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丹东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双相障碍躁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丙戊酸钠联合治疗,观察组采取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采用阴性/阳性症状量表及Young躁狂评定量表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BRM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BR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效6例(13.33%),有效5例(11.11%),显效25例(55.56%),痊愈9例(20.00%),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无效2例(4.44%),有效6例(13.33%),显效26例(57.78%),痊愈11例(24.44%),总有效率为95.56%,经卡方检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丙戊酸钠治疗,采用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9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治疗药物为丙戊酸钠,观察组药物为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分析治疗效果、治疗前后BRM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BRM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效稳定病情,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躁狂症患者采用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双相障碍躁狂症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患者以富马酸喹硫平治疗为主,观察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统计分析用药后有效率、治疗前后BRMS、HAMD、BPRS、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BRMS、HAMD、BPRS、PANSS评分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用药后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症的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可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的躁狂现象,减轻抑郁程度,缓解精神障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喹硫平、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对维族双相障碍精神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双相障碍精神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观察组患者服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服药1、4、8周时患者于医院进行复查,填写17项HMDM评分表、BRMD评分表以及GSI-IS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抑郁、躁狂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临床症状减轻,治疗1、4、8周时HMDM评分、BRMD评分以及GSI-I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随疗程的延长,症状趋于减轻甚至消失;观察组各量表评分比对照组低,但是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和头晕嗜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奥氮平或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可以有效控制维族双相障碍患者抑郁、躁狂症状,且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或齐拉西酮联合治疗Ⅰ型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5年10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86例Ⅰ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到观察组(n=43例)和对照组(n=43例),观察组患者施以丙戊酸钠与齐拉西酮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施以丙戊酸钠与奥氮平联合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12周,采用Young躁狂评定量表(YMR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YMRS量表评分、BPRS量表评分比较,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YMRS量表评分、BPRS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Ⅰ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施以丙戊酸钠与齐拉西酮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躁狂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治疗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急性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急性期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予氟哌啶醇,观察组予丙戊酸钠.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躁狂情况,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EC评分、YMR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丙戊酸钠治疗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急性期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其可以更好改善躁狂症状及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3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BRM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方法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作用较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与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0例双相障碍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1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有6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头晕3例、胃痛2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共有14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头晕4例、口干4例、多尿3例、便秘2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与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的疗效相当,但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不良反应少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郭艳丽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0):1523-1524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对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资料为某院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78例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与奥氮平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丙戊酸钠与齐拉西酮联合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87%,与对照组76.92%比较明显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WSCT、TOH评分均偏低,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WSCT、TOH评分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采用丙戊酸钠与齐拉西酮联合治疗可进一步促进症状缓解,减轻躁狂程度,并改善认知功能,治疗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碳酸锂和丙戊酸钠用于躁狂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我院收治的躁狂症患者96例,随机分成碳酸锂组(n=48)与丙戊酸钠组(n=48),碳酸锂运用碳酸锂治疗,丙戊酸钠组患者采用丙戊酸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丙戊酸钠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碳酸锂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戊酸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6/48例),碳酸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4%(17/48例),两组临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与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是丙戊酸钠的不良反应更低,因此可将丙戊酸钠作为治疗躁狂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促进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治疗的规范化、合理化,特别是为提高基层的临床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河北省39家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接受精神药物治疗的门诊或住院双相障碍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521份,回收有效问卷519份,有效回收率为99.6%。397例(76.5%)患者接受心境稳定剂治疗,使用频率排前3位的分别为丙戊酸钠、碳酸锂和丙戊酸镁;455例(87.7%)患者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使用频率排前5位的分别为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和阿立哌唑;89例(17.1%)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其中73.0%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154例(29.7%)患者接受苯二氮类药物治疗,47例(9.1%)患者辅以抗胆碱药物治疗,27例(5.2%)患者辅以β受体阻滞药治疗。双相障碍治疗以联合用药为主,428例(82.5%)患者联合2种以上精神药物治疗,以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为主;且抗抑郁药使用以联合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为主。住院患者心境稳定剂的使用与门诊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戊酸钠的使用频率低于门诊患者,碳酸锂和丙戊酸镁的使用频率高于门诊患者;住院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门诊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的治疗以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为主要的方式;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比例较高,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抗抑郁药的使用以联合用药为主;心境稳定剂在住院与门诊的选择有所不同,且抗抑郁药门诊使用比例较高。双相障碍患者的治疗总体符合双相障碍防治指南的推荐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培酮口崩片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对老年躁狂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8例老年躁狂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利培酮口崩片。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分级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利培酮口崩片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可有效的提高对老年躁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46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根据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实施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实施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RMS(狂躁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RMS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其中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单独使用与合并奎硫平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门诊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被随机分为单一用药组(丙戊酸钠治疗)和联合组(丙戊酸钠+奎硫平),疗程8周。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8周进行杨氏躁狂量表(YM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采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Y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与治疗8周末联合组的YMRS减分值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两组HAMD均<8分;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奎硫平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较单独使用丙戊酸钠症状改善更明显,且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科临床应用 ,是近年来精神分裂症治疗学进展的重要标志。随着这些新型药物 (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的平、寿廷多等 )临床应用经验的不断积累 ,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些抗精神病药物的其他作用 ,对双相情感性疾病的治疗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在将这些药物应用于双相情感性疾病的过程中 ,逐渐认识到其类心境稳定剂样作用 ,这一重要的发现进一步促使了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中的应用。1 抗躁狂效应作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 ,不论是单独应用 ,还是联合其他心境稳定剂 (如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 )都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富马酸奎硫平治疗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方法 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富马酸奎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均治疗2个月后评定临床疗效,随访2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E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富马酸奎硫平治疗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效果明显,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丙戊酸钠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氯氮平400~700 mg&#8226;d 1,po,治疗组加用丙戊酸钠800 mg&#8226;d 1,po。治疗期间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均治疗8周。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治疗组有效率(70.59%)显著高于对照组(52.94%)(P<0.01)。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丙戊酸钠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陈岭 《海峡药学》2016,(8):211-212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住我科的躁狂发作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奥氮平片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对照组仅给予丙戊酸钠治疗,两组患者给药时间均为8周.结果 ①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82.85%,对照组有效率71.4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并没有增加其副作用.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躁狂发作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丙戊酸钠与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急性躁狂发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急性躁狂发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成对照组(35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行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行喹硫平治疗,观察两组躁狂表现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BRMS评分均显著下降,但治疗后1、2周研究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88%显著较对照组25.71%低(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急性躁狂发作临床治疗应用喹硫平与丙戊酸钠治疗效果均良好,但喹硫平药物作用时间短,起效更快,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冲动攻击行为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3例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丙戊酸镁缓释片合用利培酮组)32例和对照组(单用利培酮组)31例,疗程4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在治疗前后精神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PANSS评分包括兴奋因子分及攻击因子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冲动攻击行为的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