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中部骨折伴发眶底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伴发眶底骨折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36例面中部骨折伴发眶底骨折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136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49例行眶底手术治疗,21例有眶底骨缺损的患者采用自体骨、钛网或多孔高分子聚乙烯进行眶底重建。结果136例骨折患者的面部外形和功能显著恢复,术后未发生永久性严重并发症,仅2例出现切口局部感染,1例暂时失明,经及时治疗后痊愈。结论面中部骨折伴发眶底骨折的首选诊断方法是CT;治疗原则是恢复眶底的解剖形态和眶腔容积,还纳疝入上颌窦的眶内容物,植入修复材料重建眶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体耳甲软骨瓣应用于眶底重建,对眶底骨折引起的复视和眼球内陷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7月~2007年6月应用耳甲软骨瓣重建眶底共21例。本组患者术前均经轴位和冠状位眶部CT证实存在眶底骨折下陷,且部分眶内容物疝入上颌窦,患侧眼球突出度与健侧相差3mm以上。自患侧耳廓切取耳甲软骨瓣(保留两侧软骨膜),经下眼睑下缘切口入路,用耳甲软骨瓣修补眶底骨质缺损。术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复视和眼球内陷的治疗效果,以及供区耳廓有无畸形。结果本组21例患者术后复视消失者19例(90.5%)、明显改善者2例(9.5%);双侧眼球突出度相差≤2mm共17例(81.0%),2.1mm~3.0mm共3例(14.3%),〉3mm共1例(4.7%);无一例出现耳廓畸形和耳甲软骨瓣感染。结论对于眶底骨折伴有眶底下陷,眶内容物疝入上颌窦以及双侧眼球突度相差明显的患者,应用耳甲软骨瓣重建眶底,可显著改善复视和眼球内陷等眼功能障碍,且不会引起供区耳廓畸形。  相似文献   

3.
眶底骨折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眶底主要由上颌骨眶突即上颌突上壁构成,内侧与筛板相通,结构薄弱,当中部受到外力冲击时,易发生眶底骨折,本文对我科近年收治的95例眶底骨折进行了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4.
经眶周小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经眶周小切口复位同定颧骨复合体骨折(ZMC)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共治疗93例ZMC骨折,其中单纯经眶周(眉弓外侧和下睑缘下)小切口复位58例(62%),眶周小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复位35例(38%)。术后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观察,随访半年。结果:84例(90%)痊愈,面部畸形与眼球功能障碍完全恢复,眶周无明显瘢痕;9例(10%)明显改善。结论:ZMC骨折经眶周小切口入路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可同期进行眶底探查与眶底骨缺损重建,对复杂性骨折还需联合口内切口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5.
眶底骨折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眶底骨折是眼眶骨折最多的一种。眶底壁骨质薄弱 ,受外力打击易造成眶底骨折 ,眼内容物移位 ,往往出现较明显的眼并发症。因此对眶底骨折的早期及时治疗对眼部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 1 992年 2月至 1 999年 2月收集的 2 3例眶底骨折治疗情况的临床总结和分析。提出早期诊断、治疗的体会 ,并比较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与骨移植的具体应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3例眶底骨折中 ,男性 2 1例 ,女性 2例 ,年龄1 3~ 56岁 ,平均年龄 31 .2 3岁 ,病程长短不一。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1 4例 (占 60 .87% ) ,拳击伤 3例 ,球击伤 2例 ,…  相似文献   

