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痹证发病的原因与气候条件、生活环境、个人身体素质及抗病能力有关。《素问·痹证篇》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又说:“阳气多,阴气少,病气盛,阳遭阴,故为痹热”。《类证治裁》说:“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  相似文献   

2.
痹证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以肢体肿胀疼痛、重着麻木,甚则变形、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进一步发展可累及脏腑。痹证之名始于《内经》,《素问·痹论》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痹论》和《灵枢·周痹》对痹证进行了专门的论述.除了风寒湿痹,还提出了“热痹”、“五体痹”、“五脏痹”等,奠定了中医痹证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对痹证的理论和辨证施治进行了不断的完善。本文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对痹证的中医辨证施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阳和汤原是治疗阴疽的代表方,笔者则常用其加减治疗痹证,屡获良效。兹将笔者运用本方治疗痹证的临床体会介绍如次,以就正于同道。1配伍选药分层次,祛邪逐痹觅通途《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证的形成,每因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筋骨、肌肉、关...  相似文献   

4.
《素问·痹论》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肿大、屈伸不利,甚则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现代医学中的风湿类疾病,如临床常见的类风湿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骨性关节炎(OA)等均属于“痹证”范畴。古今众多医家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中认识到瘀是痹证必然的病理产物,“瘀血”贯穿痹病病程始终。于此笔者将从“瘀”这一角度谈谈对痹证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王汉裕 《光明中医》2002,17(4):28-29
痹证泛指机体正气不足 ,卫外不固 ,邪气乘虚入 ,致使气血凝滞 ,经络痹阻 ,引起系统的疾病的总称。依其风寒湿热的偏盛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痛风和历节风皆属于痹证的范围。《素问》 :“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又曰 :“所谓痹者 ,各以其时 ,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其强调形成痹证的外因 ,而勿视内因。而针对其风寒湿热等外因的治疗 ,给予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等常规治疗 ,但疗效欠佳。痹之为病 ,病程长 ,缠绵日久。这不得不使人思考其病因病机的复杂性 ,再次深入探讨其内因。朱丹溪首先把痛风和历节风从概念上区分开来。[1] …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可能与变态反应和自体免疫有关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女性患者偏多。属中医“痹证”的范围。痹者·,闭也,痹阻不通之意。《素问》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类证治裁》更为明确的指出:“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得宣行,因而留滞,久而成痹。”  相似文献   

7.
痹,即痹阻不通。痹证是指因邪气侵袭,使得经络阻滞、气血津液运行不畅,从而出现肢体筋脉、肌肉、关节的疼痛、肿胀、酸楚、麻木、活动不利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证候综合征[1]。《素问·痹论》[2]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明确指出痹证的主要病因为外感邪气。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结缔组织病等风湿免疫类疾病,可根据其临床症状将其归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现代医学治疗痹证主要运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  相似文献   

8.
中医外治法治疗痹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首见于《黄帝内经》,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特征。其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所说的骨、关节、肌肉的退行性改变有相似之处,现代医学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系统性硬皮症、痛风、雷诺氏症等均属于“痹证”范畴。痹证的发病机理多与风寒湿三气致经络痹阻有关,早在《素问·痹论》就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相似文献   

9.
治痹刍议     
痹证为临床所常见,目前在治疗上尚欠缺特效,尤其是对病情严重,症状典型的患者,如何取其速效,本人通过临床实践将初步体会供与同道参考。一、痹的成因、证状:《内经·痹证》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中藏经》说:“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感于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故曰痹”。指出了痹证的形成原因为外感三邪,内乱真气,导致血气运行失常,邪气滞留筋脉关节而致,其临床证状主要表现为肌肉关节疼痛肿  相似文献   

10.
王平 《四川中医》2005,23(11):22-23
痹证不仅是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而且风寒湿三气还要与形气相结合,因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痹。不与形气相合不能为痹。根据风寒湿三气的特性及形气相合,邪气的偏盛,而分别分为行(风)痹、寒(痛)痹、湿(著)痹。三气从阳化热而为热痹。肾虚寒邪深侵,久治不愈,复感三邪而成旭痹。痹证视其邪气的偏胜而分别予以祛风、散寒、除湿治疗。痹病是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故在治疗主邪以致的痹病时,其他二种邪气的治法,不能没有。旭痹病程长,需坚持长期服药调养,方能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药巴布剂治疗痹证3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痹证,即闭阻不通之意,《内经》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由于风寒湿之邪阻于经络而引起肢体、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麻、重着、屈伸不利,甚至肿大、变形等的一类疾患,均称之为痹证。笔者用中药巴布剂祛痹止痛贴治疗本病3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重用黄芪治痹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生 《光明中医》2008,23(11):1789-1789
痹证如《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故治疗上多从祛风、散寒、除湿着手。然而,正虚,尤其是阳气不足,卫外不固才是发生痹证的内在因素。《济生方·痹》则有明确的论述:“此病皆由于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正是由于阳气不足,  相似文献   

