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妊娠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产科因素和非产科因素诱发,患者凝血系统异常活化、凝血因子严重消耗、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继发纤溶功能亢进,出现出血倾向、器官功能障碍、休克甚至死亡.DIC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凝血功能异常的复杂性使其难以早期诊断、治疗.DIC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因、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刘琳 《右江医学》2009,37(4):466-467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产科DIC多由产科并发症引起,往往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笔者对我院近10年中抢救治疗的13例产科DIC病例分析总结,旨在探讨产科DIC的发病诱因、临床特点及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凝血功能异常综合征,常表现为循环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及各器官功能障碍等。由产科某些因素所致者,则称为产科DIC,严重威胁着孕妇和胎儿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促发因素很多,其中因产科并发症引起者尤为常见。产科DIC发病急骤,病势凶猛,母婴死亡率相当高。我们对我科18例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产科DIC的抢救体会。  相似文献   

5.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诱发因素很多,以产科并发症引起尤为常见。产科DIC常发病急骤,母婴死亡率相当高。本研究对我科10年间收治的26例产科DIC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诱发因素很多,以产科并发症引起者为常见。产科DIC常发病急骤,母婴死亡率极高。本研究对我院1995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6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7.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致病因素可以归纳为激活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导致形成全身微血栓、消耗凝血因子及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障碍。现将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浙江省富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3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促发因素很多,其中因产科并发症引起者尤为常见。产科DIC常发病急骤,病势凶猛,母婴死亡率相当高。本文对8例DIC病人成功抢救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产科工作者提高了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下简称DIC)的认识,有关产科DIC国内外文献屡有报导。随着基础医学的深入研究,使我们认识到DIC是很多疾病病理变化的中间环节,是循环系统内凝血过程加速,在微循环内发生广泛的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聚而形成微血栓,继而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造成严重凝血障碍。  相似文献   

1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急,变化快,病程异常凶险,母婴死亡率极高,产科的周密护理有助于急症产科DIC的早期诊断,也是抢救成功的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EG)对30例病理产科临床疑为并发DIC患者,诊断的预示价值。方法采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病理产科临床疑为并发DIC(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子痫各1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入院时与拟诊DIC时凝血功能与TEG检测的变化。结果与入院时相比,30例患者疑为并发DIC凝血功能与TEG检测均有变化,但凝血功能不能达到DIC诊断标准,而TEG检测明显呈现持续高凝、预示血栓形成的高风险。结论 TEG是评价病理产科临床疑为并发DIC的良好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及病因诊断治疗相关措施。方法对45例产科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产科DIC中,经临床及时诊断及早输血、给予肝素等治疗措施后,所以患者均抢救成功,无一例死亡;其中子宫切除14例,子宫切除率31.1%。产科DIC的诱发因素依次是: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羊水栓塞、胎盘因素、死胎、重度肝炎等。结论尽早处理DIC的诱因,补充新鲜血及凝血因子,适时切除子宫,积极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是对抢救产科DIC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战英杰  森德  李乌兰 《中国医刊》2003,38(11):30-32
1 易诱发DIC的产科疾病及预防1 .1 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主要是胎盘中的组织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 ,从而激发外凝血系统所致产科DIC。胎盘早剥病人 2 5%~ 40 %诱发DIC ,是产科DIC中最常见原因。重症胎盘早剥 (胎盘剥离面积大于胎盘的 1 /3) ,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合并胎盘早剥离 ,以外伤性胎盘早剥易于发生DIC ,更应予以注意。一旦确诊为胎盘早剥 ,及时终止妊娠是改善和抢救胎盘早剥所致DIC的重要环节。符继红等学者主张终止妊娠的方式应该按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论引产或剖宫产者 ,应一律先人工破膜 ,使羊水流出 ,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对2005年10月~2010年10月5年间收治的30例产科DI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DIC高危因素为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去除病因、止血、合理使用肝素及补充凝血因子、高度警惕全身各脏器缺血性损害是抢救产科DIC患者的重要方法。结论:早期明确DIC的诊断,大量输注凝血因子、血小板及新鲜血浆,及时使用肝素,果断终止妊娠或切除子宫是抢救产科DIC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1概述产科领域中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微循环广泛的纤维蛋白沉淀和血小板、红细胞凝集,形成播散性微血栓。因此引起循环功能障碍,且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及血浆中其他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最后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广泛出血、血管内溶血、组织坏死等变化,引起各脏器的功能障碍,重者导致死亡。2对产科DIC处理原则(1)治疗产科原发疾病,尽早去除病因。(2)及时使用抗凝剂。(3)抗  相似文献   

16.
王芳 《中外医疗》2010,29(32):144-144,146
产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本文介绍产科2例DIC继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手术患者成功抢救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1012年1月收治的DIC患者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去除病因及应用凝血因素治疗,本组31例患者中,25例抢救成功,6例死亡.结论:对于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应早期诊断,尽快去除病因,同时大量补充凝血因素,并辅助肝素治疗,以提高抢救率.  相似文献   

1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凝血障碍为特征的中间病理过程^[1],其发病因素很多,其中因产科并发症引起的尤为常见,产科DIC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回顾分析我院产科2001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DIC患者2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临床产科患者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产科20例DIC患者凝血检验结果与20例顺产或剖腹产患者的凝血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DIC患者的部分常规血凝学指标有一定规律;DIC组与健康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健康组产妇的各种凝血相关时间缩短,而发生DIC的产妇在产前就已经出现凝血时间延长(P〈0.05)。结论:正确掌握产科DIC患者凝血检验指标变化规律,不但有助于早期诊断DIC,并且可用于判断DIC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抢救措施.方法对21例产科DIC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结论抢救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键是正确诊断,及时去除病因,合理使用肝素,输入大量新鲜血液及血液制品,适时果断切除子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