6.
网状眶底修复钛板治疗眶底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网状眶底修复钛板用于治疗眶底骨折的效果。方法:本文通过对27例眶周骨折患者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固定骨折,并用网状眶底修复钛板治疗不易固定的眶底骨折,对术后效果进行跟踪观察。结果:所有患者眼球内陷和神经症状都得到了纠正,疗效满意。结论:使用眶底修复钛板或眶内侧壁修复钛板能有效恢复眶腔骨质延续性,并可以节省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少,是处理眶底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研究颧眶区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统计我科2002-03~2006-02病房收治的118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病历资料,对其中手术治疗的38例颧眶区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的颧眶区骨折患者均获得良好疗效,患者面型、咬合恢复满意,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治疗应为颧眶区骨折确定性治疗的首选方法,复位后颧颞缝(或颧弓)、颧额缝和颧上颌支柱3点固定可以保持颧骨体的稳定,伴有眶底缺损者应同期手术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吸收小夹板治疗单侧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经头皮半冠状切口进行骨折解剖式复位,应用可吸收性小夹板内固定,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2例病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X线检查骨折复位与愈合良好,张口度改善明显,颜面形态恢复满意。结论:经头皮冠状切口应用可吸收小夹板治疗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术后功能与形态恢复良好,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眶底骨折与眶底软组织移位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眶底骨折范围面积的大小和眶底移位软组织体积之间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15例颧眶骨折伴有眶底骨折及眶底软组织移位的患者分别做MSCT扫描,利用Simplant软件测量眶底和眶底侧壁骨折范围面积的大小和眶底移位软组织体积,做统计学分析,并将骨折形态以STL格式文件存储。结果:平均眶底骨折范围面积大小为(4.64±0.77)cm2,平均眶底移位软组织体积为(2.58±1.33)cm3,两者相关关系是y=1.18602x-2.929,R=0.683。结论:眶底骨折范围面积大小与其相应移位软组织容积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本文中描述利用下颌骨联合作为骨移植修复眶底缺损是安全、可行的。 方法 患者16例,10例为分离性骨折,6例为眶底缺损伴有其他颌面骨折。眶底缺损直径小于2cm。 首先行眶底缺损探查,之后在局麻下从至切开唇前庭,完全暴露颏骨,包括两侧颏孔及颏骨下缘,依据眶底缺损大小,用702号组织钻于骨联合处切割所需移植骨,要注意钻头与骨面上端及远端呈45°,避免损伤前牙根,便于移植骨取出。然后用弯形小骨凿取  相似文献   

11.
上颌窦内窥镜在眶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球钝伤常并发眶底骨折,有关此类骨折的手术修复时机尚有争议。争论焦点为眶底骨折诊断的准确度和判定骨折伴发软组织的损伤程度。作者介绍了上颌窦内窥镜在眶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并与C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临床检查和轴向CT检查中怀疑眶底骨折的患者7例,内窥镜检查前,所有病例均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内压、眼球内陷程度。内窥镜检查前24h内做冠状CT检查,扫描间隔为3mm。并根据冠状CT扫描结果,决定手术与否。 1%利多卡因在尖牙窝相应唇颊沟处做局部浸润  相似文献   

12.
眶骨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15例眶骨爆裂性骨折,其中下壁型9例,底内壁型4例,内壁型2例。临床表现以眼球陷没为主。15例均施行整复手术治疗,治愈例。好转2例。对本病发病机理、诊断和外科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眶底骨折是颧骨损伤的最常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者探查582例颧骨损伤患者的眶底,发现只有20%有真正的爆出骨折而无眶缘损伤。5%只有骨膜撕伤并无骨折或仅有线状裂缝。眶底损伤比想象的更为严重。即使轻微损伤如骨膜撕伤,在6—12周后也可发生严重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复视或半侧头痛,尤其是在晚上疲劳时集中注意力看书更明显。如果这些后遗症发现较晚,其与外伤的关系常被忽略。眶底软组织很脆弱,用力复位颧骨折片或LeFortⅡ型上颌骨折片时,对眶底软组织造成的损伤和外伤引起的一样严重。作者建议对于这二种骨折病人,应常规探查眶底,并在眶底骨面与软组  相似文献   

