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赴青藏高原执行卫勤保障任务的医务人员生理变化特点及发病情况。方法对不同海拔、进驻方式及习服阶段医务人员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医务人员的血压随海拔的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在海拔2000 m以内人员舒张压无显著变化,海拔3000 m以上舒张压显著升高;平原及海拔1000~2000 m、3000~3670m、4400 m人员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心率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加快,2000 m以下、3000 m、3670m、4400 m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血氧饱和度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1000 m以下、2000 m、3000 m、3670m、4400 m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铁路输送和摩托化机动两种进驻方式间医务人员血压、心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进驻方式的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赴藏医务人员入驻2周内以急性高原反应(71.97%)和上呼吸道感染(28.79%)发病为主,入驻2周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1.51%),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6.28%)。结论医务人员在高原执行卫勤保障任务时,其生理变化特点和发病情况与进驻高原的海拔、进驻方式和驻训时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原轻便折叠加压舱对急进高海拔地区(海拔4 430 m)人员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影响,进而分析该加压舱对改善急性高原病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记录急进高原的20名官兵在平原(海拔480 m)、进入高原后(海拔4 430 m)进舱前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及入舱后15 min、30 min、1h和出舱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比较3组的差异.结果:官兵急进高原后血氧饱和度、心率与平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压高于平原;进入高压舱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压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原轻便折叠加压舱对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效果明确,可有效改善急性高原病症状.  相似文献   

3.
研究显示,高原驻训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别于平原地区、守岛官兵和普通大学生,但有关高原驻训部队官兵的心理卫勤保障措施的研究文献很少。本文对高原驻训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影响因素和国内外部队官兵的心理卫勤保障现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我们的工作体会,探讨高原驻训部队官兵心理卫勤保障措施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部队急进高原野外生存训练卫勤保障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探讨部队急性高原地区进行野外生存训练的卫勤保障措施与对策,为部队未来大规模急进高原作战、训练的卫勤保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一是从制定卫勤保障计划入手,进行流行病学侦察和体格检查,备足特需药材;二是由普及自救互救训练,搞好部队适应性训练;三是严密组织,合理安排机动跟进保障;四是加强卫生管理,防救结合,科学指导。结果:由于高原空气稀薄,部队快速进入高原后,绝大部分官兵都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而且军官比士兵高原反应重,比例高、恢复慢;有在高原生活经历的人员反应轻,适应也较快,一般在2-3d即能基本适应3200m左右的高原环境;西北地区入伍的官兵对高原环境容易习服;久居低海拔地区的人员急进高原后,血压有轻度升高。结论:通过实践总结提出的主要对策,为部队大规模急进高原作战、训练提供了卫勤保障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驻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不同时间对人体某些指标的影响。方法对144名青年官兵在进驻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前、进驻第7天、半年、1年及返回平原半年时,分别检测身高、体质量、脉博、血压、血氧饱和度、皮褶厚度、体脂量及上臂肌围。结果官兵上高原后与上高原前比较,除身高外,其余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进驻高原半年和1年时官兵的体质量、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体脂量较进驻前分别降低7.6%和10.9%、7.1%和11.8%、15.5%和15.4%、23.4%和43.5%,脉博、舒张压分别升高29.6%和12.7%、4.6%和14.2%;下高原半年后各项指标均基本恢复到上高原前水平。结论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对进驻人员机体某些指标的影响较大,离开高原后可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6.
