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付守全  余泽波  胡雪  王琦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449-2451
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用血周期、保证输血质量,是当前医院输血科信息化建设的热点.该院新设计的智能化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血液智能化管理、血液管理系统和检验科LIS及医院HIS之间的信息共享,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输血科工作效率,更好地指导临床科学合理输血,有效保障了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输血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抢救、治疗手段。血液及其制品的管理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是保证血液质量、提高医疗用血效率、促进输血事业和科研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关键。医院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如何履行好职能,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科学、合理、有效,已成为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各医疗机构输血科是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血站把好血液质量关并不能完全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各级供血库的建设、人员资质、设备仪器、输血专业技术能力等均能影响患者的输血安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做出了具体规定。本文对本地区供血库(输血科)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就血站对供血库(输血科)的输血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红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44-2645
目的探讨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严格遵循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内、外科输血指南)要求,对该院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临床输血患者进行电子交叉配血。结果经过电子交叉配血接受输血的患者无一例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从而提高了输血安全性,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结论电子交叉配血适用于临床输血,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从安全输血探讨医院输血科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院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如何履行好职能,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科学、合理、有效,已成为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体会如下。1建立独立输血科,提高管理水平原来血库属检验科的一税分,值班人员轮岗工作,技术不娴熟,  相似文献   

6.
输血是临床上救治患者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为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2012年卫生部以部长令的方式下发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输血科必须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输血无小事,我国在输血领域的矛盾日益突显,大医院的“血荒”和基层医院的“血液过期报废”,全国各级医院不断增加的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使输血界倍受各方观注,因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化管理临床输血,保证输血安全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院临床输血管理中输血科的作用,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抽取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临床用血成分比例、输血申请情况以及输血不良事件回报情况等资料,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输血科在加大医院临床输血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力度后,与2014年相比,不规范、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与输血申请单明显减少,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概率逐渐下降,且回报率高达100%。结论加强输血科的用血管理,不仅能够有效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与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输血科是医院病区内各临床科室用血的供应中心,负责血液储备、保存,交叉配血的安全保障管理工作。医护人员由于职业性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是获得性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感染的高危人群。其工作职能决定了发生医源性感染危险存在于工作过程中。认真落实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职业防护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海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南海区医疗临床用血管理的现状.方法 以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2000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南海区医疗机构输血科或血库,储血室要求(试行)>为依据,对全区22家医疗用血单位的输血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22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如仪器设备、输血前检查、输血四项文书的规范等问题.结论 各相关部门应对临床输血管理引起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我院停止了采血,一律使用地方血站供应的全血及血液成分。输血科的主要职责是严格输血前的检验,交叉配血,确保用血安全。现将我院5年来的临床输血和推广成分输血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在输血科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促进输血科对血制品的管理,提高用血过程的安全性,满足医院管理要求.方法 运用Microsoft技术,开发血制品管理系统应用于输血科备管理中.结论 在应用当中,系统实现血库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方便了输血科以及各部门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安全用血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输血前室内质量控制方法,规范输血管理确保输血安全。方法每天在交叉配血前用标准血清测定反定型用的标准红细胞上的抗原性,结果出现强凝集说明标准血清的抗体效价、标准红细胞上的抗原性达到标准;用抗RH(D)抗体阳性的红细胞检测抗RH(D)试剂抗体效价。结果从2007年1月到2008年12月的两年时间里输血科共完成18954人次的交叉配血实验,未出现交叉配血差错,确保了临床输血的安全。结论建立输血前室内质量控制方法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输血科工作中常见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方法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总结。结果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会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论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保证用血、贮血、配血的安全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维护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14.
周梨  朱波  罗媛 《中国医药科学》2011,(18):131-132
输血治疗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因此,保障临床用血的科学、合理、及时、安全、有效是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岳挺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127-128
本文对输血科的建设和安全输血管理进行综合的分析,以充分认识到输血科的重要性,加强基础设备的投入,完善相关仪器的构建,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加大法规的学习,健全输血科管理队伍,制定全面合理的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操作流程,全面掌控血液的质量,加强对血液的细致管理,使输血科的建设和安全输血达到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输血科工作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输血科工作中常见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总结。结果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会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论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保证用血、贮血、配血的安全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维护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17.
输血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安全血液和安全输血,涉及到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无偿献血人群等方面,覆盖了从献血者招募、血液采集、检测、制备、储存、运输以及血液的配型、输注、疗效观察整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卫生行政部门规范临床输血管理,强化对血站和医疗机构血液监管;采供血机构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提高无偿献血服务水平,着力建设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建立和实施覆盖采供血和相关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血液质量和足量供应;医疗机构切实做到科学合理有效用血,培训输血相关人员,提高输血风险意识,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安全、有效、节约用血。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和医院共同努力,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建立长效输血安全机制,提高血液质量和输血技术,确保血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方法:对54例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自体采血,全面观察自体采血的优、缺点。结果:54例患者在术中均回输自体血,治疗效果良好,无不良反应。结论:自体输血操作符合安全用血、科学用血和合理用血的原则,而且做到了开源节流,增加了血液的供应,扩大了血液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血制品储存温度及输血时限的控制管理,探讨单次或分批次配发血制品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1012份临床输血病历,将配发血制品分为两种形式,单次配发组(对照组)和分批次配发组(实验组),对照组多发往手术中用血,实验组为发往病房内治疗用血,通过统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液报废率,探讨单次或分批次配发血制品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结果总发放血制品1386次,其中,输血不良反应25例,单次配发血占总发血次数的27%,分批次配发血占总发血次数的73%;单次配发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占总输血不良反应72%,分批次配发血后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占总不良反应的28%。结论分批次配发血制品可在输血贮存时间及输注时限控制管理上,大大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的降低了因输血不良反应而导致的血液报废率,保证了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作用,以保证医院科学合理的用血。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临床用血量、用血成分的比例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两年来,我院临床成分用血比例不断增加,成分用血使用率基本接近100%,全血用量明显下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010年11月的0.75%降至2012年9月的0.42%;不合格血标本数及输血申请单数也逐渐减少。结论加强输血科对临床用血的管理,及时掌握医院临床用血状况和规律,积极推广成分用血,严格执行用血标准制度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用血措施,对提高临床用血质量和保证输血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