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评估可吸收泪小管塞栓联合人工泪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有效性及对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干眼患者32例(64眼),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人工泪液治疗16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泪小管塞栓联合人工泪液治疗16例患者为试验组,对比评价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5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主观症状评分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RQOL)评分。 结果 治疗前泪膜破裂时间(P=0.803)、泪液分泌试验(P=0.758)、角膜荧光染色评分(P=0.735)、主观症状评分(P=0.385)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RQOL)评分(P=0.883),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五项指标1个月(P<0.001)、3个月(P<0.001)及5个月(P<0.001),两组间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除治疗后5个月的泪液分泌试验(P=0.141)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治疗后1个月(P<0.001)(<0.001)(<0.001)(0.014)(<0.001)、3个月(P<0.001)(0.007)(<0.001)(<0.001)(<0.001)、5个月(P<0.001)(0.141)(<0.001)(<0.001)(<0.001)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可吸收泪小管塞栓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中重度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神经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及葛根素组,每组20只,均以右眼为实验眼。模型对照组及葛根素组大鼠采用巩膜静脉烧灼法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剪开球结膜。术前及术后每日葛根素组大鼠腹腔内注射葛根素(10 mL/kg),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0.5 mL生理盐水,共注射4周。测量术前,术后1 d、3 d、1周、2周、3周及4周的眼压。术后第4周制备大鼠眼球及视神经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测定视网膜厚度,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视神经轴突超微结构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视网膜中p-AKT/AKT蛋白的表达。 结果 模型对照组及葛根素组造模前后眼压值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葛根素=448.22,P<0.001,F模型=450.86, P<0.001),造模后第4周3组间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0.88,P<0.001)。 造模后4周,3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1.29,P<0.001),视神经中有髓神经纤维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344.31, P<0.001),视网膜中p-AKT及AKT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22, P<0.001)。 结论 葛根素对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神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性评价益生菌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抗变态反应作用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以益生菌为干预措施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截至2020年3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总共纳入27个RCT,共2 14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 106例,对照组1 0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口服益生菌(≥12周)可以降低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SMD=-0.22,95%CI(-0.42,-0.02),P=0.03<0.05]及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SMD=-0.38,95%CI(-0.69,-0.08),P=0.01<0.05];且益生菌组的鼻部RQLQ[MD=-0.78,95%CI(-0.96,-0.61),P<0.000 01]、眼部RQLQ评分[MD=-0.75,95%CI(-0.90,-0.60),P<0.001]、TNSS评分[MD=-1.54,95%CI(-1.77,-1.31),P<0.001]及药物使用评分[SMD=-0.43,95%CI(-0.64,-0.22),P<0.000 01]均较安慰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益生菌组较安慰剂组在降低血清特异性IgE水平[SMD=0.08,95%CI(-0.11,0.26),P=0.42]及调节Th1/Th2平衡[SMD=0.40,95%CI(-1.20,1.99), P=0.6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口服益生菌可以有效的控制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过敏症状,虽然短期内口服益生菌对AR 的发生无明显预防作用,但长期服用可以降低血清总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证明长期口服益生菌可能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疗效和安全性较为理想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上调miR-200b对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培养人喉癌Hep-2细胞,随机分为miR-200b模拟物组、miR-对照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miR-200b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miR-对照序列组相比,miR-200b模拟物组细胞中miR-200b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766, P<0.001);与空白对照组[(0.22±0.05)、(0.45±0.07)、(0.59±0.06)、(0.72±0.08)和(0.85±0.07)]和miR-对照序列组[(0.24±0.06)、(0.46±0.08)、(0.61±0.07)、(0.70±0.05)和(0.84±0.06)]相比,miR-200b模拟物组细胞24、48、72、96 