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对冠状动脉钙化(CAC)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6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分为两组,将CACS等于0分的患者纳入非钙化组(n=63),钙化积分大于0分的患者纳入钙化组(n=101)。分析与CAC有关联的因素及比较不同组间的各指标水平,比较不同组别间PTH及IMT的水平。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是否存在CAC的独立危险或保护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TH、IMT、PTH联合IMT对CAC的预测效能。根据最佳约登指数选取截断值,并分别计算出各截断值所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等,再根据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诊断效能。结果组间年龄、血糖、PTH、IM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钙化组相比,钙化组的上述指标水平更高(P<0.05)。重度钙化组的PTH水平高于中度钙化组、轻度钙化组及少量钙化组,中度钙化组的PTH水平高于轻度及少量钙化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不同钙化程度组之间,IMT并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以PTH、IMT水平为检验变量、冠状动脉动脉钙化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得出PTH+IMT作为预测因素效果最佳,其次为PTH,最后为IMT。对ROC曲线分析后得出当PTH大于77 pg/ml时,CAC可能性较大;当IMT大于0.98 mm时,CAC可能性也较大。进行三者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后,提示三者均可预测CAC。三者两两对比分析预测价值后提示PTH联合IMT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个指标预测。绘制PTH、IMT及PTH联合IMT的ROC曲线,若AUC>0.7时,认定具有一定预测效能。若AUC>0.9时,认定具有较佳的预测效能。结论PTH对CAC的预测作用明显高于IMT的预测作用;PTH联合IMT的预测作用高于PTH单独的预测作用,PTH联合IMT的预测作用明显高于IMT单独的预测作用。PTH联合IMT的预测价值分别优于单个指标价值。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Crouse积分联合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 收集131例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接受血浆MPO浓度检测,入院1周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CAG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计算颈动脉斑块的IMT积分及粥样斑块Crouse积分,应用ROC分析分别比较颈动脉IMT积分、粥样斑块Crouse积分、血浆MPO浓度及三者联合检测冠心病的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MPO浓度、颈动脉IMT和粥样斑块Crouse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IMT积分、Crouse积分及血浆MPO浓度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IMT积分、Crouse积分、MPO及三者联合检测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0.792、0.785及0.814,提示三者联合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优于单个指标.结论 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Crouse积分与血浆MPO浓度检测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脂联素(ADPN)、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冠心病(CHD)临床分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20例CHD患者作为CHD组,并选取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依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将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依据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20分)、中度狭窄组(≥20~50分)及重度狭窄组(>50分);依据院外6个月是否发生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FGF21、ADPN、FFA与CHD临床分型和Gensini评分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三者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D组血浆FFA、FGF21、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ADPN水平降低(P<0.05)。SAP组和ACS组间FGF21、FFA、ADP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21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72,P<0.05),ADPN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66,P<0.05)。FGF21、ADPN、FFA单独检测诊断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90、0.76,三者联合检测时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89.6%,ROC曲线下面积为0.90。结论CHD患者血浆FGF21、ADPN、FFA水平与临床分型相关,其中FGF21、ADPN还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预测MACE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3~5期患者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的危险因素以及铁代谢指标与CAC相关性。方法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CKD 3~5期患者162例,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binding capacity,TIBC),计算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铁蛋白>800μg/L和(或)TSAT>50%定义为铁超载。采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CACs>10为钙化组。分析CAC危险因素及其与铁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危险因素对CAC的预测价值。结果合并CAC的患者92例,占56.8%。转铁蛋白、TIBC与CACs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3、-0.253,P值分别为<0.001、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50,95%CI:1.013~1.088,P=0.007)、糖尿病(OR=4.712,95%:CI:1.445~15.371,P=0.010)、高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NLR)(OR=1.253,95%CI:1.025~1.533,P=0.028)、高血磷(OR=3.981,95%CI:1.791~8.849,P=0.001)以及转铁蛋白水平降低(OR=0.130,95%CI:0.044~0.378,P<0.001)是CAC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年龄、糖尿病、NLR、血磷、转铁蛋白联合预测CAC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95%CI 0.766~0.891,P<0.001),灵敏度为79.3%,特异度为75.7%。结论CKD3~5期患者CAC发生率较高,高龄、糖尿病、高磷血症、高NLR和血转铁蛋白水平减低是CAC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危险因素的联合指标对CAC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老年冠状动脉钙化(CA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6月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年龄≥60岁的老年疑诊冠心病338例,根据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将其分为CAC组(227例)和非CAC组(111例)两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老年CAC发生的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老年CAC患者LDL-C/HDL-C、CACS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DL-C/HDL-C及LDL-C、HDL-C对老年CAC的诊断价值。