性病变的鉴别及显示被胸腔胃遮盖的纵隔结构和肺内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Li XF  Zhou HB  Zhao XL  Dai F  Li T  Wang L  Xu WM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2):127-128
患者女,54岁.咳嗽伴胸痛、胸闷1周.外院胸片示:右上肺占位性病变,给予抗感染、止咳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于2009年3月29日入院.CT示右肺上叶一类圆形软组织块影,大小8 cm×6 cm ×6 cm,内部密度尚均匀,与周围肺组织分界尚清,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腔内未见积液.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0岁。因胸、气短3年,加重右胸疼痛15d,2005年6月24日入院。查体:右前侧胸壁可见静脉曲张,右肺呼吸动度及语颤的减弱,右下肺叩呈实音,肺肝界叩不清,右下肺呼吸音弱。B超示:右胸腔实质性占位。CT示:右肺巨大占位病变,考虑畸胎类肿瘤可能,胸部MRI示:右前、中纵隔占位病变,考虑畸胎瘤可能性大,伴右侧胸腔及右肺内广泛浸润;右肺不张。术中见右胸腔被巨大肿瘤占据,肿瘤与胸壁、纵隔及隔胸膜粘连密切。  相似文献   

4.
Xu YF  Liu AJ  Song ZG  Wei LX  Zhu QF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10):698-698
患者男,85岁。因发热乏力2d于2004年8月12日收入院,查体发现左肺占位病变,考虑为肺癌,行胸片检查示左下肺占位并胸腔积液。患者于9年前曾因早期胃癌及十二指肠癌行远端胃大部及十二指肠切除术。入院14d后,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治疗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5.
例1男,71岁.胸闷气急1个月于2006年2月17日入院.胸片示右上纵隔旁团块影,似有分叶征象,考虑为纵隔占位性病变,CT示:右上纵隔见不规则囊实性肿块,约11.9 cm×12.0 cm,增强后见囊壁及分隔明显强化,囊壁不规则,可见壁结节,囊内液CT值约15 Hu,肿块部分层面与升主动脉、上腔静脉间脂肪间隙消失,肿块突向右侧胸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术前与术后诊断不符的原因及诊治的策略与体会。方法对误诊的15例肺内孤立占位性病变术前病史、辅助检查及术后病理性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内孤立性占位术前病史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的假阳性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对可疑肺癌的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可降低其误诊率;对术前难以确定病变性质的患者,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是术前确诊的补充;胸腔镜微创治疗是肺内占位性病变的重要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7.
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与肺母细胞瘤的鉴别要点.方法 对4例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 其中2例首发症状均为咳嗽,呼吸困难.年龄分别为8个月、4岁,胸片均为肺旁囊实性肿块.1例3岁因感冒摄片发现左上肺囊性占位.另1例出生后即出现气促,胸片见右肺占位.镜下可见原始的恶性小细胞表面被覆呼吸道上皮呈多囊性或实性结构,另一种成分为梭形细胞,除纤维肉瘤特点外,还向横纹肌肉瘤等分化.免疫组化:恶性小细胞未见上皮抗体表达;梭形细胞desmin、vimentin、MSA呈阳性表达.结论 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应与肺母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两种肺活检方法在肺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严格选择我院及南方医院呼吸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经胸片或CT诊断为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192例。其中126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行活检取组织,另66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观察胸片、CT及纤支镜下肺占位病变大小形态,同时比较两种肺活检方法的确诊阳性率。  结果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可直接观察到病变部位大小形态;纤支镜肺活检和经皮肺穿刺活检两种方法肺部病变确诊阳性率分别为83.1%和88.7%,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纤支镜和经皮肺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1%和12.12%,后者显著高于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均对肺占位病变有诊断价值,但纤支镜检查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乳腺占位性病变显示方面的优势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临床或钼靶检查怀疑有乳腺占位的患者进行了6层螺旋CT扫描,应用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行后处理,观察乳腺病变本身表现,并与穿刺及手术结果相对比.结果 经病理证实乳腺癌32例、乳腺腺瘤4例,小叶增生2例.轴位及MPR图像能清楚显示乳腺结构,对于病灶定位准确,定性资料(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以及邻近组织改变情况)详细,同时可清楚显示肺部、纵隔及腋窝等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敏感的显示并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与其他检查方法相结合,有助于乳腺病变的正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全内脏转位二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所在两家医院近期分别收治全内脏转位畸形并发食管癌患者2例.例1,男,41岁.胸片示心脏偏于胸腔右侧.心尖朝向右前下方,主动脉弓位于纵隔右侧,纵隔无偏移.胃泡影位于右侧.心电图检查也提示右位心.人院查体、头颅、躯干及四肢均无畸形.心尖博动点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肺肝浊音界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经右胸切口剖胸探查见主动脉弓位于右胸腔,右肺两个肺  相似文献   

11.
