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适应症1:颅内肿瘤及颅高压危象。剂量:1~2mg/kg静注,以后1mg/(kg·d)。适应症2:喉梗阻。剂量:06mg/kg,qd,静注,肌注或口服。必要时重复使用或调整剂量。亦可用强的松2mg/(kg·d)代...  相似文献   

2.
小儿全肠外营养10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更合理的小儿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支持的方案。方法收集1987年1月至1996年12月中住院患儿应用TPN≥5天的临床资料共108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TPN持续17天(5~132天)。经周围静脉TPN103例,中心静脉TPN5例。结果108例中出院102例,死亡6例。出院患儿中体重增加48例,不变33例,下降21例。发生TPN有关的并发症共12例(占11.8%),其中肝损害及胆汁郁积5例,高血糖2例,高脂血症2例,低磷、低钙血症2例,导管感染1例。结论(1)一般热卡在167~335kJ·kg-1·d-1,可获得正氮平衡及体重增加。推荐氨基酸剂量婴幼儿为2.0~2.5g·kg-1·d-1,儿童为1.5~2.0g·kg-1·d-1;脂肪乳剂婴幼儿推荐量为1~3g·kg-1·d-1,儿童为1~2g·kg-1·d-1。(2)婴幼儿应选择小儿氨基酸;肝功能不全或肿瘤化疗患儿应选含中链甘油三脂的脂肪乳剂。(3)脂肪乳剂输注应>16小时;葡萄糖8~14mg·kg-1·min-1,提倡“全合一”输注。(4)应常规补充钙磷。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急性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过程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7年5月~1999年12月我院PICU的16例急性中枢性尿崩症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继发于脑损伤和应用垂体加压素治疗,其剂量为0.0003~0.00065U/(kg.min),治疗时间为5小时~18天,平均28.5小时。治疗目标达到:尿量2~3ml(kg.h),尿比重1.010~1.020,血钠140~145mmol/L  相似文献   

4.
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抢救1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时的呼吸衰竭,PS首次剂量200mg/kg.重复剂量100mg/kg,用1~3次,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给PS后5~15分钟PaO2和PaO2/FiO2显著上升,随后FiO2和平均气道压(MAP)下调,5.5±0.8小时胸片即见改善,40.2±16.5小时胸片恢复,治疗组病死率比对照组低。结果表明PS对抢救NRDS呼吸衰竭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问:如何预防肾病综合征复发?答:目前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延长皮质激素治疗。如用泼尼松10mg或泼尼松龙0.25mg/kg隔日口服1至2年或更久。一般认为当皮质激素剂量小于1.4mg/kg隔日口服,将无严重副作用;而隔日口服对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相似文献   

6.
胺磺酮治疗小儿频发早搏36例长程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6例各类频发早捕患儿应用胺碘酮治疗3个月,并进行了0.5年~14年(平均2年~3年)的长程观察。结果:用药期具有显著的疗效,停药5周内多数均能保持疗效。停药8周后部份病例早搏复发,但次数有减少,2年以后大部份病例早搏消失,副作用以消化道反应、甲状腺增大和Q-T延长为主,大都随停药后逐渐消失,我们认为口服胺碘酮治疗小儿频发早捕疗效确切,虽副作用较轻,但仍需控制适当剂量。  相似文献   

7.
频繁复发性肾病综合征47例随访观察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47例频复发肾病患儿进行了1.5~21.5年的长期随访观察。24例做过肾穿刺活检。全部病例初治均用泼尼松中长程疗法。结果显示:频复发率为13.74%。频复发高峰在病初3年内。7岁以前起病者占80.85%。激素初治后6个月内首次复发者占46.81%。提示起病年龄和初治后首次复发时间与频复发有关。感染仍是复发的主要诱因。泼尼松长期隔日维持的最低有效剂量为(0.5~1)mg/kg。  相似文献   

8.
儿童臀部韧带样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报告13例儿童臀部韧带样瘤的临床资料并讨论其手术治疗问题。方法:13例均进行了手术处理。结果:肿瘤切除术后,9例随访1年至8年2个月(平均3年4个月),3例肿瘤复发。结论:韧带样瘤具有浸润性生长特点,局部切除后易复发,但不发生转移和恶变。应早期诊治。为防止肿瘤复发,应广泛切除受累的臀肌、韧带、骨膜、骨质、关节及周围健康组织  相似文献   

9.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儿科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是许多高危心律失常的重要抢救措施。现就儿科急救医学领域中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简述如下。1 利多卡因a. 适应证:室性心律失常。为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频发室性早搏(多源性或连续3次以上室性早搏)首选药物,属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b. 剂量:每次1mg/kg静脉注射,静注后15~30秒即起效,5分钟达高峰,维持10~30分钟。如无效,可每5~10min重复1次至有效,总剂量不超过3~5mg/kg。根据病情,可用7~10天。如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则静滴:20~50μg/(kg·min)…  相似文献   

10.
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虽不能较好地确定白血病细胞系的来源,但其实用性对基层仍是主要方法,影响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白血病免疫表现型检查有助于了解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及分化情况,可弥补形态学诊断上的不足。我们对42例形态学诊断为ALL的患儿进行了免疫表现型检查,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42例均系我院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按FBA分型诊断的ALL患者,其中包括2例骨髓复发病例。L_1型25例,L_2型17例,年龄0~14岁,平均年龄7.3岁,男:女=1.6:1。(2)免疫表型检测常规抽取患者…  相似文献   

