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宝安区近年疟疾流行特征 ,评价现行疟防措施。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收集 1996~ 2 0 0 1年深圳市宝安区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 ,分析疟疾流行特征 ,评价疟防效果。 结果 近年深圳市宝安区疟疾流行具有如下特征 :(1)疟疾发病率的高低主要受流动人口疟疾发病的影响 ;(2 )疟疾发病呈现流动性 ;(3)疟疾发病主要集中在各年的 4~ 10月份 ;(4)中、青年人疟疾发病率较高。由于各项措施的落实 ,疟疾发病率从 1996年的 8.4 9/ 10万下降至 2 0 0 1年的 1.2 4 / 10万。 结论 宝安区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 ;目前采取的疟防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永福县1997—2006年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现行疟疾监测防治(疟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7—2006年永福县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疟防效果。结果发病率从1997年2.22/10万下降至2006年的0.74/10万,该地区疟疾流行具有疟疾发病率主要受流动人口疟疾发病影响、中青年人群发病率高的特征。结论永福县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目前采取的疟疾监测防治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深圳宝安地区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宝安区近年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现行疟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1996-2001年深圳市宝安区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疟防效果。结果 近年深圳市宝安区疟疾流行具有如下特征;(1)疟疾发病率的高低主要受流动人口疟疾发病的影响;(2)疟疾发病呈现流动性;(3)疟疾发病主要集中在各年的4-10月份;(4)中、青年人疟疾发病率较高。由于各项措施的落实,疟疾发病率从1996年的8.49/10万下降至2001年的1.24/10万。结论 宝安区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目前采取的疟防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山东省烟台市1951-2008年疟疾流行及防治工作情况,总结经验,为制定新形势下抗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1-2008年烟台市人口资料、疟疾疫情报告及有关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描述。结果烟台市疟疾年发病率从1971年的170.41/10万逐年下降,至1984年全市疟疾发病率降至0.43/10万,达到了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1986-2008年报告的疟疾病例96.25%为输入性病例。结论1951-2008年烟台市疟防工作成效显著。随着输入性病例的增加,应及时转变疟防工作的重点,杜绝输入性继发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评价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防控管理措施的疟防成效,以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工作。方法收集并分析2005~2010年疟疾现症病人相关资料,评价防控管理效果。结果 2007年后输入性疟疾成为武汉市疟疾发病主体,输入性恶性疟逐年增多,但疟疾年发病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降到0.2/10万以下。结论武汉市实施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防控管理措施后有效遏制了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发生,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收集2006-2012年疟疾疫情及2010-2012年疟疾传播风险、消除疟疾能力等相关数据,对疟疾传播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006-2012年荔波县疟疾流行以间日疟为主,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分别为3.72/万、3.56/万、5.76/万、4.34/万、2.54/万、1.14/万和0。2010-2012年,调查乡镇居民血检率2%,患者规范治疗率为82.9%(29/35),居民防虫设施使用率为93.3%(651/698),疟疾病例发现及时、治疗规范;培训医务人员440人次,居民知晓率为92.3%(738/800)。按蚊传疟风险指数为2,地区风险值为10,疟疾传播风险指数为20,流行风险级别为中低级。  相似文献   

7.
1973~2003年江苏省疟疾的流行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讨论江苏省近30年来不同阶段的疟疾控制策略及其防治效果,探讨适合当前疟防形势的抗疟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近30年来全省疟防工作历史资料和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1973年全省报告疟疾6 216 128例,发病率1 136.34/万.30年来经过5个阶段的防治,疟疾流行逐步得到有效的控制.2003年全省报告疟疾638例,发病率0.09/万,并连续16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结论 5个阶段的抗疟策略基本适合江苏省疟疾防治工作的实际,对当前的疟防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分析1974-2015年湖北省疟疾防治措施和流行趋势, 为消除疟疾路径分析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回顾性收 集、 整理1974-2015年湖北省疟疾防治资料,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 1974-2015年湖北省疟疾流 行历经4个阶段: 1974-1979年为高发流行状态, 年平均发病率为174.47/万; 1980-1999年为控制及巩固阶段, 采取以控 制传染源和蚊媒为重点的防治策略, 疟疾发病率呈大幅下降趋势, 年平均发病率为17.30/万; 2000-2009年, 采取以传染 源监测和控制疟疾暴发流行为主的防治策略, 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 年平均发病率为0.42/万, 呈继续平稳下降趋势; 2010年之后为消除阶段, 发病率继续下降, 2013年首次无本地感染病例。各阶段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2 = 1 254.36, P < 0.05)。 结论 结论 湖北省疟疾流行趋势历经了高发流行阶段、 大幅度下降阶段、 低发平稳阶段和消除疟 疾阶段, 但影响疟疾发生的自然因素并未完全改变, 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控和全面监测工作是今后疟防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疟疾是溧水县主要的传染病之一,经积极防治,发病率已由1979年的200/10万,降至1993年的0.49/10万。为进一步巩固疟防成果,作者对本县1979—1993年发生的6586例间日疟病人资料进行了流行特征分析。 资料来源 1979—1993年发生的6586例疟疾病人资料来源于本站科技档案室,全部病例均以血片镜检疟原虫阳性为依据,每个病例有疟疾报告卡和个案调查  相似文献   

