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赖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技术(HDA)作为一种简便、快速、高效的体外恒温基因扩增技术出现。HDA依靠解旋酶解开双链DNA、结合蛋白维持单链DNA状态、DNA聚合酶催化靶片段的扩增。可以用于微生物基因组DNA、病原菌DNA、质粒DNA和cDNA等的扩增,该法具有广阔的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王攀  顾永清 《医学综述》2013,(2):219-221
解旋酶是一种所有生物体都广泛存在的酶,对于几乎所有的核酸代谢都是必需的。Pif1解旋酶家族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生物,是5'-3'方向依赖ATP的解旋酶。Pif1解旋酶影响端粒、核糖体和线粒体的DNA复制以及冈崎片段的成熟,其影响机制很多是利用其解螺旋活性破坏核蛋白复合体的稳定性。不同的生物Pif1解旋酶功能不同,但其对细胞核和线粒体基因组稳定性的维持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已知,酿酒酵母(ScPif1和ScRrm3)、裂殖酵母(SpPfh1)、布氏锥虫(TbPIF1、2、5、8)、小鼠(mPif1)和人类(hPif1)均属于Pifl解旋酶家族,现对上述Pifl解旋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伍勇  曹亚 《医学与社会》2005,18(9):19-21
蛋白质是自然界包括人类在内各种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生物体而言,蛋白质的生与死至关重要。然而,科学家关于蛋白质如何“诞生”的研究成果很多,迄今至少有5次诺贝尔奖授予了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学家,但关于蛋白质如何“死亡”的研究却相对较少,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表彰的就是这方面的工作。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因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即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而获此殊荣。1蛋白质降解的途径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生物体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2):88-88
近日,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有些癌细胞可以释放一种叫“骨桥蛋白”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会“唤醒”体内休眠的癌细胞。这一发现有助于医生了解并预防癌细胞在体内的扩散。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患者循环血D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DNA是一种无细胞状态的胞外DNA,存在于血液(血清或血浆)、滑膜液和脑脊液等体液中,其主要是由单链或双链DNA以及单链与双链DNA的混合物组成,以DNA一蛋白质复合物或游离DNA两种形式存在。早在1947年Mandel和Metais就发现了循环核酸;30年后Leon等人的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外周血清DNA水平大大高于正常人;1989年Stroun等发现血液游离DNA具有肿瘤细胞DNA的一些特征;5年后研究者在肿瘤患者的血浆和血清中检测到了癌基因突变,并且与原发肿瘤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天花粉蛋白质(TCS)与苦瓜子蛋白质( MMC)的生物学活性,以 细胞遗传物质DNA为底物,经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发现超盘旋双链DNA发生解旋和链结,单链 DNA发生断链,在合适条件下,已解旋和断链的分子还可重新盘绕,再成超盘旋,极微量的蛋白质 即表现出很强的作用。这一活性与1型DNA拓扑异构酶相同。  相似文献   

7.
《医学信息学杂志》2004,25(5):385-385
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广濑进教授等人发现了一种能延长果蝇寿命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同样存在于人体内。活性氧也叫自由基,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副产物,与机体老化、癌症等疾病的发生有关。科学家发现生物体内有一种名为“APl”的物质有抑制活性氧的作用。广濑进教授等发现了一种名为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们发现基因序列与随机产生的电子音乐有显著相似性,于是尝试将DNA序列中的碱基或蛋白质序列中的氨基酸与一定音程的音符一一对应,从而诞生了基因音乐.本文着重介绍了基因音乐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人体的免疫系统侵袭自身组织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一问题长期困扰着研究工作者。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自身免疫性心脏病的病因,尤其是他们发现抗细菌和病毒抗原的α-螺旋片段的抗体能引起细胞毒反应。在这项研究里,研究者们发现与链球菌M蛋白质、人心脏的肌浆球蛋白和其它α-螺旋蛋白质有交叉反应的抗链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解旋酶样转录因子(HLTF)在人体细胞的DNA复制压力应对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需要大量、高纯度且折叠正确的蛋白质.方法:通过优化HLTF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构建HLTF蛋白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通过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纯化HLTF;采用体外实验研究HLTF的生化活性.结果:成功构...  相似文献   