11.
脾部分栓塞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我们用脾部分栓塞治疗12例难治性ITP,疗效满意,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92年10月~1997年10月12例反复发作的难治性ITP符合诊断标准[1],并符合脾切除指征[2]。男4例,女8例,年龄8~14a,病程0.5a~3a。均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1~2mg/(kg·d)治疗3mo无效,或减量后复发。6例加用长春新碱,5例血小板<20×109/L时,用大剂量丙种球白80mg/(kg·d)×2~3d,BPC暂时上升,停药后1mo下降至治…  相似文献   

12.
自1992年以来,应用氨甲喋呤(MTX)口服治疗全身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5例,初步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5~11岁。病例选择:病程在1年以上,曾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正规治疗后反复发...  相似文献   

13.
消炎痛是常规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药物,该研究旨在比较依据多普勒超声心动图(ECHO)观察PDA分流方式改变应用消炎痛与常规应用消炎痛治疗PDA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1995~1997年日本和台湾两所医院中,出生体重小于1500g,需机械通气,具有临床症状且经ECHO检查证实为PDA的9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6例,消炎痛首次剂量0.2mg/kg然后每12小时一次,再给两次(剂量依据患儿出生日龄:48小时内0.1mg/kg超过48小时0.2mg/kg…  相似文献   

14.
婴儿外部性脑积水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部性脑积水(Externalhydrocephalus,EH)又称脑外积水,是一种暂时性交通性脑积水,原因是多方面的,具有共同的影像学特点,本文对我院40例外部性脑积水病例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男30例,女10例。年龄<1个月2例(最早者8天),1月~11例,3月~10例,6月~13例,1岁~3例,2岁~1例。与围产期因素有关20例:窒息14例,其中剖宫产3例,臀位产3例;早产2例;颅内出血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例。与感染因素有关4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病毒性脑炎1例,中耳…  相似文献   

15.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各种术式的疗效,对1984~1994年手术治疗的16例进行回顾和随访。手术年龄3个月~11岁,其中1岁以下4例。损伤部位:上干型10例,下于型4例,全臂型2例。手术方式:神经松解术7例,神经移位或移植术3例,上肢功能重建术6例。15例得到2~12年随访(平均10.5年),有效率73%(11/15),优良率47%(7/15),1岁以下随访3例均属优良。结论:如果伤后3~6个月经综合治疗无明显功能改善者,应积极手术探查。手术应借助显微外科器械完成,松解应彻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进行了观察。治疗组21例在光疗、白蛋白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VIG治疗,首次1g/kg,以后每次400mg/kg,每日1次,共用2~4次。结果治疗组无1例换血,全部治愈,而对照组2例发生核黄疸,其中1例死亡,在黄疸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IVIG可明显减少溶血,降低胆红素浓度,减少核黄疸的发生,对重症病例可起到替代换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伴皮肤浸润的小儿非霍奇金淋巴瘤四例卢新天朱英华郭在晨孙桂香病例特点:男2例,女2例;年龄1~11岁。以皮疹为首发症状,皮疹均散在分布,表现不完全一致。2例分别表现为直径0.8cm以下暗红色丘疱疹或丘疹,1例为质软的直径0.5~1cm的鲜红色丘疹,1例...  相似文献   

18.
总结1991年1月~1993年12月,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经手术证实的双腔右心室23例,其中单纯型1例,复合型22例。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1.3%(21/23例),仅2例(占8.7%)误诊。认为对超声心动图诊断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如有以下临床特征:(1)胸骨左上缘有收缩期震颤及杂音;(2)肺动脉瓣第二心音减弱;(3)胸部X线检查肺动脉段凹陷;(4)心电图Tv_1、Tv_(3R)直立(占82.6%)。再配合重复细致地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双腔右心室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小儿胰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介绍小儿胰母细胞瘤的诊断治疗经验。临床资料:手术病理诊断8例。年龄1~8岁。男6例,女2例。多以腹块(6/8)、腹痛(4/8)就诊。可误诊为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畸胎瘤及黄疸性肝炎。5例AFP有轻~中度升高(20.56~598.87μg/L),X线平片及CT均可见不同程度钙化。肿瘤部位:胰头3例、胰体3例、胰尾2例。局部切除5例、扩大切除(Whipple术)1例、活检2例。术后分期:Ⅰ、Ⅱ期3例,Ⅲ期2例,Ⅳ期3例。组织学特点:分界清,略分叶,肉眼见有包膜,光镜下与胚胎期8周时的胰胚基相似。治疗结果:本组6例化疗者均生存,最长者已8年。1例Ⅲ期患儿活检后化疗肿瘤消失、AFP降至正常,无瘤生存至今已4年。1例Ⅳ期患儿化疗3年至今带瘤生存。化疗药物以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为主,复发者加放疗及顺铂。结论:胰母细胞瘤影像学检查有非特异性钙化。血AFP值可作为瘤标用于诊断及随访。肿瘤对化疗敏感,难以一期切除者活检后先化疗,再酌情施行根治性手术。其预后比成人胰母细胞瘤及胰腺癌要好,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gH和TcRy基因重排两个标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微小残留病(MRD)。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在终止治疗后有9例检出MRD。受检病例在检测后随访1.5~102个月,结果9例MRD阳性者有3例于3~6个月内复发;而MRD阴性的9例无1例复发,提示治疗终止后仍存在MRD者以后有复发的危险,应进行定期监测;MRD阴性可作为临床停药观察的一个客观指标。该方法检测MRD简便、阳性率较高,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