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笔者应用丁香柿蒂汤治疗因肿瘤致顽固性呃逆患者48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8月到2017年7月我院95例肿瘤致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8例,男24例,女24例;年龄34~71岁,平均52.5±1.5岁。对照组47例,男22例,女25例;年龄33~71岁,平均52.0±1.0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P0.05)。2治疗方法两组均推拿按摩天枢穴、外陵穴。对照组每日口服  相似文献   

2.
呃逆是指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持续48 h以上称为顽固性呃逆.笔者采用针刺新设穴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3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2~85岁,平均(61.2±2.7)岁;病程2~30天,平均(5.8±1.4)天.临床表现为呃逆连连、气短、不能自制,严重者伴有胸闷腹胀、上腹疼痛、呼吸不利、饮食难入.  相似文献   

3.
呃逆,古称为"哕",俗称打嗝.其病情较重,超过48小时或对某些治疗无效者,称顽固性呃逆.对此,笔者通过针刺、穴位注射及内服中药治疗本病61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09年6月~2012年8月,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经临床确诊为顽固性呃逆10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15~74岁,平均42.2±13.27岁;病程2天~3个月,平均12.8±4.9天.对照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13~78岁,平均40.1±14.7岁;病程2天~6个月,平均13.5±5.3天.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安刚 《新疆中医药》2002,20(4):38-38
呃逆,轻微者大多不治而愈,若连续性发作则当治疗.临床上,笔者以耳针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25例.其中男22例,女3例;年龄22~67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年,大多在1个月以内.结果痊愈18例,好转5例,无效2例.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洁  蔡文栋 《陕西中医》2015,(3):359-36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9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胃复安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治愈27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治疗后治愈18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7.5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d呃逆症状评分(4.97±1.01),治疗后3d呃逆症状评分(3.01±0.76),治疗后7d呃逆症状评分(0.72±0.21);对照组治疗后1d呃逆症状评分(5.87±1.38),治疗后3d呃逆症状评分(4.86±1.03),治疗后7d呃逆症状评分(2.14±0.6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可靠,明显改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杜世华 《山西中医》2007,23(1):14-14
2004年8月至2006年2月,笔者用桂枝加桂汤治疗顽固性呃逆42例,收到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80例,其中男27例,女53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2岁,平均42.6±9.8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2.7年。均符合顽固性呃逆的诊断标准。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38例。2治疗方法2.1治  相似文献   

7.
王金全 《新中医》2004,36(1):62-62
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是临床常见症状,确切有效的治疗措施不多。自1998年1月以来,笔者应用旋复代赭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均为本院住院的中风急性期患者。呃逆持续发作超过24小时,经镇静剂、解痉剂或针刺等常规治疗无效者纳入观察。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53~76岁,平均66岁;病程2-14天;脑梗死者16例,脑出血者22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中药贴敷加穴位按摩方法治疗化疗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60例肿瘤化疗后伴有顽固性呃逆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给予甲氧氯普胺针10mg肌肉注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①试验组:治愈2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1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5.42±1.80),3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3.34±0.83),7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0.97±0.24)。对照组:治疗后1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6.04±1.95),3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4.21±1.22),7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2.35±0.5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和中药贴敷足三里穴位治疗化疗后引发的顽固性呃逆,其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呃逆患者症状评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顽固性呃逆是指持续间歇性膈肌不自主的痉挛 ,并经抗呃逆药物治疗不能缓解者。笔者从 1996年 2月~ 2 0 0 1年 3月用天突穴位注射维生素 B1 注射液 ,治疗顽固性呃逆 32例 ,疗效较为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年龄 32~ 78岁 ;男性 2 9例 ,女性 3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 6例 ,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者 8例 ,肝癌 5例 (其中结肠癌并肝转移 1例 ) ,胆结石术后 3例 ,萎缩性胃炎 6例 ,浅表性胃炎 4例。2 治疗方法取消毒注射器 2 m L 1副 (配 7号针头 ) ,吸取维生素 B1注射液 10 0 m g(1m L ) 1支 ,先用 75 %酒精…  相似文献   

10.
<正>呃逆是胃气上逆动膈所致,我科自2011年~2013年3月对3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1年~2013年3月顽固性呃逆患者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34~75岁,60~70岁居多。病程最长11天,  相似文献   

