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重症,包括急性非静脉陆张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即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疾病引起的出血;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GVB),即由于肝硬化等病变引起的门静脉高压致食管和(或)胃壁静脉曲张,在压力升高或静脉壁发生损伤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近年来,上消化道出血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67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来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06-03~2010-02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5234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定为产后出血。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程、分娩方式、心理因素等。采用称重法及容积法测量产后出血量。结果:产后出血率1.2%,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结论: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控制产后出血诱因的发生是降低其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6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时间、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9-2004年602例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子宫裂伤、子宫切口感染及溃疡、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和子宫内膜炎。发病时间:早期产后出血系胎儿娩出后24h内;晚期产后出血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3w以上占多数。结论:剖宫产术后期产后出血针对出血主要原因应选择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不应局限于产褥期内,其主要病因是子宫切口感染、溃疡。对本病的诊断防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轻症血友病致自发性扁桃体出血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男 35岁。于 1999年 7月 3日晚无诱因吐鲜血4h急诊来院。查体 :脉搏 10 5次 /min ,血压 90 / 6 0mmHg(1mmHg =0 .1333kpa ,口咽部未见活动性出血 ,间接喉镜检查见扁桃体下极处有一 1.0cm× 1.5cm× 1.5cm大凝血块 ,清理后见此处活动性出血 ,量较多 ,但非血管波动性出血。询问患者无进食硬物及刺伤史 ,近日无上感史 ,以往无出血不止史。清理血凝块后 ,局部予肾上腺素棉球压迫 ,静滴止血敏 ,立止血等效果不佳 ,急查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正常。考虑血管出血 ,予局部缝扎 ,非但未止血 ,缝针处也渗血不止。考虑出血性疾…  相似文献   

6.
钟玉全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0):1082-108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和预后.方法 根据年龄将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诱因、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预后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老年组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病因存在差异,老年组伴随症状多、病情重、预后差.结论 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与中青年相比存在差异,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有效控制伴发疾病.  相似文献   

7.
于久飞 《民航医学》2006,16(3):21-22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由于胃镜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出血原因及出血部位的诊断准确率。特别是急诊胃镜开展以来,对出血部位和病因的诊断率高达80%~94%,急诊胃镜检查不仅可确定出血部位,还可根据出血表现区分活动性出血或近期出血,急诊胃镜检查扩大了对出血病因的认识,提高了少见出血病因的诊断率。本文将2000~2004年105例急诊胃镜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肠出血临床较少见 ,尤其是空肠和回肠出血 ,在诊断和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 ,我院从 1 984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共收治 2 1例 ,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 ,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男性 1 7例 ,女性 4例。年龄 1 2~ 80岁 ,平均年龄 47岁。十二指肠出血 6例 ,其中十二指肠癌 3例 ,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和绒毛状腺瘤各 1例。空肠回肠出血 1 5例 ,其中小肠癌 2例、平滑肌瘤 3例、肠憩室 6例、克隆病 2例、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和小肠多发粘膜血管瘤各 1例。2 1例均有便血或黑便 ,5例合并休克。术前 Hb2 0~ 1…  相似文献   

9.
患,女,20岁。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口内有血腥味,吐出唾液呈粉红色,用自来水漱口后无出血而未予就诊。就诊前突然大口吐血不止.量约300~500ml、测血压15/10KPa.心率86次/分。检查发现右侧扁桃体上隐窝内鲜血不断流出.局部压迫止血无效,看不清出血点,立即用2%利。  相似文献   

