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初步研究糖肝煎浓缩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糖脂代谢,肝功能及肝脏胰岛素受体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和糖肝煎浓缩丸低剂量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30 mg·kg-1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动物模型。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混悬液1 mg·kg-1,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给以5.6 g·kg-1·d-1糖肝煎浓缩丸混悬液,糖肝煎浓缩丸低剂量组以2.8 g·kg-1·d-1糖肝煎浓缩丸混悬液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相同量的生理盐水。8周后,检测血糖,血脂,肝脏功能及胰岛素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 BG)、空腹胰岛素(Fins)升高,TC、TG、LDL-C、AST、ALT均升高,HDL-C和肝糖原水平,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TC、TG、LDL-C、ALT、AST均下降,HDL-C,肝糖原,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吡格列酮组比,糖肝煎浓缩丸组TC、LDL-C降低显著(P<0.01),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相比,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糖及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肝脏功能及肝脏形态。结论:糖肝煎浓缩丸对2型糖尿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糖脂代谢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明显改善肝脏功能,且增加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肝细胞膜转运体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4(multidrug resistant associated protein 1~4,Mrp1~4)、Na+依赖性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a+-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探讨茵陈蒿汤及其不同组方提取物对胆汁淤积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对照组、茵陈组、茵陈栀子组、茵陈大黄组、茵陈蒿汤组;采用皮下连续注射苯甲酸雌二醇(estradio benzoate,EB,5 mg·kg-1·d-1)5 d制备胆汁淤积大鼠模型。茵陈组、茵陈栀子组、茵陈大黄组、茵陈蒿汤组分别灌胃给予茵陈(0.43 g·kg-1·d-1)、茵陈栀子(1.08 g·kg-1·d-1)、茵陈大黄(1.09 g·kg-1·d-1)、茵陈蒿汤(1.69 g·kg-1·d-1)提取物14 d。干预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胆汁流速,血清生化及肝脏病理,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Mrp1~4和Ntcp的表达。结果:茵陈蒿汤及不同配伍组干预14 d后,胆汁流速均显著升高,血清生化与肝脏病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茵陈组、茵陈栀子组、茵陈大黄组及茵陈蒿汤组Mrp2、Mrp3、Ntcp的表达均升高;Mrp4的表达均降低;此外,茵陈栀子组Mrp1的表达降低。结论:茵陈蒿汤及其不同组方提取物对雌激素诱导的大鼠胆汁淤积均有治疗作用;其疗效可能与调控转运体Mrp1-4和Ntcp的表达相关,且不同组方提取物对Mrp1~4和Ntcp的调控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冲击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儿对其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ITP患儿,根据治疗药物分为2组,观察组(n=101)给予IVIG 1 g·kg-1·d-1冲击剂量1次,同时加用阿赛松1.6 mg·kg-1·d-1口服和地塞米松0.2 mg·kg-1·d-1静滴;对照组(n=106)仅给予阿赛松1.6 mg·kg-1·d-1口服和地塞米松0.2 mg·kg-1·d-1静滴。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前2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2 d观察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2组发生溶血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减少症及单核细胞减少症的人数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VIG冲击治疗ITP可以观察到多种血液细胞成分数量下降,认为与其细胞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亮叶杨桐总黄酮对高糖高脂膳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细胞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和抵抗素过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亮叶杨桐总黄酮400、200、100 mg·kg-1·d-1组,首先以高糖高脂膳食饲喂8周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随后灌胃给药并继续高糖高脂膳食饲喂4周。于第12周末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与抵抗素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的自然对数值,分别以实时荧光RT-PCR与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肪细胞SOCS-3、抵抗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脂肪细胞SOCS-3、抵抗素过表达,伴空腹血糖、胰岛素与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400,200 mg·kg-1·d-1亮叶杨桐总黄酮组的脂肪细胞SOCS-3、抵抗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伴空腹血糖、胰岛素与抵抗素水平明显降低。