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隐睾恶变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隐睾恶变10例11枚,其中腹腔内隐睾恶变6枚,腹股沟管及外环隐睾恶变3枚,腹内环隐睾下固定后恶变1枚,一侧隐睾时侧睾丸恶变1次,指出成年后的隐睾切除和下降固定存在较大的癌变威胁,需长期的B超随访观察,至少每年检查1次。  相似文献   

2.
隐睾是发生睾丸肿瘤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发生睾丸肿瘤的机会比正常人高20~40倍,腹内型隐睾的肿瘤发生率高于腹股沟或外环处隐睾,腹内型隐睾占隐睾总数的15%,但发生恶变的睾丸中50%是腹内型隐睾[1].本例一侧隐睾恶变,对侧腹内型隐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隐睾患儿手术治疗后青春期性发育的临床和内分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隐睾患儿术后青春期性发育的状况。 方法 :随访调查 184例隐睾患儿术后青春期阴毛发育程度、阴茎长度和周径、睾丸体积和血清黄体生成素 (LH)、卵泡刺激素 (FSH)、睾酮 (T)水平。比较不同手术年龄、隐睾位置和手术方式对疗效的影响。 结果 :①双侧隐睾固定术组的阴毛发育程度、阴茎长度和周径、睾丸体积和T明显降低 ;FSH和LH明显升高。②单侧隐睾固定术组的术侧睾丸体积明显小于下降侧、但明显大于未治疗组的隐睾侧 ;单侧隐睾固定术及切除术组的FSH明显高于正常组、但切除术组的FSH又明显高于固定术组。③手术年龄<5岁组的阴毛发育程度、阴茎长度和周径、术侧睾丸体积和T均明显大于≥ 5岁组 ;后者的FSH明显高于前者。④高位型的术侧睾丸体积明显降低 ,FSH明显升高。睾丸体积与FSH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 :隐睾间质细胞功能损伤程度较轻 ,单侧隐睾术后青春期性征发育可表现为正常 ,早期手术可防止隐睾和对侧正常下降睾丸生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二期Fowler-Stephens术(F-S术)治疗腹腔型隐睾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和张家界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5例(37侧)腹腔型隐睾患儿,其中29例(31侧)完成了二期F-S术,第2期手术后6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28例,1例失访),评估睾丸有无萎缩。 结果26例单侧腹腔型隐睾患儿中术侧睾丸血供正常22侧(84.62%),睾丸直径≥1 cm,且位于阴囊内;术后出现睾丸萎缩4侧(15.38%)。2例双侧腹腔型隐睾患儿4侧(100%)术后均出现双侧睾丸萎缩。单双侧隐睾睾丸萎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睾丸萎缩率在不同年龄段和腹腔内睾丸距离内环口不同的距离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二期F-S术治疗腹腔型隐睾,术后睾丸萎缩率不低,需要谨慎选择患者。对于睾丸位置位于内环口2 cm以内的腹腔型隐睾,直接行腹腔镜下一期睾丸下降固定术,减少术后睾丸萎缩的发生率。对于双侧腹腔型隐睾,可考虑分侧手术,如果一侧睾丸术后出现萎缩,那么另一侧就要考虑不离断精索血管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隐睾的发生率约0.4%,但未降睾丸发生恶变者,比正常已降睾丸多30~50倍。本文对隐睾而患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人,处理时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作者在该院约1000例睾丸精原细胞瘤中,有125例睾丸癌,同时在病史或临床有隐睾。隐睾已治疗组83例,有同侧(77例)或对侧(6例)阴囊内睾丸癌。在4~42岁作睾丸固定术者51例,5~13岁用内分泌治疗者11例,5~30岁自动下降的21例。42例单侧或双侧未治疗组,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在高位隐睾中的疗效。方法7例(10侧睾丸)高位隐睾患儿,腹腔镜下确认睾丸情况后,高位离断精索血管,充分游离输精管,保留睾丸引带,将睾丸一期下降固定于阴囊皮下与肉膜囊间隙。结果10侧睾丸均一期下降固定,其中9侧行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1例双侧隐睾患儿的左睾丸充分游离精索后行一期下降固定。7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下降的睾丸无回缩、无萎缩。结论腹腔镜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对高位隐睾能达到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普遍认为,单侧隐睾病人的生育能力一般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进一步证实,作者对一组47例患有单侧隐睾的病例作了探讨,选择的对象是年令在18~21岁,无其它器官畸型或疾病者。由于隐睾恶变或已证实即使施行睾丸固定术,精子的发生仍有障碍。因此,全组病例都作了隐睾切除术。同时对侧睾丸也作了活组织检查。结果47例中,有34例对侧仅存的睾丸呈不正常的结果,如睾丸体积变小,质地变软,外表有异常的附着物,组织学检查,甚至有的未发现有睾丸组织。另外13例有输精  相似文献   

8.