h时吸光度A值[(0.21±0.04)、(0.29±0.06)、(0.40±0.04)、(0.53±0.07)和(0.58±0.05)]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0.134, P=0.876; F=6.449, P=0.010; F=37.299, P<0.001; F=5.352, P=0.018; F=29.921, P<0.001);与空白对照组[(140.2±2.3)、(127.9±6.0)]和miR-对照序列组[(141.0±1.2)、(130.4±7.4)]相比,miR-200b模拟物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98.5±2.4)、(90.9±2.8)]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5.523, P<0.001; F=88.859, P<0.001);与空白对照组[(0.35±0.07)、(0.54±0.10)、(0.76±0.12)]和miR-对照序列组[(0.24±0.03)、(0.60±0.14)、(0.65±0.24)]相比,miR-200b模拟物组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0.54±0.14)升高,而N-cadherin、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0.31±0.10)、(0.35±0.06)]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287, P<0.001; F=10.083, P=0.002; F=10.434, P=0.001)。 结论 上调喉癌细胞中miR-200b基因表达可减少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导致持续性特发性耳鸣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方法 分析870例持续性特发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听力学结果、耳鸣匹配实验、耳鸣残疾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与患者耳鸣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 结果 (1)性别(P<0.001)、年龄(P=0.010)、耳鸣主调声频率(P=0.005)、听力损失(P=0.037)、焦虑程度(P<0.001)、睡眠状况(P<0.001)在THI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程(P=0.053)、侧别(P=0.437)、主调声响度(P=0.120)在THI分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女性患者特发性耳鸣的程度较男性更为严重;低频较高频更扰人;焦虑程度和睡眠状况是影响耳鸣严重程度的因素,而病程、侧别、耳鸣主调声响度不是影响患者特发性耳鸣严重程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7A(IL-17A)干预对变应性鼻炎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方法 将48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F组,每组8只。分别于第0、7、14天将溶于50 μL生理盐水的20 μg卵清蛋白(OVA)加2 mg铝佐剂腹腔注射处理D、E及F组小鼠,间隔7 d,于第22天开始鼻腔激发,每天每侧鼻孔各滴入OVA 10 μL,连续7 d。D、E及F组小鼠于每次OVA鼻腔激发前1 h分别给予生理盐水、IL-17A蛋白100 ng、IL-17A蛋白500 ng滴鼻,A、B及C组小鼠于相同时点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并滴鼻,B、C组小鼠于每次生理盐水鼻腔激发前1 h分别给予IL-17A蛋白100 ng、IL-17A蛋白500 ng滴鼻。所有小鼠于最后一次激发后评估鼻部症状学变化,Diff-Quik染色观察鼻腔灌洗液(NLF)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及NLF中IL-6、IL-10水平,鼻黏膜组织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数。 结果 4周末D组所有小鼠症状学评分均>5分,造模成功。A、B、C、D、E及F组症状学评分分别为1.5(1.0~2.8)、2.0(1.0~3.0)、2.5(2.0~3.0)、7.0(6.3~8.0)、3.0(2.3~3.8)及8.0(7.0~8.8)分。E组小鼠挠鼻及喷嚏次数少于D组(H=21.375, P=0.033; H=20.250, P=0.049)。D组小鼠血清及NLF中IL-6水平高于A组(H=25.750, P=0.004; H=20.688, P=0.047),IL-10水平低于A组(H=22.875, P=0.016; H=20.625, P=0.048)。E组小鼠血清及NLF中IL-6水平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9.875, P=0.068; H=8.125, P>0.999)。E组小鼠血清中IL-10水平高于D组(H=27.062, P=0.002)。F组小鼠血清及NLF中IL-6水平高于A组(H=22.250, P=0.008; H=28.688, P=0.001)。F组小鼠血清及NLF中IL-10水平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3.062, P=0.930; H=0.500, P>0.999)。C组小鼠N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高于A组(H=20.688, P=0.047)。E组小鼠N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低于D组(H=21.188, P=0.037)。F组小鼠N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875, P>0.999)。D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与A组相比增多(H=27.188, P=0.002)。E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少于D组(H=20.938, P=0.042)。F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与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188, P>0.999)。 结论 500 ng的外源性IL-17A能促使小鼠鼻腔嗜酸性粒细胞募集,100 ng的外源性IL-17A对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气道炎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白天过度嗜睡(EDS)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确诊为OSAHS的565例成人患者资料。根据Epworth 嗜睡量表(ESS)评分分为非EDS组(ESS≤10分)和EDS组(ESS>10分),其中非EDS组400例,EDS组16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BMI、颈胸腰腹臀围、腰臀比等)、PSG参数(包括AHI等睡眠呼吸事件指标、LSaO2、TS90%等夜间血氧指标、各睡眠期比例等睡眠结构指标)以及主观ESS评分。统计EDS的发病率以及嗜睡程度的分布,比较非EDS组与EDS组的临床特征差异,探讨EDS的影响因素。 