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112例(121足,Sanders分型Ⅱ型23足、Ⅲ型60足、Ⅳ型38足)。结果 9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90个月。3例出现针孔感染,无骨髓炎。Bhler角由术前的2.4°±17.0°增加到术后的20.6°±13.2°。踝关节平均屈伸活动范围恢复至正常的83%,距下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至正常的73%。按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平均为85.1(31~100)分,优48例、良29例、可12例、差7例,优良率80.2%。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11月间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中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治疗,试验组中患者采取切开复位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于疾病治疗后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试验组中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较高,且骨折愈合时间较短,P0.05,有较好的临床意义。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钢板内固定治疗使得临床治疗优良率更高,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值得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同期收治的32例(3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经跟骨外侧小切口行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局部切口愈合情况、Bohler’s角变化、足外形、跟骨宽度及跟骨外翻情况;采用Maryland Foot Score评分标准从疼痛与功能两方面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术后均获得为5~36个月(平均17.6个月)随访,2例发生局部切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后3周愈合;X线片复查示Bohler’s角平均31.5°,与术前比较P<0.05;36足外形均恢复正常、跟骨宽度双侧基本一致,无出现跟骨外翻者;临床疗效为优27足、良7足、一般2足,优良率为94.4%。结论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非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均愈合,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为70.00%,而对照组的优良率为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靳丹  郭强  郝大帅 《山东医药》2012,52(22):66-67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外侧切口入路(或部分辅以内侧切口)切开复位解剖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56例62足。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6~22个月,平均15.2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时骨折均愈合。Bohler角由术前的4.8°±0.9°提高到27.1°±2.1°,P<0.05;Gissane角由术前的89.0°±6.2°提高至124.0°±5.5°,P<0.05。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本组手术效果优35例,良15例,中10例,差2例,优良率80.6%。结论切开复位解剖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可塑性钛钢板内固定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足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泸州市龙马潭区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切开复位可塑性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愈合情况、治疗优良率、治疗前后跟骨结节关节(Bohler)角和跟骨交叉(Gissane)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61±1.27)个月。其中Ⅱ型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7.5%,Ⅲ型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0.9%,Ⅳ型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0.0%。治疗后患者跟骨解剖结构Bohler角、Gissane角大于治疗前(P<0.05)。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表浅渗出3例,局部麻木和切口皮瓣坏死及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各1例。结论切开复位可塑性钛钢板内固定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可有效恢复患者足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5例(42侧)Sainders 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经8-30个月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本组优良率80.95%。结论对Sainders Ⅱ-Ⅳ型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Y形钢板内固定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魏文鹏  杨志 《山东医药》2011,51(42):95-96
目的观察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跟骨骨折患者19例(22足),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有16例(18足)术后随访10~20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为优9足、良7足、可1足、差1足,优良率为88.9%。结论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能够获得较满意的解剖复位,固定可靠,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任鹏  陈增海  高春正  刘松  陈鹏 《山东医药》2006,46(21):67-68
对29(36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入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及植骨治疗。随访6~36个月,3个月时骨折全部愈合。Maryland评分平均82.5分,优良率为83.3%。认为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自1966年~2012年6月发表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所有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对能进行合并分析的研究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手术组390例,非手术组39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跟骨关节结节角恢复好,穿鞋方式改变者少,并发症多,不能恢复原工作者少,关节融合少,P均<0.05;但二者在跟骨高度、足跟痛、治疗效果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能够更好地恢复跟骨关节角及原工作,减少穿鞋方式的改变及二次关节融合;在跟骨高度恢复、足跟痛及治疗效果评分方面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无明显差别,但手术治疗并发症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撬拨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成人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36例,随机分为A、B组,各18例,分别采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后1 a足部功能,计算并比较切口裂开、创伤性关节炎、跟痛及腓骨撞击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10 ~ 15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A组优4例、良7例、可2例、差5例、优良率61.11%,B组分别为10、5、2、1例和83.33%,两组优良率相比,P<0.05.A组术后Bohler角23.22°±4.78°,Gissane角119.83°±6.18°,B组分别为29.39°±3.09°和131.11°±5.18°,A组均小于B组,P均<0.05.