出生时,大约86%的睾丸已正常地降入阴囊,余者大部分将在一周岁内下降。在500个男性中约有1例发生隐睾。未下降睾发生的恶变率比正常下降睾丸高30~50倍。作者于1934~1976年间收治睾丸肿瘤1,152例,其中患隐睾癌的,有隐睾症病史及临床症状者有137例(占12%)。单侧或双侧隐睾者44例,其中24例表现为腹股沟肿瘤,14例下腹部肿瘤,6例肿瘤为正常下降的睾丸,其对侧为未下降的睾丸。其他已手术纠正的阴囊内睾丸患瘤93例,其中有同侧隐睾病史者86例,对侧有隐睾病史者7例。隐睾均系3~50年前纠正者,有58例系2~42岁时手术纠正的,11例在5~13岁时行激素治疗,24例在2~30岁时睾丸自行降入阴囊。  相似文献   

9.
小儿腹股沟不可触及睾丸的隐睾症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屹  侯英  王常林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12(12):1105-1107
目的:总结腹股沟不可触及睾丸的小儿隐睾症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腹股沟不能触及睾丸的隐睾患儿36例临床诊治资料。分析腹腔镜手术指征,腹股沟探查指征,术前超声检查的作用和术式的选择。结果:腹股沟不能触及的隐睾共36例(41侧),占总数的10.0%(36/361),经腹腔镜和腹股沟探查确定睾丸缺如18例(侧),腹内型隐睾16例(21侧),阴囊内睾丸残余2例(侧)。将腹腔镜下所见分4型,I型9例(侧),II型9例(侧)(其中IA型7例,IB型2例),III型11例(13侧),IV型7例(10侧)[其中IVA型5例(7侧),IVB型2例(3侧)]。分别采用经腹股沟睾丸下降固定,腹腔镜辅助睾丸下降固定术,分期Fowler-Stephen术。术前超声结果阳性诊断率为75%(27/36),睾丸缺如患儿对侧睾丸体积明显大于腹内型隐睾及睾丸残余患儿对侧睾丸体积。术后随访睾丸萎缩1例。结论:对于腹股沟未能查到睾丸的小儿隐睾症应行腹腔镜检查,腹腔镜下II型者,无需再行腹股沟探查,I型需探查腹股沟及阴囊。III型和IVB型可经腹股沟或腹腔镜辅助下行睾丸下降固定术,IVA型隐睾需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睾丸下降固定或行分期Fowler-Stephen术。术前超声检查对侧睾丸大小有利于判断是否有睾丸缺如。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诊断和治疗高位隐睾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高位隐睾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腹腔镜下对19例21侧睾丸进行腹腔探查、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 11例睾丸位于肾下极,8例位于内环上方。15例睾丸固定于阴囊底部,4例睾丸固定于腹腔内,Ⅱ期手术。1例睾丸缺如,1例睾丸发育不良进行睾丸切除术。术后3例患侧阴囊气肿,1例患侧阴囊血肿。19例术后伤口恢复良好。随访15例,时间3月—10月,平均6月,患儿无不适。结论 腹腔镜诊断和治疗高位隐睾,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小切口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阴囊联合经脐腹腔镜隐睾无瘢痕下降固定术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改进Hesselbach三角路径,为38例、45侧隐睾患者施行经阴囊联合经脐腹腔镜隐睾无瘢痕下降固定术.结果:38例手术均一期完成,无需额外切口.术后平均3d痊愈出院.随访无睾丸回缩、萎缩、坏死、恶变等并发症发生,提睾反射存在.结论:经阴囊联合经脐腹...  相似文献   

12.
