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抑郁症是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心境持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祖国医学并无抑郁症的病名,与其相类似的症状描述散见于“郁证”,“脏躁”,“百合病”,“癫痫”等篇章中,目前临床上还沿用西医的病名。古人对抑郁症的认识主要是先天禀赋异常和七情所伤导致神气郁结,脏腑功能失调。《丹溪心法,六郁》云:“气血充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就是对其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2.
郁,有滞而不通之义。情志内伤、六淫外感、饮食失节等因素都可使人体气血怫郁而产生郁证。如《丹溪心法》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教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但总以气机为主要关键,多由气郁而影响其他,而久郁则都能化热生火,所以治郁重在调气,郁久则兼以清火。所谓“木郁达之”,是治郁之大法;但对气郁挟痰者,在  相似文献   

3.
浅谈郁证     
《丹溪心法·六郁》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可见“郁”是临床大多数疾病中的症结所在。“郁”积聚,阻滞之义。指内伤病证气机不畅,气的运行障碍,蕴结聚积不得发越,机能阻滞的一种病理变化,亦是继发性致病因素之一。《临证指南医案·郁》说:“邪不解散,即谓之郁。”所以郁久而不解,则可发为气滞、血瘀、湿郁、痰郁、食郁,以及五脏本气郁结等病证。  相似文献   

4.
越鞠丸,又名芎术丸。方见丹溪心法。由苍术、香附、川芎、六曲、栀子所组成。原书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故立此方以“总解诸郁”,即气、湿、痰、热、血、食六种郁症的总称。王节斋曰:“丹溪先生治病,不出乎血、气、痰三者。故用药之要有三,气用四君,血用四物,痰用二陈。又云久病属郁,立治郁之方曰越鞠丸。盖气、血、痰三病,多有  相似文献   

5.
《内经》云:“百病皆生于气”。朱丹溪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如精神抑郁,情志失调,致使气机都滞,郁久不愈,由气及血,变生多端,可引起多种病症,其中失眠一症便  相似文献   

6.
产后抑郁症属于抑郁症的一种,由于产妇经历生产而导致气血亏虚,有一部分病人可经过短暂的抑郁状态后,抑郁消失。有一部分病人可发展为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的论治应该遵循中医的观念,《丹溪心法.六郁》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弗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故临床上应从气血论治,给予疏肝解郁,补血活血,养血安神治疗。另外,也有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孕妇在产期出现的烦躁、忧郁、激怒、沮丧等心理问题有关,因此做好孕妇产期的心理辅导工作,对于降低抑郁症的发生率,保证孕妇和婴儿的健康有重要意义。对产后抑郁症的中医病因和治则治法进行归纳总结,并探讨孕妇产期心理保健问题。  相似文献   

7.
怫郁致病论     
“怫郁致病”的理论,是元代医家朱丹溪提出的,他在《丹溪心法》中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从词义上解,“怫郁”犹悒郁也,是情志抑郁不得舒畅的意思。但朱氏所说的“怫郁”,不单纯局限在情志方而,其义当更广泛,明代医家赵养葵曾对此作过解释:“郁者,抑而不通之义。……  相似文献   

8.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卷三·六郁五十二》,该篇首论“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以“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接着缘引戴元礼所论“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他说:“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是篇〖入方〗中载方两首:一日六郁汤,其实为分别主治气,湿、  相似文献   

9.
六郁证治验     
<正> 郁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所谓郁者,滞而不通之义。人体气机贵乎调达,血脉贵乎流畅。“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丹溪说“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戴思恭在丹溪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临证经验,对郁证的理论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进一步指出了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等“六郁之病”的证候与治疗,对后世具有一定影响。笔者禀前贤之说,对乳房囊性增生等几种疾病,按郁证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越鞠丸又名芎术丸,出自《丹溪心法·卷三》[1],明代医家王绍隆称其“治郁之圣药也”。朱丹溪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故创此方。全方由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5味药组成,主治“六郁”之证,即“气郁、血郁、痰郁、火郁、食郁、湿郁”。方中香附为君,朱丹溪谓“香附子,凡血气药必用之”,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醋炙可增强止痛之效。  相似文献   

11.
头皮针治疗郁证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尧其 《中医杂志》1996,37(8):472-472
笔者运用头穴针刺,配合导引吐纳治疗郁证,其法简便,其效亦显。现不揣浅陋,以求正于同道。1 郁生诸病顺气为先《丹溪心法·六郁》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证治汇补·郁证》云:“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顺气之法,首责于肝,肝失条达,气失疏泄,治以  相似文献   

