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使用国际头痛病学会诊断标准,对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不同类型青少年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诱发因素统计和探讨。方法200例青少年偏头痛患者根据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进行临床诊断,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病史及CT等辅助检查分析以及头痛日记,分析并探讨不同类型青少年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和诱发因素。结果本组200位患者临床诊断按构成比依次为:无先兆性偏头痛112例(56.0%),有先兆性偏头痛43例(21.5%),周期性综合征26例(13.0%),视网膜偏头痛11例(5.5%),其他类型8例(4.0%)。结论青少年偏头痛的年龄、家庭条件与其诱因均有一些特殊性,相关机构应配合家长认真识别,帮助识别和避免。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其主要特征为间歇性发作的剧烈头痛,多局限于单侧,部分为双侧,常伴恶心呕吐,可有视觉、运动动或其他感觉异常等先兆。女性多于男性,常有家族史。男性年患病率为6%,女性年患病率为15%。据报道,偏头痛患者有10%出现短暂性脑出血,偏头痛型中风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8.47%~10.4%。由于脑实质对疼痛反应不敏感,故认为偏头痛发作时疼痛的性质符合神经血管性头痛,认为该病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三子泽兰汤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三子泽兰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0.0%、97.5%,对照组分别为20.0%、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自拟三子泽兰汤治疗无先兆偏头痛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防治偏头痛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伴体内某些生物活性物质改变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偏头痛的发病率高达985.2/10万,25—29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927.4/10万,并且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年增高。美国研究收集了代表美国人群的1.5万个家庭的信息,女性偏头痛的患病率为17.6%,男性为6%;英格兰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7.6%的男性和18.3%的女性在过去1年内有过有先兆型或无先兆型偏头痛发作。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其认识多集中在对遗传因素、血管因素、血液流变学及递质类因素与神经精神因素等的阐述上。近年来,中医药从整体出发,以“整体观念”理论为指导,辨证治疗偏头痛取得很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透刺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方法:以透刺法治疗偏头痛40例,并与传统针刺法治疗偏头痛31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透刺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6.
腹针加氟桂利嗪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加氟桂利嗪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5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腹针加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用氟桂利嗪治疗,2疗程治疗结束后1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6%,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加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徐秋玉  邓倩萍等 《新中医》2001,33(11):48-49
目的:观察颞三针对无先兆型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颞三针为主穴,电针与手法结合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32例,并设口服尼莫地平对照组29例。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84.4%,对照组总有效率62.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电针颞三针配合手法针刺体穴治疗偏头痛,具有平肝潜阳、滋水涵木、祛风化痰的作用,其疗效优于西药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8.
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多中心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客观评价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3个中心共90例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作为治疗观察对象.每个中心30例均采用耳穴综合疗法,包括两侧耳背静脉放血,自体血穴位注射风池、阳陵泉,点刺耳穴颞、枕、胰胆、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7~10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为一疗程.结果:3个中心患者1个疗程结束后头痛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3个中心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中心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90.0%(27/30)和93.3%(28/30),经比较3个中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头痛积分,缓解偏头痛临床症状,是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是一种特发性慢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疾病,临床上分先兆性和无先兆性两类,而后者较为常见。有研究[1]指出如果人长期处于异常的心理应激状态,其罹患偏头痛的概率增加。赵娜等[2]对偏头痛患者的发病诱因进行分析,得出了偏头痛患者多伴有较高的焦虑、抑郁等异常精神状态。笔者采用"调神理结"法针刺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用药 ,并加用脑嗌嗪治疗偏头痛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 4例患者排除了内科疾病以及神经系统其它病变所引起的偏头痛 ,符合典型偏头痛 (有明显发作先兆 ) 2 6例 ,普通型偏头痛 (无明显发作先兆 ) 32例 ,特殊类型的偏头痛 6例 (其中偏瘫型 4例 ,基底动脉型 2例 ) ;男 2 8例 ,女 36例 ;发病年龄 11~6 1岁 ,平均 35 5岁 ;病程最短 5个月 ,最长 2 5年 ,3年以上占6 6 5 % ;75 %患者有明显家族史。按中医辨证分为血瘀型 18例 ,阳亢型 2 2例 ,痰湿型 10例 ,风寒型 6例 ,血虚型 8…  相似文献   