单侧隐睾患儿术后青春期性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隐睾患儿术后青春期性发育状况。 方法 随访调查166例隐睾患儿术后青春期阴毛发育程度、阴茎长度和周径、睾丸体积和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水平。根据术式分为单侧隐睾切除术及固定术组,根据手术年龄将固定术组分为手术年龄<5岁及≥5岁组。比较不同手术年龄、手术方式和隐睾位置对疗效的影响。 结果 单侧隐睾固定术患儿的术侧睾丸体积明显小于下降侧(15. 5±2. 4mlvs8. 1±2. 1ml)、但明显大于未治疗组的隐睾侧(4. 0±2. 0ml)。单侧隐睾固定术、切除术和正常组患儿FSH分别为(4. 5±1. 7、6. 2±1. 8、2. 4±1. 1mIU/ml。手术年龄<5岁患儿的阴毛发育程度、阴茎长度和周径、术侧睾丸体积和T明显大于≥5岁组,后者的FSH水平明显高于前者。高位型患儿术侧睾丸体积明显降低、FSH明显升高。睾丸体积与FSH呈负相关关系(r=-0.291,P<0. 05)。 结论 单侧隐睾患儿术后青春期性征发育可表现为正常,早期手术可防止隐睾和对侧正常下降睾丸生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隐睾继发睾丸癌1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隐睾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隐睾继发睾丸癌的机会较正常睾丸高20~40倍,约10%的睾丸肿瘤起源于隐睾。1997~2006年我院收治隐睾患者247例,其中继发睾丸恶变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可触及隐睾中的应用。方法对23例26侧腹股沟可触及睾丸的隐睾患儿进行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其中左侧隐睾8例,右侧隐睾12例,双侧隐睾3例。结果 23例中有20例隐睾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均能分离到足够长度的精索及输精管,使睾丸能通过腹股沟管顺利降至阴囊中而I期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月睾丸发育良好,睾丸无回缩,均未出现睾丸萎缩、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等并发症。3例转为腹股沟开放性手术。结论腹腔镜治疗腹股沟可触及的隐睾方法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睾丸固定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的可行性及微创优势. 方法 腹股沟型隐睾患儿90例.年龄8个月~6岁,平均17个月.左侧24例、右侧53例、双侧13例,共103个睾丸.腹腔镜下离断鞘状突或疝囊,松解腹膜后精索,将睾丸拉入腹腔,离断引带;将睾丸拉入阴囊固定. 结果 90例103个睾丸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32.7±5.2)min.103个睾丸患侧鞘状突未闭93侧(90.3%);77例单侧隐睾对侧鞘状突未闭12例(15.6%).术中发生皮下气肿3例(3.3%),拔出套管后,经切口排出气体,气肿消失.术后随访6~12个月,103个睾丸均在阴囊内,无萎缩及睾丸回缩. 结论 腹腔镜下腹股沟型隐睾固定手术安全、有效,弥补了开放术式破坏腹股沟管解剖完整性、腹膜后高位松解困难等缺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可触及睾丸的隐睾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08—2016-01间在郑州儿童医院接受腹腔镜睾丸探查的78例(86侧)不可触及睾丸的隐睾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内睾丸26例(34侧),腹股沟内睾丸2例。其中行Ⅰ期睾丸下降固定术8例(10侧),(F-S)分期睾丸固定术20例(24侧)。睾丸缺如36例,睾丸残余14例。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可触及睾丸的隐睾,创伤小、术野清晰、能明确睾丸位置及与精索和输精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及其mRNA表达与实验性大鼠隐睾生殖细胞发育、凋亡的关系。方法  (1)采用SD雄性健康大鼠 16只 ,日龄 2 2天时复制单侧隐睾模型。 (2 )采用生物素 dUTP/酶标亲和素测定法检测睾丸生殖细胞凋亡。 (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睾丸生殖细胞中iNOS基因表达。 (4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生殖细胞中iNOSmRNA的表达。结果  (1)术后第 7天 ,与自身对侧正常睾丸相比 ,隐睾侧睾丸发生凋亡的生殖细胞数显著增加 (P <0 .0 1)。 (2 )单侧隐睾模型建立术后第 7天 ,在双侧睾丸的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中均可见iNOS蛋白及iNOSmRNA的弱阳性表达 ,在隐睾侧睾丸曲细精管中脱落的生殖细胞中可见iNOS蛋白及iNOSmRNA的强阳性表达。术后第 7天 ,与自身对侧正常睾丸相比 ,隐睾侧睾丸生殖细胞中iNOSmRNA表达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1)实验性大鼠隐睾可以导致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增加。 (2 )iNOS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增加是隐睾生殖细胞凋亡增加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技术在儿童腹股沟型隐睾治疗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13年8~11月对33例41侧腹股沟型隐睾患儿进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术中均于腹股沟外探及睾丸,其中位于右侧14例,左侧11例,双侧8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并发症,无中转开放手术;33例41侧腹股沟型隐睾患儿均能经脐腹腔镜技术游离足够长度的精索并使睾丸能通过腹股沟管顺利降至阴囊。31例39侧睾丸固定于阴囊底,2例2侧睾丸固定于阴囊中部。随访6~9个月,所有睾丸发育良好,术后无睾丸回缩、萎缩、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技术治疗儿童腹股沟可触及隐睾,方法可行有效,且美容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大鼠隐睾生殖细胞发育和凋亡与eNOS蛋白与mRNA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蛋白及其mRNA表达与实验性大鼠隐睾生殖细胞发育和凋亡的关系。 方法 采用生物素 dUTP/酶标亲和素测定法检测SD大鼠单侧隐睾模型睾丸生殖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睾丸生殖细胞中eNOS基因表达 ,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生殖细胞中eNOSmRNA的表达。 结果 术后第 7天隐睾侧睾丸发生凋亡的生殖细胞数与对侧正常睾丸相比显著增加 (P <0 .0 1)。术后第 4 0天 ,对侧正常睾丸的精子细胞中可见eNOS基因表达。术后第 3、7天 ,隐睾侧睾丸生殖细胞中eNOSmRNA表达与对侧正常睾丸相比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结论 在大鼠青春前期 ,eNOS基因表达与雄激素生成和生殖细胞发育有关 ;在成年期 ,eNOS基因表达可能仅与精子的成熟及活力有关而与生殖细胞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隐睾合并同侧腹股沟斜疝术中关闭内环口是否必要。 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6年5月间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50例隐睾合并同侧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的患儿临床资料。腹腔镜下彻底游离精索后所有的睾丸均经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内环口均未缝合关闭。观察手术时间、睾丸下降情况及并发症等。 结果50例患儿鞘状突均未闭合,其中腹股沟管型隐睾39例,腹腔型隐睾11例。平均手术时间72 min,所有患儿睾丸均一期下降固定于阴囊。所有病例随访时间9个月至6.5年,中位时间3年,睾丸回缩至阴囊上方3例,超声复查无一例患儿腹股沟斜疝复发。 结论隐睾合并同侧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安全、有效,术中缝合关闭内环口也许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