结论:亮叶杨桐总黄酮可抑制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细胞SOCS-3和抵抗素过表达,从而降低空腹血糖、胰岛素与抵抗素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PF级SD 大鼠9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中药十二味穿甲片原料4.2,2.8,1.4,0.7 g·kg-1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同体积的注射用大豆油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40%的CCl4大豆油溶液2 mL·kg-1,每周2次并连续8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给药进行抗肝纤维化干预,共59 d。通过测定体质量,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比色法测定肝脏羟脯氨酸(Hyp)含量并进行肝内胶原定量分析,HE染色以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评价药物的抗纤维化作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十二味穿甲片原料药粉4.2,2.8 g·kg-1剂量组大鼠肝脏Hyp和胶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2.8,0.7 g·kg-1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含量及1.4 g·kg-1剂量组血清ALT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而4.2 g·kg-1剂量组血清ALT、AST和1.4 g·kg-1剂量组AST含量亦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8 g·kg-1剂量组大鼠血清ALB和TP呈明显升高趋势,但较模型对照组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病理结果显示2.8 g·kg-1剂量组大鼠肝纤维化改善显著。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具有抗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以2.8 g·kg-1剂量抗肝纤维化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丹参多酚酸盐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组)、CCl4模型组(模型组)、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和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1 mL·kg-1每周2次的剂量给予大鼠灌胃CCl4-橄榄油(1:1)溶液诱导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大鼠在建模的同时分别每日1次腹腔注射丹参多酚酸盐15,30 mg·kg-1。7周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脏大体形态;HE和Masson三色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放射免疫法测定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和Ⅳ型胶原(CIV);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中α-SMAMMP-1、TIMP-1、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基因表达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TGF-β1、Smad2/3、Smad7、p-PI3K、p-AKT、p-mTOR等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并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与此同时,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抑制肝组织中TGF-β1/Smad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且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来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通过调节TGF-β1/Smad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族药西归乙醇提取物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方法: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人参浸膏2.0 g·kg-1·d-1)、西归乙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西归浸膏13.4,6.6,3.3 g·kg-1·d-1)。每次给药前,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 mg·kg-1·d-1,每2天腹腔注射1次),建立小鼠免疫低下模型。各组于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 h后,再灌胃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14 d。治疗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脏器质量、脏器指数;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常规。结果:西归乙醇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免疫力低下小鼠脏器质量和脏器指数;明显提高免疫低下小鼠血清IgG、IgM含量;明显降低血清中MDA含量及提高血清中SOD活性;明显改善小鼠外周血血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P<0.05或P<0.01)。结论:西归乙醇提取物能改善免疫力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及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味穿甲片对高脂性大鼠脂肪肝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将SD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十二味穿甲片原料2.8,1.4,0.7 g·kg-1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灌胃(ig)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大鼠灌胃脂肪乳剂,每日早上9:00给予1次、连续5周,建立高脂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供试药采用十二味穿甲片的原料浸膏粉),每日下午16:00给予1次,5周后称取体质量、肝湿重,计算肝指数,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含量,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C、TG和肝湿重显著增加,肝指数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血清ALT、AST明显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肝小叶细胞内弥漫性密集细小的脂滴空泡。