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评价吸毒人群针具交换干预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效果。[方法]对古城区社区内活动的静脉吸毒者和古城区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人员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学指标和HIV抗体阳性率,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85.3%提高至97.9%;吸毒人群最近6个月注射吸毒共用针具的比例由40.8%下降到12.5%;HIV抗体阳性率由9%下降到3.7%。[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干预可有效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洪江区吸毒人群分布状况,探索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对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艾滋病自愿咨询、公安机关配合登记询问、健康教育及关爱支持等措施,在社区和戒毒所内开展清洁针具销售和针具回收等干预措施,应用共用针具率、男性安全套使用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针具交换覆盖率等指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洪江区吸毒人群以城区人1:3、青壮年、低文化程度男性及未婚者为主,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传播危险性行为降低,针具销售大幅度上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较大幅度上升。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开展清洁针具交换有助于提高吸毒者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改变HIV感染各种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蔓延传播。  相似文献   

3.
洪江区吸毒人群清洁针具交换预防艾滋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洪江区吸毒人群分布状况,探索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对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艾滋病自愿咨询、公安机关配合登记询问、健康教育及关爱支持等措施,在社区和戒毒所内开展清洁针具销售和针具回收等干预措施,应用共用针具率、男性安全套使用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针具交换覆盖率等指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洪江区吸毒人群以城区人口、青壮年、低文化程度男性及未婚者为主,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传播危险性行为降低,针具销售大幅度上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较大幅度上升。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清洁针具交换有助于提高吸毒者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改变HIV感染各种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蔓延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探索吸毒人群健康教育模式,为艾滋病疫情预测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培训、发放宣传资料、观看录像等方法对目标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前后进行艾滋病知识、行为方面的调查,并进行HIV抗体检测. [结果]吸毒人员中主要为男性,农民、无/待业人员为主,年龄主要分布在20~30岁,静脉注射毒品者占3.7%(9/241),HIV阳性率为0.83%(2/241).通过干预吸毒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46.3%提高到了87.35%. [结论]在吸毒人群中采用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一定程度上降低和改变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遏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蔓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生物学现状,为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社区内采用滚雪球等方法招募吸毒人员400名,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逐一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作HIV抗体、HC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调查吸毒人员400名,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0%;当前使用的主要毒品为海洛因占96.01%,静脉注射吸毒占69.33%,最近1个月未与他人共用过针具;最近1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62.82%:最近1次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75%;最近1年接受艾滋病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为97.26%;HIV抗休阳性率为1%,HCV抗体阳性率为66.83%,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51%。结论绵阳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HIV抗体阳性率和注射毒品共用针具低,但安全套使用率仍较低,高危行为依然存在,需要继续加强各项干预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生物学现状,为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社区内采用滚雪球方法招募吸毒人员400名,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逐一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作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400名吸毒人员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5%;当前使用的主要毒品为海洛因,占91.25%,静脉注射吸毒占65.75%,最近1个月与他人共用针具的比例为0.76%;最近1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38.36%;最近1次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52.94%;最近1年接受艾滋病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为95%;HIV抗体阳性率为1.25%,HCV抗体阳性率为67.25%,梅毒抗体阳性率为3.50%。结论绵阳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HIV抗体阳性率和注射毒品共用针具的比例低,但安全套使用率仍低,高危行为依然存在,需要继续加强各项干预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海口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海南省海口市吸毒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现状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促进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为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某区戒毒中心某一期学员进行基线调查,对280名吸毒人员实施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对教育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健康教育前吸毒者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最低为23.2%,最高为92.0%,健康教育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最低为51.1%,最高为93.O%.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8.
