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4例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指数(Pa02/Fi02)<100 mmHg]患者,均使用肺动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观察仰卧位和俯卧位通气16 h后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驱动压(DP)以及右心房压(PRA)、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嵌钝压(PAWP)、跨肺梯度(TPG=mPAP-PAWP)、肺血管阻力(PVRi)的变化。结果与仰卧位比较,俯卧位通气16h后PaO2/FiO2,PRA及PAWP明显升高,Pplat、DP、TPG及PVRi明显降低(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减轻重度ARDS患者肺血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半卧位改俯卧位通气时对血流动力学和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在半卧位时,俯卧位通气1h后,通气2h后,结束俯卧位通气后1h分别采集肺静态顺应性(Cst),气道阻力(Paw),氧合指数,心排血量(CO),胸液成分(TFC),心肌加速度指数(ACI),外周血管阻力(SVR)等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俯卧位通气后患者氧合指数较半卧位明显上升,肺静态顺应性下降,气道阻力上升(P〈0.05),心排血量下降,胸液成分指数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P〈0.05),心肌加速度指数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半卧位通气并短暂俯卧位通气,可有效改善肺通气和向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4.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ion disease snydrome,ARDS)是一种常见危重症,病死率极高,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ALI/ARDS患者肺损伤发生、起始以及损伤进程中,详细的肺组织病理学资料仅来于死亡病例或者接受开胸肺活检的病例,故而这方面的资料很有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跨肺压(Ptp)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即对照组、A组、B组、C组,每组22例。对照组参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进行治疗,A、B、C组调节呼气末正压(PEEP)后设定不同Ptp治疗,分别为10、15、20cmH2O。对比4组治疗后12、24、48h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02)、二氧化碳分压(PaC02)、氧合指数(Pa02/Fi02)]及呼吸力学指标[肺顺应性(Cst)、PEEP、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变化,对比4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PV)、心指数(C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另外统计4组治疗后28 d预后情况。结果4组不同时点PaO2、PaCo2、PaO2/FiO2水平呈上升趋势,12h<24h<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同时点Cst、PEEP水平呈上升趋势,12h<24h<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同时点ELWI水平呈下降趋势,12h>24h>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组、C组治疗后MAP、DBP、HR水平与治疗前对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组、C组治疗后CI水平与治疗前对牝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死亡率为22.73%,A组为9.09%,B组为13.64%,C组为18.18%,4组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p为10cmH2O时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备征可改善患者氧合及呼吸力学指标,且血流动力学稳定,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插管期间的镇静管理,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重症监护病房98例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期间的镇静管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8例患者使用镇静药物后0.5h和1h的呼吸、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发生明显变化。5例患者出现延迟拔管,11例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3例出现神经系统抑制过深,1例出现甘油三酯过高。结论对镇静治疗的患者做好镇静评估、循环功能的管理、呼吸功能的管理、神经系统的管理、药物代谢的管理、环境的管理和减少应激因素及预防并发症的管理是镇静治疗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急性间质性肺炎(AIP)为一种罕见的发展迅速的特发性肺疾病,起病急,可迅速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死率极高.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 ECMO)作为少数可救治AIP患者的方法,但其对AIP患者的总生存率的影响尚不可知.到目前为止,鲜有报道描述AIP患者经长时间ECMO治疗后成功撤机出院.安徽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8.
肺复张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LI/ARDS)是一种临床危急重症。自1967年Ashbaugh等首次报道以来,一直为大家所重视。经过40余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ARDS的发病机制有了深刻的认识。目前认为,肺泡大量陷闭导致肺容积明显减少是ARDS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之一,为保证ARDS患者的氧合,必须将萎陷的肺泡再度开放并维持其开放的状态,肺复张策略作为肺保护通气策略的一部分得以提出,其实施的手段多种多样,如控制性肺膨胀、  相似文献   

