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理健康促进与心理干预对职业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职业人员28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443例和对照组1435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心理干预;干预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心理健康促进与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D90)、压力自评量表(SSQ53)和效果评估调查问卷对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评,并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心理健康、心理压力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心理健康者、压力适中者所占比例非常显著高于心理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P〈0.01),心理亚健康、中度压力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心理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心理压力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效果评估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职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意识、心理健康水平、压力自我疏导能力、工作满意度、快乐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率达62.4%~78.8%。结论:心理健康促进与心理干预可显著提升职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对官兵心身及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官兵心身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2 300例官兵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对干预前后官兵采用标准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和中国心身健康量表(CPSHS)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干预后,官兵 CMMHS 及 CPSHS 各因子分值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系统的心理干预可提高官兵心身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1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的特点 1.1基层心理健康水平测评是群体性测评除平时个别官兵进行心理咨询时需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外,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测评一般为群体性测评。在进行群体性测评时,由于各种原因个别官兵不愿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特别是人格的测评,测评结果往往与被测者的动机有关。在不同条件下,个别官兵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尽量向好的方向回答或向不好的方向回答,使测评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4.
王丽杰  隋友乐  于军  严进 《人民军医》2007,50(5):257-257,261
目的:了解团体心理咨询技术对提高维和部队官兵心理应对能力的影响程度.方法:在团体心理咨询后,分别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心理测查.结果:团体心理咨询使调查对象的积极心理应对能力显著提高(P<0.01),消极应对能力显著降低(P<0.01).结论:团体心理咨询后,维和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及军事训练伤(军训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部新兵2157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观察组)1142例和对照组1015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卫生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卫生教育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心理干预前后两组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评,并对军训伤发生率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前,28.6%的新兵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轻度心理障碍75.0%,中度心理障碍18.0%,重度心理障碍7.0%。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CL-90各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除人际关系敏感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外,SCL-90其他各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3个月后的分值(P<0.05,P<0.01)。心理干预后,观察组第3个月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和器官损伤的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第1个月(P<0.01),同样非常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对照组除第3个月骨关节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第1个月外,软组织损伤和器官损伤发生率第1、3个月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新训期间部分新兵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心理干预可提高新兵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降低军训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更有针对性地对某海域岛礁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某海域某岛礁不同专业官兵的心理健康和睡眠情况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研究分析,首次对不同专业的岛礁官兵分组进行心理健康和睡眠情况评估。结果:调查官兵中,共106名心理亚健康,占总调查人数的23.77%,其中各专业心理亚...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了解基层部队官兵心理状况及心理压力。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基层部队官兵心理状况及心理压力调查问卷》,对某部1102例官兵进行调查。结果:85.8%官兵与人相处轻松愉快,84.5%官兵可以应付工作压力,82.7%官兵对未来充满信心,78.4%官兵知道愤怒、抑郁等情绪会影响健康,72.6%官兵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感到满意,69.2%官兵可以轻松表达情感。军官、士官和义务兵在知道愤怒、焦虑情绪有害、可以轻松表达情感方面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军官、士官和义务兵在对心理服务和政治思想工作的认同性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43.5%官兵心理压力来自日常工作,士官、义务兵与军官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29.0%官兵压力来源于家庭困难,军官、士官与义务兵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31.7%官兵压力来自部队管理,军官、士官和义务兵间差异不显著(P>0.05)。68.2%官兵有心理压力和思想困惑时找朋友倾诉,25.8%找父母倾诉,13.3%分别找领导及心理医师倾诉;义务兵向父母和领导倾诉的比例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军官和士官(P<0.05,P<0.01)。结论:应改善基层部队官兵生活条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官兵宣泄心理压力,切实提高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边防海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系统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边防海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探讨通过系统心理干预对提高边防海岛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意义。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边防海岛官兵进行心理测试,以此作为心理健康指标,与军队常模比较;以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方法对边防海岛官兵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并分别做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组内比较。结果干预前边防海岛官兵SCL-90除人际关系和抑郁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干预后,实验组官兵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阳性项目均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边防海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系统心理干预对提高边防海岛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海军陆战部队官兵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陆战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白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海军某陆战部队官兵284例进行心理评估,并与军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陆战部队官兵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并多采取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结论:特殊作业环境对陆战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一定影响。应采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等措施,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参加军事演习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参加军事演习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CSQ)对某部参加军事演习官兵134例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除总分、总均分、强迫症状、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外,参加军事演习官兵SCL-90各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或P〈0.01);CSQ求助因子分值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退避因子分值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积极应付方式与SCL-90各因子分值呈负相关趋势,消极应付方式与SCL-90各因子分值呈正相关趋势。结论:参加军事演习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应对参加军事演习官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某导弹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某导弹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的作用。方法:以集体授课、团体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等方法对观察组136名官兵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官兵进行心理测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后,官兵多项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躯体化、强迫症状和偏执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地方常模,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地方常模。结论:心理干预对导弹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陶颖 《人民军医》2011,(8):661-663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海勤官兵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海勤官兵488例进行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测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海勤官兵睡眠好128例,占26.2%;睡眠一般294例,占60.2%;睡眠差66例,占13.6%。睡眠好的海勤官兵SCL-9...  相似文献   

13.