福州市吸毒人群HIV监测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福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感染现状和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密切注视HIV流行的变化趋势。[方法]对850名吸毒者检测HIV和梅毒抗体并在405名吸毒者中开展艾滋病和知识和吸毒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吸毒者中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梅毒RPR试验29人呈阳性(3.4%)。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有所了解,静脉吸毒和共用针具比较较高。[结论]吸毒人群存在共用针具吸毒和性乱等多种高危行为,潜在HIV流行的巨大危险。应对该人群加强教育和行为干预。消除危险因素。防止HIV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湖南省郴州市高危人群与孕产妇中艾滋病流行状况及相关行为信息。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分别对吸毒者、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和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结果2009年共监测4类人群3202人,检出HIV抗体阳性15人。吸毒人群HIV阳性率为1.36%,暗娼人群阳性率为0.06%,性病门诊就诊者哨点HIV阳性率为0.50%,孕产妇监测哨点HIV阳性率为0.25%。吸毒者注射毒品占91.69%,共用注射器的比例为39.71%,暗娼人群中注射过毒品者占11.18%。结论HIV在郴州市高危人群中呈低流行,但存在HIV传播的多种危险因素,应加强高危险人群及一般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暗娼(FSW)人群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和危险行为状况。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FSW人群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及采样检测。结果调查FSW人群400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98.5%。HIV抗体均阴性,梅毒阳性率为3.3%,丙肝阳性率为0.3%。结论 FSW人群存在传播艾滋病的高危性行为,应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推广100%使用安全套以降低艾滋病的感染及传播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极高危人群STD/STI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效果,探讨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所能发挥的作用,为艾滋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追踪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STD/STI患者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其行为和态度的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含义、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P均<0.01),78.9%的人对安全套的使用形成正确认识(P<0.01),62.7%的人认为对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毒感染者应持关心的态度(P<0.01)。结论正确的干预活动可提高极高危人群STD/STI患者对艾滋病防治措施的认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高唐县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以期对预防艾滋病工作提供借鉴。[方法]2005年2~12月,在高唐县对时风集团部分长途卡车司机进行调查与健康教育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56.41%,干预后为80.53%(P<0.01),10项基础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不洁性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均在90%以上;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较低,干预后均有明显的提高(P<0.01)。干预前,调查对象对艾滋病存在恐惧心理,干预后对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的态度均有所好转(P<0.01)。[结论]对长途卡车司机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外展服务对性服务小姐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外展服务对城乡结合部的性服务小姐的艾滋病认知水平和行为改变的效果。[方法]通过外展服务,工作人员主动深入现场,与目标人群建立信任关系,开展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提供性病诊疗建议。实施发放宣传资材、发放安全套、增加安全套的可获得性、一对一访谈、观看录像等干预措施。[结果]提高了性服务小姐的艾滋病知识的正确知晓率,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的率和最近一次性生活中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从干预前的20.00%、27.34%提高到于预后的51.28%和60.02%。[结论]外展服务干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可以提升性服务小姐对艾滋病的正确知晓率,纠正错误观念,改变高危行为,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云南省MSM人群知晓率、行为等艾滋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为干预策略制定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3年在云南省连续开展MSM哨点监测,调查该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吸毒行为、干预措施覆盖等情况,进行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9 073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同性发生性行为比例及安全套使用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明显低于同性,吸毒比例和患性病比例呈下降趋势(P<0.01).同居、低知晓率、外省/外籍、居住时间不足一年、文化程度低、未接受过干预、肛交次数多、未曾做过HIV抗体检测等因素为影响MSM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危险因素。结论 云南省近4年MSM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初显,但多项指标仍处于较低水平,仍需重点关注同居、文化程度低、流动性较大、肛交次数多、有异性性行为的MSM干预,扩大干预覆盖面,继续强化落实HIV动员检测、安全套推广使用等核心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4类人群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高危行为,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北京市哨点监测方案要求,对4类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HI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男男性接触者(MSM)、暗娼(FSW)、性病门诊就诊者(STD)3类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流产妇女(ABR)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IV抗体阳性检出率:MSM为9.50%,其他人群未检出;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MSM人群为6.90%,其次是STD人群为1.9%。