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了解引起西宁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和青海省红十字医院为监测医院,以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儿童病例为监测对象采集脑脊液,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乙脑病毒(JEV)、肠道病毒(EV)、腮腺炎病毒(MV)以及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HSVⅠ+Ⅱ)。结果:21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男性142例,女性76例,其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12份,占整个阳性标本构成比的75.00%,检出率为5.50%;腮腺炎病毒核酸阳性2份,占整个阳性标本构成比的12.50%,检出率为0.92%;单纯疱疹病毒I+II型核酸阳性脑脊液2份,占整个阳性标本构成比的12.50%,检出率为0.92%;乙型脑炎病毒未检测出核酸阳性标本。5~10岁组儿童发病最多,占全部阳性病例构成比的62.50%;病毒性脑炎患儿核酸检测阳性病例主要出现在夏秋季。结论:西宁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主要致病病原体为肠道病毒,其次为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主要发生在夏秋季,今后应加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B病毒性脑炎(Epstein-Barr virus encephalitis,EBE)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方法:通过多重PCR方法检测脑脊液确诊35例EBE和96例病原分别为肠道病毒(EV)、疱疹病毒(HSV)Ⅰ、Ⅱ型或巨细胞病毒(CMV)脑炎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BE脑脊液恢复时间、IgG蛋白定量和热程与其它病毒性脑炎比较,差异显著(P<0.05);EBE在头痛和惊厥发作持续时间上与其他病毒性脑炎无明显差异(P>0.05);在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和脑脊液改变方面,EBE与HSV脑炎相似,但较其它病毒性脑炎改变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EBE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较重,临床上具有易迁延特点,免疫性损害可能是EBE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与疱疹病毒感染的关系,了解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主要致病原。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HSV I-DNA,HSV II-DNA,VZV-DNA,HCMV-DNA,EBV-DNA。结果:52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有82例(15.6%)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0-10岁为高发年龄组。9例(1.7%)为巨细胞病毒性脑炎,7例(1.3%)为水痘-带头疱疹病毒性脑炎,4例(0.7%)为EB病毒性脑炎。结论:疱疹病毒性脑炎以单纯疱疹病毒为主要致病原,PCR法对疱疹病毒性脑炎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济南市2011年急性脑膜炎/脑炎症候群(Acute Meningitis/Encephalitis Syndrome,AMES)哨点监测病例的主要病毒性病原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济南市选取省、市、县级各2所医院作为哨点医院,收集2011年AMES病例血清和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4种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ilin,Ig)M进行血清学诊断。结果济南市2011年报告的AMES病例集中在5-9月,高峰出现在6-8月,峰值出现在7月,但≥15岁的病例数无季节性高峰。所有病例的血清和CSF标本均检测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IgM,阳性率为7.1%(46/647例),比2008-2010年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P〈0.05)。其余血清标本IgM检测结果为:人类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阳性率为18.5%(61/330例),流行性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阳性率为13.9%(46/330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阳性率为13.0%(43/330例)。不同年龄组病例的主要病原存在差异,〈5岁以HEV感染为主,而≥15岁则以HSV为主。与其他3种病毒的季节分布不同,MuV感染全年无明显差异(χ2=5.4,P=0.36)。4种病毒中,仅HSV感染有明显的性别差异(χ2=5.1,P=0.02),女性感染较多。结论济南市2011年6所哨点医院AMES病例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体依次为HEV、MuV、HSV、JEV。由于不同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不同,需针对病毒的特性制定个性化监测方案,并加强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梅州市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构成和人群年龄构成特征,为脑炎脑膜炎症候群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梅州市监测点2012年报告的脑炎脑膜炎等相关病例采集急性期血清、咽拭子和脑脊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细菌培养等方法检测乙脑病毒、肠道病毒(EV、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脑膜炎奈瑟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猪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新型隐球菌、恙虫病立克次体。结果共采集53例病例83份样本,其中血清29份、咽拭子38份、脑脊液16份,检出阳性29份,其中单纯疱疹病毒阳性7份、腮腺炎病毒阳性2份、腺病毒阳性1份、巨细胞病毒阳性2份、肠道病毒(EV、柯萨奇病毒)阳性9份、脑膜炎奈瑟菌阳性3份、新型隐球菌阳性1份、恙虫病立克次体阳性4份。53例脑炎脑膜炎病例中实验室确诊29例,其中确诊病毒性脑炎21例,占72.42%;确诊细菌性脑膜炎4例,占13.79%;确诊恙虫病脑炎4例,占13.79%。在29例脑炎脑膜炎确诊病例中,以〈15岁儿童为主,占62.07%(18/29)。结论肠道病毒(EV和柯萨奇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是引起梅州市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脑膜炎奈瑟菌是引起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今后应加强肠道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病例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与鼻病毒的关系.方法 对1例男性,1岁零6个月的抽搐患儿的脑脊液、咽拭子应用RT-PCR多重检测技术进行呼吸道病毒及脑炎病毒检测,阳性结果再进一步基因测序,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该患儿咽拭子及脑脊液样本中均检测到鼻病毒的特异性核酸片段,但其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改变均较轻,未发现其他严重脑损伤的表现.结论 鼻病毒可能是我国小儿脑炎的病原之一,应引起重视.结果首次表明鼻病毒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相似文献   

7.
