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2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78例,非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180例,对二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有如下特点:①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P〈0.01);②空腹C肽及餐后C肽水平明显低于非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P〈0.01);③代谢综合征发生率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酮症或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明显高于非酮症或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并酮症酸中毒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初发2型糖尿病并酮症酸中毒患者,给以胰岛素泵强化治疗4周,观察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初发2型糖尿病并酮症酸中毒患者经4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血脂、血压下降,胰岛B细胞功能早期及晚相分泌均改善。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并酮症酸中毒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与胰岛素泵用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45例,随机分成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23例与胰岛素泵组22例。观察及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有效率100%,胰岛素泵的有效率为86.36%。经χ2检验两两比较,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的有效率高于单独用胰岛素泵, P=0.042。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无论是治疗时间还是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胰岛素泵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25、0.031和0.043)。结论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对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功能恢复以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救治。方法:对入院后确诊为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住院确诊后经积极救治,全部好转。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早诊断,及时综合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朱伟男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3010-301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主要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发生.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原因是体内胰岛素极度缺乏,组织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导致血糖显著升高(血糖可高达16.7~33.3 mmol/L)[1].此时,脂肪分解产生高酮血症和酮尿症伴代谢性酸中毒及明显的脱水,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直至昏迷,若不及时救治将导致死亡[2].自2010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1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对他们进行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iabeticketoacidosis ,DKA)是Ⅰ型糖尿病的常见急性并发症 ,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应激情况下也可发生。该症常合并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我们采用法莫替丁 ,对缓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消化道症状有良好作用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科收治的轻、中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患者 3 0例 ,并经大便常规检验排除急性胃肠道感染。其中Ⅰ型或迟发Ⅰ型糖尿病患者2 6例 ( 86.6% ) ,Ⅱ型糖尿病患者 4例 ( 13 .3 % ) ,发生酮症酸中毒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爆发性1型糖尿病起病急,血淀粉酶多数升高。本研究以爆发性1型糖尿病血淀粉酶升高和普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淀粉酶升高比较,主要是明确血淀粉酶升高在爆发性1型糖尿病发病中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爆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以普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对照组,两组血淀粉酶之间行t检验,说明二者差异,以P<0.05说明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二者无显著差异。结果爆发性1型糖尿病糖尿病血淀粉酶升高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淀粉酶升高检验,P>0.05,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爆发性1型糖尿病病毒对胰腺外分泌腺破坏是偶发事件,并不具有普遍性,血淀粉酶升高主要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接受持续静滴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泵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00例,时间选取为2016年2月-2017年7月,以远程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持续静滴胰岛素治疗,实验组则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对比2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血酮转阴、血糖达标及血浆PH值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低血糖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可取得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酮症是由绝对或相对的胰岛素缺乏,导致酮体产生所致。自发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常被认为是速发1型糖尿病的具体特征。而2型糖尿病患者很少发生自发性酮症。但临床上常常会遇到此类患者,这些患者常以酮症(DK)或酮症酸中毒(DKA)为首发症状,缺乏自身免疫的证据,约占酮症倾向糖尿病(KPD)的一半。在以DK或DKA起病的新发糖尿病患者中,其数量同样是最多的。现就北京顺义医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5例自身抗体阴性的自发糖尿病酮症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糖尿病患者增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也明显增加。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一旦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必然需要胰岛素治疗,本文就治疗中最关键的胰岛素剂量与血糖等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对象和方法2002年1~5月我科住院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5例,除临床常规检查治疗外,对该组患者详细记录每小时速效胰岛素输注剂量(用静脉输液泵输入),每1~2h测定指尖血糖,每天清晨测静脉血糖,对临床疗效和胰岛素剂量进行评价。