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科护理专业临床教师行为特质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目的了解本科护理专业临床带教教师的行为特质,找出存在的问题,提高带教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师生双向评价的方式对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行为、人际关系行为和人格特质行为进行调查. 结果教师三方面行为自评结果均高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均P<0.01).结论目前临床带教教师在教学能力、人际关系和人格特质上存在不足,需采取相应措施以改革临床教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概念式教学法实施中临床教师的态度与行为状况.方法 将2001级33名护生分为对照组,2002级、2003级27名护生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理论授课毕后再行临床实习;观察组采用概念式教学法,即理论授课与临床实习同期进行.采用临床教师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评价临床教师的态度与行为.结果 观察组专业胜任、人际关系、人格特质、教学能力等4项内容评价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概念式教学模式给临床护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教师应从专业胜任、人际关系、人格特质、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态度与行为的修正和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概念式教学法实施中临床教师的态度与行为状况。方法将2001级33名护生分为对照组,2002级、2003级27名护生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理论授课毕后再行临床实习;观察组采用概念式教学法,即理论授课与临床实习同期进行。采用临床教师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评价临床教师的态度与行为。结果观察组专业胜任、人际关系、人格特质、教学能力等4项内容评价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概念式教学模式给临床护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教师应从专业胜任、人际关系、人格特质、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态度与行为的修正和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本科护理专业临床带教教师的行为特质,找出存在的问题,提高带教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师生双向评价的方式对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行为、人际关系行为和人格特质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教师三方面行为自评结果均高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均P〈0.01)。结论 目前临床带教教师在教学能力、人际关系和人格特质上存在不足,需采取相应措施以改革临床教学。  相似文献   

5.
临床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集364名实习护生的实习感想,以其实习感想中的描述为文字资料,参考扎根理论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质性归纳式分析。获取临床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有信赖关系的建立(4个种概念)、知识技能的传授(4个种概念)、护理行为的展示(5个种概念)3个类概念和13个种概念。提出临床护理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可为护生提供一个高品质的实习环境,为护生学习护理知识、掌握护理技能、培养职业情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吸引教育与临床护理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吸引教育的本质及其对临床护理带教的启示.提出吸引教育强调通过教育者有意识的、积极的教育行为来激发学习者的潜力.临床护理教学应借鉴吸引教育,通过临床护理教师良好的个人、专业和教学吸引行为来增强学生的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临床护理教学行为的概念及内涵,从学生单向评估、临床教师自评、第三方观察者评价、学生与教师双向评估4种评价方式系统综述临床护理教学行为评估工具、特点及应用范围。建议不同人群采用对应的评估工具,同时从多个角度客观评价教学行为,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在托管二级民营医院临床护理教师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微格教学法对托管二级民营医院的临床护理教师进行培训。比较微格教学培训前后教师角色压力、有效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技能平均得分情况。结果微格教学培训后,受训临床护理教师角色压力减轻,有效教学行为及教学技能显著提升(P0.05,P0.01)。结论微格教学能在短期内有效降低临床护理教师的角色压力,提高其有效临床教学行为及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专科护生实习前对临床带教教师教学行为的理想评价及其实习后的实际评价。方法采用临床带教教师有效教学行为问卷(NCTEI)对191名二年级专科护生于实习前后进行调查。结果实习前护生对NCTEI5个维度的理想评价从高到低排序为教学能力4.27±0.66、评价4.24±0.67、人际关系4.21±0.70、护理能力4.13±0.65、个性特征4.05±0.71,实习后其实际评价从高到低排序为个性特征4.02±0.19、教学能力4.01±0.15、人际关系4.01±0.23、评价3.98±0.06、护理能力3.93±0.23,除个性特征外,其余4个方面的理想评价显著高于实际评价得分(P0.05,P0.01)。前10位教学行为中仅有1项教学行为,护生的理想评价与实际评价之间没有差异(P0.05);后10位教学行为中有1项教学行为,护生的理想评价与实际评价之间有差异(P0.01)。结论临床带教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总体得到专科护生的认可,但与护生期望值仍存在差距,应建立健全临床教学相关制度或机制,以进一步改善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研究课程中SPSS实习课教学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护理研究课程中,增加4个学时SPSS实习课;由统计学教师负责讲授SPSS知识,并示教SPSS操作程序,学生利用计算机实践操作。结果实习课程中学生学习热情较高,能与教师积极互动、共同探讨统计分析的方法;每组学生均能较好地分析资料特征,选择正确的统计描述指标和统计推断方法。结论在护理研究课程中增加SPSS实习课,可提高学生正确应用该软件处理科研数据的能力,培养其独立科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文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贾艳皊  朱丹 《护理学杂志》2006,21(17):76-78
阐述了人文护理的内涵、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影响人文护理开展及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加强人文护理实施的建议,为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循证护理学与护理教育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陶敏 《护理学杂志》2004,19(19):59-60
阐述我国护理教材与现代护理发展的差距。认为护理教育适应循证护理学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循证思维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人文护理的内涵、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影响人文护理开展及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加强人文护理实施的建议,为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护理能力的定义、测评的重要性,测评工具、方法和护理能力的内涵及与护理能力相关的个人因素与组织因素,如年龄、工作年限、教育水平、职位、婚姻状况、技术职称、科室及培训情况等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护理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护理人员护理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护理能力的定义、测评的重要性,测评工具、方法和护理能力的内涵及与护理能力相关的个人因素与组织因素,如年龄、工作年限、教育水平、职位、婚姻状况、技术职称、科室及培训情况等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护理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在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7名2004级护理大专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4名)和对照组(2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临床带教方法,即护生跟班病房护士长2周;实验组采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即护理部、病房各实习1周.结果 实习结束后,观察组护生对护士长一日五查内容、护理工作制度与方法、周工作重点的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有利于护生对护理管理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在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7名2004级护理大专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4名)和对照组(2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临床带教方法,即护生跟班病房护士长2周;实验组采用护理部一病房带教模式,即护理部、病房各实习1周。结果实习结束后,观察组护生对护士长一日五查内容、护理工作制度与方法、周工作重点的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护理部一病房带教模式有利于护生对护理管理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9.
循证护理在中专护生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基础护理学(下称基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方法 随机抽取1个教学班62人作为实验班,另一教学班63人作为对照班.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法按教材内容讲解;实验班在基护课程开课前讲授循证护理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循证护理教学和实践.结果 实验班基护理论成绩、信息载体与场所利用率及对教材知识采取批判性思维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班(均P<0.05),实验班67.74%~100%护生对该教学方法持肯定态度.结论 基护教学中引入循证护理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护理教育中运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分类和护理结局分类的方法。方法将护理专业专科学生2009级60人设为实验组,2008级54人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实验组部分内容运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分类和护理结局分类进行教学改革尝试。结果两组期末理论、技能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80%以上实验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能适应该教学方法。结论在护理教育中推行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分类和护理结局分类,能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