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阻断术是治疗多汗症和颜面潮红等疾病的有效方法,但50%-97%的患者术后有代偿性出汗^[1],其中不少患者会因代偿性出汗非常严重而后悔手术,影响了手术的开展。我们采用取出钛夹的方法为3例患者治疗术后出现的严重代偿性出汗,1例无效,2例获得成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和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差异。方法 2006年10月-2010年8月对62例手汗症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A组为2006年10月-2008年11月T2-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29例,B组为2008年12月-2010年8月T4交感神经链切除术33例。结果 6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手掌多汗症状全部消失,有效率100%。术前合并足底多汗43例、腋窝多汗23例,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分别为31例(72.1%)和20例(87.0%)。术后A组和B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代偿性多汗:A组12例,其中10例轻度,2例中度;B组6例,其中5例轻度,1例中度,2组代偿性多汗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41.4%(12/29)vs.18.2%(6/33),χ2=4.031,P=0.045]。结论 T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能有效减少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1945年Smith-Petersen首次应用腰椎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所致胸椎或胸腰椎后凸畸形[1],此法的原理是通过截骨造成腰椎的过度前凸来代偿脊柱上段的后凸畸形。由于该手术死亡率高,且常有严重并发症,四十多年间,不少外科医生对治疗方法进行了改进,但都没有超出腰椎截骨的范围[2-9]。有的作者报告死亡率高达13%[3],有的虽减少了并发症,但矫正效果不够满意[6-7]。 我科自1985年开始设计并采用直接以后凸弧顶为中心的多节段脊柱截骨技术并辅以Luque棒内固定治疗了41例脊柱后凸病人,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就该手术要点作一介绍 (图1)。 手术适应…  相似文献   

4.
头面多汗症的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ang J  Liu YG  Liu J  Cui J  Zhao H  Zhou ZL  Li JF  Jiang GC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0):631-63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行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头面多汗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电视胸腔镜行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头面多汗症患者1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6.5岁(25—42岁)。10例合并双手多汗。全身麻醉,患者取450半坐仰卧位;交感链切断位置:单纯头面多汗者在星状神经节下缘水平切断,合并双手多汗者再加做T3水平切断(1例早期病例行T2-4切除手术,3例行T:夹闭手术)。结果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1例1侧手术因交感链切断位置偏低,术后患者该侧头面多汗部分缓解,其余18例患者共35侧手术术后多汗症状均完全缓解,有效率97%(35/36)。平均随访8.3个月(0.5-23.0个月).无多汗复发病例。15例(83%)出现不同程度的躯体代偿性多汗,6例(33%)于冬季时觉手掌干皴,需要涂擦适量护肤油,但均可耐受。患者对手术结局均表示满意。结论经胸腔镜的交感神经链切断手术是头面部多汗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58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u YR  Li X  Lin M  Lai FC  Chen JF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2):1527-152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ETS)各种术式治疗手汗症的疗效和预防并发症的经验。方法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共施行588例ETS,按不保留胸2交感神经干(T2)和保留T2分为A、B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全组患者手掌和头面部多汗症状治疗有效率达99.8%,腋窝和足底多汗症状的缓解率分别达84.0%和71.0%。全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48个月,平均(20.3±2.3)个月。10例术后1周内出现一过性手掌多汗,均在1~3d内自行消失;2例术后1~2个月发生味觉性多汗;1例术后8个月单侧手掌多汗症状复发。A组术后代偿性多汗发生率(28.0%)低于B组(13.4%)。结论ETS治疗手汗症安全、有效,保留T:能降低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腹部外科最为复杂的手术之一[1],随着手术技术及围术期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并发症的发生率已逐步下降,但术后出血仍是该手术最危险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5%~18%,病死率高达14%~38%[2-3].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对比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fusion)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术后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CBM等数据库、学术会议资料和学位论文等.全面收集有关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估,并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有6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487例患者被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PLIF组的融合率> PLF组[OR=3.90,95% CI (2.05,7.40),P<0.001],但PLIF组术后1年ODI评分<PLF组[WMD=-3.86,95% CI(-7.59,-0.t3),P=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手术时间[WMD=15.85,95%CI(-16.25,47.96),P=0.33]、术中失血量[WMD=-90.57,95% CI(-292.50,111.36),P=0.38]术后并发症[OR =0.99,95%CI (0.22,4.47),P=0.99]、二次手术率[OR =0.87,95% CI (0.52,1.45),P=0.25]无统计学差异(P>0.5).[结论] PLIF手术方式的骨融合率较高,但术后1年ODI评分低于PLF组,且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二次手术率方面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第二肋骨表面交感神经链(R2)切断术及第三肋骨表面交感神经链(R3)切断术治疗原发性头汗症效果。方法 65例原发性头汗症患者,实施R2节段手术23例(A组),R3节段42例(B组),通过随访术后头面部出汗程度,代偿性多汗,患者满意程度等评估两种术式优缺点。结果随访61例患者,A组19例患者头面部多汗缓解,2例单侧缓解。B组35例缓解,2例单侧缓解,3例复发,两组之间头面部多汗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95.2%)代偿性多汗发生率与B组(95%)相似,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度代偿性多汗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患者满意度A组为90.4%,B组为87.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3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头汗症安全、有效,并可减少重度代偿性多汗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链及其侧支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对61例手汗症患者行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链及其侧支切断术. 结果 全部手术顺利,61例术后手掌多汗症状均消失,术前伴足底多汗39例、腋汗25例,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分别为29例(74.3%)和22例(88%).术后3例(4.5%)出现轻度代偿性出汗,无1例中重度代偿性出汗病例发生. 结论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链及其侧支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80%为小肠梗阻[1-2]。大部分小肠梗阻经保守治疗会好转,但近30%的急性小肠梗阻会发生肠绞窄,如临床表现怀疑为肠绞窄[3],或腹部CT提示有肠缺血,以及经禁食、胃肠减压、补液、试验性口服造影剂等保守治疗失败的急性小肠梗阻[2],需行手术治疗。而对于反复发作的小肠梗阻,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通气早、进食早、排便早、复发率低,而且出院后第1次复发间隔时间长[4],建议行手术治疗[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镜经腋下单孔T3、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治疗效果和技术要点。方法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采用胸腔镜经腋下单孔T3、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患者36例,通过分析临床指标,评价该术式的有效性、安全性。结果均通过腋下单孔完成手术,无延长及增加切口者。术后单侧气胸1例,无Homer’s综合征及其他严重并发症。36例手汗症状均完全缓解,轻度代偿性多汗13例(36.1%),中度2例(5.56%),无重度代偿性多汗。结论胸腔镜经腋下单孔T3、T4交感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标准方法.该术式目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目前在中国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首选方法仍然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自从1997年Schuessler等[2]报道了首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以来,该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它与开放手术相比较具有操作空间开阔、解剖层次清晰、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但因为该手术的复杂性,手术时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仍然是关键问题.各中心报道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并发症从2%~17%不等[3-5].下面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肝病治疗的最佳选择[1],但器官短缺导致超过11%的患者因肝脏失代偿和死亡而失去移植机会[2].因此人们尝试使用边缘供肝、活体供肝、劈离肝或通过改善边缘供肝进行移植,从而增加可用的肝移植数量[2-3].  相似文献   

