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生儿是脑电图(EEG)临床应用最主要的领域之一,但在记录和诊断方面均具有相当的难度。为探讨新生儿视频脑电图监测的要点,以提高监测质量,总结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华西第二医院门诊或住院诊治的178例新生儿视频脑电监测及其结果,发现新生儿脑电图伪差种类多,心电伪差占比重,发作不典型,动作微小,有电-临床分离现象;视频脑电监测时间较长,医生往往不能在现场持续观察、记录。配备脑电专职技术人员以实时观察、记录患儿活动、动作及同期EEG的情况,识别伪差,以确保患儿安全和脑电质量,协助医生判读发作期脑电,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脑电图(EEG)领域,确定某一特定的脑电波形是由距哪个电极最近的部位发生的[1],称为定位(localization)。也就是说,如果在某一探查电极记录到被认为是最具有定位意义的波形,那么该电极部位即可作为EEG定位的判定标志。狭义上的定位,一般是指对脑电的异常波形(例如慢波、棘波等)出现部位的确定,也包括正常时应该出现的波形(例如α波、β波等)显示病理改变部位的确定。从EEG记录法的原理上看,进行脑电描记至少需要两个电极,通过把其中的一个电极连接到EEG仪放大器的输入端G1,而另一个电极连接到输入端G2,这样两电极间显示的电位差(即从…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与脑电图、脑电地形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7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脑电图(EEG)及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结果显示:偏头痛患者BEAM总阳性率为66%,EEG总阳性率为30%,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在偏头痛诊断价值方面,BEAM明显优于EEG,并发现在异常脑电波形中,典型偏头痛与普通型偏头痛也有明显波形差异。  相似文献   

4.
生物电信号通常指脑电(EEG)、心电(ECG)、肌电(EMG),视网膜流图(ERG)以及各种诱发电位等电信号。其种类繁多,波形频率各异,因此,对这些信采的收集与分析方法也不相同。本文介绍几种用电子计算机收集和处理生物电信号的方法,其中包括:电平采样、幅度采样和波形采样等。  相似文献   

5.
由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信号非常微弱,常常淹没在自发脑电(EEG)等强噪声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降噪方法才能正确提取到FVEP波形。本文根据FVEP的频率特征,利用平均叠加方法与多分辨率小波变换结合,有效地去除了自发EEG噪声信号,有效提取了FVEP波形,通过提取的FVEP波形中的N2波对应的波峰潜伏期与颅内压(ICP)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实现了ICP的无创检测。  相似文献   

6.
脑地地形图(brain atlas,BA)又称脑电活动地形图(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BEAM)或称脑等电位图(EEG isopotential mapping)、脑电分布图(EEG topography)等,在国外还有以下名称:brain mapping;EEG imaging;brain electromagnetie topography;EEG mapping等,国内还有称:脑电定量图”的。其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电地形图(BEAM)、脑诱发电位(BEP)和脑“Holter”是当前脑电生理临床检查的三种重要手段,为上述目的又发展了一系列科学仪器,并被世界各地同行迅速接纳.下面对这三种仪器作一简介. 一、脑电地形图仪来自不同记录通道的脑电图(EEG)信号经A/D变换数字化后,利用计算机对不同记录通道的数值作频域分析、时域分析、统计分析及对特殊波形处理后,转换为不同等级的灰阶,再以不同的彩色作脑电地形图(BEAM)显示在一个椭圆的平面上,此即二维脑电地形图.  相似文献   

8.
脑电棘波的神经网络的检测研究1引言EEG波形出现棘波通常意味着脑功能的某种异常,棘波的极性和幅值提供了异常的部位和程度的信息.EEG棘波检测系统常被用在癫痫监护中心,用以检测预报那些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无效的癫痫病人的病情.据估计,目前仅美国此类病人就超过20万...  相似文献   

9.
脑电地形图(Brain Atlas,BA),又名脑电活动地形图(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Mapping,BEAM),或称脑电位图(EEGIsopotential Mapping),或称脑电分布图(EEG Topography)等,在国外还有以下名称:Brain Mapping,或EEG imaging,或Brainelectromagnetic topography,或称EEG Map-ping等等。其是继CT和MRI之后,又一成像技术的重大发展,是基于电子计算机分析脑生物电的一种新的诊断技术,是80年代一项具有国际水平的临床医学、电子工程学和  相似文献   

10.
脑电活动地形图(BEAM)简称脑电地形图是目前研究脑功能改变的一种无创伤性、形象直观的检测方法。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国内已有多个厂家生产多种脑电地形图仪供临床应用。除有些厂家有一体化BEAM仪及无笔描记脑电波采集器外大多数需与EEG仪联机使用。BEAM仪是从EEG仪的输出插口取得脑电信号,经电子计算机二次处理后成BEAM。EEG仪各  相似文献   

