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眼针疗法对急性脑缺血家兔再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探讨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作用机理、探讨眼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的机理 ,制作了急性脑缺血家兔模型 ,通过测定血浆及脑组织中 TXB2 、6- keto- PGF1α、TXB2 / 6- keto- PGF1α、A 及 L PO含量 ,观察家兔急性脑缺血时及眼针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其结果 ,眼针疗法可使缺血后增高的血中TXB2 、TXB2 / 6- keto- PGF1α及 LPO明显降低 (P<0 .0 5、P<0 .0 1) ,使血中 A 增高 (P<0 .0 5 ) ,使脑组织中的因缺血而增高的 TXB2 、6- keto- PGF1α降低 ,并能使脑组织中的 6- keto- PGF1α增加 ,使脑组织的 A 含量增加 ,而对血中 6- keto- PGF1α影响不大(P>0 .0 5 ) 。说明眼针疗法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 ,对急性脑缺血家兔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为临床眼针治疗中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芒针透穴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作用机理,探讨芒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的机理:方法;制作急性脑缺血家兔模型,通过测定血浆及脑组织中TXB2、6-Keto-TGF1α、TXB2/6-Keto-PGF1α、AⅡ及LPO的含量,观察家兔急性脑缺血时芒针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芒针疗法可使缺血后增高的血中TXB2、6-Keto-TGF1α、TXB2/6-Keto-PGF1α及LPO明显降低(均P<0.01),而对脑组织中TXB2、6-Keto-TGF1α、TXB2/6-Keto-PGF1α影响不大(P>0.05)。提示:芒针透穴法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对急性脑血家兔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为临床芒针治疗中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芒针透穴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作用机理,探讨芒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的机理;方法制作急性脑缺血家兔模型,通过测定血浆及脑组织中TXB2、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AII及LPO的含量,观察家兔急性脑缺血时及芒针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芒针疗法可使缺血后增高的血中TXB2、TXB2/6-T/PKeto-PGF1α及LPO明显降低(均P<0.01),而对脑组织中TXB2、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影响不大(P>0.05).提示芒针透穴法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对急性脑缺血家兔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为临床芒针治疗中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眼针浮针结合法与单纯眼针疗法、单纯浮针疗法治疗损伤痛证的疗效差异。方法102例损伤痛证患者随机分为眼针浮针结合组、单纯眼针组、单纯浮针组三组。眼针组采用辨证取穴和观眼识病取穴法为主选取双眼的肝、肾区,上焦区,下焦区,内刺法为主,结合外刺法;浮针疗法采用一次性浮针,扫散手法增加镇痛效果;眼针浮针结合法先采用眼针疗法取得镇痛效果后留针,针对痛点再进行浮针治疗,彻底消除痛点。结果3组间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眼针浮针结合法与单纯眼针疗法比较、与单纯浮针疗法比较,疗效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单纯眼针疗法与单纯浮针疗法比较,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眼针浮针结合法治疗损伤痛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养心益肝汤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浆TXB2、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方法292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4例(采用养心益肝汤和常规康复治疗)与对照组138例(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浆6-keto-PGF1α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XB2含量及TXBz/6-keto-PGF1α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浆6-keto-PGF1α TXB2含量和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养心益肝汤可提高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与调节6-keto-PGF1α和TXB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结合揿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眼针疗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揿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疗效、Fugl-Meye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通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9.07%),Fugl-Meye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眼针疗法结合揿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显著,可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具有疗程短、取穴精、安全性高、预后佳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临床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病例较常见,我们曾采用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90例,疗效满意。为了更进一步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作用机理、探讨针刺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的机理、探讨家兔在应激状态下循环和脑局部血栓素A2一前列腺素代谢、血管紧张素Ⅱ(AⅡ)及血浆过氧化脂质(LPO)的变化,我们制作了急性脑缺血家兔模型,并用毫针加以刺激,观察针刺对脑缺血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头针联合体针、舌针疗法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体针、舌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1)、血浆比黏度(KO.01)、纤维蛋白原(P〈0.01)、红细胞压积(P〈0.01):并且治疗组在半身不遂、头痛、头晕目眩、面色咣白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治疗中风后遗症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口服自拟化痰定眩汤联合针刺)和西药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动态监测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均显著改善(P0.05),血清(浆)NO,6-keto-PGF1α水平升高,ET-1,TXB2水平降低(P0.05);针药组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优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升高血清NO与6-keto-PGF1α的含量水平、降低血浆TXB2含量的作用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及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39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2例(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静脉点滴和常规西药治疗)和对照组117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24h尿蛋白量下降幅度,胎心异常、新生儿窒息、剖腹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变化,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24h尿蛋白量的降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胎心异常、新生儿窒息和剖腹产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0.9%,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6-keto-PGF1α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XB2含量及TXB2/6-keto-PGF1α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浆6-keto-PGF1α、TXB2含量和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可改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减少胎心异常、新生儿窒息、剖腹产的发生率,其作用机制与调节6-keto-PGF1α和TXB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五法综合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五法综合治疗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3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采用针灸、理疗、药物、功能锻炼、心理疗法等五法综合治疗为治疗组共116例,电针配合水针、拔罐等治疗为对照组116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0.34%,对照组治愈率为44.83%,2组治愈率比较,P〈0.01;2组治愈率与疗程的关系比较,P〈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五法综合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眼针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内Ang-1、Tie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运动疗法对MCAO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半暗带区域内新生血管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模型复制组(80只)。