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危重病领域非常常见,它与包括创伤、脓毒症在内的许多疾病相关,既可以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也可以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累及呼吸系统时在肺部的局部表现,具有很高的病死率。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药物治疗、机械通气治疗和支持治疗进行检述,从而为提高和改进现有的诊疗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必净对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ALI)患者呼吸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严重多发伤并发ALI患者80例(年龄14~70岁)随机均分为血必净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dFiO2)、胸片变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PaO2、PaO2/Fi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RR、胸片变化评分、ARDS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血必净有助于改善ALI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2000年5月~2010年6月,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ICU共收治10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其中有15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现将15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食管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近年来更广泛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管理[1].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于2005年9月~2012年2月对2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和1例肺移植术后呼吸衰竭应用高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辅助机械通气的患者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诊疗,通过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确保了治疗的安全,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26例患者行床旁纤支镜肺灌洗术过程顺利,无一例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循环障碍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大部分患者在治疗一次后基本有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复苏,应该实现预期的治疗指标.经典的指标是平均动脉压(MAP)、尿量和中心静脉压(CVP)[1].当心肺系统功能不能适应代谢需要时,尽管这些参数可能正常,但组织低氧仍可能持续存在.临床上必须避免持续的组织低氧,因为低氧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2,3].  相似文献   

14.
1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救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5±10.5)岁,中毒原因中误服2例,服毒自杀10例。结果百草枯中毒的早期表现为口咽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等,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少尿等各器官受损的表现,予彻底的洗胃、血液灌流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12例患者住院1~28d,3例好转,6例院内死亡,3例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百草枯有很强的毒性,肺为主要的靶器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泡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迅速发展为肺纤维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相同气道平台压(Pplat)下不同潮气量(VT)和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容积和氧合的影响。方法对16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先后采用低VT(6ml/kg)和高VT(9ml/kg)两种通气,调节PEEP使Plat维持在25cmH2O水平。各方式通气1h,通气结束时测定患者呼气末容积(EELV)和气体陷闭量并计算功能残气量(FRC),同时观察动脉血气、肺机械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低VT通气结束时EELV和FRC高于高VT通气结束时(P均〈0.05);低v,通气结束时的气道峰)i,(PIP)、气道阻力(Raw)~lJ低于高v,通气结束时(P均〈0.01);低VT通气结束时的气道平均压(Pm)高于高Vt通气结束时(P〈0.05);两种通气结束时气体陷闭量、动态肺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PO2/FiO2)、PC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在一定Pplat下ARDS患者采用低VT高PEEP通气后肺容积增加,但无法辨别是肺泡复张还是过度膨胀。  相似文献   

16.
Menkes扭发综合征是一种神经变性疾病,以癫痫发作,精神运动迟钝,生长缓慢和头发异常为特征,1962年由Menkes等首先报告.此后已有40余例报告.本病比较少见,属伴性隐性遗传.本文报告一例如下:患儿15个月,男,因呼吸窘迫,休克和明显体温低而入院.患儿妊娠37周出生,其母25岁.出生时体重2.41kg.婴儿期喂养差,体温调节不好,嗜睡,肌张力过低和黄疸.3个月时,有癫痫发作和发育迟缓,同时出现播散性脂溢样皮疹,以头、颈都皮疹最重.此次因上感来院急诊,检查发现患儿感  相似文献   

17.
有机磷中毒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发病急,易反跳,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有机磷中毒主要致死原因有肺水肿、休克、心脏损害,因此应正确、及时地抢救和护理。四川省南充市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10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9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跳停止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限制性复苏中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和乳酸钠林格液对多发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乳酸(Lac)、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动脉血酸碱度(PH)的影响。方法 将海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多发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0),两组均行限制性复苏治疗,其中观察组限制性复苏中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对照组应用乳酸钠林格液。比较两组复苏前(T0)及复苏1 h后(T1)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Lac、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pH值]及凝血功能[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统计两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院内死亡率。结果 两组T1时血清IL-6、IL-10及IFN-γ水平均较同组T0时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时血清TNF-α水平较T0时升...  相似文献   

19.
紫外线和热休克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线辐射通过多条信号传导途径和热休克转录因子诱导皮肤细胞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紫外线也通过诱导热休克蛋白磷酸化、转位以发挥其适应性保护功能。热休克蛋白能抑制紫外线诱导的细胞凋亡和皮肤炎症反应。热休克蛋白在紫外线诱导的皮肤肿瘤中的不同表达表明其和皮肤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热休克蛋白家族广泛存在于所有原核和真核细胞内,在环境应激作用下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可对细胞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大多数热休克蛋白为分子伴侣,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蛋白质代谢,包括促进蛋白质折叠、跨膜运输和错误蛋白多肽的降解及调控等.人皮肤中的热休克蛋白表达与表皮分化、光防护和某些皮肤疾病密切相关.概述热休克蛋白在正常皮肤、光损伤状态下以及某些炎性皮肤病中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