陶甲林  康辉  张旭  王璐  陈刚 《人民军医》2010,(10):727-728
目的:调查了解高寒边防地区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量表(CSQ)对高寒边防地区官兵513例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并与内地官兵和中国军人男性常模比较。结果:高寒边防地区官兵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内地官兵(P〈0.05);SCL-90总分、躯体化、焦虑、敌对及恐怖因子分值显著高于中国军人男性常模(P〈0.05);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内地官兵(P〈0.05,P〈0.01)。结论:高寒边防地区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内地官兵和中国男性军人整体水平,应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高原地区军人心理压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殊的职业、特殊的身份,军人的心理压力一直受到普遍关注.军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这不仅需要军人有过硬的军事素质,还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而身处高寒山地艰苦地区的部队官兵,还要克服由于环境造成的更多环境压力.了解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部队提高军事训练的成效,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所以,定期对部队官兵进行心理测评,了解官兵心理状况,及时对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官兵进行心理疏导是很有必要的.在部队中,由于年龄、工作性质等因素的不同,呈现出军官、士官、义务兵三者的心理压力也有所区别.分析以往的研究,笔者发现没有针对军官、士官、义务兵分开进行的调查分析,本调查对三者进行针对性分析,希望有助于更加细致地了解官兵的心理状态,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5.
当前心理咨询工作已走进基层部队,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何使这项工作在保持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确保部队战斗力和安全稳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各级领导和心理咨询工作都在探索的问题。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心理医师在心理咨询工作中角色定位得正确与否,是能否搞好心理咨询、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实践告诉我们,心理医师应该给心理求助树立4个形象:  相似文献   

16.
袁北方  娄海滨 《人民军医》2002,45(8):486-487
20 0 1年初 ,驻杭州 730 2 1部队卫生科连续有部队心理卫生方面的论文投本刊。为了解该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情况 ,本刊主编利用出差机会对卫生科进行了采访 ,并走访了该部炮团卫生队 ,发现该团建立了心理卫生工作组织管理网络 ,卫生队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电话 ,并制订了针对性强 ,对象明确的“2 0 0 1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计划” ;该团政治处还编写了列入内部移交的《心理保健手册》。以上足见该部对落实江泽民主席关于“要重视青年战士心理特点研究”的指示 ,贯彻执行全军政工会议关于“解决官兵现实思想问题 ,要在分清是非、提高认识的同时 ,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 ,培养官兵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决定的重视程度。该部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 ,相辅相成 ,有效地解决部分官兵心理障碍问题 ,连续数年精神病年发病率一直控制在 1‰以下。该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值得有关卫生人员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汪瑞  陶雨 《人民军医》2010,(10):729-730
目的:调查了解高原不同岗位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问卷(BDI)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高原不同岗位官兵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结果:边防连官兵除焦虑和偏执2个因子外,SCL-90其他各因子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机务站官兵(P〈0.05,P〈0.01);敌对、偏执因子分值和总分分值显著高于兵站官兵(P〈0.05),SCL-90其他各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精神质或情绪稳定性(N)分值边防连和机务站官兵显著高于兵站官兵(P〈0.01);掩饰倾向(L)分值边防连官兵显著高于机务站和兵站官兵(P〈0.01)。结论:机务站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边防连和兵站官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了解空军某部警卫官兵突发事件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警卫官兵突发事件后1周内进行心理测评,将不同职别官兵进行分类比较,与中国新兵常模及中国军人常模对比。结果空军某部警卫官兵与死者密切接触者各项因子分值最高,其次为其他战士,最后是干部、士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干部、士官与其他战士比较,各项因子分值均无明显差异;干部、士官与密切接触的战士比较,除强迫分值外,其他因子分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与中国新兵常模比较,除恐怖、敌对因子外,其余因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除恐怖因子及总分外,其他因子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突发事件后空军某部警卫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与死者密切接触的战士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应作为心理健康关注的重点群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了解高炮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高炮部队官兵204例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和中国成年人常模比较。结果:共检查出阳性64例,阳性率31.4%,因子分值≥3分者12例;不同岗位官兵躯体化症状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他因子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业务类官兵总分、阳性项目平均分以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勤务类官兵(P<0.05,P<0.01)。高炮部队官兵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平均分值非常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SCL-90各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和中国成年人常模(P<0.01)。结论:高炮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业务类官兵阳性症状略高于保障类官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了解武警某部不同岗位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对武警某部不同岗位官兵272例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结果:消防特勤官兵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内卫特勤官兵和非特勤官兵(P<0.05,P<0.01);内卫特勤官兵SCL-90各因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