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细胞因子及其种类细胞因子是一个天然和获得性的低分子量蛋白质,由多种细胞短暂地、局部地产生,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起作用。细胞因子通过与高亲和力的特异受体相互作用,参与调控机体的生理、病理生理反应。细胞因子具有多效性,即每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同时细胞因子具有冗余性,即某种特异的生物学效应可以通过多种细胞因子产生。它们的作用呈级联式,即一种细胞因子可诱导多种因子的产生,又可抑制和拮抗多种因子的产生和作用。因此,细胞因子在体内形成一个极其复杂的作用网络,对机体的病原防御、免疫调节及免疫监视方面起着关…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是一个天然和获得性的低分子量蛋白质,由多种细胞短暂地、局部地产生,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起作用。细胞因子通过与高亲和力的特异受体相互作用,参与调控机体的生理、病理生理反应。细胞因子具有多效性,即每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同时细胞因子具有冗余性,即某种特异的生物学效应可以通过多种细胞因子产生。它们的作用呈级联式,即一种细胞因子可诱导多种因子的产生,又可抑制和拮抗多种因子的产生和作用。因此,细胞因子在体内形成一个极其  相似文献   

3.
<正>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一大类肽类物质,包括白细胞介素(IL—Ⅰ~IL—Ⅱ)、干扰素(IFN)、细胞毒因子(TNF。,TNF_β)、分化因子(CSF)、生长因子等。它们不仅参与了机体正常生理与免疫过程,也参与了多种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如类风湿性关节炎(RA)、爱滋病(AIDS)、肿瘤等。应用细胞因子或细胞因子抑制剂或拮抗剂治疗此类疾病,取得令人鼓舞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免疫分子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参与免疫应答的体液性因子,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产生与调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免疫分子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ytokines)是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物质,是淋巴因子(Lympnokines)、单核因子(Monokines)及其它细胞产生的类似因子的总称。淋巴因子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活性物质;单核因子是由单核、巨噬细胞所产生的活性物质。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百余种细胞因子,因其产量低,不易获得足够的纯品,  相似文献   

5.
淋巴因子(Lymphokines)和单核因子(Monokines)均是免疫活性细胞因子(Cytokines),它们在机体免疫应答及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各类免疫活性细胞的激活、增殖、成熟、分化提供关键信号。用具有抗癌作用的免疫活性细胞因子,如干扰素(Intcrferons、INF_s)、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_s),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acrosis factors、TNF_s)和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CSF_s)等治疗癌症的方法,被称为癌症的生物疗法。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科学家们已克隆了多种细胞因子的CDNA,并用基因工程手段生产重组产  相似文献   

6.
徐晓东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26-1828
近年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日益增多,其预防及治疗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肥大细胞(MC)是一种参与炎症免疫应答反应的炎症细胞,最近的研究表明M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C可以产生多种炎症介质,包括组胺、前列腺素、胃促胰酶、类胰蛋白酶和各种化学因子及细胞因子,它们能诱导血管炎症、内皮功能失调、泡沫细胞形成、细胞外基质降解、微血管新生以及内皮、平滑肌细胞凋亡,对斑块的形成及斑块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兵  张静  吴纯慧 《淮海医药》2005,23(1):86-86,F003
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主要是由激活的单核C巨噬细胞分泌产生的细胞因子,由美国的Old与同事于1975年发现。TN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多态类细胞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星形细胞和胶质细胞也可产生TNF,在正常情况下,它具有抗肿瘤、感染和促进组织修复等重要作用,对机体有利。若持续释放,则会引起机体发热、休克、恶病质和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8.
脂肪组织与免疫系统的联系在近几年才被人们认识到。免疫系统是机体的一个重要功能系统,担负着免疫防御、免疫监视与免疫自稳的功能。肠道黏膜、免疫调节细胞、细胞因子在肠道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内脏脂肪组织能够通过产生各种脂肪因子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各种炎症介质的表达参与  相似文献   

9.
提高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是抗癌的一种重要治疗途径.可用细胞因子(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和克隆刺激因子)使宿主细胞对感染和癌细胞产生天然的对抗作用.细胞因子是可溶性糖蛋白,它通常仅以  相似文献   