结果 (1)成人OSAHS患者EDS发病率是29.2%,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加而下降(P=0.001),随BMI(P<0.001)、OSAHS严重程度(P=0.001)以及低血氧症程度(P<0.001)的加重而升高(P<0.05);(2)EDS组患者的身高(P=0.016)、体质量(P<0.001)、BMI(P<0.001)、颈围(P<0.001)、胸围(P=0.002)、腰围(P<0.001)、腹围(P=0.000)、臀围(P=0.002)均大于非EDS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DS组患者的睡眠呼吸监测指标均较非EDS组严重,二者在总睡眠时间(P<0.001)、睡眠效率(P=0.003)、AHI(P<0.001)、REM AHI(P=0.001)、NREM AHI(P<0.001)、LSaO2(P<0.001)、ASaO2(P<0.001)、TS90%(P<0.001)、氧减指数(P<0.001)、微觉醒指数(P<0.001)、最长呼吸暂停时间(P<0.001)、浅睡眠期比例(P<0.001)、N3期比例(P<0.001)以及晨起舒张压(P=0.0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嗜睡程度EDS患者的平均年龄相似,其体质量(P=0.002)、BMI(P<0.001)、颈围(P=0.010)、胸围(P=0.028)、腰围(P=0.006)、腹围(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睡程度越重,其睡眠时间越长(P=0.047),睡眠效率越高(P=0.019)、AHI(P<0.001)、REM AHI(P<0.001)、NREM AHI(P<0.001)、TS90%(P<0.001)、氧减指数(P<0.001)、微觉醒指数(P=0.004)、最长呼吸暂停时间(P=0.030)、晨起收缩压(P=0.047)和舒张压(P=0.024)指标值越高,LSaO2(P<0.001)、ASaO2(P<0.001)则是逐渐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主观ESS评分与AHI(r=0.263,P<0.001)、NREM AHI(r=0.267,P<0.001)、TS90%(r=0.240,P<0.001)、氧减指数(r=0.275,P<0.001)、微觉醒指数(r=0.253,P<0.001)以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r=0.219,P<0.001)呈弱正相关,与LSaO2(r=-0.266,P<0.001)、ASaO2(r=-0.236,P<0.001)呈弱负相关,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S90%(P=0.001)及氧减指数(P=0.029)是EDS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氧减指数(P<0.001)是白天嗜睡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成人OSAHS患者EDS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加而下降,随BMI、OSAHS严重程度以及低血氧症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非EDS患者相比,EDS组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超重肥胖特征,睡眠时间更长,睡眠效率更高,睡眠结构更紊乱、睡眠呼吸相关参数和夜间低氧参数异常更严重。TS90%及氧减指数对成人OSAHS患者EDS发病有显著影响,其中氧减指数可能决定患者白天嗜睡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患者焦虑、抑郁与病情阶段的关系,并分析焦虑及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纳入急性期突发性聋患者45例(急性期组)、慢性期突发性聋患者71例(慢性期组)、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及抑郁(HAMD)量表测评并对比各组焦虑及抑郁发生情况。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发病及治疗相关资料,通过回归树分析测评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 结果 急性期组HAMA、HAMD得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期组和健康对照组(与慢性期组对比,Z=-9.100,P<0.001;Z=-9.091,P<0.001; χ2=31.209,P<0.001; χ2=35.845,P<0.001;与健康对照组对比,Z=-7.336,P<0.001; Z=-7.324,P<0.001; χ2=21.674,P<0.001; χ2=23.148,P<0.001);慢性期组HAMA、HAMD得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18,P=0.308; Z=-0.042,P=0.967;P=0.671;P=0.722)。发生焦虑或抑郁患者中,急性期患者占比更高2=31.209,P<0.001; χ2=35.845,P<0.001),耳聋轻度耳鸣无或轻度患者占比更低2=12.650,P<0.001; χ2=18.629,P<0.001),发生抑郁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比更低2=4.424,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阶段就诊时耳聋程度是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慢性期组中无效患者发生焦虑或抑郁患者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5,P=0.014; Z=-2.815,P=0.005)。 结论 急性期突发性聋患者焦虑及抑郁发生率较高;疾病阶段、就诊时耳聋程度是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慢性期组患者疗效越好,焦虑及抑郁风险越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低温等离子辅助下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时扁桃体全切除与部分切除的疗效比较。 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等离子技术手术治疗的4 311例儿童OSAHS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术式分为两组:A组358例,行低温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全切除和腺样体切除术;B组3 953例,行低温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切部分除和腺样体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恢复正常进食的天数、术后继发性出血的发生率;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睡眠打鼾及憋气症状评分以及复发率。 结果 B组手术时间(28.42±9.51)min、术后疼痛程度(2.67±0.75)分、恢复正常进食的天数(7.15±2.56)d、术后继发性出血的发生率(0.15%)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41,P<0.01;t=30.251,P<0.01;t=31.489,P<0.01; χ2=13.224,P<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睡眠打鼾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χ2=570.251,P<0.01;B组χ2=6 767.566,P<0.001);憋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χ2=622.465,P<0.01;B组χ2=6 293.219,P<0.001);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打鼾及憋气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4.643,P=0.075;F=5.335,P=0.06)。