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腕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腕管”是掌根部一个较大的骨—韧带隧道,是由腕前区的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和腕骨沟构成。其内有拇长屈肌腱及腱鞘(腕桡侧囊)、指浅、指深屈肌腱及腱鞘(腕尺侧囊)和正中神经由此通向手掌。“腕管综合征”足正中神经在腕管内被挤压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因此了解腕管的构成、内容物的位置毗邻关系,对探讨“腕管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解释临床的症状和提出治疗方案具有较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男,24岁,工人。右拇、食和中指麻木2个月,以“右腕管综合征”入院。2个月来感右侧拇、食和中指麻木刺痛伴前臂酸胀不适,向肘部放射,以夜间为甚.在门诊作局部封闭无效而症状逐渐加重。查体:大鱼际肌轻度萎缩,拇外展力量减弱,桡侧3个半指感觉减弱,叩击腕部正中神经区疼痛及Tinel‘s征阳性.腕屈试验阳性,腕部X线片阴性。在臂丛麻醉下行右腕管探查术。术中发现掌长肌肌腹肥大下移,近腕横韧带近侧缘才移行为肌腱,并压迫正中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及应用小横切口作腕管松解术,并分析其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在掌长肌尺侧,远侧横纹作2cm长的切口,显露腕横韧带近缘及指屈肌腱。切除水肿的屈肌腱滑膜。在直视下将腕横韧带部分切除。结果术后随访2周,32例的症状完全消失,拇、示、中3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术后1a随访,19例术前大鱼肌萎缩者,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无1例产生腕掌部瘢痕痛及尺神经、掌浅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腕部小切口直视下行腕管松解术,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宝东  史振满 《新疆医学》1995,25(3):169-170
自1984年1月至1993年1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陈旧性腕月骨周围脱位伴有正中神经受压病人12例(均为单侧)。经3个月以上随访11例,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32岁。伤后至施术时间:最短2个半月,最长4个月,平均87.5天。伤后曾在外院诊断腕月骨周围脱位行手法复位者6例,但复位未成功。伤后误诊为腕关节扭伤而未行手法复位6例。二、手术方法:选臂丛麻醉。仰卧,上臂扎空气止血带。术区常规消毒。于腕关节掌面,自大鱼际部横过腕横纹向前臂远端做“S”形切口,长约6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和腕横韧带。将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正中神经和拇长屈叽拉向桡侧,将指浅、指深屈肌腱拉向尺侧,显露腕关节囊,此时即可见脱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腕管松解术及掌中间隙引流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例(男34、女16)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体100侧手掌上,对其血管神经、腕横韧带及其位置关系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正中神经及其腕掌部分支均位于掌长肌腱尺侧与第3指蹼连线的桡侧,尺动脉位于尺神经桡侧,尺动脉终末支与正中神经平行,间距为11.2±2.3mm.有尺/正中神经交通支者占94%,有掌浅弓者占78%,在掌长肌腱尺侧缘与环指中轴的连线上,腕远纹至交通支的距离为35.5±3.5mm,至掌浅弓的距离为37.4±3.6mm,腕横韧带下缘至交通支的距离为6.5±3.2mm,至掌浅弓的距离为8.4±3.7mm.结论:在掌长肌腱尺侧缘至环指中轴的连线上,腕远纹远侧35.5mm内以及37.4mm-以下无主要血管、神经,此区域是手术相对安全区.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 ,68岁 ,职业家务。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近2 0年 ,左腕关节疼痛畸形渐重 ,腕掌侧肿物 5年 ,增长缓慢。前 2d腕关节疼痛加剧 ,持续性胀痛 ,发热 ,肿物明显增大伴拇、示、中指疼痛、麻木 ;前半天伴拇、示、中指感觉运动障碍 ,故入院求治。查体 :左腕关节桡侧畸形 ,腕关节肿胀 ,以掌侧明显 ,掌侧肿物约乒乓球大小 ,局部皮肤红 ,皮温高 ,肿痛剧 ,质硬 ,屈腕屈指功能受限 ,拇、示、中指皮肤感觉消失。诊断 :①类风湿性腕关节炎畸形变 ;②腕关节腱鞘炎并感染 ;③急性腕管综合征。急诊手术 :腕掌侧“S”形切口 ,切开腕横韧带 ,见正中神经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腕横纹小切口腕横韧带切开术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的疗效和优点,阐明腕横纹小切口腕横韧带切开术的独特临床疗效。方法:切口长约2 cm,位于中间腕横纹水平,掌长肌作为手术标记位于切口中点。切开皮肤、皮下,辨清掌长肌腱显露正中神经,显露腕横韧带近侧部分,于掌腱膜与腕横韧带之间向切口远端钝性分离;提起掌长肌腱和皮肤,将腕关节背伸约15°,用钝头组织剪直视下沿正中神经尺侧环指中轴延长线纵向将腕横韧带完全剪开。结果:术后随访,2周后27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示、中指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缩短;3个月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示指指腹平均两点辨别觉恢复至(5.0±0.5)mm、拇短展肌肌力部分恢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的远端潜伏期(DML)明显缩短、波幅有所增加;术后1年,所有患者均无临床症状,拇对掌功能正常,各项神经电生理指标恢复正常。未发现切口瘢痕痛和其他并发症。结论:腕横纹小切口腕横韧带切开术是一种治疗轻中度CT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特发性腕管综合征(CTS)的形态表现与正中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05例特发性CTS女性患者的105个腕部和36例女性受试者的36个腕部,进行神经传导功能和M R I检查。对正中神经的横断面、信号强度比和扁平率以及腕管区、屈肌肌腱区、滑膜区、滑膜腔、腕横韧带(TCL)的掌弓形态行定量M R I检查,并与由神经传导速度研究显示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CTS患者的正中神经横断面、屈肌肌腱、腕管以及TCL的掌弓形态均较对照组增大,但CTS患者的屈肌肌腱区和腕管未见差异。CTS患者的疾病晚期与早期相比,其在桡尺远侧关节水平的…  相似文献   