结果 CAC组男性、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病史所占比例及收缩压、LDL-C、总胆固醇(TC)、LDL-C/HDL-C、CACS均高于非C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高血压病病史及LDL-C/HDL-C≥1.498为老年CA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DL-C/HDL-C与CACS、BMI、LDL-C、甘油三酯、T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CACS与LDL-C/HDL-C、LDL-C和TC呈正相关(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DL-C/HDL-C对老年CAC诊断价值的曲线下面积高于LDL-C、HDL-C,最佳截断值为1.498,此时诊断价值最高,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40.7%。结论吸烟史、高血压病病史及LDL-C/HDL-C≥1.498为老年CA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HDL-C与老年CAC程度呈正相关,LDL-C/HDL-C对老年CAC诊断价值优于LDL-C和HDL-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透析患者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 glucose,TyG)乘积指数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的关系,同时分析影响CA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住院的透析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laye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检查患者CAC的情况。根据是否发生冠状动脉钙化将患者分为无钙化组和钙化组。比较2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评估TyG指数对透析患者CAC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86例透析患者(血液透析219例,腹膜透析67例),钙化组157例,无钙化组129例。与非钙化组相比,钙化组年龄、透析龄、CRP、TyG指数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均明显升高(Z值分别为-7.642,-5.226,-5.152,-3.460,-1.989;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0.047)。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AC与年龄、透析龄、CRP、iPTH及TyG指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3,0.310,0.305,0.118,0.326;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47,<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5,95%CI 1.060~1.111,P<0.001)、透析龄(OR=1.010,95%CI 1.004~1.017,P<0.001)、CRP(OR=1.060,95%CI:1.021~1.102,P=0.003)、TyG指数(OR=2.309,95%CI 1.370~3.892,P=0.002)为CAC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与年龄联合指标对透析患者CAC的发生预测价值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07(95%CI 0.756~0.857,P<0.001)。结论年龄、透析龄、CRP、TyG指数是透析患者CAC的独立危险因素,且TyG指数与年龄的联合指标对透析患者CAC的发生有着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定量参数联合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CHD)患者(CHD组)及同期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排除CHD的患者68例(对照组),CHD组患者依据CAG检查结果进一步分为轻度狭窄组19例、中度狭窄组23例、重度狭窄组26例。各组均行CAG、MCE检查及血清γ-GT、FGF21、IGF-1水平检测,比较CHD组与对照组,以及不同狭窄程度组MCE定量参数[最大微泡数量(A)、充填速度(β)及心肌血流量(MBF)]和血清γ-GT、FGF21、IGF-1水平的差异。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CE定量参数、血清γ-GT、FGF21、IGF-1水平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CHD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 CHD组A值、β值、MBF值及血清FGF21、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γ-G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狭窄组A值、β值、MBF...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1(AnxA1)、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冠心病(CHD)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102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血清AnxA1、sd-LDL、Angptl2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血清因子与Gensini评分、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nxA1、sd-LDL、Angptl2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疾病类型、Gensini评分、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血清AnxA1、sd-LDL、Angptl2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nxA1、sd-LDL、Angptl2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AnxA1、sd-LDL、Angptl2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nxA1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病变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值为0.791,大于血清sd-LDL、Angptl2;血清AnxA1、sd-LDL、Angptl2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病变的AUC值为0.895。结论CHD患者存在血清AnxA1、sd-LDL、Angptl2异常表达情况,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密切,3者联合检测在CHD患者冠脉严重病变诊断中价值最高,可为临床诊断、完善治疗方案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结合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对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本院收治的68例CHD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68例疑似但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MCE检查以及血清γ-GT、FGF21、IGF-I水平检测。以CAG检查结果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金标准,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以及CHD患者中不同狭窄程度下MCE定量参数以及血清γ-GT、FGF21、IGF-I水平的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CE、血清γ-GT、FGF21、IGF-I单独及联合诊断CHD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CHD患者研究组MCE定量参数(A值、β值及MBF值)、血清FGF21、IGF-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γ-G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D患者重度狭窄组的MCE定量参数(A值、β值及MBF值)、血清FGF21、IGF-I水平显著低于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值显著低于轻度狭窄组(P<0.05);而重度狭窄组的血清γ-GT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与MCE、血清γ-GT、FGF21、IGF-I单独诊断相比较,MCE结合血清γ-GT、FGF21、IGF-I联合诊断CHD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AUC(0.918)、敏感度(93.48%)和特异度(89.72%)最高(P<0.05)。