14.
异体脱矿骨修复创伤性眶底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异体脱矿骨对12例病人进行创伤性眶底缺损的修复.在6-43个月的观察随访中,8例进行了X片或CT检查,结果显示眶底和眶侧壁缺损为正常骨质所修复;临床检查复视和眼球下陷得到矫治,眼球运动功能无异常,无—例出现并发症.临床应用及结果表明,异体脱矿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诱导产生新骨及眶底骨缺损修复的能力,并具有使用方便、塑形容易等优点.因此认为,异体脱矿骨适用于创伤性眶底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蒋海  陈红  汤炜 《口腔医学研究》2007,23(3):311-313
目的:讨论眶-上颌骨-颧骨(orbital maxillary zygoma,OMZ)复合骨折的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总结影响OMZ骨折疗效的因素。方法:对华西口腔医院1989年以来收治的128例OMZ骨折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128例眶-上颌骨-颧骨复合性骨折中,25.8%伴有眶部并发症,对症处理后症状大多消失,8例复视患者眶底或眶周行自体骨整复或Medicon种植体整复,症状消失。83例采用微型夹板坚强内固定,其中4例采用可吸收小夹板。11例陈旧性骨折采用正颌外科技术恢复其面形及咬功能。结论:OMZ骨折应早期复位、坚强内固定,恰当的软组织处理等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眶底和眶内侧壁骨折后眶内软硬组织移位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眶底和眶内侧壁骨折范围面积的大小和眶内移位软组织体积之间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15例颧眶骨折伴有眶底、眶内侧壁骨折、眶内软组织移位的患者分别做MSCT扫描,利用Simplant软件测量眶底和眶内侧壁骨折范围面积的大小和眶内移位软组织体积,做统计学分析,并将骨折形态以STL格式文件存储。结果:平均眶底骨折范围面积的大小为(4.64±0.77)cm2,平均眶底移位软组织体积是(2.58±1.33)cm3,两者相关关系是y=1.18602x-2.929,R=0.683。平均眶内侧壁骨折范围面积的大小为(5.53±1.14)cm2,平均移位软组织体积是(2.59±1.05)cm3,两者相关关系是y=0.6894x-1.1342,R=0.7829。结论:眶底和眶内侧壁骨折范围面积大小与其相应移位软组织容积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下睑结膜入路手术治疗陈旧性眶底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陈旧性眶底骨折经结膜切口入路,用网状眶底接骨钛板眶底重建。结果:8位患者的眼球内陷和眼球运动障碍都得到纠正,除2例术后早期有结膜水肿,经治疗后消退外,8例术后切口均恢复良好,没有瘢痕遗留,疗效满意。结论:睑结膜入路提供了足够的手术视野,术后不留瘢痕,美观效果好,并发症较少,特别是对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是处理陈旧性眶底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眶周骨折伴复视的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眶周骨折伴复视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 68例 ( 70只眼 )眶周骨折伴复视病例的CT图象和专科检查、临床资料 ,进行定位诊断和骨折分型。结果 :70只眼中眶底爆裂性骨折 45只眼 (其中 15只眼合并眶内侧壁骨折 ) ,眶底非爆裂性骨折 10只眼 ,鼻眶骨折 5只眼 ,颧骨骨折 5只眼 ,眶上部骨折 5只眼。CT检查诊断眶周骨折的正确率可达 10 0 %。 68例中 64例临床出现垂直复视 ,4例为水平复视。结论 :CT可以正确诊断眶周骨折部位并分型 ,帮助鉴别产生复视的原因 ,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如何正确处理眶底骨折,是有争议的。一些入主张在伤后7~10天内,不可逆疤痕形成之前均行眶底探查,因眶周组织的丧失将导致复视和眼球陷没。另一些人则主张所有眶底骨折的病人一律观察,至少4~6个月,等待症状的改善,因为绝大多数眶底骨折病人并没有造成长期缺陷。但一般临床医生多采取中问立场,拥护早期探查仅仅在并发症威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才进行。  相似文献   

20.
眼眶底板骨质菲薄,当眶内容物受到钝力作用使眶内压突然升高时易发生骨折。眶底骨折因其所在位置特殊,一旦骨折则无法复位,只能采用材料修补眶底。目前许多材料被用于重建眶底缺损,包括一直被大家认为是“金标准”的自体骨。但自体骨也有一定局限性.如来源少及额外的手术负担,越来越多的异体材料被开发并运用到临床。本文对目前常使用的眶底重建材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