9.
在供学生实验解剖操作的61具成人尸体中,笔者发现1例尸体左侧掌浅弓变异,由尺动脉终支与骨间前动脉吻合而成,较为罕见.为积累国人体质调查资料,并为临床提供形态学依据,报告如下. 老年男性尸体,身高169cm,左侧掌浅弓变异. 尺动脉终支越过腕横韧带浅面至手掌.骨间前动脉于骨间膜上缘发自骨间总动脉,伴随骨间前神经下行,经旋前方肌浅面,穿腕横韧带深面至手掌.在掌腱膜深面,尺动脉终支与骨间前动脉吻合,形成掌浅弓.弓的凸缘平掌骨中部,发出3条指掌侧总动脉和1条小指尺掌侧动脉,并从弓的桡侧发1分支分布于拇短屈肌和拇收肌.  相似文献   

10.
腕前区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临床腕前区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在尸体上观察并测量腕横韧带、腕管、腕尺侧管的径线 ,并观察正中神经返支的情况。结果 :腕管缺乏伸展性 ,管壁坚硬 ,管腔狭窄 ;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偏向桡侧。腕尺侧管是一个狭窄的管道 ,对于尺管综合征的治疗关键是要结合临床症状 ,寻找受压部位。结论 :任何使腕管缩小或内容物胀大的因素 ,均可使正中神经受压而引起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患者需要切开腕横韧带时 ,切口应偏向尺侧 ,以避免损伤正中神经返支  相似文献   

11.
<正> 腕管综合征为骨科常见软组织损伤疾病。是由于腕部慢性劳损,引起腕管内狭窄,内压增高以及正中神经不全损伤的症候群。临床表现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拇、示、中指三个半指疼痛、麻木,夜间晨起尤甚。重者拇指无力,对掌功能受限。检查时见正中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迟钝,外展拇短肌肌力减弱,对掌功能受限,大鱼际肌  相似文献   

12.
尺神经在解剖上变异进入腕管者罕见。我科在处理腕部屈指肌腱损伤时遇到1例,报告如下。男性,30岁,工人。患者于1987年8月左腕被刀刺伤,食指末节屈曲功能障碍入院。查体发现左腕掌面尺侧,腕横韧带处有一斜形疤痕2.0cm,左食指末节屈指障碍。尺神经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功能正常,尺动脉搏动存在,其余手指运动自如。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 ,4 7岁 ,纺织女工 ,以发现右腕部包块 1年伴手指麻木 3月主诉入院。 1年前无诱因发现右腕部掌侧梭形包块 ,渐增大 ,3月前出现拇、示、中三指麻木 ,阵发性刺痛 ,拇指活动不灵活。查体 :左腕掌侧掌长肌腱尺侧可见梭形包块 ,质中 ,压痛 ,光滑 ,长约 1 0 cm,随手指屈伸而活动。拇、示中指掌侧皮肤感觉减退 ,拇对掌、外展活动受限 ,腕管压迫试验阳性 ,伸腕试验阳性 ,Tinel征阳性。 B超检查提示为囊性包块 ,远端位于腕管内。行包块摘除正中神经探查术 ,术中见梭表囊性包块 ,粘附于指深屈肌腱腱鞘上 ,长约 1 1 cm,直径 2 .0 cm,远端伸入…  相似文献   

14.
手掌部浅血管神经层与屈肌支持带关系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腕管松解术及掌中间隙引流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8例(男12、女6)36侧成人固定上肢标本上对手掌部屈肌支持带、正中神经、尺神经在胱掌部分支点和掌浅弓最高点与屈肌支撑带下缘的距离以及足动脉终末支与正中神经间距观察。结果:正中神经掌部分支点距屈肌支持下缘9±3mm。尺神经掌部分支点距屈肌支持带下缘5±2mm。正中神经于与尺动脉终末间距为10±2mm。结论:在手掌部裳托肌腱与第三指蹼尺侧缘  相似文献   