14.
盆腹腔术后粘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腹部手术后粘连发生率为50%-97%^[1],粘连可导致肠梗阻、不孕、慢性盆腹腔痛,还可增加再次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使术后护理更复杂、住院时间更长^[2]。40%的肠梗阻病人都是因为术后粘连造成的^[3],有粘连的病人需要再次住院进行第2次手术约占35%^[4]。在美国,每年约有40万台粘连分解手术,  相似文献   

15.
信息动态     
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DP)最早由Billroth医师于1884年进行尝试,Finney[1]以及Mayo[2]胰腺外科的先驱者均有少量开展,但超过半数患者死于术后短期并发症.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该术式现已普遍应用于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真性囊肿、胰腺外伤等)及恶性疾病(胰腺癌、胃癌或肾癌浸润等).随着外科技术的改进,胰体尾切除后患者的病死率基本不超过2%[3-5],明显低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20% ~40%[6-8],其中断面胰漏是该术式的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甚至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当[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和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差异。方法本院自1995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手汗症患者共1040例。依据切断胸交感神经节段的不同分为两组比较分析。A组(不保留T2神经节段)503例, B组(保留T2神经节段)537例。对上述两组病例进行随访观察,评定与比较两组之间的疗效以及代偿性多汗的发生情况。结果1040例患者随访到834例,随访率80.2%。到访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内两组代偿性多汗总体发生率37.8%(315/834)。两组代偿性多汗和重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与经典的A组(不保留T2神经节段)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相比,B组(保留T2神经节段)T3或T4胸交感神经干+旁路切断术式疗效确切,且能明显减少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烧伤等原因产生的瘢痕区域常常出现散在或成片色素脱失,色素脱失部位表现为白斑。面颈、手部等暴露部位的白斑严重影响患者容貌,皮肤白斑,外观与白癜风相似,目前还缺乏有针对性的特效方法,临床上常使用自体表皮移植术治疗[1]。自体表皮移植治疗该疾病有较好的效果[2-3],但采用手术植皮打包固定方法存在皮片移位、压力性皮片缺血受损等,从而使手术效果受到影响。2010年3  相似文献   

18.
<正>脊柱手术是治疗脊柱疾病的有效手段,通过手术可以去除疼痛,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出血量大是公认的事实[1-2],椎体截骨术的出血量可达4.7 L[3]。出血量大会影响心、肺、肾功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4],甚至激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且术后贫血将会影响伤口愈合、机体修复及自身功能状态的恢复,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需准确评估患者的出血量,制定有效的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胰腺手术在外科领域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和某些良性疾病的治疗。但胰腺手术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较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直困扰外科医生的难题。随着外科技术和术后管理的发展,胰腺手术病死率已由20%降至3%~5%,安全性显著提高,但其并发症发生率仍达50%[1-2]。胰瘘(pancreatic fistula,PF)是胰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由消化管重建时吻合口漏引起,其发生率为5%~30%[3],可引起住院时问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和需要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比较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surgery,LS)与开腹手术(open surgery,OS)治疗直肠癌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在Pub 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检索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发表的有关LS与OS治疗直肠癌短期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文献,使用Rev Man 5.2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8篇RCT文献、1 518例病例纳入此次研究,其中腹腔镜组663例,开腹组8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MD=26.41,95%CI=(15.26,37.56),P<0.00001],淋巴结清扫数量稍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92,95%CI=(-2.39,0.55),P=0.22],出血量更少[MD=-54.22,95%CI=(-73.71,-34.74),P<0.00001],肠道恢复时间[MD=-1.19,95%CI=(-1.70,-0.68),P<0.00001]、第一次进食时间[MD=-0.95,95%CI=(-1.56,-0.33),P=0.002]、住院时间[MD=-3.62,95%CI=(-4.96,-2.28),P<0.00001]均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RR=0.76,95%CI=(0.63,0.91),P=0.003],其余指标均较好。结论:LS治疗直肠肿瘤短期疗效优于OS,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