10.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其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不同而异。故及时正确处理至关重要,如延误诊治,轻者可增加患者的痛苦,重者可危及生命。现将我院2000-2003年由乡镇医院转入的40例产后出血作一分析,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11.
腹部胃肠道或生殖泌尿道外出血的临床诊断困难。在止血异常或医源性并发症的病人中有时出血较明显,但有些病人表现非特异性症状,如急性腹痛或背痛,没有明显的血液动力学参数改变。无论哪一种腔外血液都分流入组织,引起组织间隙消失,或充满潜在的腔隙,如小网膜囊、器官实质或被膜下区,或肠壁、肠系膜、腹膜后、腹膜腔、肌肉或体壁内形成分离的血肿。血液也可能选择性地浸润肌实质引起弥漫肿大。放射学家对疑有腹部隐性出血和有出血倾向及不能解释的腹痛或背痛病人的评价起重要作用。本文复习腹部各潜在间隙出血的平片、超声、CT和MRI影象。平片平片软组织对比分辨力较低,显示腹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脾肾联合介入栓塞治疗脾肾损伤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4例外伤性脾肾损伤出血患者行血管造影后,采用明胶海绵对出血动脉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结果 24例患者全部一次性栓塞成功,均得以存活,并发症轻微,复查效果良好。结论对加以选择的患者实施脾肾联合介入栓塞治疗脾肾损伤出血的疗效确切,安全有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胼胝体体部出血很少见,我院2004年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0岁,主因无明显诱因突发意识不清1h伴恶心、呕吐。查体:入院时呈中、深度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瞳孔直径3.5m m,左侧瞳孔直径2.5m m,对光反应迟钝,双肺呼吸音粗,无明显干、湿性罗音,心率56次/m in,律齐,四肢无明显自主活动,双侧巴氏征未引出。C T平扫:双侧胼胝体体部可见类圆形高密度影,分别约为1.5cm×2.0cm和1.5cm×1.5cm,脑室系统呈高密度铸型影,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出血量约65m L,CT诊断:双侧胼胝体体部出血破入脑室。入院后,进行脱水、降颅压、调整水电解质平衡、…  相似文献   

14.
回顾 1995年 1月~ 1996年 12月间 9例垂体瘤出血 (hemor rhagicpituitaryadenoma ,HPA)和 1例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hem orrhagicfever ,EHF)引起的垂体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 ,探讨HPA和EHF引起的垂体出血的MR诊断和鉴别诊断。1 材料与方法本组HPA9例。男 5例 ,女 4例 ,年龄 2 6~ 6 4岁。单侧或双侧视力障碍 7例 ,头痛、呕吐 2例 ,内分泌功能异常 2例。EHF引发的垂体出血 1例 ,男 ,44岁。持续高热、头晕、呕吐 6天 ,右眼视野缺损 3天入院。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15.
空肠和回肠出血临床较少见 ,诊断治疗较困难。本文就我院近 1 0年手术治疗的 1 5例进行分析讨论 ,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1 临床资料男性 1 3例 ,女性 2例。年龄 1 2~ 80岁 ,平均年龄 47岁。 1 5例中肠憩室 6例 (回肠憩室 5例 )、平滑肌瘤 3例、癌 2例、克隆病 2例、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和小肠多发粘膜血管瘤各 1例。 1 5例均有便血 ,5例合并休克。术前 Hb31~ 1 47g/ L,平均 83g/L。术前主要检查有 :B超检查 1 2例 ,阳性 1例。胃镜检查 7例 ,阳性 1例。小肠气钡造影 8例 ,阳性 7例。纤维结肠镜检查 8例 ,阳性 2例。术中肠镜检查4例 ,阳…  相似文献   

16.
一般资料 17例病人中,男性14例,女性3例,年龄37—87岁,平均54.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4例,脑血管病史2例,二者占94.11%。本组病例起病清醒者9例,起病时昏迷者以及在数小时内进入昏迷者8例。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1987年1月至1998年1月共行胆管切开取石术985例,其中9例发生术中胆管出血,现报告如下。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1~75岁,平均43.6岁,其中8例为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并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例为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并肝内多发性转移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SWI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脑微出血(CMB)的变化,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CMB对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首次MRI检查均在发病6 h内,复查时间为3~5天,根据首次MRI检查CMB的数目将患者分成3组:无CMB组(30例)、轻度CMB组(24例)、中重度CMB组(32例),用SWI分析3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后CMB的变化。结果 溶栓治疗后,无CMB组出血转化3例,出血转化率10.0%;轻度CMB组出血转化3例,出血转化率12.5%;中重度CMB组出血转化12例,出血转化率37.5%。中重度CMB组在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风险高于无CMB组和轻度C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CMB组在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风险未见明显高于无CM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CMB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后可增加出血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