15.
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又称腕管狭窄症,系指腕部外伤、骨折、脱位、扭伤,或腕部劳损等原因引起腕横韧带增厚、管内肌腱肿胀使组织变性,或腕骨退变增生,使管腔内周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手指麻木无力为主的一种病症。本病好发于职业性搬运、托举、捏拿等工作的人群中。本病的主要症状为,患者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或刺痛,夜间加剧,寐而痛醒,温度高时疼痛加重,活动或甩手后可减轻;寒冷季节患指发凉、发绀、手指活动不灵敏、拇指外展肌力差;病情严重者患侧大小鱼际肌肉萎缩、皮肤发亮、指甲增厚,甚至出现患指溃疡等神经营养障碍症状。按摩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低位正中神经损伤时常用肌腱移位手术方法优缺点。方法 通过32例拇短展肌功能重建术患者术后随访,按动力源、损伤例数、有无肌腱移植进行比较。应用动力源:环指浅屈肌10例,凡桡侧伸腕肌11例,掌长肌5例,小指展肌2例,屈拇短肌3例,尺侧屈腕肌1例。转移腱方向与拇短屈肌走向一致。术后石膏固定3周。按手功能一标准测量第一、二掌骨间夹角评定功能。随访时间:最长8年,最短半年。结果 应用较多环指浅屈肌、掌长肌及伸缩肌优良率87.5%,小指展肌、屈母短肌应用例数少但效果好,值得推广。结论 低位正中神经损伤所致拇短展肌功能障碍行肌腱移位成功关键在于选择合适力源,转位腱方向合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肌支转位治疗尺神经高位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10具共20侧上肢标本,利用游标卡尺测量正中神经各肌支的长度、神经入肌点处的直径、分支点到肱骨内侧髁以及正中神经主干在肘窝处距肱骨内侧髁的距离.结果 正中神经前臂的主要肌支有旋前圆肌支、桡侧腕屈肌支、掌长肌支、指浅屈肌支、指深屈肌桡侧半支、拇长屈肌支和旋前方肌支,其长度分别(46.3±12.5)、(44.5±9.7)、(43.5±4.1)、(53.5±7.2)、(62.4±19.8)、(64.4±7.8)、(109.4±14.9) mm;神经入肌点处的直径分别是(1.7±0.2)、(1.5±0.5)、(0.9±0.3)、(1.2±0.3)、(1.5±0.1)、(1.2±0.3)、(1.0±0.4)mm;正中神经主干距内侧髁距离为(35.4±3.3) mm;旋前圆肌支标本可直接与肱骨内侧髁上方尺神经主干无张力缝合.结论 正中神经肌支转位治疗尺神经高位损伤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旋前圆肌支和桡侧腕屈肌支是最佳供体神经.  相似文献   

18.
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诊断方法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72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患者,行肌电图(MEG)、手内肌末梢潜伏期(DML)、正中神经感觉动作电位(SNAP)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测定,并作双侧对比.结果 7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66例(91.6%)正中神经腕以下SNAP消失或波幅大幅衰减;57例(79.1%)正中神经腕以下SNCV较健侧或正常值减慢;48例(66.7%)拇短展肌末梢潜伏期(DML)大于4.5ms;33例(45.8%)大鱼际肌可见失神经电位,募集反应减弱.结论电生理检测能灵敏诊断腕管综合征,其灵敏性依次为:正中神经指到腕SNAP波幅衰减,SNCV减慢,拇短展肌DML延长,大鱼际肌失神经改变.  相似文献   

19.
1、掌长肌及其肌腱缺如,掌腱膜近侧端附着在腕横韧带的浅面。2、尺侧浅动脉由腋动脉第三段分出,位置表浅,形成高位尺浅动脉。 3、骨间总动脉由肱动脉分出,肌支丰富,与正常的尺动脉在前臂的分支分布基本相同。4、在手背桡动脉除发一穿支,穿第一掌骨间隙与尺侧浅动脉的掌深支构成掌深弓外,还发一异常分支,继续下行,到达拇收肌下缘,在此处发出拇指尺侧动脉和食指桡侧动脉,然后绕过拇收肌下缘达手掌,与尺侧浅动脉的掌浅支吻合成掌浅弓。  相似文献   

20.
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每位患者的双侧拇短展肌、小指展肌、掌长肌、尺桡侧屈腕肌等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EMG),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分段检查,双侧拇指、中指、小指等至腕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并对照异常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54例患者的59只患腕经手术探查,发现神经卡压症诊断正确率为100%,卡压程度诊断正确率98.3%.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给临床提供客观、有效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