13.
情志痹初探     
痹证源自《素问·痹论》,原文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流于关节,而导致气血痹阻成为痹证。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继承创新,将正气不足、饮食失常、情志失调、瘀血痰浊等归入痹证的致病因素,使痹证的辨证治疗更加完善。古人的侧重点在于祛风散寒除湿,将祛除外邪作为  相似文献   

14.
老年痹证须活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灿辉  卢永兵 《光明中医》2010,25(6):1071-1072
<正>中医痹证包括西医急、慢性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引起的神经痛等疾病。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风寒湿邪气侵袭身体所致,就是《素问.痹论》所说的:"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由于痹证  相似文献   

15.
<正> 《黄帝内经》专门阐述痹证的专篇有《素何·痹论》和《灵枢·周痹论》,而散在他篇中论及痹病概念的有约40篇,初步形成了一套理法方药,为后世治疗痹证开创了先河。笔者对内经中有关痹证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痹证‘三说’,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分述如下:1.二合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刀又提出“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答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提出了形成痹病的二个前提:一是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三气虽错杂而至,不合而侵袭人体不能成痹。二是风寒湿三气相合而至不与营卫之气合是不致发生痹证的,这就是‘二  相似文献   

16.
浅论痹证从肝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兴华 《中医杂志》2007,48(7):666-666
1痹证的病因非独外邪所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及临床疾病谱的变化,对痹证的病因的认识也有待深入。《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即认为痹证是由于人体同时感受外界的风、寒、湿邪气所致。自《内经》时代以来,历代医家多遵循《内经》外感风寒湿之说。这种传统的理论一直约束着对痹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影响痹证的研究和发展。事实上痹证的病因非独为外感风、寒、湿、热邪气所致,痹证的病因亦可因内伤七情、饮食失节或其它疾病发展而形成。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是常见的导致痹证的病因。其实古代医家也认识到,某些痹证发病…  相似文献   

17.
痹证有痰说     
笔者认为:百病多兼痰,痹证尤如此。历代医家论治痹证,多遵《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之旨,采用疏风活血,祛寒除湿,舒筋活络之法为治。但明末清初已有医家认识到痰在痹证中的病理作用,如明·陈士铎《辨证录》:“然而风寒湿之邪每籍痰为奥援,故治痹者必治痰,……痰消而风寒湿无所藏之”。并提到用白芥子之类药物治之,如清·林佩琴《类证治裁》:“有停痰(遍身走痛,二陈汤加羌活、白芥子、风化硝、姜汁泛丸)”。  相似文献   

18.
<正> 痹者闭也,气血凝涩不行之意。痹证主要指人体关节肌肉之经脉气血为风寒湿或兼热邪痹阻引起的以关节肌肉疼痛为主要特征,有时兼感肿胀,酸麻重着,甚则关节屈伸不利的证候。中医论痹以《素问·痹论篇》为基础,一般大别为风寒湿痹与热痹论治。风寒湿痹又可根据邪气的偏胜而有行、痛、着痹之分。  相似文献   

19.
治痹浅谈     
痹证为临床常见,原因复杂,征象多端,反复发作,难以痊愈。兹就个人浅见与临床体会略述于下,望予指正。 1 遵经意用经方审因施治 《素问·痹论篇》对“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进行专篇论述,认为风邪导入、寒凝血脉、湿阻经络无一不为痹证产生的关键所在,且与气候变化、居住环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热痹浅析     
痹证常见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中医理论认为本病是由于正气亏虚,复感风寒湿三气闭阻脉络而成。近年一些临床资料提示本病属热者甚多。①②个人就痹证化热的成因及机理提出初步探讨,以供参考。一、热之由来三气化热《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现代临床观察也证明痹证的主要病理因子是风寒湿三邪。③热痹之成,常由三邪所化。如《类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