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京市浦口区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HIV/HCV/梅毒感染现况。方法 2010-2012年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每年随机选取浦口区戒毒所新羁押吸毒人群400名进行问卷调查以及HIV/HC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监测对象羁押前吸食的毒品主要为海洛因和冰毒,分别占71.1%、25.8%;注射吸毒者占46.8%,其中曾共用针具者占35.8%;发生过商业性行为者占12.8%,其中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6.3%。3年间吸毒人群主要吸食海洛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而吸食冰毒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注射吸毒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99.4%,HIV、梅毒、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3%、7.6%、47.0%。有注射吸毒史者HCV抗体阳性率(61.7%)显著高于无注射吸毒史者(33.4%)(P0.001)。结论浦口区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较低,但HCV感染率较高。注射吸毒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存在一定比例的共针行为。应继续对该人群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加大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厦门市2013年吸毒人群HIV、丙肝和梅毒感染状况,以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对辖区吸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静脉血进行HIV、丙肝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2013年共调查405人,HIV、梅毒和丙肝感染率分别为0、3.5%和65.7%。艾滋病知识综合知晓率为82.2%。毒品以海洛因为主,注射毒品为73.8%,曾共用针具为5.4%,最近1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为13.8%。结论厦门市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共用针具现象仍存在,安全套使用率不高。应加强对吸毒人群艾滋病干预力度,加大毒品危害宣传,倡导安全性行为,减少艾滋病及相关疾病在吸毒人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慈溪市社区戒毒康复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状况,为社区戒毒康复人群艾滋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7年慈溪市登记在册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毒品使用和性行为情况,检测HIV抗体和梅毒。结果共调查社区戒毒康复人员617人,其中男性528人,占85.57%;女性89人,占14.43%;年龄为16~63岁,平均(39.2±8.3)岁。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5.80%。目前仍使用毒品386人,占62.56%;以吸食冰毒为主,占55.59%。最近一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198人,占56.57%。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服务328人,占53.16%。梅毒阳性率为9.40%;未发现新发HIV感染者。结论社区戒毒康复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5.80%,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梅毒阳性率较高,需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传统和新型毒品滥用者对艾滋病相关风险的认知程度及其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情况,为制定科学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在社区和某戒毒所招募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血标本进行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检测。结果共调查毒品滥用者405人,其中传统毒品176人,新型毒品229人;传统毒品、新型毒品滥用者注射毒品的比例分别为81.82%和0.87%,其中共用注射器的比例分别为44.89%和0.44%。153名毒品滥用者最近一年有吸毒后性行为。新型毒品滥用者中有47.16%发生吸毒后性行为,其中52.77%的性行为对象为非婚异性;传统毒品滥用者中有25.57%发生吸毒后性行为,其中68.89%的性行为对象为配偶/固定性伴;传统、新型毒品滥用者最近1次吸毒后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26.67%和3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新型毒品滥用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阳性率分别为6.25%和1.31%,HCV阳性率分别为52.27%和1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梅毒阳性率分别为7.39%和6.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要继续加强对传统毒品滥用人群的干预,大力降低注射毒品和共用针具吸毒的比例。同时重视新型毒品滥用人群,加强新型毒品与艾滋病危害宣传,改变危险行为,遏制HIV等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桐乡市社区矫正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及丙型肝炎(HCV)的感染状况,为相关部门开展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社区矫正办社区戒毒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测HIV、梅毒、HCV感染状况。结果社区吸毒者主要以男性为主,占65.69%,年龄段集中在20岁~29岁,首次吸毒年龄中位数为23岁,以"好奇心驱使,想试一试,尝新鲜"居多数,占73.53%。最近一年毒品使用以新型毒品冰毒为主,占94.12%。梅毒和HCV感染率分别为3.92%和2.94%。且新型毒品吸食者中性别、首次吸毒的年龄、与家庭成员关系3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矫正人群首次吸毒年轻化,且好奇心占主导因素,梅毒及丙型肝炎感染率高,应针对性加强对社区矫正吸毒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在农村地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肇庆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现状和HIV、HCV及梅毒感染状况,为吸毒人群艾滋病行为干预工作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要求,采取监测期内连续抽样的方法对2010-2011年肇庆市劳教所被监管人员进行HIV监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行为学等相关信息,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2010-2011年肇庆市劳教所共监测被监管人员715人。其中,男性703人,女性12人;HIV感染率为2.1%,梅毒感染率为6.3%,HCV感染率为62.7%;是否静脉注射毒品者HIV、HCV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行为方式者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吸毒人群是HIV、HCV和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降低吸毒人群传染性疾病的的感染率,遏制HIV在吸毒人群中传播。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掌握社区新型毒品滥用人群HIV、HCV及性病感染现况,分析感染影响因素,为社区新型毒品滥用人群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对社区443名新型毒品滥用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HIV、HCV、梅毒感染状况,按新型毒品单独使用、混合使用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用组、混用组HIV感染率分别为1.92%、7.63%,HCV感染率分别为6.82%、50.38%,HIV/HC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0%、7.63%,梅毒及其他性病感染率分别为3.52%、3.02%。