术后A组无1例切口裂开,B组5例,通过定期换药后均愈合,无感染.A组出现创伤性关节炎5例、跟痛7例、腓骨撞击综合征5例,B组仅出现1例跟痛.结论 与采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术相比,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成人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术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及足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较少,但需要避免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方法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累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粉碎性骨折35例,术中恢复关节面及Bohler's角,同时应用解剖型钢板及松质骨螺钉进行内固定,术中均给予髂骨植骨。疗效评价根据Maryland Foot Score足部评分标准,分优、良、可、差四级。结果全组术后早期进行不负重功能锻炼,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6.5(4~2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9个月,功能恢复优15足(15/40,37.5%),良17足(17/40,42.5%),可5足(5/40,12.5%),差3足(3/40,7.5%),优良率为80.0%。结论解剖型钢板能够有效地支撑塌陷的跟骨关节面,是一种合理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曹勇  许兰勇 《山东医药》2007,47(15):68-69
跟骨关节内骨折常合并因轴向应力引起的其他部位骨折,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的患肢功能障碍,致残率很高。2003-2006年,我们采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3例(36足),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足部常见的复杂骨折。 1998年 3月以来 ,我院对 3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 ,采取手术治疗。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37岁 (19~ 5 3岁 )。致伤原因 :坠落伤 2 7例 ,重物砸伤 2例 ,车祸伤 1例。CT扫描能够清楚地显示跟骨内关节面损伤的情况。根据 Sander分型 ,本组 型 2 3例 , 型 5例 , 型 2例。手术方法 :本组 3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经跟骨外侧入路显露跟骨外侧壁及跟骨后关节面 ,将骨折复位后给以植骨及内固定 ,内固定方式根据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条件选用螺钉 +克氏针或钢板固定。术后不予石…  相似文献   

15.
李治  石岫昆  马骥  杨立枫 《山东医药》2012,52(10):51-52
目的观察闭合撬拔、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跟骨骨折45例,均行闭合撬拔、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无术后感染、皮肤坏死、骨外露者。术后6~12周X线检查示均达到骨性愈合,重建的距下关节无移位,恢复的Bhler角无丢失。术后随访1~2年。按Creighton-Nebraska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32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8.89%。结论采用闭合撬拔、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固定坚强可靠,恢复了跟骨长、宽、高度以及Bhler角,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2002年7月~2005年8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5例(37足),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3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7足),男29例,女6例;年龄27~42岁,平均34.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6例,车祸伤9例。双侧跟骨骨折2例。合并骨盆骨折2例,腰椎压缩性骨折并不全瘫1例,股骨干骨折2例,踝关节骨折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常规拍摄患侧跟骨侧位片,踝关节正位片,跟骨冠状位、水平位CT扫描。根据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5足,Ⅲ型19足,Ⅳ型3足。  相似文献   

17.
王立新  张雅平  陆红 《山东医药》2008,48(19):157-157
应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取得90.2%~98.3%的优良率.2003年8月~2005年4月,我院共对34例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AO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加强康复期健康教育,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侧卧位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距下关节内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侧卧位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距下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40例。疗效评定依据AOFAS评分标准。结果加例中,优33例、良7例。结论侧卧位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距下关节内跟骨骨折显露清晰,手术操作方便,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我们共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40例(49足)。现将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05~2009-05共行手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4例(26足)。男18例,女6例。年龄20~42岁,平均24.6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7例,车祸伤5例,挤压伤2例;根据Sanders分型,其中Ⅲ型19例,Ⅳ型5例。术后采用Maryland Foot Score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24例术后均获随访8~36个月,平均10.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优12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术后切口延迟愈合3例,无感染、无皮肤坏死及医源性神经损伤。结论掌握手术指征、正确骨折复位、恢复距下关节面是治疗的关键,手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