结论:MCE联合血清γ-GT、FGF21、IGF-I水平有助于提高对CHD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效能,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客观真实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验证联合谵妄预测模型在ICU患者中谵妄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重症信息系统中植入E-PRE-DELIRIC模型和PRE-DELIRIC模型,将两种模型整合形成联合谵妄预测模型,利用评估模型的统计学指标评价联合谵妄预测模型的性能。结果 :联合谵妄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PRE-DELIRIC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E-PRE-DELIRIC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通过Z检验得出联合谵妄预测模型与E-PRE-DELIRIC模型和PRE-DELIRIC模型之间的效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由E-PRE-DELIRIC模型和PRE-DELIRIC模型整合形成的联合谵妄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可以有效地筛选出谵妄的不同风险人群,为制定谵妄的分层管理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72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包括高血压病患者和血压正常者)。其中男472例,女252例,年龄34~82(60.28±9.44)岁。以标准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QCA)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CAS。所有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年龄、性别、体重指数、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TDs)、24h最大平均动脉压、升主动脉内径(Ao)、高血压病史、Ⅱ型糖尿病病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与CAS有显著相关关系。经多因素I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SIDs和Ao与CA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24hSTDs、Ao与CAS密切相关,是高血压病患者和血压正常者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良好的预测指标,并可应用于临床指导冠心病危险人群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2.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ROC曲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ROC曲线分析方法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诊断冠心病(CH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疑似冠心病的37例患者的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以冠状动脉狭窄≥50%作为冠心病诊断标准,对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及ROC曲线分析。结果 C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78.57%(55/70),特异度为95.13%(391/411),阳性预测值为73.33%(55/75),阴性预测值为96.31%(391/406),准确率为92.72%(446/481);CCTA和CAG结果呈高度相关性;CCT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2。CCTA诊断的斑块数量较CAG多(68vs 45)。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有效识别斑块及其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与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冠心病(CHD)的关系,并评价EAT体积对EH合并CHD的致病风险及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14年12月-2017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拟诊为稳定性CHD并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EH患者408例,依据CCTA的结果将诊断CHD的患者设为研究组(n=319),非CHD患者设为对照组(n=89);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及EAT体积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EAT体积对EH合并CHD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诊断界值;Logistic回归分析EH合并CHD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EAT体积与Gensini评分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EAT体积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EAT体积诊断EH合并CH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8(P<0.05),当EAT体积取最佳诊断界值为172.5 cm3时,诊断EH合并CHD效能最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2.7%和9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体积≥172.5 cm3为EH合并C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对危险度为10.050(3.459~29.204);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EAT体积与Gensini评分及CACS呈正相关(r=0.207、0.235,P<0.05)。结论 CCTA测量EAT体积可作为临床诊断EH合并CHD的无创辅助检查手段;EAT体积与EH患者的Gensini评分及CACS呈正相关,高EAT体积是EH合并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的危险因素,探讨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CAR)、碱性磷酸酶/白蛋白比值(alkaline phosphatase-to-albumin ratio,APAR)对CAC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175例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将患者分成无钙化组88例(CACS 0~10分)和钙化组87例(CACS≥11分),分析CAR、APAR在2组间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AR、APAR与CAC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AC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探讨CAR、APAR对CAC的预测价值。结果 175例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中CAC总检出率为49.7%。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AC与CAR(r=0.416,P<0.001)、APAR(r=0.226,P=0.003)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7,95%CI:1.012~1.083,P=0.007)、糖尿病(OR=0.132,95%CI:0.038~0.456,P=0.001)、CAR(OR=16.332,95%CI:2.415~110.447,P=0.004)、APAR(OR=1.500,95%CI:1.043~2.155,P=0.029)是CAC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示CAR、APAR预测CKD 3~5期患者发生CAC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5(95%CI:0.695~0.835,P<0.001)、0.648(95%CI:0.567~0.730,P=0.001)。结论 CAR和APAR水平越高,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越重;CAR和APAR可以作为CKD 3~5期患者冠脉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3(Egr3)、促炎细胞因子IL-6和TNF-α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确诊CHD的患者共138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Gensini评分分为2组,其中轻度狭窄组66例,重度狭窄组72例,另取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受试者47名为对照组。