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Hybrid-coat联合树脂充填治疗敏感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综合科就诊的敏感型楔状缺损患者70例,共159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35例患者,81颗患牙采用Hybrid-coat脱敏后,复合树脂充填治疗楔状缺损。直接充填组35例患者,78颗患牙直接使用复合树脂充填。2组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各组患者在统一临床检查标准下的有效率(术后即刻,术后1、3、6个月复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在树脂充填后,Hybrid coat联合树脂充填组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分别有1颗和2颗牙充填体脱落,直接充填组在术后6个月有2颗牙充填体脱落,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ybrid coat联合树脂充填组术后即刻、术后1、3、6个月的脱敏有效率分别为91.36%、88.89%、79.01%和70.37%,均高于直接充填组分别为78.21%、76.92%、69.23%和61.54%;术后即刻和术后1个月,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ybrid-coat联合复合树脂充填治疗敏感型楔状缺损有良好疗效,早期能明显改善牙敏感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复合树脂充填楔状缺损时,联合应用脱敏剂对术后敏感和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67例542颗因楔状缺损导致牙本质敏感的患者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三组:涂布iBond七代自酸蚀粘接剂后复合树脂充填(A组)、涂布自酸蚀粘接剂可乐丽菲露后复合树脂充填(B组)及涂布舒齿灵脱敏剂后涂布可乐丽粘接剂七代自酸蚀粘接剂后复合树脂充填(C组),比较术后脱敏疗效,并于充填后6、12及24个月用改良USPHS系统评价其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楔状缺损修补术后,各组牙牙本质敏感症状均有明显的缓解(尸〈0.05);无牙本质敏感症状的牙所占比例A、C组显著性高于B组(P〈0.05);三组在6、12个月时充填体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但C组24个月修复体成功率显著性低于A,B组。结论:对因牙本质敏感求治的楔状缺损患者,推荐术前使用脱敏剂或使用含有脱敏成分的粘接剂;使用iBond粘接剂进行复合树脂充填,能显著减少牙敏感症状,并且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3.
张凌  常春荣 《口腔医学》2002,22(3):138-139
目的 临床观察激光在治疗牙体楔状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牙体楔状缺损伴发牙本质过敏的患牙80颗,分2组。A组:激光脱敏+光固化修复,B组:光固化修复。结果2组即刻有效率分别为95%、7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1年后复查光固化复合树脂脱落率分别为2.5%、15%。失败率分别为7.5%、30%。两组间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激光脱敏+光固化治疗是修复牙体楔状缺损伴牙本质过敏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脉冲Nd:YAG激光在修复牙齿楔状缺损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脉冲Nd:YAG激光在修复牙齿楔状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患者的376颗楔状缺损牙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激光(A组)、酸蚀(B组)、及激光+酸蚀(C组)处理缺损区,再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后12个月及24个月复查并对各组的充填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激光组与酸蚀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激光+酸蚀组与激光组、酸蚀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脉冲Nd:YAG激光照射处理楔状缺损区可提高牙面与光固化树脂粘接力,提高充填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祝旭 《口腔医学》2010,30(2):96-97
目的 观察复合树脂充填治疗重症牙本质过敏症前应用Gluma脱敏剂减少术后敏感性的有效性。方法 重症牙本质过敏症患者68例,共118颗磨牙,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60颗磨牙,用GLUMA脱敏剂脱敏治疗后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34例,58颗磨牙,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充填,在统一标准下进行即刻和1个月,3个月后的疗效对照分析。结果 在3次复查时,治疗组有5例出现术后敏感症状。而对照组有21例出现术后敏感症状。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用复合树脂充填治疗重症牙本质过敏症前使用GLUMA脱敏剂脱敏治疗可有效减少充填术后牙齿敏感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d:YAG激光联合全酸蚀黏结系统治疗磨损牙的术后敏感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门诊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患者的Ⅲ级以下磨损牙(前磨牙或磨牙)40颗,每例患者有2颗同名牙有相似病损,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同一患者的2颗患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Nd:YAG激光联合全酸蚀黏结剂Scotchbond处理后,用Z350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对照组直接使用Scotchbond处理后,用Z350复合树脂充填修复,以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标准评价修复后1年的随访结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随访,牙齿敏感情况试验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午后试验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YAG激光联合全酸蚀黏结剂处理磨损牙表面后进行复合树脂修复,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术后敏感症状,增强黏结强度,改善修复治疗效果,对Ⅲ级以下磨损牙的修复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Li XR  Wang J  Li HW 《上海口腔医学》2011,20(4):429-432
