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3]水平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取妊娠期在我院妇产科体检正常的40例孕妇为对照组,确诊为糖尿病的40例孕妇为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80例孕妇血清25(OH)D3水平及相关糖脂代谢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TC、HDL-C、TG、LDL-C及FBG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INS、25(OH)D3、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与血清25(OH)D3呈负相关(r=﹣0.9879,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与IR具有相关性,补充VD可在一定程度对IR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糖代谢人群血清25-(OH)D3水平的变化,并探讨25-(OH)D3与糖代谢紊乱相关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糖耐量异常组(IGT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观察各组的血清25-(OH)D3水平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并分析25-(OH)D3水平与BMI、FPG、GHbA1C、FINS、HOMA-IR、HOMA-IS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糖代谢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3组间的25 (OH)D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之间体质量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性别间的FPG、GHbA1C、FINS、HOMA-IR、HOMA-IS、25-(OH)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OH) D3与FINS、HOMA-IS呈正相关(P<0.01),与FPG和GHbA1C呈负相关(P<0.01),与BMI、HOMA-IR无相关性(P>0.05).结论 糖耐量异常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人群,低水平的血清25-(OH)D3可能影响人体的胰岛素分泌功能,从而引起血糖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产科进行产检的41例GDM患者(GDM组)和41例健康孕妇(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GDM组和对照组FBG、FINS、HOMA-IR、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FBG、FINS、HOMA-IR均高于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r=-0.462,P=0.012)。结论 GDM患者体内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IR,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IR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郭小芳  文希 《安徽医药》2016,20(2):283-286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COS)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3月该院妇产科就诊的118例PCOS为研究对象(PCOS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月经正常的80例育龄期妇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肥胖相关指标(BMI、腰围/臀围比值、瘦素)、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胰岛素、HOMA-IR、HOMA-β、QUICKI),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肥胖相关指标和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PCOS组血清25-(OH)D的水平和QUICK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COS组中BMI指数、腰围/臀围比值、瘦素水平、胰岛素水平、HOMA-IR和HOMA-β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量指数的PCOS组25-(OH)D水平和QUICK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水平、HOMA-IR和HOMA-β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中胰岛素抵抗患者25-(OH)D水平低于非胰岛素抵抗患者,BMI指数、腰围/臀围比值、瘦素水平均高于非胰岛素抵抗患者(P <0.05)。相关性的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QUICKI指数呈明显正相关,而与BMI指数、腰围/臀围比值、瘦素水平、胰岛素水平、HOMA-IR和HOMA-β均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 PCOS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均呈明显的负相关,三者与PCOS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维生素D与1型糖尿病(T1DM)患儿的临床关系,为T1DM的防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7-2018年新诊断及使用3C疗法治疗的T1DM患儿,分析T1DM患儿与健康体检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根据25(OH) D水平,将T1DM患儿分为3组(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比较三个亚组的性别、年龄、居住地、体质量指数(BMI)、空腹C肽、空腹血糖及胰岛素用量等情况,探讨不同tanner分期、性别、季节、有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结果:T1DM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为(42.31±22.01)nmol/L,较健康对照组的(50.37±22.28)nmol/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DM组患儿中,维生素D充足组的空腹C肽水平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及维生素D缺乏组(P<0.05);维生素D缺乏组空腹血糖水平及单位体质量胰岛素用量高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5)。按血清25(OH)D水平测定时间不同分A组(1-3月、10-12月)和B组(4-9月),A组25(OH)D水平低于B组(P<0.05);合并DKA组25(OH)D水平低于无DKA组(P<0.05)。结论:T1DM患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尤其是合并DKA、及1-3月及10-12月的患儿;维生素D充足的T1DM患儿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临床上要加强T1DM患儿的维生素D的监测以及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中期妊娠糖尿病(GDM)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某院建卡体检的220例孕中期GDM孕妇为GDM组,以同期240例健康孕妇为健康组,检测两组孕妇血25-(OH)D、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不同25-(OH)D水平患者各糖脂代谢指标差异。