通过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中Egr3和IL-6、TNF-α水平。收集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各组Egr3和IL-6、TNF-α水平的差异,探讨三者水平与Gensini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重度狭窄组患者血清中Egr3、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显示,Egr3、IL-6、TNF-α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0.784、0.565,Egr3对CHD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在CHD患者中Egr3、IL-6、TNF-α明显高表达,Egr3可作为判断CH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肝前脂肪最大厚度(Vmax),预测其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及严重性。方法选自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85例,根据有无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分组,其中冠心病患者144例,非冠心病患者41例。应用超声测量两组患者的Vmax及皮下脂肪厚度最小值(Smin),并对两组各参数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绘制受试者特征曲线比较分析Vmax与传统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腰围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的能力。结果冠心病组患者Vmax增加,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mix无明显增加;Vmax随病变血管数目增多而增加(P<0.05),Vmax与Smin呈低度正相关(r=0.397,P<0.001)。ROC曲线分析Vmax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的临界值分别为0.84cm,敏感性73.6%,特异性68.3%,曲线下面积为0.716,P<0.001,较腰围(敏感性72.9%,特异性58.5%,曲线下面积0.612,P=0.028)能更好地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结论 Vmax能独立预测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和严重性,与传统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腰围比较,超声测量Vmax可为临床提供新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和外周血CD34与VEGFR-2共同标记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CD34+/VEGFR-2+EPCs)水平的测定,探讨高血糖促进动脉硬化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确诊为CHD患者41例和CHD合并DM患者44例,抽取外周血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VEGFR-2+EPCs水平,并对CHD合并DM的患者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结果 (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CD34+/VEGFR-2+EPCs有下降趋势(P<0.05)。(2)EPCs等级逐渐升高,HbA1c水平逐渐下降(P<0.05)。(3)在冠状动脉不同病变水平上,CHD合并DM患者体内CD34+/VEGFR-2+EPCs水平均较CHD患者低(P<0.05)。结论高血糖易造成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的内皮受损,EPCs水平的降低可能在高血糖加速动脉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以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各参数预测HIV感染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将149例HIV感染者根据存在CHD与否分为CHD组(n=97)与非CHD组(n=52),再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CHD组分为轻度(n=60)、中度(n=23)及重度狭窄亚组(n=14);选取52名非HIV、非CHD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计算各组及亚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EAT体积和EAT密度;观察上述各参数预测HIV感染者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效能。结果CHD组中,各亚组RCA、LAD和LCX周围FA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狭窄亚组FAI明显高于轻度狭窄亚组(P<0.05)。非CHD组RCA、LAD和LCX周围FA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以-87.74 HU为RCA周围FAI的截断值,其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度为83.30%,特异度为63.00%,曲线下面积(AUC)为0.75;以-72.29 HU为LAD周围FAI的截断值,其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80.20%,AUC为0.95;二者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6,P<0.01)。结论冠状动脉周围FAI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尤以LAD周围FAI的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 to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MHR)、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358例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n=70)和冠心病组(n=288),冠心病组根据Gensini积分结果进一步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3个亚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和MHR、RDW、SUA水平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评价MHR、RDW、SUA与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HR、RDW、SUA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3亚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MHR、RDW、SU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3亚组MHR、RDW、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HR、RDW、SUA均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HR、RDW、SUA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曲线下边面积(AUC)分别为0.611、0.778、0.769。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MHR、RDW、SUA水平均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评价64排螺旋CT在不同情况下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所致狭窄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 收集165例经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并至少1个主要分支狭窄>50%的患者,分别以个体、冠状动脉主支、节段、病变狭窄程度及钙化斑块形态为分析对象,测量Agatston积分(ACS)和狭窄率.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标准,通过绘制ROC曲线来判定不同情况下CTCA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的诊断切点. 结果 以个体为分析对象,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以ACS值113.5为切点时诊断准确性最高.以冠状动脉主支为分析对象,对右冠状动脉及其属支狭窄的诊断效果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分析对象,对RCA1段狭窄诊断准确性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以钙化斑块形态为研究对象,ROC曲线下面积仅在0.601~0.667之间,诊断价值较低.CTCA对狭窄程度<50%的狭窄诊断价值较大,曲线下面积为0.856. 结论 CTCA中,钙化对不同主支、不同节段及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影响不同;钙化斑块的形态不是影响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