目的:评价流动复合树脂作为洞衬材料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85例患者的360颗楔状缺损患牙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设计,随机选择每例患者一侧患牙为实验组,采用流动树脂衬洞后再以复合树脂充填;对侧同名牙为对照组,直接采用复合树脂充填。以改良的USPHS/Ryge临床修复体质量评估系统评价修复后1年和3年的疗效。应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在边缘完整性和术后敏感方面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在边缘完整性方面,1年复查时实验组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5.65%(P<0.01);3年复查时实验组满意率为98.56%,高于对照组的92.42%(P<0.01),均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复查时,实验组未出现敏感病例,而对照组6颗患牙出现中度敏感,需要更换修复体。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复合树脂洞衬用于楔状缺损修复可提高边缘完整性和降低术后敏感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釉质内肩台预备加直接树脂充填修复前牙切端切角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4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口腔医院行前牙切端切角缺损修复患者60例,共98颗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49颗患牙制备釉质内肩台后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49颗制备釉质短斜面后复合树脂修复,在修复后3、6、12个月对树脂修复体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牙修复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修复后6个月及1年,对照组的修复体脱落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釉质内肩台预备加直接树脂充填修复前牙切端切角缺损的方法术后脱落率低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纳入符合标准的楔状缺损患者90例(251颗患牙),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125颗患牙,流体树脂充填缺损)和对照组(45例126颗患牙,复合树脂充填缺损),比较两组的成功率,结果表明流体树脂充填楔状缺损与复合树脂充填相比成功率基本相同,临床操作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流动树脂洞衬材料对楔状缺损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深度、大小、症状接近的左右两侧下颌第一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40例,随机选择一侧作为A组,采用流动树脂衬洞、复合树脂充填;另一侧作为B组,采用复合树脂直接充填,2组均使用自酸蚀粘接剂。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s cale,VAS)评价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患牙对冷刺激的敏感度;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评价系统对患牙充填后6、12个月的效果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治疗前A组与B组患牙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治疗后6、12个月,A组对冷刺激的敏感度分别为1.65±0.86、1.26±0.64、1.26±0.74;B组对冷刺激的敏感度分别为2.55±1.04、2.03±0.85、1.83±0.79;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在治疗后3次检查时敏感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间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流动树脂衬洞、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楔状缺损,可有效降低患牙术后敏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及方法用于楔状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2例中度楔状缺损患者183名,楔状缺损深度1-2 mm,仅出现牙本质过敏、无牙髓炎症状。将患牙随机分为3组:A组3M玻璃离子充填组;B组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组;C组3M玻璃离子+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组。随访3-12个月。结果:C组修复成功率86.33%,高于A组77.69%及B组74.44%。C组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玻璃离子和复合树脂夹层技术修复楔状缺损,对于预防术后敏感和降低充填体裂隙率及保持充填体的完整性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FL-BOND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全酸蚀粘接系统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8例楔状缺损患者420个患牙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FL-BOND自酸蚀粘接系统与全酸蚀粘接系统对牙颈部楔状缺损进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治疗后6,12,24月复查,对2组病例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病例一次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FL-BOND系统在防止牙本质过敏方面明显优于全酸蚀粘接系统。