结果:GDM组FBG、FINS、2hPG、HbAlc、HOMA-IR及TG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而血清25-(OH)D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两组血TC、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25-(OH)D缺乏程度的加剧,GDM孕妇血FBG、FINS、2hPG、HbAlc、HOMA-IR及TG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TC、HDL-C及LDL-C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GDM孕妇血25-(OH)D水平与FBG、FINS、2hPG、HbAlc、HOMA-IR、TG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血TC、HDL-C、LDL-C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GDM孕妇血25-(OH)D水平显著降低,25-(OH)D水平与糖脂代谢情况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李艳  刘佳  王广 △ 《天津医药》2018,46(4):415-418
摘要:目的 探讨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与甲状旁腺素(PTH)、25 羟维生素 D[25(OH)D]的 相关性。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110 例,BMI 在 18.5~ 23.9 kg/m2患者作为正常体质量组(n=24),BMI 在 24.0~27.9 kg/m2患者作为超重组(n=47),BMI≥28.0 kg/m2患者作为 肥胖组(n=39)。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BMI、腹围和臀围。采集清晨空腹外周血,通过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 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血清白蛋白 (ALB)、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清钙(Ca2+)、血清磷(P)、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 (FINS)。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超敏 C 反应蛋白(hs CRP)。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 PTH、25(OH)D。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利用简化肾脏病膳 食改善公式(MDRD)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 3 组间 PTH、25(OH)D 及各指标的差异,多重线性逐步回归 分析 BMI 与 PTH、25(OH)D 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体质量组比较,超重组的腹围、臀围、FINS 明显升高 (P<0.05);肥胖组的腹围、臀围、PTH、FINS、HOMA-IR 明显升高(P<0.05)。与超重组比较,肥胖组的腹围、臀围、 hs-CRP、PTH 明显升高(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BMI 与臀围(β=0.293)、腹围(β=0.060)、FINS (β=0.026)、PTH(β=0.019)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 患者 BMI 与 PTH 密切相关,与 25(OH)D 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5例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按照血清25(OH)D水平进行四分位法分组,对年龄、BMI、甲状旁腺激素(PT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葡萄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钙(Ca)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维生素D正常11例(10.47%),25(OH)D<20ng/ml者62例(59.05%),20~30ng/ml者32例(30.48%).有血脂异常者85例(80.95%).Q1组TG和PTH水平均低于Q2、Q3、Q4组,HDL-C水平高于Q2、Q3、Q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与PTH、BMI、腹围、TG呈负相关,与HDL-C与呈正相关.结论 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升高与糖尿病相关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陈旋 《安徽医药》2024,28(2):285-289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NTF3-5(Lnc-NTF3-5)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来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NAFLD病人115例为NAFLD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33例),中度组(40例),轻度组(42例)。同时选取55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分别检测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空腹血胰岛素(FINS),血糖(FPG)水平,根据FINS、FPG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血清中Lnc-NTF3-5表达水平进行检测,Pearson法分析Lnc-NTF3-5表达水平与上述肝功能指标和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nc-NTF3-5、HOMA-IR对NAFLD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
候斐  张琳  高琳  廖鑫  程玉华 《安徽医药》2019,23(11):2163-2165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 GDM)病人血清 25?羟维生素 D(25?OH?Vit D)水平的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及胰岛素抵抗( IR)的相关性。方法收集 2016年 9月至 2017年 9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 GDM病人 123例,按照不同的 25?OH?Vit D水平进行分组,维生素 D严重缺乏组即 Vit?SD组( 25?OH?Vit D<10 ng/mL)及维生素 D非严重缺乏组即 Vit?NSD组( 25?OH? Vit D≥10 ng/mL),比较不同组别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 25?OH?Vit D与 HbA1C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Vit?SD组中 HbA1C[(6.28±1.23)%比( 5.66±0.60)%]、 FPG[(5.95±0.61)mmol/L比( 5.52±0.77)mmol/L]、 FINS(12.50 U/mL比 8.90 U/ mL)和 HOMA?IR(3.26比 2.26)高于 Vit?N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 25?OH?Vit D的水平与 FPG、FINS、HOMA?IR呈负相关( r=-0.335,r=-0.381,r=-0.448)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P=0.006,P=0.001)。结论妊娠期间维生素 D的缺乏与其糖代谢异常和 IR有关, GDM病,人予以适当补充维生素 D制剂,有助于改善其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情况。  相似文献   

11.
