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浮肩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总结浮肩损伤(floating shoulder injury,FSI)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1993年1月-2004年9月收治浮肩损伤患者8例,除2例行锁骨固定带固定外,其余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行锁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1例,同时行肩胛骨内固定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h~7d,平均3.5d,术后6个月对患肩功能进行Constant评分判定疗效,并对浮肩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进行总结。结果6例患者经过6个月~3年(平均11个月)的随访,锁骨和肩胛骨骨折均愈合,肩关节活动范围无明显受限,但有2例患者在举重物时肩关节有轻度的疼痛,1例患侧上肢肌力较对侧稍减弱。术后6个月患肩功能Constant评分平均为93分。结论浮肩损伤多为高能量暴力所致的不稳定性肩胛带损伤,在治疗方案上尚存争议。但对移位明显的浮肩损伤以及有伴发伤的浮肩损伤进行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浮肩损伤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浮肩损伤(floating shoulder injury,FSI)的损伤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2004年9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32例浮肩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前后位X线检查者18例,侧位及腋窝位X线检查者10例,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者4例。主要采用Judet后方人路对肩胛颈骨折用重建钢板和拉力螺钉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结果3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50个月,平均16.2个月。根据Rowe的疗效评价标准,其中优2l例(66%),良6例(19%),可3例(9%),差2例(6%)。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肩关节不稳定1例,肩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1例,肩关节外展受限、肌力减弱2例,肩峰骨折畸形愈合致肱骨头肩峰撞击征1例。结论浮肩损伤多由高能量直接暴力所致,常伴有合并损伤。三维CT重建有助于明确骨折类型和选择治疗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严重浮肩损伤至少需要随访1年,才能确定其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3.
肩胛颈骨折的分类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肩胛颈骨折的分类及手术治疗. 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8例肩胛颈骨折进行回顾分析.男12例,女6例;年龄17~62岁,平均41岁.全部行CT检查.根据Hardegger分型,解剖颈骨折10例,外科颈骨折8例;按照Miller分型,ⅡA5例,ⅡB6例,ⅡC6例,ⅡB+ⅡC1例.15例有合并损伤.手术入路为后外侧入路9例,改良Judet入路6例,前后联合入路3例,应用重建钢板和拉力螺钉固定骨折. 结果全部患者随访6~70个月,平均25.5个月.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疗效,平均73分(35~95,中位数75.5).并发复位不良2例,肩关节不稳定1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 结论肩胛颈骨折成角畸形孟极角<20°、骨折移位≥10 mm、合并浮肩损伤或肩关节上方悬吊复合体损伤时,应早期手术治疗.预后影响因素主要为合并损伤、复位质量、固定坚强程度、肩袖损伤及术后康复等.  相似文献   

4.
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方法 23例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的患者,13例行保守治疗,2个月后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10例行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后4周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结果 23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18例获随访,其中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10例,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2个月.手术患者7例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1例可;保守治疗患者6例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3例可,1例差. 结论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了肩关节的动力平衡及稳定性,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5月—2005年12月采用锁骨钩钢板及韧带修复治疗Post 3~6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 2型锁骨远端骨折共5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X线片评估复位率达100%,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3个月;术后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内固定取出后无一例发生脱位和骨折,按ChenW J疗效评价标准,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7.14%。结论锁骨钩钢板是近年来治疗急性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股骨头Pipkin IV型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9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收治的15例股骨头Pipkin IV型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7~70岁,平均50. 3岁;道路交通伤7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4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 19~53分,平均31. 2分;将股骨头Pipkin IV型骨折纳入浮髋损伤范畴,以浮髋损伤救治理念为指导,按照损害控制原则对患者进行分期救治,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损伤,对不稳定骨折进行临时固定,急诊闭合复位髋关节后脱位,尽早消除浮髋状态,维持生命体征平稳。股骨头骨折:非手术治疗1例,骨块切除2例,螺钉固定12例;髋臼骨折:非手术治疗1例,螺钉固定1例,钢板固定13例。手术治疗优先处理股骨头骨折并尽早给予关节解剖复位坚强固定。采用Letournel推荐标准和Thompson-Epstein临床和影像学评价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jeed评价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15例均行手术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5~13d,平均7. 3d,手术时间105~286min,平均122. 4min;出血量450~1 020m L,平均635. 2m L。13例(86. 67%,13/15)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86个月,平均34. 4个月。Thompson-Epstein临床和影像学评价标准:优10例,良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4. 