11.
《当代医学》2004,10(2):61-61
新加坡科学家拍下蛋白质输送的超微影像,揭开了细胞内蛋白质输送的神秘面纱。 这个发现有助于了解细胞内蛋白质输送的机制。最终,科学家或许能进一步了解自体免疫疾病,如红斑狼疮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日前发表文告说,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院的这项成果已经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12.
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许多蛋白质实际上利用了其结构上的无序性来完成各种不同的任务一而此前多数科学家一直认为,蛋白质必须维持固定的结构才能完成既定的任务。这一研究报告发表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杂志网站上。  相似文献   

13.
DNA拓扑异构酶 (topoisomerase ,TOPO )是一种基本的核酶 ,催化超螺旋结构的双链 DNA中某一条链的断裂和再接反应 ,从而改变 DNA的拓扑学状态 ,参与细胞DNA的复制和转录。TOPO 抑制剂是一类以 TOPO 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 ,肿瘤细胞对 TOPO 抑制剂的耐药机制是复杂多样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 TOPO 基因突变和 TOPO 表达水平下降以及 TOPO 酶活性降低。笔者就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作一文献综述。1  TOPO 及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人的 TOPO 是由 2 0号染色体上单拷贝基因编码的、分子量为 10 0 k Da的蛋白质。TOPO 催化 DN…  相似文献   

14.
涂岩 《九江医学》2006,21(1):49-50
生命中存在的几类结构物质,如淀粉、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在漫长的生命分子进化过程中,是自然规律的必然结果还是“意外的巧合”,这些大分子在化学结构上一般都以直链分子形式存在,而在空间结构上,又呈螺旋状结构形式或内部含有螺旋状结构形式,即“微观弹簧结构”。目前由于相关技术与方法上的限制,对螺旋状结构所处的地位和功能的揭示还不尽如人意。本文试从螺旋模型的特征和微观与宏观对比的角度来推测螺旋状结构可能具有的功能。1螺旋结构模型的主要形式在生物大分子中,淀粉、蛋白质和DNA这三类分子中含有螺旋结构,有左、右手螺…  相似文献   

15.
樊贺明  杨明妍  毕峰 《当代医学》2011,17(29):23-24
线粒体基因组也叫线粒体DNA(mtDNA,Mitochondrial DNA),结构与细菌DNA相似,呈双链环状,可独立编码一些蛋白质,是核外遗传物质,人们在线粒体中已发现RNA、DNA聚合酶、RNA聚合酶、tRNA、核糖体等全套装备,说明线粒体具有独立的遗传体系。  相似文献   

16.
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报道发现一种新方法,帮助诸如新一代以蛋白质为基础的药物越过生化屏障。  相似文献   

17.
喹诺酮类是含有4-喹诺酮母核基本结构的人工合成抗茵药,它与细菌DNA双链中非配对碱基结合,抑制DNA螺旋酶亚A单位,使DNA超螺旋酶结构不能封口,从而使DNA单链暴露,进而导致mRNA与蛋白质合成失败,最终细菌死亡。目前,此类药物用于临床的品种已达10余种。主要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  相似文献   

18.
英国伦敦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系统中的一种蛋白质会加速艾滋病病毒(HIV)的传播。他们发现这种病毒在攻击人类和猴子体内的细胞时,二者体内一种名为cyclophilin—A的免疫系统蛋白质会令病毒发生变形,但变形后的病毒对人类和猴子的攻击能力却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9.
《当代医学》2004,10(1):61-61
本地科学家最近拍下蛋白质输送的超微影像,揭开了细胞内蛋白质输送的神秘面纱。这个发现有助于了解细胞内蛋白质输送的机制。最终,科学家或许能进一步了解自体免疫疾病,例如红斑狼疮症。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天花粉蛋白质(TCS)与苦瓜子蛋白质(MMC)的生物学活性,以细胞遗传物质DNA为底物,经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发现超盘旋双链DNA发生解旋和链结,单链DNA发生断链,在合适条件下,已解旋和断链的分子还可重新盘绕,再成超盘旋,极微量的蛋白质即表现出很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