患者平均年龄56岁,男27例,女18例,本组有死亡4例。住院天数12.5d,尿酮转阴时间为3d。结果入院时平均血糖26.08mmol L,最高血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根据BMI体质指数其划分为研究组(BMI≥25 kg/m2)32例,与观察组(BMI<25 kg/m2)28例。观察对比两组年龄、BMI指数、血糖、血脂,以及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胰岛素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BMI指数及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期间,研究组胰岛素缺乏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首发症状表现为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其临床特征与1型或2型糖尿病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临床应针对此给予进一步研究,明确独立分型,用以保障这一特殊症型糖尿病的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分析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提高对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该院2010-2013年以剧烈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 腹痛出现时初诊为急性阑尾炎2例,急性胰腺炎2例,急性胆囊炎4例,肾结石5例.误诊时间3~ 12h,平均8h.所有酮症酸中毒患者经24 ~ 48h的正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血糖得到控制,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得到纠正,血、尿酮体明显下降,腹痛明显缓解,无1例死亡.结论 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易与外科急腹症等混淆,初诊时难以鉴别,临床医师应加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认识,加强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糖监测,以减少误诊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残病率及死亡率,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其体内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系统紊乱以及代谢紊乱[1],病情发展速度快,易导致患者昏迷,致死率高[2]。笔者将人文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血清D-3-羟丁酸水平与尿酮体含量的关系,探讨利于早期诊断及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科学方法。方法选择临床已确诊的不同病情糖尿病患者53例,其中无酮症酸中毒患者14例,轻度酮症酸中毒患者13例,中度酮症酸中毒患者17例,重度昏迷酮症酸中毒患者9例。分别检测其血清D-3-羟丁酸水平与尿酮体含量(半定量)。结果30.7%轻度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尿酮体结果仍为阴性(-),且11.2%的重度昏迷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尿酮体含量也只有(+),显然在诊断轻度酮症酸中毒时,血清D-3-羟丁酸的敏感性要远远高于尿酮体(P〈0.05);而二者在诊断中、重度DKA的阳性率方面没有差别(P〉0.05),但敏感性仍有一定差异。结论D-3-羟丁酸在诊断糖尿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敏感性要明显高于尿酮体,且其含量与病程的相关性也优于尿酮体,因此检测血清D-3-羟丁酸对于早期诊断及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8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引发患者出现糖尿病酮酸中毒的主要诱因为感染与炎性反应,其次为饮食不规律、劳累过度等,平均血糖含量在(28.21±4.26)mmol/L,尿糖、尿酮体为++++++。患者血气分析中,平均pH值为(7.02±1.32),二氧化碳结合力为(12.36±2.16)mmol/L。经过抗感染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注射胰岛素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时候,需要全面掌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与临床特征,才能显著的提高确诊率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刘国荣 《药品评价》2009,6(4):154-154
答:对于初诊糖尿病患者是否应该使用胰岛素,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下需要使用胰岛素的情况:①1型糖尿病诊断一旦成立;②2型糖尿病出现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③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④糖尿病妊娠和分娩期;⑤并发急性感染和结核;⑥有慢性肝。肾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⑦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⑧口服降糖药失效。  相似文献   

17.
孟宪娥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81-158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多见于1型糖尿病和重型的2型糖尿病。是由于糖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分解加速,使酮体生成超过了利用,以致酮体在血液内堆积。表现为血酮体增加。尿酮体阳性。如代谢紊乱进一步加剧,血酮体继续升高,超过机体的处理能力,便发生代谢酸中毒。在胰岛素问世之前,糖尿病患者约有半数死于酮症酸中毒。胰岛素问世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如果遇有严重应急情况或治疗不当时,本症仍能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齐少芹 《淮海医药》2008,26(5):460-460
儿童糖尿病多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1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易并发酮症酸中毒,且临床发病,病理进展等均与2型糖尿病有较大的不同。现对我科收治的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重症并发症,多发生在1型和2型糖尿病的严重阶段,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现将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初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7月份至2013年12月份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发病前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两组,一组为DKA1组(以酮症酸中毒起病,发病前无糖尿病病史)共42例,一组为DKA2组(发病前已确诊有糖尿病)共60例。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诱因、糖尿病分型特点及误诊率、治愈率、死亡率,并作出分析。结果 DKA1组起病时无明显诱因占42.8%明显高于DKA2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明确诱因中感染因素占38.1%;DKA 1组与DKA 2组的糖尿病类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KA 1组1型糖尿病、未分型糖尿病所占比例高于DKA 2组,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小于DKA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A 1组误诊率高于DK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初发糖尿病发病前多无明显诱因,容易误诊,应加强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及时监测,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