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人群中有10%-49%的患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差。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较好地清除患者血浆中的中、大分子毒素,理论上可通过降低相关毒素水平干预顽固性高血压形成机制。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影响。 方法: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22例与连续性血液净化组23例,血液透析组则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组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每周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1次。 结果与结论:治疗3个月后,连续性血液净化组肾素、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试验前水平,24 h平均血压下降,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血液透析组上述各指标较试验前无变化(P > 0.05);试验后连续性血液净化组上述各指标均低于血液透析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显示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明显降低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其机制可能是降低了患者血浆中的中、大分子毒素以及炎症因子水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张民霞 《医学信息》2019,(15):109-110,115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肾功能衰竭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肾功能衰竭难治性高血压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4例。对照组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改善情况、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145.37±14.54)mmHg vs(185.25±18.46)mmHg]、[(76.26±5.72)mmHg vs(107.51±9.27)mmHg]、[(100.47±9.39)mmHg vs(143.52±11.7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RA、AT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RA、ATⅡ水平低于对照组[(1.05±0.36)ng/L vs(1.88±0.57)ng/L]、[(91.31±13.47)ng/L vs(170.54±20.6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难治性高血压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高血压症状,改善患者PRA、ATⅡ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儿童继发性高血压不同年龄组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水平对比及卧位与立位差异.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北京中同蓝博临床检验所检测的100例儿童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年龄分为学龄前组(1~7岁)和学龄组(8~14岁),两组均采取卧位和立位的方式进行抽取血样,并通过RIA的方法对两种体位进行检测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统计分析.结果 学龄前组患者PRA、A Ⅱ、ALD水平均高于学龄组患者(P<0.05),卧位儿童继发性高血压患者PRA、A Ⅱ、ALD水平均低于立位儿童继发性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 儿童继发性高血压可导致卧立位的PRA、A Ⅱ、ALD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指导临床上对儿童继发性高血压治疗,更好的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硬变患者TIPS术前后血浆内皮素 (ET)、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II(ATII)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肝硬变患者 5 4例 ,随机将其分成TIPS组 2 4例和对照组 30例。应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2 4例肝硬变患者TIPS术前后和 30例对照组治疗前后及 30例正常组血浆内皮素 (ET)、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II(ATII)的含量。结果 :5 4例肝硬变患者血浆内皮素 (ET)、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II(ATII)治疗前后均高于正常组 (P <0 0 0 1)。TIPS组术前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内皮素 (ET)、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II(ATII)浓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TIPS组术后与对照组保肝治疗二月后再次测定血浆内皮素 (ET)、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II(ATII)。TIPS组术后血浆内皮素 (ET)、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II(ATII)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 ,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对照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 (ET)、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II(ATII)浓度下降不显著 ,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TIPS术有降低血浆内皮素 (ET)、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II(ATII)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矿工高血压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矿工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地面与井下作业的煤矿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血压、身高、体重的测量,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矿工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醛固酮(ALD)水平。结果:高血压组矿工血浆PRA、Ang Ⅱ和ALD水平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矿工(均P<0.01),矿工平均动脉血压与血浆PRA、Ang Ⅱ和AL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71、r=0.12和r=0.352)。在高血压矿工中,井下作业组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显著高于地面作业组(均P<0.01),且井下作业组中又以安装维修组最高;高盐饮食组血浆PRA、Ang Ⅱ和AL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均P<0.01),而年龄、工龄、家族史、体重指数、吸烟和酗酒等因素对高血压矿工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能介导了煤矿井下作业与盐致矿工高血压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循环血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与糖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9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糖耐量正常组,糖耐量异常组。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糖耐量正常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活性与OGTT 0min血糖、120min血糖及HOMA-IR呈明显正相关(0.495≤r≤0.67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伴有糖代谢紊乱时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单纯高血压患者明显增高,血管紧张素Ⅱ值与空腹及负荷后120 min血糖呈明显正相关,且独立于高血压的存在,表明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与胰岛素抵抗状态下的糖代谢紊乱之间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I/R组(14只)和I/R+Ros组(14只).应用结扎左冠状动脉60min,再灌注60min的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NBT染色法判断心肌梗死面积;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等指标. 结果: 与I/R组相比,I/R+Ros组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23.9%(P<0.05);显著减轻心肌肿胀度(P<0.05);明显抑制心肌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P<0.05). 结论: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联合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50例尿毒症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实验组则采用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比较和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以及甲状旁腺素、血尿素、血肌酐、血清钙、血磷、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尿毒症患者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滤过串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尿毒症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由一系列激素及相应的酶组成,通过对血容量和外周阻力的控制,调节人体血压、水和电解质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恒定。目前检测血清或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已成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分型诊断、治疗及研究的重要指标。本文从RAAS的临床意义及其检测方法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近十余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存在于动脉壁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产生于动脉壁局部的血管紧张素Ⅱ(AⅡ)无疑具有更直接的缩血管效应。在一些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某些肾性高血压动物模型中,血浆肾素活性(PRA)虽正常或低于正常,然而使用抑制该系统的药物仍可得到良好的降低血压效应。这提示了非血浆中的RAS参与了这些高血压的形成。在第21届国际生理学大会上,Skeggs就提出若AⅡ是在血管壁局部形成,就可能使外周阻力血管收缩,但却并不伴有PRA或血浆AⅡ浓度增高,甚至由于血压升高而反馈受到抑制。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了这一设想。这对高血压的机制研究、诊断及治疗都很有意义。本文拟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临床意义及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