6%; Majeed髋关节功能评分(91. 04±2. 89)分,优10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84. 62%(11/13)。结论 股骨头Pipkin IV型骨折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其与浮髋损伤在致伤机制等诸多方面高度一致,在浮髋损伤救治理念指导下对股骨头Pipkin IV型骨折进行诊断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胫骨平台骨折28例,按Schatzker分型:4例Ⅰ型骨折用1~3枚松质骨螺钉固定,Ⅱ型10例、Ⅲ型5例、Ⅴ型3例、Ⅵ型3例骨折用胫骨外侧平台解剖钢板固定,Ⅱ、Ⅲ型塌陷骨折撬拔复位后所致空隙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填充,Ⅴ型骨折内侧用1~2枚松质骨螺钉固定,Ⅳ型骨折3例用胫骨内侧平台解剖钢板固定;前交叉韧带损伤5例予以修复,单纯外侧半月板损伤3例中1例全部摘除,2例部分摘除,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部分摘除,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中1例修复,2例未行修复。结果经1~3年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关节功能优良共计23例,优良率82.1%。结论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塌陷骨折的适宜植骨、膝关节稳定的重建及术后康复训练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五大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应用AO/ASIF肩锁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25例.经3~15个月的随访,患者在术后1周均能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术后6~8周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25例浮肩损伤,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均愈合。浮肩损伤治疗的原则是将锁骨骨折复位并固定,以恢复肩关节悬吊上骨性结构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股骨头Pipkin IV型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9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收治的15例股骨头Pipkin IV型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7~70岁,平均50.3岁;道路交通伤7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4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9~53分,平均31.2分;将股骨头Pipkin IV型骨折纳入浮髋损伤范畴,以浮髋损伤救治理念为指导,按照损害控制原则对患者进行分期救治,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损伤,对不稳定骨折进行临时固定,急诊闭合复位髋关节后脱位,尽早消除浮髋状态,维持生命体征平稳.股骨头骨折:非手术治疗1例,骨块切除2例,螺钉固定12例;髋臼骨折:非手术治疗1例,螺钉固定1例,钢板固定13例.手术治疗优先处理股骨头骨折并尽早给予关节解剖复位坚强固定.采用Letournel推荐标准和Thompson-Epstein临床和影像学评价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jeed评价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15例均行手术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5~13d,平均7.3d,手术时间105~286min,平均122.4min;出血量450~1020mL,平均635.2mL.13例(86.67%,13/15)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86个月,平均34.4个月.Thompson-Epstein临床和影像学评价标准:优10例,良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4.6%;Majeed髋关节功能评分(91.04±2.89)分,优10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84.62%(11/13).结论 股骨头Pipkin IV型骨折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其与浮髋损伤在致伤机制等诸多方面高度一致,在浮髋损伤救治理念指导下对股骨头Pipkin IV型骨折进行诊断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在NeerⅡ型的锁骨远端骨折和Rockwood Ⅲ型的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2月共收治141例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和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均运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按Constant-Murley评分随访观察各病例恢复情况。结果 14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共随访6~26个月,平均13.1个月。术后1周所有患者均能进行肩关节主动活动,术后6周均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无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随访的患者X线未见肩锁关节半脱位,无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结论锁骨钩钢板是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和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远端的临床疗效,以期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5月东营市人民医院采用锁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A组)、锁骨钩钢板内固定(B组)和双钢板垂直内固定(C组)三种方法治疗63例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A组18例,CraigⅡ类Ⅱ型15例,Ⅱ类V型3例;B组24例,CraigⅡ类Ⅱ型20例,Ⅱ类V型4例;C组21例,CraigⅡ类Ⅱ型18例,Ⅱ类V型3例。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评价肩关节功能,并对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3例患者术后获13~19个月(平均17.2个月)随访。三组患者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4.4%、75.0%、90.5%,A组、C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明显高于A组(0)和C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内固定技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锁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及双钢板垂直内固定术后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Arthroscopic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over the last 15 years. Better visualization, less traumatic surgery, reconstruction of accompanying injuries and early mobilization have encouraged arthroscopic surgeons to use this technique more widely. With experience, surgeons became