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48岁。左上腹肋缘下无痛性肿块30年,逐渐增大,于2006年3月10日入院。检查:左上腹肋缘下可见一约10cm×8cm大小肿块,质软,边界尚清,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无异常搏动及血管杂音。彩超检查示:于左上腹皮下可见4.6cm×2.4cm混合回声区,内壁光滑透声好。彩色观察:其内见一彩色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反复声嘶半年入院,不伴有痰中带血。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喉镜下见右声带部位有一淡红色的息肉样新生物,其他检查无异常。术中所见:右侧声带上极及前联合见息肉样新生物。临床诊断:声带息肉?术后送病检以明确诊断。病理检查:肉眼见灰白灰红色碎组织0.6cm×0.6cm×0.3cm大小,表面光滑;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巢状排列,  相似文献   

3.
1 病例介绍患者女 ,5 6岁。因午后低热、乏力伴纳差 9d行胸片及CT检查发现左下肺野见一 6cm× 5cm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的椭圆形肿块 ,考虑为肺癌。B超检查肝、肾、子宫及双侧附件无异常 ,于 2 0 0 2年 5月入院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 :大体 :15cm× 9cm× 4cm左下肺肿瘤标本 ,切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0岁,汉族。因间歇性腹痛、腹胀半年,发现左上腹包块月余,1998年1月5日入院。体检:体温36.4℃,脉搏78次/分,血压14/10kPa,一般情况可,心肺(-)。肝:剑突下约10cm,左肋下锁骨正中线28cm,腋前线约3cm,可扪及一8cm×6cm。质硬、边界清楚、表面不光滑、有多个结节并有压痛的位于肝内的肿块。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B超检查:左侧腹膜后巨大囊性占位,肝内多发  相似文献   

5.
骨软骨瘤在良性骨肿瘤中较常见,但发生在软组织内的极为罕见.我院通过X线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检查验证一例,现介绍如上.患者,女,50岁.右膝关节痛10余年,体检:右膝关节地方可触及约4cm×4cm大小的肿块,质硬.实验室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改变.X线检查:右膝髌骨下囊处可见3.5cm×3.5cm大小的菜花状骨化影,其中有钙化点,边缘不规则,周围无蒂.X线诊断为右  相似文献   

6.
男性,18岁、轻生吞服铁丝8天,自觉胸骨后及心窝部灼疼,不能进食急诊入院。检查: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不敢平卧,痛苦表情,心窝部压痛(?),其他检查均正常。X 线表现:于第七胸椎水平处向左下斜行有长约25cm 不透光金属异物影双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影。X 线诊断:食道中下段及胃内金属异物。手术所见:用直接喉镜暴露食管入口,常规插入食管镜见食管中段有一铁丝异物,但由于食管异物钳短,故压迫胃区向上推移后,食管钳钳住金属丝后取出长25cm,粗0.5cm 之8号铁丝一根在铁丝下端用棉花包裹,取出异物后患者自愈,未发  相似文献   

7.
回归型发热性非化脓性结节性脂膜炎系一皮下组织非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四肢及躯干,颌面部极为少见。 例1 孟某,女,4岁,住院号:272472,右颊及友颧弓区肿胀一月,发热一周入院。患儿伴有全身不适,食欲下降。体查:T39.9℃,两侧面部明显不对称,右颊部可见一3.5cm×3cm大小之肿块,边界不清,硬度中等,相对应的口腔粘膜亦隆起。左颧弓区可见2.5cm×2cm之大小硬块,皮色暗红,推之不动。肝功能检查: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6单位。A型超声检查:肝肋下1cm。血清免疫球蛋白:IgM:  相似文献   

