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伤与自杀心理行为的流行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方便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淮北市6所中学2 707名中学生的自伤和自杀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 707名中学生最近1 a内自伤行为的总报告率为35.2%,62.4%的自伤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排名前3位的自伤行为分别为故意打自己(19.0%)、故意掐伤自己(15.7%)、故意拽头发(12.2%);自杀行为总报告率为16.8%,32.5%的自杀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16.2%,7.4%,3.1%。女生总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的中学生自杀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无自伤行为者(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风险分别是无自伤行为者的5.571,7.735,8.020倍。结论自伤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对青少年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兵团大中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2008年新疆兵团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资料,对兵团19 120名青少年自杀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学习压力"、"失眠"等情绪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自杀意念报告率11.32%;自杀计划报告率6.78%;自杀未遂报告率2.49%。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类型学校自杀意念报告率顺位为:重点初中13.46%重点高中13.15%普通初中11.85%职业高中9.22%普通高中8.28%大专7.30%大学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兵团大中学生自杀未遂报告率高于全国水平,"学习压力"在初三、高三年级出现高峰。中学生是预防自杀行为的重点干预人群。  相似文献   

3.
了解黔北农村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中学危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黔北农村初中生5 608名,采用自杀行为问卷、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黔北农村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报告率分别为12.7%,4.6%,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抑郁和其他压力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的共同危险因素,少数民族是自杀计划和自杀行动的共同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黔北农村初中生自杀行为报告率居于全国一般水平.应针对自杀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流行状况,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南省11所中学3 300名中学生的自伤和自杀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 239名中学生最近1年内自杀意念和行为的总报告率为16.50%和3.80%;女生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男生但自杀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单亲和再婚家庭孩子自杀风险比是正常家庭的2.32和4.27倍;在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虽然在自杀意念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自杀行为中,父母均外出比父母均不外出自杀风险高1.74倍;具有精神病家族史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分别是无精神病家族史的2.99和4.87倍。结论自杀意念、父母均外出、父母离异、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精神病家族史等因素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对青少年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中学生自杀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对阿勒泰地区20所学校的5 246名哈萨克族初中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自杀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哈萨克族初中学生在过去12个月内存在自杀意念的学生比例为12.75%,存在自杀计划占4.57%,存在自杀行动占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72,P<0.01).哈萨克族女生自杀意念、计划和行动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291,37.695,5.836,P值均<0.05).初三年级学生存在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均高于初二和初一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18,P<0.01).单亲家庭学生自杀意念和计划的报告率均高于非单亲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在自杀行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初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动3个方面的报告率均均高于非留守学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自杀行动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OR=1.454)、强迫(OR=0.638)、抑郁(OR=3.689)、心理不平衡(OR=1.615)、受惩罚(OR=1.057)、其他压力(OR=1.054)(P值均<0.05).结论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中学生的自杀行为报告率与全国水平相当.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保障哈萨克族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合肥市中学生自杀行为与若干心理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合肥市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行为报告率并分析学校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与自杀行为相关性.方法 方便抽取合肥市7所中学(2所普通中学,2所重点中学,该市所辖3个县选取的3所普通乡村中学),每个中学分别在初一至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对其所有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3127份.自杀行为的定义与问卷设计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相同.同时采用“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评价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等心理特点.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筛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中学生总体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8.0%,自杀计划报告率为119%,自杀未遂报告率为4.0%.学校生活满意度高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共同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 应根据中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了解濮阳市高中生故意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对随机分层整群抽取的2013年濮阳市2 311名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4%的高中生经常受到欺侮,男生(12.6%)高于女生(5.5%)(x2 =35.30,P<0.05).上放学没有安全感、打架斗殴的报告率分别为8.7%,14.9%.4项心理一情绪障碍报告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压力(29.1%)、孤独感(17.2%)、伤心绝望(14.6%)、失眠(12.4%).过去12个月,高中生自我伤害倾向、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为报告率分别为14.6%,2.1%,7.0%,2.0%;离家出走意念、离家出走未成功、有离家出走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42.7%,7.5%,7.4%.结论 濮阳市高中生故意伤害行为报告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了解北京市职业高中生自杀行为特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社区以及家庭采取干预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职业高中31所,共5 385名学生参与调查.研究因素包括学生人口统计学特征、故意伤害行为、情绪反应和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动,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自杀的关系.结果 女生自杀意念(12.8%)、自杀计划(8.8%)及自杀行为报告率(4.8%)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多次自杀行为报告率男生(2.9%)高于女生(2.0%)(x2=4.02,P<0.05);年级越高的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动报告率越低(x2值分别为21.18,9.25,11.75,P值均<0.05).单亲家庭、隔代家庭、重组家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核心家庭学生(P值均<0.01).家庭人均月收入0~199元和≥5000元的学生自杀4项指标均较高,而人均月收入2000~2 999元的学生自杀4项指标的报告率均最低(分别为8.0%,5.7%,1.6%和0).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一、母亲文化程度高、学习成绩差、家庭人均月收入过高或过低、单亲、重组及隔代家庭、被经常故意伤害、参与打架、常感到孤独及失眠是自杀行为及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少年自杀与家庭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学习成绩、故意伤害行为等因素密切相关,学校和家庭应该联合对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及时识别危险状况的发生,建立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9.
了解中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的关系,为中学生自杀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健康知识问卷、Young网络成瘾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于2016年11-12月对广州市3 229名初、高中学生进行匿名调查,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的关系.结果 中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为14.68%,过去12个月自杀意念、自杀尝试的报告率分别为12.51%和2.04%.调整一般人口学因素后,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的关联OR值分别为3.88(95%CI=3.04~ 4.96)和2.42(95%CI=1.41~4.13),均有统计学意义;引入抑郁和欺负行为后,网络成瘾和自杀意念OR值下降至2.58(95%CI=1.99~3.34) (P<0.05),而与自杀尝试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均存在关联,可能由抑郁和欺负行为介导.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和自杀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天津市大中学校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流行现状,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年5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51所学校,组织10758名学生集体匿名自填"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结果女生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报告率(分别为17.7%,6.2%)高于男生(分别为11.6%,3.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未遂报告率性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男生1.8%,女生2.0%)。重点初中的自杀意念报告率最高(19.2%)。重组家庭的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最高(32.3%)。结论自杀倾向受多方面因素(性别、学校类型、家庭等)的影响。需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对青少年加强教育,减少其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