高原山地卫勤保障工作特点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保野外驻训官兵身体健康,提高卫生防病工作能力,做好高原作战卫勤准备。方法多次遂行部队赴高原山地担负野外驻训卫生防病保障任务,并及时总结经验。结果针对驻地高原山地卫勤保障的特点,采取了8点做法:(1)全面了解官兵健康状况;(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3)尽早开展适应性训练;(4)搞好疫情调查,严格控制传染源;(5)科学合理准备药材器材;(6)加强卫生监督管理;(7)加强责任心,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8)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由于措施得力,部队无传染病暴发流行和食物中毒发生,有效地保障了部队驻训任务的完成。结论高原山地驻训卫勤保障有其特殊要求,总结的几点体会,对部队高原山地训练、演习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部队在高原地区实战化背景下的卫勤保障能力.提高保障效能,加快战斗力提升。方法对某部高原实战化训练的卫勤保障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结果梳理出进驻高原前4项准备工作:(1)健全组织,认真制定方案、预案;(2)强化力量,加强医务人员培训;(3)提前预防,加强官兵健康教育;(4)备足药材,重点准备高原药材。同时总结出驻训期间4点具体做法:(1)扎实做好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心理卫生指导工作;(2)认真开展医疗救治和巡诊工作,建立完善的三级医疗救治体系;(3)加大环境整治监督力度,做好卫生防疫工作;(4)积极开展饮食饮水卫生安全监督。结论通过梳理和总结高原实战化训练卫勤保障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对今后做好部队进驻高原地区执行任务期间的卫勤保障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平原部队急进高原地区驻训卫勤保障的措施,为高原驻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高原驻训卫勤保障的实践经验。结果总结出开展卫勤保障工作的7项措施:(1)严格健康筛查,建立健康档案;(2)抓好高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3)合理准备物资药材;(4)认真组织适应性训练;(5)扎实开展卫生防疫;(6)积极开展日常防病工作;(7)加强心理疏导工作。通过以上措施减少和预防了严重高原疾病的发生,保障了官兵健康。结论筹划科学,准备充分,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够减少高原驻训非战斗减员,为平原地区部队急进高原驻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原环境对急进格尔木试验人员血氧血压心率影响的变化规律。方法对急进格尔木试验人员进行血氧血压心率试验观察,对比常住人员分析其变化。对初次进驻高原试验人员在不同海拔高度下以及在格尔木市区(同一海拔高度下)停留期间的血氧血压心率进行连续性观察测量,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急进高原试验人员组与常住试验场人员组之间,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人员血氧饱和度平均值为(83.50±4.35)%,与正常值(90%)相比,显著降低(P0.05)。血压达到高血压标准,高原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20%和40%;初次急进高原受试人员血氧饱和度、血压与海拔高度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r=-0.909),血压明显升高(r=-0.806)。而心率与海拔高度无明显的线性相关性(P0.05)。血氧饱和度与高原停留时间存在相关性(r=-0.676,P0.05),而血压、心率与高原停留时间无相关性。结论高原环境下海拔高度与血氧饱和度和血压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高原野外驻训期间,非高原部队与高原部队的主要病种构成,为部队高原驻训卫勤保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非高原部队(驻地海拔500 m)和高原部队(驻地海拔3000 m)在2012年7月进驻海拔4400 m的某高原野外训练场,22 d后,根据两部队驻训期间门诊登记(就诊例数分别为199和270),对发生在高原上的主要疾病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非高原部队发病率排在前3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症状、体征和某些不明确情况,合计占89.5%;高原部队前3位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合计占63.0%。结论非高原部队与高原部队高原野外驻训的主要疾病病种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前2位都是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因此应充分考虑驻训环境因素,加强高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饮食卫生监督,调整卫勤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急进高原抗震救灾官兵的心理和生理状况,为进一步探讨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玉树抗震救灾某部162名官兵,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分析,并逐一测量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 与中国军人常模相比较,救灾官兵SCL-90的躯体化、焦虑、睡眠饮食因子得分和总均分明显偏高,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得分明显偏低(P<0.05,P<0.01);与驻平原时比较,救灾官兵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快,舒张压、收缩压升高,血氧饱和度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赴高原抗震救灾对官兵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均产生明显影响,应寻找科学方法改善其身心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高原驻训部队卫生防疫保障措施,为今后开展此类卫勤保障工作提供有益借鉴。方法结合高原环境特点,总结高原驻训卫勤保障经验。结果总结出5点卫生防病措施:(1)及早开展流行病学侦察,准确掌握疾病发生特点和规律。(2)加强饮食饮水卫生、野营卫生监督指导,杜绝发病传染源。(3)全方位开展卫生防病教育和培训。(4)积极开展消杀灭工作。(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出相应思考。结论总结出的卫生防病措施和思考对今后的高原驻训卫勤保障工作是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急进高原地区卫生应急队员急性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症状发生情况及其与血氧饱和度、心率相关关系。 