11.
呃逆是膈神经受刺激后引起的膈肌痉挛所致。顽固性呃逆指频繁、顽固的呃逆 ,持续时间超过2 4 h,常规治疗无效者。笔者从 1 994年起用穴位注射阿托品治疗顽固性呃逆 32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 2 2例 ,女性 1 0例 ;年龄 32~ 75岁 ;病程 1~ 1 2天。治疗方法取双侧足三里穴 ,皮肤常规消毒 ,用 6号针头垂直刺入穴位 1 .5~ 2 .0 cm,用强刺激法 ,使患者有酸胀感后 ,抽吸无回血 ,缓慢注入阿托品 0 .2 5mg。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呃逆症状消失 ;显效 :呃逆减轻 ,时有反复 ;有效 :症状改善 ,较易反复 ;无效 :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12.
呃逆,轻微者大多不治而愈,若连续性发作则当治疗。临床上,笔者以耳针治疗了顽固性呃逆患者25例,其中男22例,女3例,年龄22~57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年,大多在1个月以内。结果全愈18例,好转5例,无效2例。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取穴:神门、耳中、皮质下、胃。  相似文献   

13.
正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后呃逆在神经内科并不少见,且呃逆多呈顽固性。持续性呃逆常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笔者采用针刺全息生物穴-胃穴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冠县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脑卒中后呃逆住院患者,按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34~72岁,平均(56.3±  相似文献   

14.
华蟾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2月~2002年2月,笔者采用华蟾素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40例,取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均为本院住院病人,均为原发病并发呃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病例均呈持续性呃逆,呃逆连声,影响饮食和睡眠,病程长者7d,短者3d,均经其它方法(中药口服、压耳穴等)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治疗组(华蟾素穴位注射组)40例中,男31例,女9例;年龄25~35岁者2例,55~65岁者22例,65岁以上者16例;病程5d以上者23例,3~5d者17例;原发病为肿瘤者28例,脑梗死者8例,其它病者6例。对照组40例中,男34例,女6例;年龄25~35岁者3例,…  相似文献   

15.
万和平 《陕西中医》2004,25(3):252-252
笔者于 1 992年~ 2 0 0 3年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顽固性呃逆 2 7例 ,疗效显著 ,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顽固性呃逆病人 2 7例 ,年龄最大者 72岁 ,最小者 1 6岁 ,平均年龄 46岁 ;其中男性 1 8例 ,女性 9例 ;呃逆持续时间最长 7d,最短1 d,平均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6,(2):379-38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对晚期恶性肿瘤顽固性呃逆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60例确诊为晚期恶性肿瘤合并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人,对照组654-2肌肉注射,治疗组针刺双侧攒竹、内关、合谷+灸气海+足三里穴位注射654-2。结果:顽固性呃逆出现在临终前1周内,经初次治疗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起效快(10.93±3.75)分、维持时间长(5.16±1.02)小时,有效率高(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对晚期恶性肿瘤合并的顽固性呃逆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手法按摩联合吴茱萸糊剂贴敷涌泉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1~12月入住肿瘤伴顽固性呃逆患者69例.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以手法按摩联合吴茱萸糊剂贴敷穴位.对照组(34例):吴茱萸糊剂贴敷穴位.观察两组纠正顽固性呃逆的发作次数、间隔时间及纠正后再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方法对顽固性呃逆均有明显疗效,在纠正顽固性呃逆的发作次数、间隔时间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顽固性呃逆纠正后再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对治疗顽固性呃逆有明显疗效,如果联合手法按摩则能进一步减少其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肝癌患者常因肿瘤刺激横膈膜引起顽固性呃逆,长时间呃逆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者可出现贲门及胃底黏膜撕裂出血、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我院采用中药贴敷治疗肝癌顽固性呃逆37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我院肝胆科2010年7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选择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7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中,男29例,女8例;年龄42岁~84岁,平均55.3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5例;年龄46岁~79岁,平均54.9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我科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对顽固性呃逆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辅助胃复安穴位注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符合顽固性呃逆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58~72岁,平均年龄62.3岁;其中颅脑外伤23例,脑血管病17例,脑肿瘤2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56~68岁,平均年龄61.2岁;其中颅脑外伤25例,脑血管病16例,脑肿瘤1例.  相似文献   

20.
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者,可由膈神经局部受累,迷走神经受刺激或中枢神经疾病引起。笔者1995~2001年期间用降逆通下法治疗2l例顽固性呃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为本院1995年至2001年之间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9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52岁,平均年龄63.1±5.3岁;呃逆持续时间最长的6天,最短的2.5天,平均为3.3±1.2天;其中原发病分别为肺癌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l例,脑溢血3例,胃癌2例,食管炎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5例,慢性胆囊炎4例,肺炎1例。2l例患者均在使用胃复安、利他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