2组之间HIV、HCV、HIV/HCV合并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年龄、性别、初次吸毒年龄、混用传统毒品海洛因是社区新型毒品滥用人群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初次吸毒年龄、月收入高低,是否混用海洛因是社区新型毒品滥用人群感染HCV的危险因素;性别、月收入、多数人一起吸毒、与性伴及朋友一起吸毒,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是感染性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新型毒品滥用者HIV、HCV及性病的感染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同时混合使用传统毒品是遏制社区新型毒品滥用人群HIV、HCV流行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佛山市顺德区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在顺德区强制戒毒所戒毒的1200名吸毒人员采用统一的监测问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抽血进行血清学(HIV、梅毒、丙肝)监测。结果 2009—2011年共调查1200名吸毒者,HIV抗体阳性率0.75%,梅毒抗体阳性率3.00%,丙肝抗体阳性率67.50%。吸毒人群以男性为主,占96.33%(1156/1200),平均年龄35.16(35.16±6.795)岁,以20~45岁年龄段为主,占92.25%(1107/1200)。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维持在85%以上水平。吸毒方式以注射吸毒为主,占63.25%,共用注射器率上升趋势不明显(χ2值=5.686,P>0.05)。2010—2011年吸食新型毒品的比率达10%以上,吸食率较高。商业性行为发生率较平稳(χ2值=2.126,P>0.05),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χ2值=1.744,P>0.05)。结论佛山市顺德区对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及行为干预是有效的,吸毒人群HIV感染率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共用注射器吸毒率上升趋势不明显,但仍存在艾滋病传播的相关危险行为,如安全套使用率低,新型毒品流行迅速,需引起更多关注,对此类人群应继续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以遏制艾滋病在此类人群中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厦门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感染及其相关高危行为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0—2012年MSM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相关资料。通过“滚雪球方式”招募MSM者,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并采血进行HIV、丙肝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按“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标准,2010—2012年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2.9%、87.8%和92.6%,最近1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从27.7%增至63.4%。3年HIV感染率分别为7.1%、3.5%和6.2%,梅毒感染率12.3%、6.5%和8.8%,丙肝感染率1.3%、0.2%和2.4%。结论 MSM人群艾滋病知识未见显著提高,但最近1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有显著提高。今后需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宣教,进一步提高防治实效。  相似文献   

10.
了解三亚市高校学生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为对相应人群采取有效健康教育和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对三亚市128名高校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和丙肝抗体检测.结果 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7.5%;最近6个月内有过同性肛交性行为者占64.8%,最近1次同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61.7%;存在商业性行为、吸毒行为及异性性行为;HIV感染率为1.6%,梅毒阳性率为5.5%.结论 三亚市高校学生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存在知识一行为分离现象无保护高危性行为较为普遍,梅毒感染率高,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应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控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吸毒人员艾滋病、梅毒和丙肝感染情况,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吸毒、性行为状况,评估社区吸毒人员艾滋病防治效果。方法由镇(街道)禁毒社工对社区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2009年、2012年分别调查290人、283人,未检出HIV感染者;梅毒RPR阳性率分别为2.41%、3.18%:丙肝阳性率分别为27.93%、29.79%;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3.79%、89.75%。2009年、2012年调查对象主要使用海洛因、冰毒和摇头丸等毒品,曾注射过毒品的比例分别为42.76%、43.82%,其中与别人共用过针具的比例分别为5.65%、6.90%。最近一个月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32.76%、43.82%;最后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46.32%、50.81%:最近一年曾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2.07%、5.3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知识得分越低,曾注射吸毒的比例越高;年龄越大,安全套使用率越低。结论嘉定区吸毒人员梅毒、丙肝感染率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存在注射吸毒、共用注射器及不安全性行为等危险因素。应采取降低吸毒危害和经性传播的综合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武威市吸毒人群艾滋病、丙肝、梅毒感染状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现状,为武威市制订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对2010年武威市戒毒所及社区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调查。结果共调查合格问卷460份,其中HIV阳性率为0.40%,HCV阳性率为4.30%,梅毒阳性率为4.60%。结论应大力推广100%安全套使用,进一步加大干预覆盖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为干预,降低其危险行为,切断吸毒人群在我市艾滋病传播中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生物学现状,为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社区内采用滚雪球方法招募吸毒人员400名,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逐一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作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400名吸毒人员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5%;当前使用的主要毒品为海洛因,占91.25%,静脉注射吸毒占65.75%,最近1个月与他人共用针具的比例为0.76%;最近1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38.36%;最近1次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52.94%;最近1年接受艾滋病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为95%;HIV抗体阳性率为1.25%,HCV抗体阳性率为67.25%,梅毒抗体阳性率为3.50%。