王德满  李娟  李林  侯静 《天津医药》2020,48(11):1106-11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182例T2DM患者按照是否合并NAFLD、高Hcy(HHcy,Hcy>15 μmol/L)交叉分组,分为非NAFLD&非HHcy(A)组46例,NAFLD&非HHcy(B)组48例、非NAFLD&HHcy(C)组42例、NAFLD&HHcy(D)组46例。分析NAFLD和HHcy对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94例T2DM合并NAFLD患者按照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分为心脏舒张功能正常组(E/A>0.8)和心脏舒张功能异常组(E/A≤0.8),比较分析2组间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合并NAFLD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因素。结果 析因分析结果发现,NAFLD对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反应蛋白(CRP)、E/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显著影响,HHcy对BMI、SBP、DBP、空腹血糖(FBG)、FINS、HOMA-IR、CRP、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E/A有显著影响,两者对SBP、FINS、HOMA-IR、CRP、E/A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94例T2DM合并NAFLD患者中,E/A异常组BMI、SBP、FINS、HOMA-IR、LVMI和HHcy比例高于正常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HHcy是影响T2DM合并NAFLD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合并NAFLD同时并发HHcy患者心脏舒张功能明显降低。HHcy是T2DM合并NAFLD患者心脏舒张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病变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的变化情况及Irisin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5例NAFLD患者(轻度脂肪病变患者73例,中、重及极重度脂肪病变患者共62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各项血脂指标水平及各项生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risin水平;依据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等多项基线指标。结果血清Irisin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轻度NAFLD患者,中、重及极重度NAFLD患者均增高(P<0.05);其它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患者的BMI、TC、TG、AST、ALT、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臀围、血糖、FINS及HOMA-IR均呈现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HDL-C、LDL-C水平差异多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血清Irisin水平与BMI(rs =0.168,P<0.05),FINS(rs =0.204,P<0.01),HOMA-IR(rs =0.205,P<0.05),AST(rs=0.149,P<0.05),腰围(rs =0.147,P<0.05)呈现正相关,而与TC(rs =-0.205,P<0.05),HDL-C(rs =-0.165,P<0.05)呈现负相关;FINS、HOMA-IR、AST是影响血浆Iris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Irisin水平在NAFLD组患者中较正常人群增高,且在轻度NAFLD患者中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SNP-11377(C/G)与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T2D)的关系及对罗格列酮降糖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255名T2D和12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11377(C/G)基因分型,选取42个不同基因型的T2D患者每天早饭时口服罗格列酮4mg,连续服药12周。测定用药前后的TG、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脂联素水平。结果:T2D组SNP-11377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G等位基因的增加,患者的脂联素水平(P〈0.01)明显降低,FINS(P〈0.05)和HOMA-IR水平(P〈0.05)明显增高。在服用罗格列酮后,CC型FPG、PPG和HOMA-IR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突变型(CG+GG)(P〈0.05),而CC型脂联素升高幅度明显高于突变型(P〈0.01)。结论: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77C/G遗传变异与胰岛素抵抗和T2D有关,并且可能影响罗格列酮的降糖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铁代谢指标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的关系;乙型肝炎患者与丙型肝炎血清铁代谢指标有无差异。方法 入组135例乙肝患者和31例丙型肝炎患者,收集患者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总铁结合力(TIBC)并计算转铁蛋白饱和度(TS),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结果 TRF、TIBC与年龄成负相关;SI、SF、TS分别与ALT、AST、TBIL有显著正相关,SF、TS与ALB成显著负相关;TRF、TIBC分别与ALT、AST、TBIL成负相关,与ALB成正相关(r=0.551,P<0.001)。