方法 在高原开展卫生应急演练期间,对24名卫生应急队员进行了相关指标监测,分析在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的AMS发生情况,及其与血氧饱和度、心率相关关系。 结果 急进海拔3 500 m以上高原地区开展卫生应急工作,50%(12例)的调查对象出现AMS自觉反应中的一种或以上,早晚血氧饱和度( t =0.992, P =0.332)和心率( z =1.09, P =0.2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自觉症状组别间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平均值、差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应作为急进高原人员身体状况监测的重要指标,但若依据血氧饱和度、心率等客观指标判别急进高原人员AMS状况时,需结合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呼吸困难、睡眠障碍等AMS典型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驻训高原对官兵血压的影响及对策。方法选择连续3年短期驻训高原的官兵为对象,定期测量官兵进驻高原前、后和返回平原后2个月内的血压,分年龄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驻高原和返回平原后的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增高,尤其是吸烟、血脂异常的中年人群。(2)返回平原2个月后青年人的高血压大多能恢复正常,而中年人则大多形成持续性高血压。结论高原缺氧环境及其本身吸烟嗜好、血脂异常、精神紧张可能是造成快速进入高原人员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了解高原知识、强化耐氧训练、戒烟、进驻高原前体格筛检对准备快速进入高原的人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驻训高原对官兵血压的影响及对策.方法 选择连续3年短期驻训高原的官兵为对象,定期测量官兵进驻高原前、后和返回平原后2个月内的血压,分年龄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驻高原和返回平原后的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增高,尤其是吸烟、血脂异常的中年人群.(2)返回平原2个月后青年人的高血压大多能恢复正常,而中年人则大多形成持续性高血压.结论 高原缺氧环境及其本身吸烟嗜好、血脂异常、精神紧张可能是造成快速进入高原人员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了解高原知识、强化耐氧训练、戒烟、进驻高原前体格筛检对准备快速进入高原的人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式呼吸放松训练缓解高原缺氧环境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效应,为制定部队官兵急进高原的卫生保障技术方案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模拟3 700 m及4 100 m高原环境,在模拟高原环境下由专业医师指导20名青年志愿者分别进行腹式呼吸放松训练法5~10 min。使用腹式呼吸放松法前后应用PHILIPS指夹式脉搏血氧仪(DB12型)测量受试者血氧饱和度与心率。在海拔3 700 m随机抽取武警某部急进高原的27名武警部队新兵,从受试者第1天进驻高原环境开始,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每天定时进行腹式呼吸放松法训练,连续2 d每天应用脉氧仪测量受试者使用腹式呼吸放松法前后的血氧饱和度与心率。数据统计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不同模拟海拔高度(3 700 m及4 100 m)对于心率的改变有显著主效应(F=10.553,P=0.004),对于血氧饱和度未见明显差异。低氧舱试验中腹式呼吸放松法对于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改变有显著主效应(F=10.187,5.583,P 0.05)。海拔3 700 m高原实场环境中,腹式呼吸放松法对于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改变有显著主效应(F=363.138,122.197,P 0.05)。结论腹式呼吸放松训练可以有效地缓解高原缺氧环境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有利于促进高原习服,值得进一步在部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高原训练卫生防疫保障的特点及其对策,保障官兵的身心健康和部队战斗力。方法通过对驻训地域环境的调查及借鉴往年和友邻部队高原卫生防疫实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总结出高原卫生防疫保障的主要特点及对策与措施:(1)周密部署、精心准备是做好卫生防疫保障的前提;(2)加强管理、落实制度是做好卫生防疫保障的基础;(3)紧贴任务、搞好教育是做好卫生防疫保障的重点;(4)强化责任、抓好预防是做好卫生防疫保障的关键。结论该部在整个高原驻训期间,官兵发病率明显低于友邻部队。高原驻训卫生防疫保障要着眼于主要特点、科学制订和落实相应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和探讨二炮某部快速进入高原地区卫勤保障方法,减少高原反应的发生率,确保广大官兵的健康。方法:采取伴随保障的方式,注重抓好防病措施的落实和做好各阶段卫勤保障工作,结果:确保了快速上升到海拔5000m并下撤到平原地区人员没有发生1例非战斗减员,总结出几点体会:(1)精心准备,周密组织是完成好卫勤保障的基础;(2)加强教育,落实防病措施是做好卫勤保障的重要条件;(3)分阶段做好各项卫勤保障工作是完成保障任务的主要手段。结论:只要准备充分,措施得力,二炮部队能够快速进入高原地区完成作战训练任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地导部队在沙漠戈壁地区卫生防护工作的有效做法。方法医务人员全程参与部队野外驻训,对部队实施卫勤保障,并及时总结卫生防护工作的经验。结果通过系统分析总结,提出了相应的沙漠戈壁地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对策:(1)做好先期流行病学侦察,依据实情提出预防措施和要求;(2)周密计划,做好卫生宣传教育;(3)改善生活设施,做好卫生防疫;(4)完善人员及药材器材配备,抓好门诊巡诊工作;(5)药材器材保障工作到位;(6)加强沙漠戈壁地区常见病的防治。结论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定科学严谨的卫勤保障措施,积极做好沙漠戈壁地区卫生防病工作并及时督导,才能确保官兵身体健康,保障部队顺利完成各项训练任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某部在沙漠地区驻训实践,及时总结卫勤保障经验,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结合执行驻训任务实际,总结卫勤保障的经验与体会.结果 沙漠驻训中卫勤保障要做好前期准备,包括制订针对性卫勤保障方案、做好拟驻训人员体格检查和完善卫生人员、药器材的准备;在驻训过程中,积极开展防病知识教育、严格落实卫生防疫措施和加强驻地环境卫生管理.结合沙漠驻训地域特点,提出沙漠驻训期间卫勤保障的建议.结论 只要卫生机构做好前期准备,严格执行卫勤保障方案,落实系列卫生制度,就能保证卫勤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