巨大淋巴结增生(Gl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简称GLNH),发生在胸腔内者较少。胸内的GINH又多位于纵隔内。本文报告我院1986年~1997年收治的6例加以讨论。 一、临床资料:例1,女,30岁,以咳嗽、咳血性痰、伴有呼吸困难1.5年为主诉入院。查体除右肺呼吸音增粗外无其它体征。摄X线胸片:两肺纹理增粗,右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在X线胸片中肺内孤立结核瘤与球形肺炎、肺癌等其它孤立病变易误诊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09例肺内孤立结核瘤在X线胸片的表现,分析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在结核瘤等其它肺野内孤立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孤立结节的边缘特征(分叶、毛刺)、内部结构(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结节内透亮影)、周围改变(卫星灶)等表现。结论对X线胸片影像表现的细心观察,结合临床诊疗与实验室结果,对肺内孤立结节病变不难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间隙及其占位性病变的影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颈动脉间隙的影像特点及比较CT、MRI对颈动脉间隙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例正常男性颈动脉间隙的影像特点;回顾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动脉间隙占位性病变,CT检查11例,MRI检查4例。结果:颈部MRI轴位图像上可清楚显示颈深筋膜各间隙的形态和毗邻关系。神经鞘瘤可显示囊变和钙化,MRI显示T2WI呈明亮高信号为其特征。颈动脉体瘤增强后肿瘤显著强化。鳃裂囊肿有其相对固定的发病部位,增强扫描无强化。淋巴管瘤显示分层液面现象为其特征,MRI可显示瘤内脂肪、出血和纤维分隔等不同成分,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不同来源的肿瘤与颈内、外动脉或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的位置关系有解剖上的相关性,有利于准确的定位和鉴别诊断。结论:颈深部疾病影像检查应首选MRI。根据病变所在的解剖平面、强化扫描特点及其与颈部血管的关系,CT和MRI对大部分颈动脉鞘病变有定性诊断及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6岁,因"间断性气短6个月,发现气管肿物2天"入院,患者卧位时气短加重,无咳嗽、咳痰、咯血,查体: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度均等;双侧触觉语颤无明显增强及减弱,双肺叩诊音清,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肺部多排CT所见:双侧胸廓对称,纵隔气管居中,气管分叉水平以上气管腔内左前壁可见结节状高密度影凸向气管腔内(图1),1.8 cm×1.7 cm大小,边界较清,可见有蒂与气管壁相连,增强扫描CT值50 HU,部分层面几乎占据管腔.左肺舌叶见索条状高密度影.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心影不大,胸腔内大血管未见明显异常.影像诊断:(1)气管腔内占位性病变;(2)左肺舌叶炎性索条.遂行手术治疗,术中送快速病理诊断:神经鞘瘤.术后患者病情稳定,气道通畅,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切口愈合好.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26岁.无诱因出现上腹胀痛,进食梗阻,体检发现左上腹包块5个月于2006年10月入院.胃镜检查发现胃体及胃底弥漫隆起性病变,表面呈结节状,可见黏膜糜烂及溃疡,局部管腔狭窄,管壁僵硬,病变性质不能确定,幽门螺杆菌呈阳性.腹部CT:胃底部可见不规则肿物突入胃腔内,边界不清,胃壁明显增厚,恶性病变可能性大.胃镜活检病理结果:胃黏膜显示急性及慢性炎性病变,部分腺体扩张,局灶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形成.6周后患者自述进食后梗阻感加重,只能饮用少量水.为解除胃肠道梗阻且明确占位病变的性质,外科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Roux-Y食管空肠吻合术),术中见胃底及胃体小弯侧一巨大肿块,直径约8 cm,已形成近端胃梗阻,肿物突出于胃后壁似侵出浆膜,周围十二指肠及胰腺组织肉眼未见异常,小网膜内见数个肿大淋巴结,腹腔未见广泛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16.