8.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性 ,2 4岁。 10个月前发现右颌下一花生米大肿块 ,有轻压痛。近来发现肿块进行性增大。彩超检查示 :右颌下腺实性肿块。予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 ,入院诊治。体检于颌下区触及一肿块 ,5 cm× 4 cm× 3cm,质中 ,有轻压痛 ,颈上部扪及一 0 .8cm× 1.0 cm× 0 .5 cm淋巴结 ,质软 ,可移动。右颌下腺导管开口处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溢出。临床诊断 :颌下腺多形性腺瘤 ,于局麻下行右颌下肿块摘除术。病理检查 :肉眼见肿块 3cm× 2 .5 cm× 2 .5 cm,有包膜 ,表面光滑 ,切面灰白色 ,质软。镜下肿瘤细胞边界不清 ,细胞质颗粒大核仁。…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29岁,因“右颈部无痛性包块3a余”入院。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右颈部发现包块,起始约核桃大小,无疼痛、渐增大,一年前双腋下、左颈部、双腹股沟发现包块,曾在多家医院检查,均无明确诊断。检查:右颈隆起约20cm×17cm×12cm包块,质硬、结节状,边界不清,双颌下、左颈部均扪及1.5cm、3cm不等淋巴结。辅检:CT示右颈部良性肿瘤可能(不排除淋巴瘤)。穿刺细胞学:镜下见较多小淋巴细胞、梭形细胞,部分细胞核染色质粗,有核仁,为排除低度恶性淋巴瘤,建议病检。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8岁。因左额顶部胀痛4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2周于1995年3月1日入院。检查:神志清楚,消瘦体型。左顶部骨缝明显分离,双侧视神经乳头明显水肿。脑神经、五官及心肺等未见异常。脑血管造影、CT及MRI检查提示左额顶部有一约16cm×6cm×6cm×6cm占位性病变。初步诊断为左额顶部恶性脑膜瘤。全麻下开颅探查。术中见左顶骨骨质破坏约3cm×3cm,脑压较高,肿瘤位于硬脑膜下,约16cm×6cm×6cm,黯红色,质地较硬,有包膜,血供不丰富,部分侵及软脑膜、脑组织。术中冰冻切片报告为恶性肿瘤。将全部肿瘤组织与所累及的颅骨、硬脑膜、部分脑组织一并切除。肿瘤重270g。病理诊断:左额顶部硬膜下横纹肌肉瘤。术后恢复良好,曾在外院行放疔,随访1年,无肿瘤复发征象。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4岁.右侧胸部外伤后,至当地医院行CT检查发现右肺下叶结节影10余天.外院CT示右肺下叶结节大小约3 cm×2 cm,结节内有多发高密度影.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胸心外科住院治疗.临床诊断:右下肺错构瘤?行右下肺肺段切除. 病理检查:右下肺肺段切除标本大小10 cm×6cm×2.5 cm,局部肺膜下见一灰白色结节状肿物,大小3 cm×3 cm×2.5 cm,边界清楚,无包膜,切面灰白色,实性,质韧,硬有砂砾感.  相似文献   

12.
1一般资料患者女,5岁。因鲜红色血便偶有一肿物突出肛门外,伴疼痛7个月,加重2个月而入院。入院体检查:T37.40℃,P96次/min,R22次/min,各浅表淋巴结不肿大,无腹痛、腹泻。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4×109/L,红细胞3.98×1012/L,血小板737×109/L。入院第2天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在距肛门5cm、10cm、20cm、25cm处分别见4枚有蒂息肉,表面呈细颗粒状改变,充血,并附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息肉直径约1.0cm、1.2cm、2.0cm,蒂周围黏膜呈灰白色斑点状改变,似“虎皮样”,无充血及糜烂,因用甘露醇溶液清洁肠道,故未行高频电摘除,于镜下取材送病理学检查。病检结…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73岁。主因左乳房肿物4个月,于1997年9月12日入院。体检:左乳房乳头内陷,乳头下可触及一肿物,其大小约6cm×5cm×4cm,质硬界清,无压痛,表面凹凸不平与皮肤有粘连,左腋窝可触及5个0.3~0.5cm大小淋巴结,质硬,活动无压痛。初步诊断:左乳腺癌(Ⅲ期)。入院后行左乳腺癌根治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大体标本检查:切除乳腺组织,体积18cm×10cm×4.5cm,乳头下方有一体积为6.5cm×4cm×5cm大小肿物,切面灰白质稍  相似文献   

14.
张子愚(江北县水土镇医院)报道:朱某,男,5岁。入院前一天跌伤腹部,家长发现其下腹部有一巨大包块。检查:包块主要占据左下腹,上下径13.5cm,左右径14.5cm,固定。穿刺包块,抽出浆液性血性液体;镜下见穿刺液红细胞(?),白细胞少许.超声波检查:包块内有4.5cm液平段.  相似文献   