陈小慈 《医疗保健器具》2012,19(7):1114-1115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液和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和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观察组,25例年龄、性别与观察组相匹配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ABC-ELISA)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血液和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和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的变化反映了神经胶质细胞的受损程度,可作为脑组织损伤的标志物,对监测小儿病毒性脑炎病情变化和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起暴发性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离鉴定引发2010年河南省一起病毒性脑炎暴发的病原,并进一步分析该病原体分离株外壳蛋白1(VP1)区基因特征。方法 于2010年4月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病毒性脑炎暴发期间,采集8例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共8份),其中3例患儿同时采集脑脊液标本(共3份),未采集到脑脊液标本的5例患儿中4例采集了血清标本(共4份)。对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肠道病毒(EV)组合血清鉴定,对阳性分离物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扩增VP1区基因、测定核苷酸序列并进行亲缘进化分析。结果 采集的脑脊液、血清、粪便标本共15份,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11份标本EV通用检测阳性,其中2份粪便标本分离到2株病毒毒株,EV组合血清鉴定血清型别均为柯萨奇病毒(Cox)阳性,VP1区全长基因序列均为849 bp,与Cox B5的核苷酸相似性为77.1%~96.9%,氨基酸相似性为95.8% ~ 100%,遗传发育树分析与D基因型属同一分支。结论 CoxB5是引起本次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病毒性脑炎暴发的病原体,其基因型为D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2006—2008年广东省病毒性脑炎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广东省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分别选择位于广东省中部、西部和东部的各1家三甲医院为监测点,以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病例为监测对象,于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收集有关病例信息,并采集病例的血清和脑脊液,分别采用ELISA和RT—PCR(或PCR)的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ELISA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乙脑病毒(JEV)、腺病毒(ADV)、埃可病毒(ECOH)、柯萨奇病毒(COX)、巨细胞病毒(CMV)IgM抗体;RT—PCR(或PCR)法检测黄病毒(包括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WNV)、肠道病毒(包括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和Ⅱ型、腺病毒、巨细胞病毒和Colti病毒的病毒核酸。同时收集同期广东省报告乙脑病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3家监测医院共收治病毒性脑炎病例195例,男女性别比为1.6:1(120/75),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但以10岁及以下儿童为多,占26.67%;同期广东省共报告乙脑发病例数296例,其中以10岁及以下和11~14岁儿童为主,分别占70.27%、26.01%。对3家监测医院收集的152例病毒性脑炎病例的血清进行病毒IgM抗体检测,共有47例病毒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0.92%。其中腺病毒IgM抗体阳性的最多,共有20例,占血清阳性病例数的42.55%,其次是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15例,占31.91%,乙脑病毒、巨细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数分别为5、3、3、1例;检测109例脑脊液,均未检测到病毒核酸;75.90%的监测病例未能检测出病毒抗体或病毒核酸。结论乙脑病例主要以1~14岁儿童为主,而其他病毒性脑炎在各年龄组均有发病;除乙脑外,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是广东省病毒性脑炎常见的病原体。应建立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以进一步明确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洪源  张双  王玉珍  田庆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115-3117
目的:了解唐山市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特征。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166例病毒性脑炎疑似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急性期均做血常规检查,采用荧光PCR方法对脑脊液进行病毒检测,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病毒IgM抗体。结果:所有标本中,EV71病毒检出率最高,为20.5%,其次为CV病毒,检出率为12.7%,位居第三位是HSV病毒,检出率为9.6%。PCR和ELISA检测对EV71、CV和HSV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3岁和≥3岁儿童病原体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和ELISA检测对病原体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唐山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原体仍以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为主;尤以3岁以下儿童易感,应加强此类儿童群体的防控;应联合应用PCR与ELISA检测,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变化,探讨它们在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3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TNF—α和62-MG的含量,并对其中18例恢复期(急性期治疗1周后)患儿进行追踪复查,同时以非颅内感染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1)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TNF—α和G2-MG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急性期中重型组其含量显著高于轻型组(P〈0.01)。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脑脊液中TNF-α和β2-MG的含量显著低于急性期(P〈0.05)。