11.
脑电地形图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治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电地形图(Brain Atlas,BA),又名脑电活动地形图(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BEAM),或称脑电位图(EEG Isopotential Mapping),或称脑电分布图(EEG Topography)等,在国外还有以下名称:Brain Mapping或EEGimaging.或Brain electromagnetic topography或称EEG Mapping等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长时程监测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在我院高危儿室住院的52例HIE的患儿进行12~24 h的EEG监测,将其脑电信息储存,采用(日)福山幸夫"新生儿异常EEG"诊断标准进行回放分析。并随访35例患儿,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52例患儿中,35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背景脑电活动降低,异常率占67%,且临床为中、重型HIE患儿的EEG异常率(100%),明显高于轻型HIE患儿的异常率(39%)(P<0.01)。EEG表现为中、高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者,留有后遗症的几率(8/24,33%)高于轻型EEG背景活动降低者的几率(2/28,7%)(P<0.05)。在出生>1周后的新生儿。EEG仍表现为中、高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的患儿,留有癫癎、脑瘫的几率(11例均有后遗症)明显高于出生后1周内背景脑电活动降低患儿的几率(4/13,31%) (P<0.01)。结论:EEG表现为轻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者,预后良好,中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者预后不良,高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者预后极差。因此长时程脑电监测对新生儿HIE诊断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脑电活动地形图(Brain ElectricalActivity Mapping,BEAM)或称脑电地形图(EEG Cartography)、脑电分布图(EEG Topography),是八十年代一项具有国际水平的新技术,是电子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临床医学相交叉而综合的新兴项目,是生物医学工程学和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Coppole认为BEAM有三个用途:  相似文献   

14.
对114例癫痫患者的耳垂单极导联和蝶骨电极导联脑电图(EEG)作了研究,其中6例确定为颞叶底面病变者作了三维脑电地形图脑底显示的初步探讨。64例单极导联出现正相尖波者蝶骨电极均记录到发作波(100%)。无正相尖波50例,蝶骨电极记录无异常。本组资料显示EEG检查有典型发作波形者,蝶骨电极检查阳性率远高于正常者。作者认为单极导联有正相尖波是作蝶骨电极检查的指征,三维脑电地形图检查,能显示脑底电位变化,获取直观形象的图形,它提供了一个新的成像手段,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脑电分析在认知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脑电分析来认识脑的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手段。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研究的逐渐升温,将脑电信号分析应用于认知研究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在对脑电信号处理方法以及认知研究现状等综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脑电分析在认知研究中进展状况。文章指出由于EEG良好的时间分辨率等特性,深入研究EEG对于了解认知和思维过程、揭示大脑工作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脑电活动地形图(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 BEAM)或称脑电地形图(EEG Mapping),是八十年代一项具有国际水平的新技术。这种新颖的电生理技术,特别在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方面,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我院自1992年4月对100例不同类型病人的脑电信号加以采集处理,并将其EEG和BEAM的图像作对比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内出血急性期(72 h内)脑电图(EEG)的改变规律,并分析脑电活动改变与临床各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对发病后72 h内进行床旁EEG检查的51例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的EE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EEG的总异常率为98%,EEG改变与出血量、出血部位、病情轻重、预后等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EEG对早期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的定位、定侧、病情及预后评估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暴发-抑制脑电图(EEG)是深度麻醉状态下EEG活动受到严重抑制的表现。为定量研究暴发-抑制波形特征与麻醉剂浓度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暴发-抑制比、暴发频率、暴发幅度和抑制幅度4个时域指标,分析大鼠麻醉模型在不同异氟烷浓度下的EEG特征。结果表明,暴发-抑制脑电的4个指标均随异氟烷浓度的改变而变化:异氟烷浓度越大,暴发-抑制比和暴发幅度越大,暴发频率和抑制幅度越小。暴发-抑制比可快速反映异氟烷浓度的变化,且个体间一致性高,有潜力作为深度麻醉状态下暴发-抑制EEG较理想的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经颅磁刺激诱发电位的采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颅磁刺激(TMS)与脑电(EEG)采集系统结合进行TMS诱发电位分析是一种有效地揭示脑功能的方法。TMS诱发电位分析目前使用的主要方法有:直接波形分析、频谱分析、全局平均场幅度(GMFA)方法、最小范数估计(MNE)等。TMS诱发电位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现阶段主要应用在分析TMS对大脑的影响、探索大脑功能、研究神经连接以及分析神经类药物的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脑电癫痫特征波的自动提取对于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一种时频分析与Jensen函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棘波检测,然后提取出棘波的波形特征,并通过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进一步的判决,从而降低棘波检测的误检率。在对真实的癫痫脑电信号(EEG)的仿真实验中,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