丙型肝炎患者的SF高于乙型肝炎患者,TRF及TIBC低于乙型肝炎患者(P=0.003),SI及TS在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铁代谢指标与肝脏炎症活动度有显著相关性; 慢性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铁超载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黑棘皮(AN)结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检测对于早期发现肥胖儿童代谢紊乱的意义。方法:132例肥胖儿童根据AN及NAFLD的出现情况分为AN伴NAFLD(A组),AN组(B组)及NAFLD组(C组),无AN无NAFLD组(D组),比较4组间体质指数(BMI)、腰围(WC)、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4组间代谢综合征(MS)检出率。结果:⑴A组BMI、WC、FINS、HOMA-IR高于B、C、D组,HDL低于D组,DBP 高于C、D,FPG、TG高于B、D组(P<0.05或P<0.01)⑵B组DBP高于D组,C组FPG、TG高于D组,B、C组WC、FINS、HOMA-IR高于D组(均P<0.01)⑶A、B、C、D组检出MS分别为19例(45.24﹪)、5例(16.13﹪)、5例(16.67﹪)、0例(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2.539,P<0.001)。132例肥胖儿童中AN 73例,NAFLD 72例,检出率分别为55.3﹪和54.5﹪。结论:AN合并NAFLD儿童较其他肥胖儿童代谢紊乱情况严重,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低血糖所致代谢紊乱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只成熟雌性大鼠与10只成熟雄性大鼠,于笼中交配,从新生仔鼠中随机选取40只,随机分为A组(正常血糖+正常饮食)、B组(正常血糖+高脂饮食)、C组(低血糖+正常饮食)、D组(低血糖+高脂饮食),喂养20周后处死,测量四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H)、脂肪酸、三酰甘油(TG)、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取大鼠肝组织作病理检查,判定炎症活动和脂肪肝变.结果 A组HOMA-IR、FBG、FINS、脂肪酸、TG、AST、ALT、炎症指数、脂肪变指数水平均低于B组、C组、D组,D组HOMA-IR、FBG、FINS、脂肪酸、TG、AST、ALT、炎症指数、脂肪变指数均高于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HOMA-IR、FBG、FINS、脂肪酸、TG、AST、ALT、炎症指数、脂肪变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TCH水平均低于B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D组TC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大鼠低血糖所致代谢紊乱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甘平,DGLL)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作用。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方式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证实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和甘平高中低(900、300、100mg/kg)剂量组。给药4周后,处死所有动物,检测血脂、氧化应激、肝功能、胰岛素相关等指标,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甘平能显著降低NAFLD大鼠的转氨酶(ALT、AST)活力、丙二醛(MDA)含量、TNF-α水平、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和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改善NAFLD大鼠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结论:甘平可以用来治疗大鼠NAFLD,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及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在丙型肝炎中的表达水平,分析25羟基维生素D 与HCV RNA载量、肝脏纤维化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于2015年1月感染科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67例作为丙肝组,另选取我院体检科正常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采用荧光定量 PCR 仪测定 HCV RNA载量,采用Fibrotest分级进行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统计和分析。结果:丙肝组ALT和AST、GG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丙肝组25(OH)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丙肝组50-75nM 25(OH)D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25 ( OH) D与HC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922,p<0.01),血清25 ( OH) D与Fibrotest分级呈负相关(r=-0.957,p<0.01)。结论:25(OH)D是丙肝的保护因素,临床对丙肝患者适当补充25(OH)D或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