10.
文登市地处胶东半岛东部,为非稳定性疟区。1965年和1971年曾出现两次疟疾流行,发病率高达69.56/10万和101.69/10万。在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之后,发病率逐年下降,至1979年降至4.44/10万。1980~1998年共发生疟疾76例。为探讨灭疟后期胶东半岛地区疟疾发病的流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就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西疟疾流行情况、传播媒介、控制措施、防治取得的成就、消除疟疾的有利因素和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广西疟疾防治成就显著,从1954-2009年,疟疾发病率从296.7/万降至0.01/10万,病例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比例从70%降至0.1%.2008-2010年全自治区仅在2个县(市、区)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分析1995-2014年沙洋县疟疾防制效果, 为调整和制定消除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 1995-2014年疟疾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年累计报告疟疾病例582例 (其中输入性病例9例), 年均发病率为 0.53/万。疟疾发病率从1997年2.30/万逐年降至2010年0.02/万, 下降了99.13%。疟疾病例占传染病疫情报告总数的构 成比也从1997年的21.23%下降至2010年的0.07%, 下降了99.67%。2011-2014年连续4年无本地疟疾病例发生。但近 年来输入性疟疾呈逐年上升态势。结论 结论 该县已达到国家 《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 疟疾防控工作已从控制阶段转入消 除阶段, 但今后仍应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管理, 不断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山东省共报告疟疾117例, 年发病率为0.13/10万。发病数最多的县 (区) 为单县, 23例疟疾均为本地感染病例; 其次为岱岳区, 6例病人均为非洲务工返回人员。全省共血检发热病人296 230人次, 阳性率为0.03%; 疟疾休止期服药101人, 服药率为95.28%, 正规服药率100%, 现症病人正规治疗率100%。处置疟疾疫点73处, 室内外滞留喷洒51.98 hm2 。山东省疟疾疫情处于稳定下降期, 但仍应加强流动人口及蚊媒监测, 防止疫情回升或暴发。  相似文献   

14.
A total of 117 malaria patients were reported in Shandong Province, 2010 and the annual incidence was 0.13 per hundred thousand. Totally 23 cases of malaria were reported in Shanxian County, which was the most; and 6 patients who came back from Africa were reported in Daiyue County, which was the second. A total of 296 230 fever patients were examined with blood tests, 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0.03%. Totally 101 diapause patients were administered with medicine, and the administered rate was 95.28% and the regular administered rate was 100%. For the present patients, the regular administered rate was 100%. There were 73 malaria epidemic foci and they were all treated, and the area of residual spraying was 51.98 hm2. The malaria epidemic was steady declined in Shandong Province. Although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achieved desired results, the monitor for mobile population and mosquitoes stil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prevent the malaria epidemic increasing or outbreak.  相似文献   

15.
常州市武进区基本消灭疟疾后疫情监测显示,1992年以来,年内疟疾发病率波动在0.01/万~0.15/万,病例呈散在分布,输入性病例增多。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控、流动人口抗疟管理、基层专业人员疟疾防治技能培训和全民健康教育是当前消除疟疾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河南省1990~2005年疟疾流行情况,评价疟疾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 方法 收集河南省1990~2005年疟疾流行、防治措施、防治效果及媒介监测、发热病人血检、血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6年间河南省共进行传播休止期治疗80.27万人次,流行季节服药治疗76.43万人次,治疗疟疾现症病人和疑似病人43 891人次。1990~1992年和1996~1999年共用杀虫剂处理蚊帐133.28万顶,保护人群199.93万人次。发热病人血检1 121.61万人次,阳性率为0.10%(11 213/1 121.61),占全部报告病例的29.01%。1990~2000年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34 846人次,阳性率为3.30%(1 149/34 846)。1993~1999年调查当地居民71 234人次,带虫率为0.40%(286/71 234)。河南省主要的疟疾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叮人习性分别为0.060 8和0.314 3,媒介能量嗜人按蚊是中华按蚊的22.4倍。1990~2005年全省共报告疟疾病例38 654例,平均年发病率为2.62/10万,其中1992年发病318例,当年发病率为0.37/10万,为历史最低点。70.05%(27 076/38 654)的病例分布在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共存的复合媒介地区。 结论 河南省疟疾防治措施得当,有效控制疟疾发病,但部分地区疫情不稳定,局部暴发点不断出现,疟疾控制工作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预测广东梅毒发病趋势,为制定针对梅毒的防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2004-2009年的梅毒发病率,应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建立梅毒发病率预测模型,使用2010年梅毒报告发病率检验近期预测效果。结果预测结果显示,2011-2015年广东梅毒发病率分别为48.59/10万、55.35/10万、63.06/10万、71.83/10万、81.83/10万。结论 2011-2015年广东梅毒年发病率将以13.92%的平均增长率继续上升,应加强防治措施,控制梅毒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江苏省中华接蚊单一媒介区实施简化的疟疾监测措施4年后的成本-效果进行评价。方法观察简化的疟疾监测措施推广前后的疟疾发病率、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计算减少支出的血检补助费、疫点处理费及病人血检化验费。结果推广区67个县(市、区)1995~1998年疟疾发病率在0.021/万~0.036/万之间,与推广前相比呈稳定或下降趋势,IFA检测结果与疫情报告基本一致。推广简化监测措施4年来共减少血检补助费、疫点处理费257.51万元,减少血检化验费3217.10万元。结论在江苏省推广简化的疟疾监测措施不仅使疫情稳定下降,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杨煌 《地方病通报》1997,12(4):72-75
近年云南省报告疟疾病例的县(市)达110个,年病例数在1.2~1.6万,而漏报率高达8倍左右。N22°~24°及高黎贡山西侧是主要流行区,海拔1500米以下发经高,恶性疟比重大,每年均有以自然村为单位的点状暴发流行,6~10月是疟疾流行高峰期,1990~1994年,年均发病率为43.69/10万,平均死亡率为0.08/10万,病死率为13.64%,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3.17%,居民带虫率为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