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对胖大海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进行系统研究,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从形状、大小、不同部位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方面对胖大海药材外种皮、中种皮、内种皮、胚乳、子叶及水试等进行系统的性状鉴别,并分别于普通显微镜和偏振光显微镜下进行正常光明场与偏振光暗场对比观察,采用实时景深拓展拍摄技术获取药材性状及显微全息影像数据。结果:性状鉴别显示,水试的膨大部位为中种皮,并采集了外种皮、中种皮、内种皮、胚乳、子叶的数码影像资料,确认子叶基出脉数目为3。显微鉴别获取了正常光和偏振光的对比彩色影像数据,可见平轴式气孔保卫细胞常下陷,副卫细胞周围的表皮薄壁细胞多呈环状排列,中种皮处有浅棕色颗粒物,吸水后呈不规则棕黄色半透明膨大囊状细胞。结论:获取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可用于鉴别胖大海药材及粉末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败酱科败酱属6种同属药用植物的原植物及其根药材进行鉴别。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法、微性状鉴别法和显微鉴别法对6种植物的根、茎、花序梗、花和果实等部位进行比较鉴别。结果 败酱无果苞,花序梗单侧具糙毛,簇晶多成排或散聚于细胞中;攀倒甑、斑花败酱茎具两列糙毛,花白色或黄白相间,簇晶少;少蕊败酱无根茎花序梗具柔弱糙毛,簇晶多;异叶败酱花序梗被短糙毛,石细胞多且层纹明显;岩败酱果苞常具3主脉,花序梗被微糙毛,石细胞少。结论 通过性状、微性状和显微特征可以鉴别败酱属6种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瑞香狼毒药材显微鉴别特征进行研究。方法:显微鉴别法观察瑞香狼毒的根横切面和粉末显微特征。结果:瑞香狼毒的老根中央,有栓化细胞带形成。结论:该显微特征可以用于瑞香狼毒组织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角蒿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体系。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观察了药材鉴别特征;用HE染色方法制作永久石蜡切片,观察其药材横切面显微特征,制作粉末临时切片观察了药材粉末特征。结果蒙药材角蒿茎横切面显微特征为表皮为一层略呈长方形的细胞,棱角处有5-8层厚角组织;粉末的花粉粒、气孔、乳头状非腺毛均可做为角蒿的鉴别特征。结论本实验的方法简便,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的鉴别要点明显,故本实验的结果可作该药材的生药鉴别依据,为建立角蒿的生药研究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龙胆药材的形态组织学特征。方法:对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的龙胆进行了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结果:通过性状鉴别研究发现,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龙胆药材在根的粗细及长短、表面特征和断面等方面有差异;经显微鉴别发现,龙胆药材的横切面特征主要通过外皮层、内皮层、裂隙和髓来加以区分,龙胆药材的粉末显微特征在外皮层碎片、内皮层碎片、草酸钙针晶、厚壁细胞和纤维这几个方面有区别,并绘制了清源产粗糙龙胆、玉溪产坚龙胆和河南产条叶龙胆的横切面组织详图、横切面简图及粉末图。结论:不同品种龙胆在外观形态和显微组织上有较大区别,而同一品种龙胆在不同产地因其生长环境不同而使其外观形态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6.
方法:通过系统研究土茯苓(断面红色、白色)药材性状及显微粉末鉴别特征,并结合TLC法鉴别断面红色或白色的土茯苓.结果:断面红色或白色的土茯芩在药材性状、粉末显微及薄层色谱上都有明显的区别.结论:本研究方法重现性较好、专属性较强、简单易行,可为断面红色或白色土茯苓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定蒙药材垂头菊的性状及显微鉴别依据,以便安全、准确地使用垂头菊。方法:主要采用性状及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垂头菊的性状,组织构造及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鉴别。结果:提出了垂头菊性状特征,组织构造及粉末的显微特征。结论:垂头菊的以上特征,可为鉴别其真伪及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可靠的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毛冬青药材的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集不同地区的毛冬青药材,对药材粉末进行显微鉴别,发现其共同的显微特征;采用薄层方法对毛冬青药材进行薄层鉴别,用其特征性对照品及对照药材来进行比较。结果:显微鉴别显示多批药材粉末中均有淀粉粒、具缘纹孔导管、石细胞及晶纤维;薄层鉴别显示多批毛冬青药材在对照药材及IlexgeninA、毛冬青皂苷甲、毛冬青皂苷B1和毛冬青皂苷B2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本文所建立方法适用于毛冬青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蒙药材北紫堇建立生药研究体系.方法 采用基源鉴别,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法对北紫堇进行了生药鉴别研究.结果 经横切面上成五角星样棱角、维管束的排列特点及粉末的花粉粒、气孔、种皮表皮细胞都可做北紫堇的显微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鸭跖草的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以完善《中国药典》质量标准。方法 对药材进行性状描述;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药材粉末及原植物表面特征。结果 药材性状鉴别,总苞和果实在药材中存在完整,且鉴别意义较大,在进行药材性状鉴别时应增加其鉴别权重。粉末鉴别,主要以导管、非腺毛、种皮等为特征重点描述。结论 修订药典标准中鸭跖草的性状描述,并增加粉末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研究偏光显微镜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正常光和偏光显微镜对比研究不同性质的植物细胞壁及细胞内含物、部分动物药和矿物药的偏光现象,采用数码实时景深扩展成像技术拍摄,比较目标显微组织在正常光下和偏光下的差异。结果:在正常光下目标显微组织与周围组织在颜色和亮度方面并无差异,在偏光下部分目标显微组织呈现特异色彩而周围组织为黑暗,部分目标显微组织与周围组织均为黑暗。结论:偏光显微镜可以快速检测出中药材粉末或中成药中具有偏光现象的显微组织特征,如木质化导管、纤维、石细胞、腺毛、淀粉粒、草酸钙结晶、特定结构钟乳体、分泌组织、动物药、矿物药。  相似文献   

12.