结论应加强对流产妇女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提高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各类人群高危行为存在多样性,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力度,控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对成都市建筑工地农民工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成都市6家建筑工地的1 256名农民工调查和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建筑工地农民工对艾滋病防治的了解从干预前的25.16%上升到88.40%,认为艾滋病患者不该被隔离的比例从19.67%上升到77.04%,能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25.16%上升到66.09%。通过干预,被调查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及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采取的相关行为也趋于理性。结论健康教育是艾滋病预防的重要、高效手段之一,应不断探索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吴琳  徐静静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0):1484-1487
  目的  分析高校实施艾滋病防控综合干预策略的效果, 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实践和促进健康教育行为改变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于2018年9月在干预前分别选取成都市某高校(2018年9月开始实行大学生艾滋病"3+2"干预策略)582名新生和590名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 并于2022年3月对2018级577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通过问卷的方式, 比较综合干预前后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掌握情况。  结果  相对于干预前, 综合干预策略的实施深化了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危害性、自我保护和关爱艾滋病患者意识的认识, 全部15个问项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 < 0.01), 其中13个问项的知晓率高于80%(10个问项的知晓率高于90%)。相对于对照组(2018年的四年级学生), 14个问项的干预后知晓率有显著提高, 其中知晓率超过90%的问项数从1个提高到10个。  结论  艾滋病防控综合干预策略在提升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知晓率过程中有明显干预效果。在宣传教育策略中应增加低年级学生教育强度, 以及艾滋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正确对待艾滋病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的现状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高校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西安某所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通过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的方式阶段性进行,为期6个月,共3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干预前(950份)和干预后(902份)进行问卷调查,获得认知现状并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女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概念的掌握显著增强(95.9%vs 83.0%,χ2=77.486,P<0.01),对高温消毒杀灭艾滋病病毒的知晓率明显提高(90.6%vs.73.6%,χ2=86.838,P<0.01),对安全套预防的知晓率明显提高(85.6%vs 58.7%,χ2=159.382,P<0.01);干预后,对艾滋病各种传播方式的知晓率均显著提高(均P<0.01),对不会感染艾滋病方式的知晓率也均显著提高(均P<0.01);但是,女大学生对艾滋病病人的认知和态度在干预前后并无显著性改变(χ2=1.742~2.817,均P>0.05);有60.3%的女大学生仍然希望通过专业人员知识讲座和选修课的形式获取艾滋病相关健康知识.结论 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女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高校应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好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配偶的艾滋病感染率和抗体阳转率等,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409名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配偶进行基线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行为等信息,采血检测HIV抗体,并进行宣教咨询、发放安全套等干预。半年后对138名基线调查中HIV抗体检测为阴性的配偶进行随访调查。结果基线时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9.9%;80.3%最近半年与配偶发生过性行为,50.2%未每次使用安全套;艾滋病抗体检测阳性率为34.7%。随访时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上升为98.6%;84.1%最近半年与配偶发生过性行为,其中仅有2名随访调查对象未每次使用安全套;138名随访调查对象HIV抗体阳转率为0.7%。结论宣传干预与随访管理,在预防艾滋病经婚内性途径传播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单阳配偶抗病毒治疗,以降低配偶间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暗娼、吸毒人群、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及丙肝(HCV)的感染情况,为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在黔南州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暗娼、吸毒人群、孕产妇中进行血清抗HIV、梅毒、抗HCV检测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合计检测4类人群2416人,HIV抗体阳性率为0.70%,梅毒抗体阳率为2.32%,抗-HCV阳性率为12.79%。HIV抗体阳性率、梅毒阳性率、抗HCV阳性率,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分别为0.25%、2.70%、0.49%;暗娼人群的分别为0.50%、0.62%、0.37%;孕产妇的分别为0.00%、0.25%、0.00%;吸毒人群的分别为1.49%、4.84%、37.72%。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为26.80%;暗娼人群的为37.66%;孕产妇的为38.46%;吸毒人群的为38.46%。暗娼人群最近1个月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的占52.74%。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干预服务的比例,暗娼人群为85.41%,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为25.55%,吸毒人群为59.93%,吸毒人群最近1个月共用注射器的比例为9.43%。结论黔南州吸毒、暗娼、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HIV、梅毒及HCV的感染率较高,且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