more comfortable in using arthroscopy-assisted surgery not only in split fractures of the lateral tibial plateau (41-B1) but also in more complex tibial and femoral fractures. In this study, 31 patients with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lateral tibial plateau were operated on between 1991 and 1996. The fractures were classified as follows: x12 AO-type B1, x7 B2, x10 B3, x2 C3. Diagnostic arthroscopy and repair of soft tissue injuries was followed by arthroscopic reduction in all patients and supplemen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in 29 patients. Postoperatively, an aggressive physical therapy regimen was performed with immediate mobilization and early partial weight bearing.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for follow-up after 15-32 months (mean 25.1). In all cases the fractures were stable and allowed full weight-bearing. At follow-up, 25 patients had anatomic reduction. Anatomical reduction cannot be restored in all cases of open reconstruction because of cartilage defects. Fracture reduction using arthroscopic techniques is a suitable alternative for joint fracture repair because additional soft tissue damage can be minimiz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与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或粉碎性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5例有移位或粉碎性锁骨中段骨折患者行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或重建钢板内固定的治疗.其中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组共30例患者,平均年龄28.1岁;重建钢板内固定组共35例患者,平均年龄26.1岁.所有患者得到12个月随访并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重建钢板内固定组相比,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组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组的术中损伤明显小于重建钢板内固定组;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骨折愈合率、JOA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有移位或粉碎性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优于重建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5.
有限切开、撬拨复位、QWIX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撬拨复位、QWIX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4例后踝骨折患者,男3例,女11例;年龄23~69岁,平均43.6岁.其中交通伤5例,坠落伤4例,行走扭伤3例,滑旱冰扭伤2例.按Weber和Danis踝关节骨折分型方法:A3型2例,B3型7例,C3型5例,进行有限切开撬拨复位QWIX空心钉内固定,并按术后制定的详细的早期功能锻炼和负重时间表,指导患者进行严格规则的功能锻炼,同时定期随访,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5个月.1例发生腓肠神经损伤,半年恢复正常.12例3个月后步态正常,踝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6个月终末随访时,12例踝关节功能背屈均>20°,跖屈均>40°,与对侧正常踝关节功能大致相同;术后9个月,14例均达到了正常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按Baird-Jackson评分标准:优12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3%.结论 有限切开撬拨复位空心钉治疗后踝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CP(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锁定加压钢板)经小切口入路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LCP肩外侧小切口微创入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31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56岁~72岁,平均年龄62.8岁;骨折按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8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4例。受伤原因:车祸9例、摔伤20例、打击伤2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约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2.2~6.4个月,平均3.7个月;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两组均未出现腋神经和旋肱血管损伤;随访末的最终疗效按Neer评分,优18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达93.5%。结论 LCP肩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老年外科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显露简单、手术时间短、切口美容程度高及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重建钢板上置和前置治疗老年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重建钢板上置和前置治疗老年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别用重建钢板上置法、重建钢板前置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39例,其中男19例,女20例;平均年龄66.7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半年及末次随访时按Constant评分评价患侧肩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2个月,平均18.7个月.重建钢板上置组与前置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半年、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钢板上置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前置组;重建钢板前置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优于上置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锁骨中段骨折,重建钢板上置和前置法均可获得较佳疗效,但重建钢板前置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是一种可靠的治疗老年锁骨中段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