对模型复制组大鼠采用线栓法进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再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66只(模型复制80只,失败13只,模型评价1只)随机分别为:模型对照组(17只);头针组(17只);眼针组(16只);眼针运动组(16只)。分别进行头针、眼针及眼针运动进行干预治疗。头针组取穴百会、曲鬓,眼针组取穴定位参照人体取穴方法,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眼针运动疗法组眼针干预同时,在跑步机上进行训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ng-1含量,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Ang-1、Tie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眼针组、头针组、眼针运动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中Ang-1、Tie2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眼针运动组Ang-1、Tie2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眼针组、头针组、眼针运动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中Ang-1、Tie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眼针运动组Ang-1、Tie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眼针运动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血清中Ang-1含量,增加Ang-1及其mRNA表达增加,与受体Tie-2结合,启动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在时间和数量上调节缺血半暗带新生血管和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缺血半影区的脑血流,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恢复脑血流量,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口服眩晕宁片联合针刺)和西药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动态监测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血清(浆)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均显著改善(P均<0.05),血清(浆)NO、6-keto-PGF1α水平升高,ET-1、TXB2水平降低(P均<0.05);针药组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升高血清NO与6-keto-PGF1α的含量水平、降低血浆TXB2含量的作用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均<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及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14.
眼针治疗突发性耳聋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郑振  石晶 《中国针灸》2002,22(8):6-14
目的:观察眼针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42例和对照组72例,眼针组给予西药治疗的同时,采用眼针治疗,穴取肝区,肾区,上焦区,对照组只给予西药治疗,结果:眼针组总有效率为8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眼针有助于提高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内皮素(ET-1)、降钙素(CGRP)的影响,探讨眼针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对照组,眼针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分型辨证取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结果眼针组急性期总有效率为88.3%,愈显率为7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愈显率为53.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眼针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血浆ET-1、CGRP含量变化看,治疗后两组血浆ET明显降低,血浆CGRP明显增高(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疗法辨证取穴,可以调节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ET、CGRP的含量,增加脑梗死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状态,是眼针疗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督脉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对286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督脉穴位注射组(治疗组184例)和普通针疗组(对照组102例),观察两种疗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按4级评分法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统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3%,对照组64.7%,2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督脉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病疗效优于普通针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方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疗效及对血栓素B2(TXB2)、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方法:收集65例PSD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另选择34例健康老人(健康参照组)作为正常对照。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血TXB2及血浆6-keto-PGF1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第30天、第60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TXB2、血浆6-keto-PGF1α、血TXB2/6-keto-PGF1α比值与健康参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PSD患者经小柴胡汤加减方结合西医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纠正TXB2/PGF1α失衡,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眼针与醒脑开窍针刺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8例住院及门诊患者就诊顺序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醒脑开窍,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辅穴:极泉、委中、尺泽;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不利加合谷;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治疗组24例眼针,眼针主穴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加心区;在相应眼穴区距眶内缘2mm处,平刺,由该区始点向该区终点方向,刺入0.5cm,留针20min,起针时按压针孔;体针常规针刺,1次/d,治疗5d,休息2d;醒脑开窍针刺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5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0.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与醒脑开窍针刺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舌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滋平  符文彬 《新中医》2005,37(11):61-62
目的:观察舌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采用舌针治疗(取穴:心穴、脾穴、肾穴);对照组36例,采用体针治疗(取穴:外金津、外玉液、廉泉、哑门、内关、通里)。12次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8%,对照组为69.44%,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语言能力评分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舌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健康雄性wister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眼针治疗组;采用longas方法造模,选取眼穴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直刺,留针15min;应用ELISA法检测血中和缺血脑组织白介素-1β。结果表明;眼针组白介素-1β明显降低,与脑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眼针疗法可以降低脑缺血模型大鼠血中和缺血周围闹组织白介素-1β,进而抑制由脑缺血诱导的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