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隆产现与副结核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支杆菌、尤其是副结核杆菌长期被疑为克隆病的致病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手术及内镜活检的74例石蜡包埋组织中的副结核杆菌DNA进行检测。扩增的靶DNA为副结核杆菌染色体特异重复插入序列IS9001上400bp的片段。其产笺特异性通过生物素杆主民的副结核杆菌全染色体探针Southern杂交证实。  相似文献   

2.
免疫抑制药物在克隆病中的应用陆慧,巫协宁克隆病和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同属炎症性肠病,其血清存在抗中性白细胞浆抗体的自身抗体,但克隆病中其阳性率较溃疡性结肠炎为低。由于这一标志的存在,认为其发病机理中也包含有自身免疫的因素。多年来对克隆病采用SASP、甲...  相似文献   

3.
1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检出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迄今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胆汁淤积综合征,因其常与炎症性肠病(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发生,因而引起胃肠病学家和肝病学家的共同兴趣。欧美学者报道PSC患者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率为60%~100%。希腊学者在21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发现4例(1.86%)PSC;我国安徽学者则在29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发现15例(5.12%)PSC。本研究力求通过对住院病历的回顾和总结,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近十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PSC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合并阿米巴肠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共10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诊治资料,其中15例确诊合并阿米巴肠病(A组),单纯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9例(B组),统计各患者的腹泻次数、贫血程度、低白蛋白血症程度及结肠病变范围.结果 A、B组患者中腹泻>6次/d者分别为13例、40例,血红蛋白<90 g/L患者分别为8例、16例,血清蛋白<30 g/L患者分别为10例、23例,结肠病变范围超过1/2的患者分别为12例、31例,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15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阿米巴肠病患者中7例为先确诊溃疡性结肠炎,后获得阿米巴感染并致病,其余8例患者无法判断两种疾病的发病先后顺序.所统计病例中溃疡性结肠炎并发阿米巴肠病发病率为14.4%(15/104),高于阿米巴肠病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同地区平均为0.44%,最高2.43%).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阿米巴肠病病情较单纯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严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较普通人群更容易获得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并致病.  相似文献   

5.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炎性肠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炎性肠病(IBD)中的发生率、其针对的靶抗原及其与临床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76例溃疡性结肠炎(UC)、36例克隆病(CD)及210例正常者进行ANCA的筛选测定,用ELISA检测ANCA针对的不同靶抗原。结果 76例UC患者中血清ANCA阳性者占71.1%,均为核周型染色,明显高于CD患者ANCA的阳性率(8.3%,P〈0.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切除标本中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和形态计量学方法。结果:病变肠组织VIP能神经,S-100蛋白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阳性神经元、神经纤维形态异常,其线密度、体密度增高(分别P〈0.01),生长抑素、血清素免疫阳性细胞及肠嗜银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分别P〈0.01),结论:肠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常可能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未确定型结肠炎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未确定型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IC)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分析,加深对该型结肠炎的认识。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3月期间住院病历中符合炎症性肠病的217例患者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确定型结肠炎22例(10.2%),首发症状为腹泻54.5%,血便54.5%,腹痛31.8%,发热27.3%,有肠外表现59.1%,全结肠病变63.6%,回肠病变36.4%,节段型22.7%,直肠赦免50%,使用免疫抑制剂18.2%,手术31.8%。克罗恩病共60例,首发症状为腹痛76.7%,腹泻33.3%,发热25.0%,血便8.3%,有肠外表现38.3%,全结肠病变18.3%,节段型81.7%,回肠病变58.3%,使用免疫抑制剂11.7%,手术88.3%。溃疡性结肠炎135例,首发症状为脓血便78.5%,腹泻54.8%,腹痛29.6%,发热3.7%,有肠外表现18.5%,全结肠病变56.3%,节段型2.2%,回肠病变3.7%,使用免疫抑制剂的12.6%,手术6.7%。结论与克罗恩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相比较,未确定型结肠炎有一些自己的特点,有可能是一个独立病变。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本复习IBD所涉及的花生四烯酸代谢。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切除标本中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形态计量学方法。结果:病变肠组织VIP能神经,S-100蛋白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阳性神经元、神经纤维形态异常,其线密度(Lv%)、体密度(Vv%)增高(分别P<0.01)。生长抑素、血清素免疫阳性细胞及肠嗜银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分别P<0.01)。结论:肠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常可能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炎症性肠病内镜活检组织的病理特点以及其与细菌性感染性肠炎的鉴别诊断,收集了63例炎症性肠病和32例细菌性肠炎的内镜活检病理片,镜下观察对比分析组织学特征。14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检诊断与其手术诊断符合率相同(100%);手术证实的18例克隆病,活检诊断只有14例(78%)。炎症性肠病组织学的显著特征为隐窝结构紊乱,粘膜面呈宽绒毛样改变,杯状细胞减少,固有层单个核细胞并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基底层淋巴细胞聚集以及上皮样肉芽肿。对比细菌性肠炎,这些特征具有显著性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