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潘雪霞 《北方药学》2011,8(4):97-97
目的:分析引起患者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制定相关预防措施,避免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28例输液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药物、气候、患者体质、输液操作方法等。结论:为了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必须严格把关药品和输液器具的质量,认真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输液速度,掌握基本药物配伍禁忌知识,做好重点患者的输液过程监控。  相似文献   

2.
我院输液反应监测3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对汕头市中心医院的输液反应39例进行监测分析。方法:采取医师呈报及药师下临床收集资料,对发生反应的输液器具进行热原检查及质量检查,并对同批号主要输液药品及输液器具进行热原复查。结果:所有输液反应的同批号药品及器具热原检查均阴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如下:①玻璃瓶、PVC袋破裂引起污染14例。②护士操作污染,引起秀节性反应10例。③病人体质差,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9例。④多种药物配用,引起内毒素叠加作用4例。⑤药物不良配伍引起反应2例。另外,本组病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输液药品质量及一次性输液器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问题。结论:输液反应涉及医师、药师、护士、病人4方面的问题,发生原因复杂,应进行监测分析,尽量减少其发生,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临床输液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风秋  王黎  于清霞 《中国药业》2003,12(11):57-58
目的:探讨引发临床输液反应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参考有关报道加以分析。结果:引发输液反应的因素多与输液、药品质量及配伍,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器质量及患对热原敏感性的个体差异等有关。结论:严格控制购入药品、输液器质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用药并尽可能减少配伍药品的种类和数量,是减少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输液反应116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液反应是指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时出现的各种非治疗效应,最常见的是热原反应、过敏反应、细菌污染反应。笔收集了从1998-2004年在我院及奎屯区诊所、门诊部发生的输液反应116例,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引起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有:①药品的质量;②输液用具;③过敏反应;④输液环境;⑤配置操作。本研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应对措施,供医护人员参考,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查阅我院1999~2003年的护理部输液反应记录,按输液反应的类型及分布、使用的输液及其构成比、输液反应联合用药情况、输液中加用药物分为情况、输液中加用中成药制剂分类情况、药品、器具质量检查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热原反应、过敏反应及局部反应都有发生,以热原反应最为多见,输液反应所用的大输液多为5%葡萄糖注射液。联合用药以中成药制剂和抗菌素制剂发生输液反应最为多见。结论严格掌握输液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提高药品质量,加强无菌操作,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是预防输液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22例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22例输液反应病例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与药品质量、输液操作、输液器具质量、药物配伍、患者个体差异及环境气候等有关。结论严格控制药品质量、合理用药、尽可能减少配伍种类与数量是减少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57例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孟永良 《中国药业》2007,16(1):48-49
目的 对临床发生的输液反应进行分析,找出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与控制措毒岜。方法对浙江省绍兴市城南人民医院2001—2005年57例输液反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有药物、输液器具、操作、患者、季节等。结论 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对重点患者的输液观察,建立临床用药反馈机制,加强医、药、护三者闻的沟通是减少输液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367例输液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上解引起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方法:通过对本院1992~1999年10月有完整记录的367例有输液反应的病例,按性别、年龄、季节、科别、输液反应类型、输液种类、所加用药物种类及输液反应发生后药品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中以热原反应为主,占270例,其次为过敏反应,占65例;所使用的输液,以5%葡萄糖注射液(GS)最多,其它依次为0.9%氯化钠注射液(NS)、20%甘露醇注射液(甘露醇);所加用的药物,以中成药制剂、生化制剂及配伍混合用药最为多见,分别为176、56和40例;残余输液热原检查有296例出现阳性,细菌培养有28例出现阳性,不溶性微粒检查有212例超标。结论:药品质量、输液器具、联合用药、环境污染、操作不严及患者特异性体质均是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对汕头市中心医院的输液反应39例进行监测分析.方法采取医师呈报及药师下临床收集资料,对发生反应的输液器具进行热原检查及质量检查,并对同批号主要输液药品及输液器具进行热原复查.结果所有输液反应的同批号药品及器具热原检查均阴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如下①玻璃瓶、PVC袋破裂引起污染14例.②护士操作污染,引起季节性反应10例.③病人体质差,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9例.④多种药物配用,引起内毒素叠加作用4例.⑤药物不良配伍引起反应2例.另外,本组病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输液药品质量及一次性输液器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问题.结论输液反应涉及医师、药师、护士、病人4方面的问题,发生原因复杂,应进行监测分析,尽量减少其发生,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王美珍 《海峡药学》2011,23(6):279-280