12.
明代医家戴思恭基于丹溪“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的理论,结合临证经验,对郁证作了深刻的论述。首先,提出郁证的病机重点在于传化失常,诸郁证以中焦致郁居多;其次,对六类郁证的脉症作了透彻的辨析;再次,指出治郁之法有中外四气之异,用药宜升降兼施。这对目前见郁疏肝,率以柴胡、逍造散辈通冶之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经》云:“百病皆生于气”。朱丹溪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如精神抑郁,情志失调,致使气机郁滞,日久不愈,由气及血,变生多端,可引起多种病症,其中失眠一症便是。盖心主神明,肝主疏泄,两者关系密切。在生理上...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惹综合征从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瑞 《河南中医》2002,22(1):43
肠易激惹综合征是胃肠道常见的功能性疾病 ,近年来笔者从中医角度分析其病因病机 ,从郁辨证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兹将笔者的临床体会浅谈于下。1 郁为肠易激惹综合征的重要病机笔者在临床中常见肠易激惹综合征的患者同时有程度不一的精神症状。如精神抑郁 ,情绪不宁 ,多疑易惊 ,失眠健忘 ,注意力不易集中 ,易怒悲观等。与中医所言之郁病类似。询及病史 ,亦多有过度劳神、所愿不遂、思虑过度、家事不和、人际关系紧张等情况。明代医家祖沛指出 :“气血冲和 ,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患者由于七情刺激 ,郁而不…  相似文献   

15.
越鞠丸为元代医家朱丹溪创立的名方,由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五味药组成,主治气、血、火、痰、湿、食六郁。《丹溪心法&#183;六郁》中谓:“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故拟越鞠丸行气解郁,气行则血行,气畅则诸郁自解。全国名老中医专家马云枝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善用越鞠丸加减治疗因郁而致失眠、头痛、眩晕、梅核气等内科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举病案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临床很多病证与郁证关系密切。如《丹溪心法·六郁》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景岳全书》载:"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关于郁证的治法,清代李用粹《证  相似文献   

17.
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兴趣减少或消失、精力减退、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情急躁易怒等为主要表现,发病率为30%~65%[1]。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初次卒中后出现抑郁症的患者容易诱发第2次卒中,发病率可达30%~50%[2]。近年来,PSD愈来愈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针灸治疗PSD因其副作用小、疗效明显,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与应用。现将针灸为主治疗PSD的概况综述如下。1发病机制卒中后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范畴[3],多因情志失调,肝之气血不能条达舒畅而致病。《医经溯回集·五郁论》云:“凡病之起也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意”,明确指出气机郁滞不通为郁症之因。《丹溪心法》提出“六郁”之说,指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强调了气血不和在郁证发病中的作用。现代中医学者对中风后抑郁症的形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认为卒中病发初期,患者由于受躯体病残的困扰,精神压抑,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肝失条达,病程日久易致虚致瘀。肝肾亏虚、精血...  相似文献   

18.
所谓六郁,属于广义郁证的范畴。是气郁、湿郁、痰郁、食郁、热郁、血郁的统称。其形成主要由于机体气、血、津液的升降出入失其常度,郁滞于脏腑、经络、肌腠、关节,致使其功能失调而发病。正如:《丹溪心法》所云:“气血充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笔者认为,在对内伤病的辨证施治中,如能抓住一个“郁”字,辨而明之,常可执简驭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丹溪心法》虽制越鞠丸,统治“六郁”。但因药单剂微,往往难收十全之效。由于气机的升降出入,直接关系到血液的运行、津液的敷布排泄、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气郁在诸郁中占主导地位,故治疗  相似文献   

19.
越鞠丸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鞠丸是朱震亨《丹溪心法》为治疗“六郁”之名方。六郁乃气郁、湿郁、痰郁、热郁、食郁、血郁也。郁者,结聚而不能发越,升降失常,气机不通,传化阻滞。朱震亨认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沸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笔者将本方加味应用于临床,常收到满意疗效,现举例报道如下。 l 慢性胃炎 患者王某,女,44岁。3年前因工作而致心情抑郁,而渐觉胃脘疼痛,于我院做胃镜,结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之后每于情志不舒而发作,证见胸膈痞闷,胃脘胀痛连肋,暖气,泛酸、纳呆,舌质淡红,苔白,脉弦分析其病因为气郁不舒,升降失职,运化失常,…  相似文献   

20.
介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王立忠教授论郁证辨治的临床经验。郁证主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发的各种疾病。如《丹溪心法·六郁》所言:"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情绪波动,失其常度,则气机郁滞,气郁日久不愈,由气及血,变生多端,由此可以引起各种疾病,如胃痛、眩晕、更年期综合征、失眠、脏躁等,多为情志抑郁,情绪不遂而致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