(2)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中TNF-α和β2-MG呈明显的正相关(r=0.347,P〈0.05),急性期其含量和病程也呈明显的正相关(r1=0.332,r2=0.311,P〈0.05)。结论TNF-α和β2-MG的含量变化反映了儿童病毒性脑炎时炎性反应、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脑脊液中TNF—α和β2-MG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情和脑损伤程度,可将其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观察其动态变化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S100B)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的表达与病毒性脑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到2013年11月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5名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者为观察组,35名单纯手足口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及脑脊液的S100B和 NSE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中S100B (t=6.544,P<0.05)、NSE(t=14.235,P<0.05)含量及脑脊液中S100B(t=13.982,P<0.05)、NSE(t=23.023,P<0.05)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手足口病导致病毒性脑炎的发生与脑脊液中S100B( OR:0.214,95%CI:0.086~0.563)、NSE(OR:6.139,95%CI:2.483~15.458)、血清中S100B(OR:0.384,95%CI:0.151-0.966)与NSE(OR:3.499,95%CI:1.422~8.621)含量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及NSE含量可用来预测病毒性脑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主要病原体所致疱疹性咽峡炎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收集94例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住院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A组柯萨奇病毒16型(CoxA 16)感染情况,并进行相关指标比较.结果 94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EV71阳性34例(36.17%,34/94)(EV71阳性组),CoxA 16阳性31例(32.98%,31/94)(CoxA 16阳性组).EV71阳性组和CoxA 16阳性组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正常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肌酶谱、肌酐、尿素氮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1阳性组和CoxA 16阳性组年龄<3岁比例、持续高热(腋温> 39℃)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V71阳性组神经、呼吸、循环系统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oxA 16阳性组[26.47% (9/34)比6.45%(2/31)、23.53%(8/34)比3.23%(1/31)、20.59%(7/34)比3.23%(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4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11例为重症(11.70%,11/94),EV71阳性组9例,CoxA16阳性组2例.2例因肺出血死亡,出现瘫痪1例,均为EV71阳性组.结论 同一时期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可能具有平行性,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纳入到手足口病来进行统一管理;而且EV71阳性患儿病情较CoxA 16阳性患儿重,检测病原体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病毒性脑炎病例中肠道病毒感染的比例及流行型别分布,积累病原学诊断经验。[方法]采集2004至2007年监测病例脑脊液标本,细胞培养分离肠道病毒,RT-PCR诊断,组合血清中和试验与EVVP1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血清型别鉴定。[结果]246例标本肠道病毒分离阳性率19.5%,病毒分离与RT-PCR检测总阳性率34.5%;流行/暴发病例分离阳性率(41.2%)高于一般住院病例(13.8%);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44.7%~2.5%)。分离到的均为埃坷病毒(echovirus,ECV),其中ECV30型占43.8%。RT-PCR诊断阳性率(49.0%)显著高于病毒分离率(28.9%)。[结论]病毒性脑炎中肠道病毒占比例高,ECV30为常见血清型;RT-PCR诊断敏感、快速,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和分析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检查对小儿颅内感染中鉴定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以及病毒性脑膜炎的意义.方法 分析201 3年1-6月进入该院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患儿52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48例,以及对照组患儿50例,检测脑脊液乳酸脱氢酶的浓度.结果 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浓度在病毒性脑炎组(24.5±3.7)U/L,对照组病例(2.2±3.56)U/L,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果(54.6±3.4)U/L与其他两组检测结果相比显著增高(P<0.05).结论 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检测能够作为鉴别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更为快速和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临床上小儿颅内感染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实验室数据指标,有助于提高小儿颅内疾病的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临床多以头痛、发热、记忆减退、精神异常、癫痫发作伴或不伴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3)头颅MRI检查比CT敏感,早期可见单侧或双侧颞叶、额叶、顶叶或岛叶呈异常高信号;(4)脑电图出现中度异常脑波,多呈颞额部偏胜、周期性棘-慢波;(5)脑脊液细胞学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部分病例可见大量红细胞;(6)更昔洛韦及高压氧疗的应用疗效显著。结论根据早期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电图、脑脊液检查可以拟诊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应用更昔洛韦,结合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