结论绵阳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HIV抗体阳性率和注射毒品共用针具的比例低,但安全套使用率仍低,高危行为依然存在,需要继续加强各项干预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深圳市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HIV和梅毒的感染现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深圳市3所高校共3 577名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调查,同时采集指尖血检测HIV、梅毒抗体情况.结果 深圳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8.62%.大学男生总体知晓率为92.09%,高于女生;医学生的总体知晓率为93.64%,高于非医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470和6.799,P均<0.01).HIV、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7%、0.06%.结论 深圳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且HIV、梅毒已在该群体中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云南省瑞丽市缅甸籍与中国籍吸毒人员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梅毒(syphilis)感染情况、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毒品使用情况、相关行为态度和预防艾滋病服务覆盖情况。方法对吸毒人群哨点监测点825名新入所吸毒人员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并采血,同时检测抗-HIV抗体、抗-HCV抗体和梅毒抗体。结果抗-HIV、抗-HCV及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3.8%,18.1%和2.4%。其中,缅甸籍吸毒人员抗-HIV、抗-HCV及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6.4%,17.0%和4.1%。传播途径知晓率及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Special Session on HIV/AIDS,UNGASS)指标知晓率分别为68.6%和35.9%,注射吸毒率与共用针具使用率分别为13.8%和34.3%,最近一次与配偶或同居者及与商业性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12.1%和63.6%;中国籍吸毒人员抗-HIV、抗-HCV及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0.1%,19.5%和0.0%,传播途径知晓率及UNGASS指标知晓率分别为88.5%和65.7%,注射吸毒率与共用针具使用率分别为18.6%和27.0%。最近一次与配偶或同居者及与商业性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13.3%和51.4%。结论此次调查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比全国注射吸毒人群高。应继续加强干预工作,以防止艾滋病、丙肝、梅毒的进一步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无锡市吸毒人群国家级哨点吸毒者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为在该人群中开展监测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2010-2012年新进入戒毒所的1158名吸毒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抽取血样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实验室检测。结果l158名吸毒者的HIV感染率为0.35%(4/1158),梅毒感染率为9.93%(115/1158),HCV感染率为55.87%(647/1158)。吸毒者中注射吸毒比例为50.35%(583/1158),其中有88.34%(515/583)与他人共用针具。共用注射器吸毒者HIV、HCV感染率与其他吸毒者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最近一年有过商业性行为的占28.07%(325/1158),商业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的占31.38%(102/325)。结论无锡市吸毒者HIV感染率较低,但梅毒和HCV感染率较高,共用注射器吸毒是HIV和HCV感染的高危因素,不安全的性行为增加了HIV、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机会,应对吸毒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天津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与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4~6月,对天津市戒毒所在押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HIV、梅毒和HCV抗体。[结果]合计调查400人,年龄16~54岁,其中16~30岁占40.25%,45~54岁占47.00%;初中文化占46.00%;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6.50%。400名吸毒人员中,注射吸毒者占75.50%;最近1个月有性行为的89人中,最近一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14人。检测400人,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25%;HC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3.25%;梅毒阳性检出率为1.25%。不同年龄、不同籍贯、不同文化程度、最近1个月是否有性行为者的H I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籍贯、不同吸毒方式、最近1个月是否有性行为者的HC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山市吸毒者的危险行为及HIV、梅毒感染状况。方法 1999~2003年对中山市强制戒毒所的所有吸毒者进行血清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并对其中部分吸毒者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2047名吸毒者以青年男性、流动人口、无业者居多,文化程度偏低,艾滋病相关知识正确回答率在48.27%~79.04%之间;静脉吸毒占55.30%,其中共用针具占58.07%:曾有过非婚性行为者占35.66%(730/2047),近半年有非婚性行为者占18.22%(133/730);安全套每次使用占12.19%(89/730),从来不用占51.10%(373/730)。共检测11759名吸毒者,检出HIV抗体阳性574例,阳性率为4.88%;梅毒抗体阳性683例,阳性率为5.81%;同时感染HIV和梅毒16例,感染率为0.14%。结论 中山市吸毒人群HIV和梅毒感染虽属低流行,但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防止HIV在该人群中以及从该人群向其他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中传播。  相似文献   

19.
徐素珍  孙东玲 《职业与健康》2009,25(14):1501-1503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吸毒人群感染HCV、HIV和梅毒的行为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HCV、HIV和梅毒在这类人群中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指南及方案》(试行)中的吸毒者监测登记表对调查对象(连云港市强制戒毒所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个人访谈和收集相关资料,输入Epidata 3.0数据库进行分析,抽取检测对象静脉血检测HCV、HIV和梅毒抗体。结果168例戒毒人员中HCV的感染率为16.67%(28/168),注射吸毒者HCV的阳性率(32.86%)高于非注射吸毒HCV的阳性率(5.10%);注射吸毒人员中,共用注射器或针头的吸毒者HCV的感染率(68.97%)高于非共用注射器或针头的吸毒者HCV的感染率(7.32%)。吸毒人员在20~39岁这个年龄段HCV的感染率最高。吸毒人员中HIV阳性数为0,检测出梅毒阳性者4例,阳性率为2.38%。结论连云港市强制戒毒人员HC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因此,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同时开展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以降低HCV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扩散,控制HCV等血源性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