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对出生缺陷发生率及检出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10年发生出生缺陷的中期引产胎儿及围产儿的临床资料分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前5年与后5年比较,1.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分别为8.82‰及28.05‰2.出生缺陷的顺位由神经管畸形变化为先天性心脏病;3.本市人口与流动人口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11.65‰、3.41%(前5年)及18.17‰、37.10‰.结论 1.10年来本市随流动人口的增加,出生缺陷的总发生率明显增加;2.出生缺陷前5年以神经管畸形为主,后5年则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省外流动人口围生期新生儿死亡情况.方法对绍兴市2007年52例省外流动人口围生期新生儿死亡情况与本地户籍人口新生儿死亡进行比较.结果省外流动人口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率高于本地户籍人口;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新生儿破伤风和其它先天异常;流动人口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影响因素有父母是否有无固定工作、文化程度、母亲年龄、低出生体重、死前未治疗或门诊治疗,与本地户口死亡新生儿相比差异显著.结论省外流动人口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率高于本地户口新生儿,主要死因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影响流动人口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因素主要有父母无固定工作、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母亲年龄22岁以下或大于35岁、低出生体重、死前未治疗或门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0年-2012年宁波市鄞州区的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分析原因,寻求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鄞州区2010至2012年在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包括本地户口在外地医疗机构)孕产妇分娩的围产儿及〈28w的治疗性引产儿进行监测。结果鄞州区3年间总出生数41941例,发现出生缺陷441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05.15/万。本地人口发生率161.26/万,流动人口发生率71.82/万。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28w治疗性引产数比较:本地人口经产前诊断治疗性引产占出生缺陷数的22.62%;流动人口治疗性引产占流动人口出生缺陷数的10.58%。出生缺陷前6位畸形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四肢畸形,唇腭裂、神经管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其他消化道畸形。结论鄞州区本地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处于逐年下降水平。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及产前诊断率显著低于本地人口,要加强流动人口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以提高监测工作质量。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过于快速,尤其是城市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城市的经济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而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的相差太大,引起很多的农村人到城市工作,造成大量的人口流动.为了让孩子得到较好的生活和教育,很多农村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都带入城市中.此现象已经引起广大城市的重视.尤其是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问题.由于流动人口所受到的种种因素,给流动儿童及时免疫接种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城市计划免疫工作正常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于晶  孙艳  蔡淑芬 《医学信息》2009,22(7):1374-1374
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带有结核菌的飞沫传播给他人.目前,据估算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其中80%的结核病患者集中在农村地区.随着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得结核病的疫情加重.  相似文献   

6.
Octopus-101全自动视野仪诊断早期老年黄斑变性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黄斑变性(AMD)是一种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上升并导致中心视力下降的疾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我国习称为老年黄斑变性.随着我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老龄化人口逐年增加,AMD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自2000年1月起开始对眼底检查发现黄斑区有细小色素颗粒或斑点状色素脱失及玻璃膜疣的患者采用Octopus-101全自动视野仪检查,结果证明对诊断早期AMD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流动妇女与流动男性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有研究显示流动人口心理健康明显低于全国常模[1-2],而个体缺少社会支持会增加抑郁和心理疾患的危险[3].本文探讨流动人口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状况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常熟市流动人口中小儿体格发育的调查江苏省人口学校(215500)张瑞芝,韦昌谦江苏省常熟市第四人民医院韦海旭流动人口中小儿体格发育的状况,是儿童保健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大人群。为此,我们在1995年8月至9月对江苏省常熟市招商城流动人口中507名0-7...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部分农村人口、流动人口、高危人群及医务工作者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情况.方法分别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北京市展览路医院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对当地农村人口、流动人口(批发市场商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就诊人群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务人员体检人群进行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调查,对所有参加者进行调研表登记及各项下生殖道感染指标检查,比较四组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衣原体感染在下生殖道感染中发病率最高;滴虫阳性与阴性者相比较,盆浴者感染率高于淋浴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就诊人群衣原体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人群.结论下生殖道感染在女性中发病率高,其中衣原体发生率最高(12.6%),卫生习惯中盆浴可能与滴虫感染率的升高有一定的关系(P=0.02,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非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7月-9月调查北京市海淀区从事建筑、餐饮、公共场所服务(包含洗浴、美容美发)等行业流动人口1483人。使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抑郁症状进行评定,抑郁评分≥16分界定为有抑郁症状。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流动人口社会人口特征和劳动就业情况。结果:流动人口抑郁症状检出率16.5%,未婚者的抑郁发生率(20.7%)高于已婚者(9.0%)。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流动人口抑郁相关的因素有性别[OR=2.31,95%CI(1.16-4.63)]、婚姻[OR=1.94,95%CI(0.93-4.06)]、职业[OR=3.03,95%CI(1.30-7.05)]、是否主动寻求健康知识[OR=2.45,95%CI(1.28-4.72)]、工作环境中是否存在有害健康因素[OR=2.52,95%CI(1.29-4.92)],男性、未婚者、服务类职业、非主动寻求健康知识者、工作环境中存在有毒有害因素者发生抑郁的危险性更高。结论:流动人口抑郁发生与多因素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今后针对流动人口抑郁相关因素研究可以从社会支持、职业、工作条件、健康知识培训等角度进行更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