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导27例T_1或T_2N_0M_0乳腺癌采用局部肿块切除加根治性放射治疗,乳腺肿块切下带一小部分正常组织而不直接切到肿瘤,腋下淋巴结不作活检,当病理报告为乳癌时,病人即转去作根治性放疗。放疗应用常压X线,220-240KV,(半价层2 mmCu)放射二个相对乳腺野,一个前腋及锁前上野及一个后腋野,还有乳内动脉淋巴结。治疗延长达五周,每周治疗5次,乳腺野与淋巴结野每次轮治,每野300伦琴,正常情况下,每野照13次,计划腋中剂量为4000伦琴,内乳动脉旁淋巴结得到接近于给予的80%剂量。乳房中央接受较低剂量,27例中有17例用140KV(0.44mmCu半价层)在疤痕处增加剂量,后者在240KV,治疗一个月后进行。平均总剂量腋下为3600至4350cGy,由于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4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采用4种 ADC值测量方法获得4组 ADC值,即局部测量 ADC均值(ADCmean )、局部测量 ADC最小值(ADCmin )、整体测量ADC均值(ADCW-mean )和整体测量 ADC最小值(ADCW-min ),运用 ROC曲线确定4组 ADC值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临界值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诊断乳腺恶性肿瘤效能最高的 ADCmean、ADCmin、ADCW-mean和 ADCW-min临界值分别为1.315×10-3 mm2/s、1.111×10-3 mm2/s、1.223×10-3 mm2/s、0.897×10-3 mm2/s,其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9、0.928、0.940、0.969;ADCW-min与ADCW-mean、ADCW-min与ADCmin、ADCW-min与ADCmean、ADCW-mean与ADCmean间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 ADC值测量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存在差异;ADCW-min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3.
评价3种不同的技术[铋屏蔽、部分CT扫描和球管电流调制(TCM)]在胸部CT检查中降低女性乳腺放射剂量的可能性。使用带有乳腺的半拟人胸部模体,在64层CT设备上对剂量和影像质量进行测量和模拟。采用蒙特卡洛(MC)方法计算三维剂量分布。通过测量和模拟确定噪声。铋屏蔽使乳腺放射剂量减少约50%。噪声增加40%,影像质量因伪影而受损。在部分CT扫描中,未直接照射乳腺,乳腺放射剂量减少50%。为维持恒定的噪声水平,增加前后位的照射量导致脊柱放射剂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术前肿瘤大小是决定乳腺癌临床分期的重要因素,也是判断预后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肿瘤大小的精确测量不仅对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治疗方案和病人预后有意义,而且可评估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方法的疗效[1-4].测量乳腺肿瘤大小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乳腺X线成像、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本文对以上3种影像学方法术前测量乳腺癌大小的价值及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价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检查或钼靶检查怀疑有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将32例患者的59个被检组织分成4组:正常乳腺组(n=31)、乳腺癌组(n=12)、纤维腺瘤组(n=5)和乳腺增生病组(n=11).采用灌注序列 body perfusion扫描及 Perfusion 3 body灌注软件处理,分别测量感兴趣区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并对其相关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乳腺组呈低灌注状态,乳腺癌组呈高灌注状态,纤维腺瘤组及乳腺增生病组均呈较高灌注状态.正常乳腺组灌注参数平均值与乳腺癌组比较,其BF、BV及PS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MTT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乳腺组灌注参数平均值与纤维腺瘤组、乳腺增生病组比较,其BF及BV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MTT及PS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癌组灌注参数平均值与纤维腺瘤组比较,其PS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F、BV及MTT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癌组灌注参数平均值与乳腺增生病组比较,其BF、BV及PS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MTT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增生病组灌注参数平均值与纤维腺瘤组比较,其BF、BV、MTT及PS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从血流动力学方面为乳腺疾病的诊断提供定量、定性的帮助,是一种先进的功能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检查对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4位患者,共检出93例乳腺病变,其中浸润性导管癌57例,粘液癌4例,纤维腺瘤1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其他良性病变15例。CT检查先平扫,而后分别于静脉注射对比剂后28s、90s时进行二期增强扫描。对照手术病理结果,分析所有乳腺病变的CT表现。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平扫密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状、边缘及强化形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1.57×10-4;P=1.75×10-28;P=1.78×10-2)。以25HU为分界点,本组乳腺良、恶性病变动脉期强化程度之间的差别有高度统计意义(P<0.001)。MSCT诊断本组乳腺病变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90.6%,阳性预测值为95.2%,阴性预测值为93.5%。MSCT对61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术前检出率为88.8%。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1.5TMR乳腺扩散加权成像b值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分析水模、正常乳腺腺体、乳腺良性及恶性病变的ADC值及图像信噪比(SNR)随b值的变化规律,探讨1.5 TMR乳腺DWI合理的b值取值范围.方法 对3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恶性18例,良性14例)及对侧正常腺体进行乳腺MR检查,采用EPI-DWI序列;b值分别采用0、50、1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2600 s/mm2.测量不同b值下水模、正常乳腺腺体、乳腺良性及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和图像SN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b值时的变化规律.结果 DWI的SNR均随b值的增加逐渐下降,二者呈负相关(r=-0.802,P<0.01),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均随着b值的增加而下降(r=-0.923和-0.855,P<0.01);当b值取800~1000 s/mm2时,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和正常腺体之间的ADC值差异最大(0.7×10-3mm2/s);当b值>1400 s/mm2,差异逐渐减小.结论 取b值800~ 1000 s/mm2时,既能取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又能有效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是1.5 TMR乳腺DWI最合理的b值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8.
乳腺叶状肿瘤旧称叶状囊肉瘤,是一种呈分叶状结构、由乳腺纤维结缔组织和上皮成分组成的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约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3%-0.5%。乳腺叶状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较难预测,其组织学分类也是一个难题。本文收集1988—2002年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乳腺叶状囊肉瘤是女性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属于乳腺纤维上皮型肿瘤,发病率约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5%~3%[1].本文对2004-05-2008-12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钼靶X线特征、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乳腺机不同靶面-滤过组合辐射剂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忠周  李爱银   《放射学实践》2010,25(4):441-443
目的:研究数字乳腺摄影机钼-钼、钼-铑、钨-铑三种不同靶面-滤过组合的辐射剂量。方法:采用西门子Mammomat Novation DR型数字乳腺机,应用上述三种不同靶面-滤过组合分别对15、30和45mm三种不同厚度模体各进行5次投照,测量其辐射剂量并计算平均值。结果:模体为15mm时,三种不同靶面-滤过组合辐射剂量差别不大,而在模体为30mm和45mm时,三种不同靶面-滤过组合的辐射剂量差别显著加大,且钼-钼组合辐射剂量最大,钼-铑组合次之,钨-铑组合最小。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乳腺厚度选择合适的靶面-滤过组合进行摄影,以尽量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