11.
正偏头痛是一组反复发作的头痛疾病,无先兆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我们采用清肝养血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中医证型符合肝阳上亢型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70例病人系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脑病科门诊的患者,均符合2013国际头痛协会(IHS)国际头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急症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以发作性一侧或双侧搏动性人痛为主要症状.并有病程长、间隙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目前治疗该病的药物和方法虽然很多.但还缺乏显著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应用太极通天液治疗86例偏人痛,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根据1988年国际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和199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头风档断标准[’]随机选出治疗级偏头痛86例,其中男38例.女48例;年龄14~71岁.病程l,l天~41年一其中有先兆偏头痛27例,无先兆偏头痛59例。对照组偏头痛86例,男35例,女sl例,…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分为有先兆偏头痛(典型偏头痛)和无先兆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两种.笔者采用针刺锥体交叉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5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先兆性偏头痛的治疗鲜有报道。这篇验案主要报道了1例先兆偏头痛患者的针刺诊疗转归过程,经历了先止头痛、未止先兆,而后再止先兆的过程,最终达到了完全治愈的效果。治疗过程中主要运用了辨经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取穴思路,综合运用了腧穴的局部治疗效应及循经治疗效应,病程改善明确,效果显著,可为先兆性偏头痛的治疗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5.
自1995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偏头痛54例,并与单纯尼莫地平口服治疗的27例对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股资料:诊断标准依据WHO1962年头痛分类标准制定的偏头痛标准[1]。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54例,单纯西药组(对照组)27例。两组病例进行认真筛选。全部患者排除了内科疾病以及神经系统其他疾病。符合典型偏头痛(有明显发作先兆的)22例、普通型偏头痛(无发作先兆的)49例、特殊类型的偏头痛10例(其中偏瘫型6例,基底动脉型及单纯眼肌麻痹性各2例)。男29例,女52例;发病年龄9~62岁,…  相似文献   

16.
偏头痛是青壮年人的常见病 ,其发病机理比较复杂。我科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偏头痛 39例 ,收到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根据国际头痛协会新近拟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 ,选择病程 1年以上 ,每月发作 1次以上的有先兆型和无先兆型的偏头痛患者 39例 ,均排除因高血压、癫痫等其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男 11例 ,女 2 8例 ,男女之比为 1∶ 2 5 ;年龄 18~ 5 2岁 ,平均 35岁 ;头痛持续时间为数小时至 3天 ;头痛发作时间间隔为数周、数月不等。以上患者做为治疗组。按相同的标准 ,选择同样例数的患者做为对照组。1.2…  相似文献   

17.
姜远飞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285-2286
目的 观察自拟芎芷止痛汤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自拟芎芷止痛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8 d.结果 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 (P< 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00%(P< 0.01).疼痛改善方面,两组NRS评分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拟芎芷止痛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历时短暂,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引起的一过性神经障碍综合征。表现为短暂性失忆、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症状和体征在24h内消失。TIA是脑梗死的先兆,近期频发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25%~50%于5年内发生脑梗死。现将我科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93例TIA患者,结合文献与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偏头痛脑电图的临床规律,以便给治疗提供可参考。方法对我院在2006年07月至2010年01月收治的97例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图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图与正常人的脑电图做对比,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图发生异常的概率要明显高于正常人的脑电图,有差异性,在临床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偏头痛患者在进行脑电图的异常情况对比时,没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在临床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先兆的偏头痛的患者的脑电图与没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图的异常情况作对比,有明显的差异,在临床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患者间歇期与发作期的脑电图进行对比,有明显的差异,在临床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图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在临床上有很高的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前庭性偏头痛(VM)的治疗多参照偏头痛,药物并不能对所有患者有效,有一些患者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或在停药后再次出现症状。对此,笔者采用麦粒灸治疗气血亏虚型前庭性偏头痛,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至少5次中、重度前庭症状发作,持续5min至72h;当前或既往有符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标准(ICHD)中伴或不伴先兆的偏头痛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