结论:FL-BOND系统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有良好的防止牙本质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Nd:YAP激光联合自酸蚀粘接系统对牙本质敏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8颗需要树脂充填的牙本质敏感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Nd:YAP激光处理牙面后,联合自酸蚀粘接系统和树脂充填修复;对照组直接使用自酸蚀粘接系统和树脂充填修复,分别在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对牙敏感性,充填体固位性,充填体边缘密合性和总体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12个月随访,实验组牙齿敏感度改善情况、充填体固位性、充填体边缘密合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体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YAP激光联合自酸蚀粘接系统对改善牙本质敏感疗效明显,充填体固位力和边缘密合度优,适合用于需要充填的牙本质敏感患者。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Nd:YAG laser pulpotomy to formocresol pulpotomy on human primary teeth. Patients with a primary tooth that required pulpotomy because of pulpal exposure to caries,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After removal of coronal pulpal tissue, Nd:YAG laser at 2 W, 20 Hz, 100 mJ or a 1:5 dilution of formocresol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canal orifice for complete hemostasis. IRM paste was then placed over the pulp stump, and the tooth was restored either with composite resin or stainless steel crown. Sixty-eight teeth were treated with Nd:YAG laser and followed up for 6 to 64 months. Clinical success was achieved in 66 out of the 68 teeth (97 %), and 94.1 % were radiographically successful. In the control group, 69 primary molars were treated with formocresol and followed up for 9 to 66 months; 85.5 and 78.3% achieved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success, respectively. The success rate of Nd:YAG laser pulpotom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ormocresol pulpotomy. The permanent successors of the laser-treated teeth erupted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采用排龈联合流动树脂衬层技术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5例楔状缺损患者,每个患者的双侧上颌前磨牙均存在齐龈的4个楔状缺损(共260颗牙),将每个患者的4颗楔状缺损牙随机分为Ⅰ、Ⅱ、Ⅲ、Ⅳ4组,分别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充填,排龈+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充填,光固化流动树脂衬层+复合树脂充填,排龈+光固化流动树脂衬层+复合树脂充填4种方式进行修复,于修复后1年进行观察对比。以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的直接临床评价系统(USPHS)评估疗效,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1年复查结果显示,色泽协调性、边缘着色、边缘密合性、表面形态4个方面,4组间A、B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率方面Ⅰ组和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排龈+光固化流动树脂衬层+复合树脂充填临床疗效最好。结论排龈联合光固化流动树脂衬层技术,然后再行复合树脂充填是比较好的楔状缺损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G-BOND自酸蚀黏结系统用于牙颈部楔状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口内有多颗颊侧颈部楔状缺损牙的患者53例(共187颗患牙),采用自身配对方法将患牙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94颗患牙)使用G-BOND自酸蚀黏结系统;对照组(93颗患牙)使用Adper Scotchbond全酸蚀黏结系统。治疗后7 d、6个月、12个月复查,以改良的美国公共健康部(USPHS)制定的评定系统标准记录修复效果,对各组患牙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6个月失访2例,12个月失访3例。治疗后7 d、6个月、12个月两组修复体固位率均为100%,无脱落,无继发龋。在12个月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2、3颗患牙边缘完整性不佳和边缘着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术后敏感方面,治疗后7 d复查试验组无敏感症状出现,对照组有4颗患牙出现了敏感症状,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G-BOND自酸蚀黏结系统应用于修复楔状缺损的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光固化树脂、光固化复合体、光固化玻璃离子夹层技术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60例274颗中、深度楔状缺损牙随机分成A、B、C3组,A组用光固化复合树脂,B组用光固化复合体,C组用光固化玻璃离子夹层技术修复楔状缺损,随访1年后疗效。结果:A组成功率83.7%,B组成功率94.6%,C组成功率95.7%。A与B、C组,P<0.05,B与C组,P>0.05。结论:在中、深度楔状缺损治疗中,光固化复合体,光固化玻璃离子夹层技术均优于复合树脂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