15.
我院曾收治一例Peutz-Jeghers综合征胃息肉恶变病人,现报如如下: 女,39岁,住院号200753。因发现唇、颊粘膜及指、趾掌面皮肤多处黑色素斑点三十余年;间歇性上腹部胀痛二年余于1986年7月4日八院。查体:贫血貌,口唇、颊粘膜、牙龈及双手、双脚掌面皮肤多处黑色素斑,大小不一,心肺阴性,腹平软,肝脾不大,上腹部压痛,未摸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90万,血红蛋白8.8克,尿、粪常规阴性,粪潜血~( ),肝、肾功正常,AFP阴性,NCT80单位。全消化道胃钡餐检查:胃体及胃窦有两个圆形充盈缺损,大小约2.5cm×2.5cm及3cm×3cm。空肠段(左侧中腹)有两个圆形充盈缺损,大小约2cm×2cm;降结肠以下可见多处大小不等充盈缺损。检查意见: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先后四次纤维结肠镜检查,三次在结肠镜下电凝电切息肉共26枚,病理报告均为:腺瘤性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4岁,妇科检查时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入院,专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畅,黏膜正常,宫颈轻度糜烂,宫体增大如孕4个月大小,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见异常.盆腔B超检查提示:子宫127 cm×76 cm×75 cm大小,形态规则,前壁可探及一63 cm×70 cm大小的较强回声团,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提示: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7.
例1 男,3岁。皮肤黄染1年,饮食尚好,未患过肝炎及其他传染病,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遗传病。查体:双巩膜轻微黄染,腹部膨隆,肝肋下3cm,剑下3.5cm,质软。脾肋下3cm,边缘变钝,质地稍韧。化验检查:血红蛋白5g/L,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4岁。因上腹部持续性隐痛两年,近两月又伴恶心呕吐而入院。入院钡餐检查示胃窦肿块。查体:上腹部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扪及明显肿块。临床诊断:胃窦肿瘤。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块位于胃窦部,约5×5×4cm大小,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胃及十二指肠明显水肿。 病理检查:胃大切标本,大弯16cm,小弯10cm,在胃窦部见一6cm×6cm范围大小弥漫增厚区域,最厚处约4cm,直达浆膜层,表面粘膜呈粗颗粒状隆起,切面质硬韧、灰白。镜下见胃粘膜腺体无异常,粘膜下纤维组织增生,大量梭形纤维细胞浸润,瘤细胞间较多胶原纤维,在纤维细胞间可见大量浆细胞  相似文献   

19.
病历资料 患者,男,66岁,查体时发现左肺上叶占位.CT检查左肺上叶占位,考虑恶性肿瘤.行左肺上叶切除术. 病理检查:①大体检查:切除一叶肺,20cm×11cm×6cm大小,肺膜表面大部分光滑,完整.距外缘2cm处有结节状聚积,面积0.4cm×0.3cm.沿支气管切开肺,距支气管断端5cm近肺膜下见灰白灰黄色肿物,大小为4cm×3cm×2cm,切面灰白灰黄色,质地较硬.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个月.出生时即发现左侧颈部有一包块,如鸡蛋大小,质地较硬,不影响呼吸、进食,疑先天性颈部包块,曾用药物治疗(用药不详),效果不佳,肿物逐渐增大.近1月来,肿块增大加快,约有10cm×10cm大小,今来院手术治疗.CT诊断:左颈部巨大实性占位,考虑胚胎类肿瘤可能性大.心电图示:窦性心率,心率138次/min.大便:黄色软便,WBC少许.血BT、CT尿常规均正常.生化检查:氯109.6mmol/L,二氧化碳19.20mmol/L,磷2.00mmol/L,尿素氮1.99mmol/L,总蛋白59.10g/L,高密度脂蛋白0.69mmol/L,低密度脂蛋白2.03mmol/L,其余均正常.手术所见:肿块有包膜,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下颌骨下方,向上与腮腺粘连.肿物深部与颈动脉及二腹肌后腹粘连,向后达斜方肌前缘,下极平环状软骨下缘.肿块完整切除,呈暗红色约11cm×9cm×6cm.病理检查:灰白、灰红碎组织一堆,合计V11.5cm×8cm×6.5cm,切面灰白灰红质软.镜下:大量成熟的鳞状上皮、汗腺、软骨、脂肪、纤维及少量未成熟的原始神经管及神经母细胞.病理诊断:左颈部不成熟性畸胎瘤I级.患者手术后7个月肿瘤复发,于2001年4月11日再次来院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灰红不规则组织一块,V 3.5cm×3cm×2cm,部分有包膜,切面灰红伴出血及钙化,部分为囊性,内有清亮液体,实性区质脆.镜下:瘤组织由少量幼稚的神经组织及成熟的软骨、腺上皮、鳞状上皮构成.病理诊断:左颌下不成熟性畸胎瘤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