10.
在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中,CD4+T细胞作为效应T细胞的主要成员,参与免疫应答的各个阶段,能协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功能与活化,在免疫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根据产生细胞因子和发挥生物功能的不同,将CI4+T细胞分为Th1、Th2辅助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三个亚群[1-2],它们在免疫过程中相互调节并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1.
细胞衰老的同时常伴随着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的产生。SASP由促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和基质重塑酶等一系列细胞因子组成,它们可以导致机体慢性低度炎症和疾病,并可以反作用于衰老细胞及其邻近细胞加速它们的衰老进程,并可作为新的细胞衰老效应机制。该文通过对SASP生物学功效、分泌调节、机制、以及与相关疾病关联的探讨,提高我们对SASP的认知,引发我们对SASP相关疾病疗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开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一类联系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它们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机体免疫活性细胞的活化、增殖、成熟、分化以及免疫效应细胞功能发挥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对多种恶性肿瘤、病毒感染,包括艾滋病等顽疾治疗效果明显。因此国内外对这类细胞因子的研究非常重视,开发很快,迄今已陆续发现13种IL,并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衰竭(CRF)患者体内有多种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改变机体代谢及免疫应答状况,肿瘤发生率增高及迟发性皮肤变态反应减弱等.目前研究认为,这些与细胞因子的调控异常有关[1,2],感染会增加,产生各种相关并发症,使病死率增高[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研究松杉灵芝水溶性多糖(Fl_0-b)及其甲酸修饰产物(FI_0-b-H)对人炎症性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法研究FI_0-b和Fl_0-b-H对人组织瘤细胞(THP-1)和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的各种与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 α,6,8,肿瘤坏死因子α)及对白介素-1α,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FI_0-b和FI_0-b-H(浓度分别为4,40,400 mg/L)显著抑制LPS 10 mg/L协同PMA 200 nmol/L诱导的THP-1细胞和PBMC细胞产生IL-1α和TNF α的量.当低浓度刺激剂(LPS 1mg/L协同PMA 200 nmol/L)刺激THP-1细胞时,FI_0-b-H明显提高白介素-8的产生;但当高浓度刺激剂(LPS 10 mg/L协同200 nmol/L PMA)刺激THP-1-细胞时,FI_0-b-H却明显抑制白介素-8的产生.FI_0-b-和FI_0-b-H对THP-1细胞白介素-1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mRNA表达有显著作用.结论:与FI_0-b相比,FI_0-b-H在人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活性.松杉灵芝菌丝体水溶性多糖在不同的刺激条件下,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5.
肾小球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就近年来的文献,对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细胞、细胞外基质凋亡在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1 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在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 肾炎中浸润细胞血小板和巨噬细胞,及肾小球固有的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均可产生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这些因子形成复杂的网络,参与系膜细胞的增生和系膜基质的增加。目前研究较多,跟肾小球肾炎关系较为密切的有以下几种。其中PDGF和TGF-β的研究最引人注目。PDGF(血小板源生长  相似文献   

16.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肾间质纤维化(RIF)常因各种原因引起肾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致多种巨噬细胞激活并释放各种因子,使静息状态的细胞外基质产生细胞转化为成纤维母细胞(MFB),并有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堆积,终致RIF.研究表明,疾病状态下缺血、缺氧、蛋白尿及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等的作用,使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向MFB转分化,在RIF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RTEC损伤与RIF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CIK细胞疗法是自体免疫细胞回输方法的简称,就是抽取患者自身的外周血(即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主要将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多种细胞因子等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对肿瘤细胞有杀伤效应的异质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时经过复制和汇居过程,使它们的数量和活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然后将它们回输给患者,增强其机体抗肿瘤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应答调节剂(BRM)包括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单克隆抗体和免疫调节剂等。其中机体局部分泌的IFN、IL和TNF等细胞因子具有抗癌作用,近年来受到人们的注意。这些细胞因子是机体内源性因子,与作为化学药物的外源性因子相比有明显不同。细胞因子是利用机体功能而达到抗癌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多糖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多糖化合物作为天然生物效应调节剂,具有肯定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作用是多途径、多环节的,不仅能促进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还能促进白介素-2(IL-2)、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本文就多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在杂交瘤制备过程中,与细胞融合同等重要的,是维持最佳生长和抗体产生的饲养层细胞的作用。现已明确,不是饲养细胞本身,而是它们产生的淋巴因子能增强杂交瘤细胞生长和抗体产生。这些淋巴因子是同源性的;事实上,那些从人细胞衍生的因子似乎是相同的。例如,人单核细胞衍生的白细胞介素6(IL-6),原称为杂交瘤生长因子(HGF);从它的其他名称可反映其不同活性——B细胞刺激因子2(BSF-2)、肝细胞刺激因子(HSF)、β2干扰素(I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