皂角子、皂荚与猪牙皂粉末显微鉴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建立皂角子粉末显微鉴别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对皂角子进行粉碎,显微粉末制片;对皂角子进行软化,横切制片;然后进行观察、测量、绘图、描述,并与基源相同的猪牙皂、皂荚粉末显微特征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皂角子粉末显微特征明显,与皂荚、猪牙皂粉末显微特征均不相同。结论:皂角子粉末有独特的显微特征,可以作为皂角子粉末显微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商品中药材蒲黄的真伪优劣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商品中药材蒲黄的真伪鉴别及质量优劣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国9个不同地区生产的蒲黄药材,从外观、颜色、触感、气味、水试等方面比较受试药材与对照药材的性状特征差异;采用明场正常光与暗场偏振光对比观察各批次药材的显微特征,利用实时景深拓展技术进行拍摄以获取清晰的显微影像;以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和香蒲新苷为对照品,对受试药材和对照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并结合薄层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可能的掺杂物。结果:9个批次的商品蒲黄药材中仅有44%符合《药典》标准,22%有掺杂品或染色,33%为纯伪品。其中,编号2、3、7、10的受试药材性状特征及显微特征与对照药材相符,薄层色谱中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在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可鉴定为蒲黄正品;编号5的受试药材颜色和触感均与对照药材不符,显微鉴别显示大量纤维、晶体等非药用部位,推测为掺伪蒲黄;编号9的受试药材在色谱鉴别中检出染料金胺O斑点,推测为染色蒲黄;编号4、6、8的受试药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的结果均与《药典》标准不符,且质谱鉴定含有染料金胺O,故为纯伪品。结论:市售的商品蒲黄药材掺伪、造假及染色情况严重。偏振光显微影像拍摄技术、高效薄层色谱技术及薄层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快速、高效地实现蒲黄药材的真伪鉴别及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翘的生药学特性,为鉴定其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连翘中果皮内侧具有较多的石细胞为其横切片,粉末的主要特性;细胞内含有油滴为其种子的生药学特性。结论:连翘的生药学特性可为连翘的鉴定,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补骨脂饮片的粉末均匀化工艺研究。[方法] 以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为指标成分,采用不同目数药筛制备不同粒度的补骨脂饮片粉末,对粉末分布及其对指标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以粉碎时间、粉碎次数、投料量为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其最佳粉碎工艺。[结果] 生补骨脂最佳粉碎工艺条件:投料量体积占粉碎室体积的1/4,单次粉碎30 s,粉碎3次,过50目筛;盐补骨脂最佳粉碎工艺条件:投料量体积占粉碎室体积的1/3,单次粉碎30 s,粉碎2次,过50目筛。[结论] 通过试验验证,确定补骨脂饮片最佳粉碎工艺,为制定补骨脂标准饮片均匀化技术规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点。并为两者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石蜡横切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的实验手段对南、北五味子的种子进行分析。[结果]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在种皮内外层栅栏状石细胞上有显微区别:两者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蛋白质条带在数量、颜色和位置上均有明显的区别。[结论]南、北五味子的显微特征、PAGE均有明显的差别,其特征可作为两者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多枝雾水葛进行生药学鉴定.方法 利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方法对多枝雾水葛进行生药鉴定研究.结果 粉末中草酸钙簇晶众多,非腺毛多为单细胞,表面光滑或有疣状突起.结论 确定了多枝雾水葛的性状、显微特征,可为多枝雾水葛的生药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决熊胆粉质量控制存在的胆汁酸类化合物检测困难、化学信息不足、耗时长等问题,为熊胆粉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式检测器(UPLC-CAD)新技术,建立熊胆粉特征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利用相似度计算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35批不同来源熊胆粉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UPLC-CAD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复性,结合液质联用对8个共有峰进行化学指认,全面地反映了熊胆粉中的主要胆汁酸成分。不同方法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投影含量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化学成分含量相似度。PCA和PLS-D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熊胆粉可聚集为3类,熊胆粉主要活性成分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和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在不同来源样品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差异显著成分为其他含量较小的胆汁酸成分如7-酮-牛磺石胆酸、胆酸等,提示熊胆粉质量控制应以主要指标成分TUDCA和TCDCA含量结合胆汁酸特征指纹图谱进行综合评价。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基于UPLC-CAD的熊胆粉特征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可为熊胆粉的质量标准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含弱紫外吸收化学成分的中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民族药薏苡进行系统的形态解剖学研究,为其鉴别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别等方法。结果薏苡具有明显的禾本科植物的解剖特征,具哑铃状气孔、大量扇形的运动细胞;根有吸水和贮水的根被结构,并具有气腔,根中具有马蹄形增厚的内皮层细胞。结论通过建立的系统形态解剖学特征,能很好地鉴定薏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