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方法:通过对儿科护士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法律意识,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及职业道德建设,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结果: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减少医疗风险问题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安全的开展。结论:对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问题应予高度重视,强调护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及教育,在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措施及其作用。方法:分析目前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安全因素及其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及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将安全管理应用到儿科护理中。结果:减少了护理工作中的医疗风险,提高了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结论:通过在儿科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措施,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保障了儿童在院护理的安全,减少了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科设置安全管理护士在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儿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则通过设置安全管理护士,针对患儿住院期间潜在的安全问题和常见的导致护患纠纷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强化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统计两组患儿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6.67%,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4.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安全管理护士的设置可显著提升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置患儿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针对儿科病区的特点,改善病房环境,加强护士素质及业务知识的培训,制订优质护理服务计划,改革排班模式和职责分工,加强人性化服务.结果: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士的综合素质.结论: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质量,使患儿更安全康复,家长更满意.  相似文献   

5.
徐敬芬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5):161-162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安全在我院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总结我院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加强我院儿科护理病房的管理,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我院儿科护士提高了护理安全意识,注重每一个儿科护理环节,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儿科护理安全。结论:重视我院儿科病房的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为我院儿科患儿提高优质、舒心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医疗行业成为高风险行业。儿科护理工作风险更大,儿科护士应在工作中提高各种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自身素质,并预见问题,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金玉梅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2):1156-1157
目的:建立儿科新护士一年规范化培训体系,培养合格的儿科护士。方法制订培训总目标和各分阶段目标,选择合适带教老师,严格按阶段目标带教,加强入科教育,合理排班,采取集中授课、病例查房、观看教学光盘、操作示教、晨会提问等多种形式对新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结果:新护士主动学习意识增强,按期完成各阶段学习目标,能独立承担普通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年度内无护理缺陷发生。结论:目标教学法有利于新护士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专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和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风险管理在儿科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在儿科中实施风险管理,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笔者选择了风险管理实施前(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与实施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儿科医疗综合质量、投诉、患儿家长满意度等客观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实施风险管理后质量明显提高,投诉和护理缺陷明显减少,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与实施风险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后,提高了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和护士抗风险技能,减少和消除了护理风险对患儿的危害,保障了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强细节管理,提高科室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总结护理工作中要加强的细节问题,包括细化落实各项制度;细化各项操作流程;健全细节管理机制;提供人文关怀,重视服务细节。结果:提高了科室护理质量,护士更加注重细节服务。结论:加强细节管理可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保障了医疗护理安全,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防范手术室护理差错,避免护理纠纷。方法:加强对手术室护士法律知识培训,规范各项护理行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结果: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服务、证据意识得到增强,能正确处理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使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结论:确保了手术病人的医疗安全,避免了护理工作中的失误,有效地防止了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研究儿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并制定对策有效回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运用到儿科病房的护理管理中,要求护理人员了解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提高责任心,加强对安全隐患的认识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回避护理风险,提高服务质量。结果:实施安全文化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了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为患儿的健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结论:应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理念应用到儿科病房的护理管理中,以有效回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医疗护理是高风险行业。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住院病人不断增多,同时带来的医疗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抓好护理安全工作能够更好地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1.护理人员的因素。①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严,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  相似文献   

13.
<正>同情心疲惫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评估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儿科护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工作中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同情心,时间久了更加容易疲劳~([1]),而长期过度支出情感可以使儿科护士出现同情心疲乏的现象。本文对儿科护士出现同情心疲惫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的对策,使儿科护士身心能够健康发展,提高护理质量。1原因分析1.1社会因素错误的舆论导向绷紧了患者的维权意识,而新的医疗管理条例的出台,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尤其整体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要求儿科护士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担当多元化的角色,儿科护士所承受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其他科  相似文献   

14.
医疗护理工作中每个环节都有安全风险,儿科具有婴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缺乏安全意识等特点,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应急管理能力,面对突发事件时做出有效的应对和急救处理。尤其在护理高峰期,只有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才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婴儿的护理水平,减少安全隐患,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文章对儿科婴儿护理高峰期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护理人员在婴儿护理高峰期的应急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儿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多元化的培训,以提高低年资护士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其专科理论知识。深入贯彻人文化服务理念,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儿科低年资护士的成长,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儿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多元化的培训,并将培训前后的理论和操作、综合素质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多元化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的理论和操作、综合素质成绩均提高(P〈0.01)。结论:对儿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多元化培训,低年资护士得到了全面素质培养,促进了儿科护士的工作胜任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现代护理查房对提高儿科护士水平的作用与临床价值。方法:将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50名儿科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查房模式,观察组采用现代护理查房模式,对护士和患者及其家属发放调查问卷,对护理查房在提升儿科护士护理技能的作用和临床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儿科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现代护理查房用于儿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儿科护士的护理技能,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的权益,使整个医疗行业呈现高风险态势,而儿科护理的风险性尤其突出,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应建立起较强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预见问题的能力,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杜春风 《河北中医》2009,31(12):1902-1902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医疗行业出现高风险趋势,其中儿科护理的风险性尤为突出,护理纠纷不仅直接影响到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造成不同程度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护理人员的个人工作和生活。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应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提高预见问题的能力,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出台,急剧增加的分娩人数、高危妊娠产妇,使产科管理面临医疗资源缺乏、护理风险增加、医护人员不足等问题,给产科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产科管理人员采取对产科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构建产妇护理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产科护士引进计划、加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完善产科管理制度等应对措施,满足产妇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减少产妇生产危险因素,缓和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缓解因二孩政策带来的医疗资源紧缺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防范手术室护理差错,避免护理纠纷。方法:加强对手术室护理法律知识培训,规范各项护理行为,提高综合素质。结果: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服务、证据意识增强,能正确处理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使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结论:确保了手术病人的医疗安全,避免了护理工作中的失误,有效地防止医疗护理差错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