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十二味穿甲片原料2.8,1.4,0.7 g·kg-1剂量组肝湿重、肝指数,以及血清TC、TG、ALT均有下降,其中十二味穿甲片原料0.7 g·kg-1剂量组肝指数差异显著(P<0.05)、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各剂量组血清TC,以及1.4,0.7 g·kg-1剂量组血清TG差异显著(P<0.05或0.01);镜下观十二味穿甲片原料2.8,1.4 g·kg-1剂量组大鼠肝细胞索排列整齐,肝窦清晰可见,细胞质内脂滴消失,肝细胞结构正常,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改善,十二味穿甲片原料0.7 g·kg-1剂量组肝脂肪变性与模型对照组比无明显改善。结论: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具有良好的抗高脂性脂肪肝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型肾上腺素α,β受体双重阻断剂TJ0711静脉注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哇巴因-高血压大鼠(OHR)2种模型的急性降压作用。方法:制备OHR模型:SD大鼠连续8周腹腔注射30 μg·kg-1·d-1哇巴因,将收缩压>21.3 kPa(1 kPa≈7.5 mmHg)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TJ0711 0.3,0.9,2.7 mg·kg-1剂量组、阳性对照卡维地洛1 mg·kg-1组(n=12);购得的SHR分组方法同OHR。用10%乌拉坦(1.3 g·kg-1,i.p)麻醉,仰位固定,分离一侧颈总动脉插管连接多通道生理记录仪测血压和心率,颈外静脉插管给药。观察给药前后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分析TJ0711静注降压作用规律。结果:TJ0711静注给药后2~15 min即达到最大降压水平,降压作用维持25~75 min。对SHR和OHR两种高血压模型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趋势一致,但对SHR收缩压、舒张压最大降压幅度高于OHR。结论:TJ0711静脉注射能快速、短效降低SHR和OHR两高血压模型大鼠的血压同时使心率适当减慢,具有良好的急性降压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千根草醇提物对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向50只SD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20 mg·kg-1,3 d后测空腹血糖(FBG)。将成糖尿病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组(0.01 g·kg-1)及千根草醇提物20 g·kg-1组,千根草醇提物40 g·kg-1组。每组大鼠均灌胃给药,连续灌胃90 d,每天一次。另设空白组SD大鼠10只,每日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组给予正常饲料进行喂养,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末次给药2 h后,测定大鼠的空腹血糖。采集尿液,用终点法测24 h尿白蛋白(UP)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试剂盒检测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千根草醇提物组大鼠的血糖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肾功能有明显提升(P<0.05)。肾脏组织中SOD、CAT的活性明显上升、MDA含量下降(P<0.05)。TNF-α、IL-1β、IL-6的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千根草醇提物对STZ所致糖尿病大鼠肾损害有一定的保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提高肾组织的抗氧化及抗炎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胆石六号汤剂对盐酸林可霉素致豚鼠胆囊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炎利胆片组(0.35 g·kg-1),胆石六号汤剂低剂量组(3.9 g·kg-1)、中剂量组(7.7 g·kg-1)、高剂量组(15.4 g·kg-1),每组10只.除空白组以外,其余各组连续7 d皮下注射盐酸林可霉素建立豚鼠胆囊炎模型,然后灌胃给药30 d.观察豚鼠体质量、胆囊及肝脏质量、胆汁容积、肝脏和胆囊病理组织学改变以及血浆白细胞数量、肝功能变化.结果:胆石六号汤剂组比模型组体质量增加(P <0.01,P <0.05);胆石六号汤剂组能明显减轻模型动物肝湿重和胆囊湿重,改善病理变化,促进胆汁排泄,缓解胆汁淤积(P <0.01,P <0.05);显著降低模型动物血浆白细胞数目(P <0.01);改善肝功能,降低模型动物AST、 ALT、ALP、GGT、TBIL、TBA(P <0.01,P <0.05),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胆石六号汤剂可以减轻盐酸林可霉素致豚鼠胆囊炎的炎症反应,同时有利胆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湖北巴戟天是否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方法:6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生素E(VitE)阳性对照组(100 mg·kg-1·d-1)和湖北巴戟天醇提物低、中、高3个剂量组(15,30,45 mg·kg-1·d-1)。除正常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50 mg·kg-1·d-1)建立衰老模型,为期60 d。统计各组小鼠在跳台和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错误次数或穿越次数,计算各组小鼠的脏器指数,测量血清及脑组织中SOD、CAT、GSH-Px活力和MDA含量,并测定各组小鼠脑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湖北巴戟天醇提物3个剂量组均能减少跳台错误次数(P<0.05或P<0.01),增加水迷宫穿越次数(P<0.05或P<0.01);升高小鼠血清及脑组织中SOD、CAT、GSH-Px活力(P<0.01),降低MDA含量(P<0.05);提高衰老小鼠脑、胸腺、脾脏和睾丸及附睾指数(P<0.05或P<0.01),减少细胞凋亡(P<0.01),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湖北巴戟天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具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卧菊三七茎提取物(Ethanol extraction from Gynura Procumbens stem,EEGS)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rtosamine,DEN)诱导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给药对照组、DEN模型组、EEGS治疗组(50 mg·kg-1和200 mg·kg-1),模型及治疗组每周经口给予165 mg·kg-1 DEN,8周后停止DEN处理,成模之后,治疗组及给药对照组每天灌胃相应剂量的EEGS,7 d后处死小鼠。