探讨临床发生的输液反应的原因,预防与控制措施.对我院85例输液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输液反应的发生主要以药物、操作、患者、季节等有关.严格掌握输液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提高药品质量,加强无菌操作,科学合理联合用药是预防输液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申惠兰  朴英玉  安海莲 《中国药房》2009,(14):1098-1099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异丙嗪是否可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方法:1746例/次输血随机分为观察组873例/次与对照组873例/次,输血前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或异丙嗪肌肉注射;观察组不给任何相关药物。观察2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输血前后体温、脉搏、血压及血常规。结果:对照组中,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异丙嗪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88%、11.97%;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2%,3种情况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使用地塞米松和异丙嗪不能有效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例聚集性输液反应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13年4-5月我院在脑病科发生的1例聚集性输液反应进行调查,同时收集相关数据。结果:发生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包括:使用中药注射剂(100%),有过敏史(50%),输液速度过快(25%),年龄偏大(75%);在出现输液反应的这8例患者中,4种因素均有占25%,3种因素均有占50%,2种因素均有占100%。结论:本次输液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因素、患者因素、输注速度和输液环境等因素有关。由于输液反应发生原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条件的医院应尽快建立静脉配置中心和进行临床药学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一次性PVC输液管与舒血宁注射液是否存在相互吸附作用。方法:将5%葡萄糖溶液与舒血宁注射液按说明书混合,模拟临床滴注,4h内完成滴注,放出混合液,用5%葡萄糖溶液冲洗一次性PVC输液管,在6h内不同时间段收集冲洗液,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糖的吸光度。采用相同方法对比玻璃管的吸附作用。结果:6h内葡萄糖的吸光度间RSD均〈3%,一次性PVC输液管与舒血宁注射液间无吸附作用;玻璃管的吸附作用与一次性PVC输液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一次性PVC输液管对舒血宁注射剂无明显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近5年临床使用血液制品情况,为用血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用血情况和科室用血结果及成分输血率进行比较。结果:全院血液制品使用总量变化不大,成分输血率在99.1%左右,科室用血量比较,以普外科用血最多。输血指证符合率为93.5%,输血不良反应率为1.1%。结论:临床用血情况已逐步走向正规化,但仍需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和使用工作。  相似文献   

15.
周书美 《中国药房》2012,(20):1839-1841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患者用药情况。方法:调查内蒙古自治区54个旗县(市、区),对抽样处方逐一审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2010年门诊处方5293张,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17种,每张处方平均用药金额为49.19元。其中,40.68%的处方使用了注射剂,51.92%的处方使用了抗菌药物,40.75%的处方使用了输液。结论:处方抽查发现内蒙古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问题,应加强处方管理和推进新处方管理办法的正确实施,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笔者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中用的不合理之处,并对他们进行详细的总结。结果常见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合理运用在于常用作退热药,抗生素以及镇痛药等,除此之外其还常备误用作局部治疗以及输液后的不良反应。笔者认为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全面掌握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②制订糖皮质激素合理用药方案;③对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进行随访及监测。结论正确、合理地应用糖皮质激素,确保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门诊儿科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莹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145-146,149
目的:调查本院门诊儿科用药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查处方逐一审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儿科门诊患儿主要以呼吸道感染疾病为主,占85.00%。77.98%的患儿使用了抗菌药物,针剂处方占75.03%。本组处方平均金额为85.00元,不合格处方占3.78%。结论:门诊儿科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对不合理的处方问题要重视,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分析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各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77例抗感染静脉滴注引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7例不良事件涉及药物55个品规,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涉及单次给药剂量过大、药物浓度过高、滴注速度过快、配伍不合理、患者既往药物过敏史不详等;发生不良事件最短时间为5 min,而31~40 min有45例(58.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 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时应严格按照药品的说明书给药,加强药学监护,针对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11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的种类,观察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选取1999年1月~2008年1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双硫仑样反应患者116例,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的种类和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病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轻微外伤等较轻微的疾病,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主要是头孢哌酮,临床表现主要为面色潮红、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用药后饮酒出现反应的多于饮酒后用药出现反应的,用药后3天内饮酒可出现反应,而饮酒后用药出现反应多在饮酒1天内。结论:头孢哌酮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最重要药物,对于所有能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用药后1周内禁酒,饮酒后3天内禁止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在外伤性脾破裂手术中的临床意义,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外科68例外伤性脾破裂致腹腔内出血量超过600ml的患者,所有回收血液经过抗凝、滤过、清洗、浓缩后回输,并记录回输的血量,观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第2d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变化.结果: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