正常胸片纵隔两侧边缘清楚锐利,病理情况下它可以变得模糊。究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肺部病变所致,如肺炎、胸水、纤维粘连等。它们虽使胸片正位纵隔边缘模糊,但正常的纵隔解剖结构没有变化。当肺叶切除后,纵隔的移位和旋转是造成纵隔边缘模糊的主要原因。 作者收集近期资料完整的肺叶切除术后8例胸片作回顾性分析,观察纵隔边缘X线表现,并讨论其变化与纵隔解剖学变化的关系。 病例1:男64岁,右上叶中央型肺癌作右上叶切除术后第3天、7天分别摄全胸片后前立位片,见纵隔中线右移约2.5cm,右上纵隔边缘模糊不清,左侧纵隔边缘清楚锐利(图1)。  相似文献   

17.
石风光  郑吟诗  张欣 《医学信息》2010,23(14):2351-235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乳腺占位性病变显示方面的优势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或钼靶检查怀疑有乳腺占位的患者进行了6层螺旋CT扫描,应用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行后处理,观察乳腺病变本身表现,并与穿刺及手术结果相对比。结果经病理证实乳腺癌32例、乳腺腺瘤4例,小叶增生2例。轴位及MPR图像能清楚显示乳腺结构,对于病灶定位准确,定性资料(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以及邻近组织改变情况)详细,同时可清楚显示肺部、纵隔及腋窝等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敏感的显示并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与其他检查方法相结合,有助于乳腺病变的正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例1,女,9个月。反复呕吐,发热、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4天。查体:营养发育良好好,无青紫,左胸略饱满,叩诊呈鼓音,左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肠鸣音,腹部触之有空虚感。胸片示:纵隔右移,左胸腔内可见不规则充气肠袢影。胃肠造影示:左胸腔有含钡剂肠管影。在静脉复合麻醉下剖胸手术。术中见:疝人胸腔主要为小肠,部分结肠,肠段无坏死,给回纳腹腔,修补膈肌,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本例为一男婴,存活33小时,尸体解剖所见;体重3000克,身长47.2cm,胸廓外观左右对称.无畸形,胸围31.5cm.切开胸腔可见胃、脾、胰、小肠、盲肠、什结肠、横结肠、大网膜占满了左侧及右侧2 3的胸腔,胃肠充气,并有液体存留,无疝囊,纵膈向右移位并固定于右锁骨中线与右腋后线之间膈穹上(纵隔向右移位7.1cm)、右肺重17.1克,为上、中、下三叶,发育充气良好,位于右后胸腔内,肺前缘靠右胸外侧壁,后缘靠脊柱(距脊柱约3.5cm)、右主支气管长1.7cm,管径0.6cm:左肺重3.57克,为上、下两叶,左肺不张,左主支气管长0.9cm,管径为0.25cm.心脏向右移位,且心包固定于右肋膈角上,出入心脏大血管、心壁、心腔、瓣膜均未见异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先天性乳糜胸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患儿 ,男 ,系G5P1,孕 39+ 5w顺产 ,Apgar评分 1分钟 6分 ,经吸痰、吸氧 ,5分钟评 7分 ,初生体重 35 5 0g ,后羊水胎粪 (+)。查体 :全身皮肤紫绀 ,呼吸稍促 ,两侧胸廓不对称 ,右侧胸廓略膨隆 ,有吸气三凹征 ,右侧胸部叩诊呈浊音 ,右肺呼吸音低 ,心率 14 0次 /min ,律齐 ,无杂音。产前B超提示胎儿右侧胸腔积液 ,右肺缩小。生后未开奶 ,摄胸片示右肺见一片致密影 ,右膈缘及右心缘均未显示 ,左肺尖及左肋膈角见充气影 ,心影向左显著移位 ,提示右肺发育不良 ,右侧胸腔积液。B超示右侧胸腔内探及大量液性暗区 ,80mm×37mm× 2 7mm ,第 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