血清用于检测ALT、AST活性;HE、TUNEL和PAS染色分别检测组织病理学、细胞凋亡及糖原水平;RT-PCR检测肝TNF-α、AP-2等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EEGS(200 mg·kg-1)能有效降低DEN诱导的血清ALT、AST活性以及TNF-α mRNA和AP-2 mRNA的升高,而对PPAR-γ、HGF mRNA的升高及IL-6 mRNA的降低无明显作用;且能有效减少凋亡细胞数量并抑制糖原增多,明显改善肝实质细胞的减少和脂肪变性等病理变化。结论:EEGS通过下调TNF-α,抑制炎症、细胞凋亡,阻止肝脏脂肪化,减轻DEN引起的化学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水飞蓟素胶囊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72只,采用开放式截骨骨折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3组,对照组(CK组)每日灌服蒸馏水,观察组(SIL组)给予水飞蓟素100 mg·kg-1·d-1灌胃,阳性对照组(JTG组)给予金天格0.48 g·kg-1·d-1灌胃,在术后2,4,6周各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行血清生化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行离体胫骨骨矿物质密度(BMD)测定。组织行HE染色观察骨折愈合的病理变化,同时拍X线行影像学评估。结果:(1)血清ALP水平:在术后2周,表现出JTG组高于SIL组,并高于CK组(JTG vs. SIL,P<0.05;SIL vs. CK,P<0.05;JTG vs. CK,P<0.01)。但在第4、第6周,3组ALP含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BMD值在3个时段均显示JTG组高于CK组(P<0.05),SIL组高于CK组(P<0.05),但JTG组与SIL组无统计学差异。(3)影像学评分:术后2周和4周,JTG组、SIL组高于CK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而术后6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4)HE染色:在第2,4周,骨折愈合评分JTG组高于SIL组,并高于CK组(JTG vs. SIL,P<0.05;SIL vs. CK,P<0.05;JTG vs. CK,P<0.01),而术后6周3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SIL组早期即出现肉芽组织纤维化过程,并在相同的时间点其软骨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结论:水飞蓟素在早期具有明显的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异型南五味子对D-半乳糖胺/脂多糖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ICR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 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200 mg·kg-1)组,异型南五味子醇提物低、中、高剂量(200、400、800 mg·kg-1)组。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600 mg·kg-1 D-半乳糖胺和40 μg·kg-1脂多糖腹腔注射以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末次给药12 h后,摘眼球取血,取材。用生化法测定血清中ALT、AST水平,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小鼠肝匀浆中SOD、MDA、MPO及GPx-2含量,测定血清及肝组织中 TNF-α、IL-6、IL-10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并于光镜下检查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异型南五味子200、400、800 mg·kg-1剂量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水平(P<0.05或P<0.01),明显降低肝匀浆中MDA、MPO含量,显著升高SOD、GPx-2水平(P<0.05或P<0.01),并能降低肝脏及血清中TNF-α、IL-6含量,升高IL-10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病理观察显示异型南五味子组能明显减轻肝脏灶性坏死、水肿,减少肝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异型南五味子对腹腔注射600 mg·kg-1D-半乳糖胺和40 μg·kg-1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贾栋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20):1874-1875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贝前列素钠低剂量组、贝前列素钠中剂量组、贝前列素钠高剂量组。采用Zea Longa线栓方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前30 min各组灌胃给药,贝前列素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贝前列素钠15,30,60 μg·kg-1·d-1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10 ml·kg-1·d-1的生理盐水。术后24 h处死大鼠制备血清,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6、TNF-α水平及MPO活性。结果:贝前列素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6 、TNF-α水平及MPO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能够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脑得生口服微乳制剂与片剂中有效成分的药动学特征,为脑得生口服微乳剂型设计及合理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清洁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脑得生口服微乳制剂1.8 mL·kg-1·d-1和脑得生片剂1.08 g·kg-1·d-1,收集处理大鼠血液样本,采用HPLC法于不同时间点(5,10,20,30,45 min,1,1.5,2,4,6,8,12 h)测定血浆中脑得生主要活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人参皂苷Rg1、葛根素(Puer)、川芎嗪(TMP)的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比脑得生片剂,口服微乳制剂中HSYA、Rg1、Puer、TMP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2、AUC0-∞)和峰浓度(Cmax)均明显增加(P<0.05),Puer的体内消除半衰期(t1/2)也明显延长(P<0.05)。结论:脑得生口服微乳制剂可有效增加有效成分HSYA、Rg1、Puer、TMP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是对中药制剂剂型改造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