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9,P=0.925)。 结论 应用低温等离子治疗儿童OSAHS,行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的疗效和全切相当,但并发症明显少于扁桃体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干细胞移植对大鼠青光眼模型的视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OVID、CBM、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搜集有关干细胞移植治疗青光眼的动物实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起到2018年6月10日。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的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SYRCLE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表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8个研究,包括319只大鼠。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第28天的眼压低于对照组[SMD=-2.12,95%CI(-3.39,-0.85), Z=3.27,P=0.001];实验组第14、28天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SMD=4.51,95%CI(3.17,5.85), Z=6.60,P<0.00 001;SMD=2.96,95%CI(1.11,4.80), Z=3.14,P=0.002];实验组第14天视网膜BDNF的表达高于对照组[SMD=2.67,95%CI(1.46,3.88), Z=4.32,P<0.0 001;实验组第21、28天视网膜GDNF表达高于对照组[WMD=1.21,95%CI(1.05,1.37), Z=14.75,P<0.001;WMD=0.79,95%CI(0.52,1.06), Z=5.72,P<0.001;实验组第14天视网膜IGF-I的表达高于对照组[SMD=4.31,95%CI(2.51,6.11), Z=4.69,P<0.001];3项研究表明,干细胞可在眼内存活4周,少数可融入宿主视网膜,并表达神经细胞表面标志物;3项研究表明,干细胞眼内移植后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现有证据显示,大鼠青光眼模型构建尚缺乏统一、规范的方法,干细胞移植对大鼠青光眼模型视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安全性较高,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还需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究中药汤剂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10月。由两位专业研究员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5.0 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9个研究,共计1 980例患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总效应值合并,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汤剂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近期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RR=1.18,95%CI(1.13,1.22),P<0.001],远期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RR=1.79,95%CI(1.50,2.13),P<0.001],并且分类后补益肺气法、健脾益气法和清宣肺气法结合常规西药治疗的近期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分别为[RR=1.17,95%CI(1.11,1.23),P<0.001],[RR=1.18,95%CI(1.09,1.29),P<0.001],[RR=1.18,95%CI(1.10,1.26),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漏斗图显示左右基本对称,并且通过begg偏倚检验,得出P=0.069>0.05,提示本次研究选择的19篇文献存在的发表偏倚较小。 结论 中药汤剂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知信行模式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A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护理干预,B组接受知信行模式指导下护理干预,采用自编量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问卷分别于入组时和3个月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变化。 结果 干预3个月后,B组和A组患者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均优于入组时(t分别为26.994、37.554,P均<0.001),B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低于A组(t分别为12.769、10.040,P均<0.001)。B组患者护士与患者沟通能力、护理行为规范性、护士解决患者问题能力、护士为患者健康宣教的能力优于A组(t分别为15.285、19.263、15.757、15.096,P均<0.001)。 结论 构建的知信行模式能改善突发性聋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气污染中气态污染物对大鼠喉黏膜的急性损伤及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200 g左右健康SPF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气态污染物暴露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饲养于SPF环境中,气态污染物暴露组大鼠呼吸的气体为2016年北京市红色预警期间外界大气经HEPA滤膜过滤颗粒物后的空气,暴露时间为6 d。暴露后处死大鼠,取喉黏膜,检测大鼠喉黏膜的病理学改变及喉黏膜组织细胞因子IL-1β、IL-4、IL-5、IL-6、IL-10、IL-12、IL-13、IL-17a、IFN-γ、TNF-α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气态污染物暴露组大鼠喉黏膜上皮有不同程度的过度角化、基底细胞排列紊乱;IL-1β、IL-10、IL-13、IL-17a、TNF-α的表达增强(P<0.05);IL-12、IFN-γ的表达减少(P<0.05)。 结论 大气污染中的气态污染物可以引起大鼠喉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Th1/Th2失衡,呈Th2优势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