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溴氰菊酯(Decamethrin)是一种合成拟除虫菊酯,其构造式为(S)-L-氰基-间苯氧基苄醇酯(1R,3R)-3-(2,2-二溴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用实验室饲养的致乏库蚊、斯氏按蚊和埃及伊蚊的幼虫和成虫进行测试。对野外采集的敏感致乏库蚊和致乏库蚊的马拉松抗性株进行测试。按WHO标准步骤对幼虫和成虫作敏感性测试。用溶于橄榄油中的已知量溴氰菊酯丙酮溶液均匀滴于15×12cm的Whatman 1号滤纸上,制成不同浓度药纸,使含橄榄油和杀虫剂量调整到分布率3.6mg/cm~2,这些纸用以评价杀成虫效力。供幼虫敏感性测定的标准溶液在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于食蚊线虫(Romanomermisculicivorax)能否在污水池内的致乏库蚊幼虫体内寄生和发育,以确定该种线虫是否能防制该种库蚊孳生,在太平洋佛罗里达岛的一个污水处理站内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室试验:取污水池内的污水用去氯的清水稀释成浓度为100、50、25和0%(即100%清水),然后各取200毫升分别置于400毫升玻璃器内,并各放入300条令期为1~6小时的感染期R.c.和25条1~2期的致乏库蚊幼虫,使两者比例为12∶1),置于26C下饲养。7天后每组各取15条4令的致乏库蚊幼虫,在显微镜下检查库蚊幼虫体内有无线  相似文献   

3.
1980年我们筛出属苏云金杆菌血清14型地方品系“187”,对中华按蚊、致乏库蚊以及伊蚊幼虫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剂型的毒效,我们将“187”乳剂与美国阿伯特实验室(Abbott Lab)、生化试验公司(Biochem product)、三度士化学公司(San-dns Chem)以及巴斯德研究所生产的原粉对中华按蚊、致乏库蚊进行了毒性观察。  相似文献   

4.
二氟苯酰脲(diflubenzuron)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其分子式为(1-(4-氯苯)-3-(2,6-二氟苯酰)脲)。已证明它有较高的杀虫作用。本文作者采用日本药厂生产的二氟苯酰脲(商品各为pH 60~40,Dimilin)的25%水溶液,对四种蚊虫的幼虫进行实验室试验。供实验用的蚊种是经过传代饲育的白纹伊蚊(第51代)、骚扰阿蚊(第119代)、淡色库蚊(第129~131代)和谦逊库蚊(第226~229代)的Ⅳ令幼虫。将每20只幼虫分别放入含不同浓度药物的容器内,每天给予干燥  相似文献   

5.
ZIKA病毒首次于1947年在非洲恒河猴标本分离到,此后于1948年在同一地区采集的非洲伊蚊(Aedes africnus)标本中分离到ZIKA病毒,确定为蚊传病毒。自1948年以来全世界已经在自然界采集的20余种蚊虫(2种按蚊,15种伊蚊,3种库蚊)中分离到ZIKA病毒,且在这些蚊虫中获得ZIKA病毒阳性分离物60余次。与此同时,已经对23种蚊虫开展过人工感染ZIKA病毒的蚊传试验研究,并证实8种(7种伊蚊,1种库蚊)为ZIKA病毒传播媒介。可见ZIKA病毒可以由多种蚊虫携带和传播。目前我国已经在自然界采集的致倦库蚊和骚扰阿蚊中分离到ZIKA病毒,但尚未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因此了解国际上有关蚊虫与ZIKA病毒的研究进展对于我国相关研究工作和ZIKA病毒病预防控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他已证实的媒介也都是伊蚊。国外有人曾提出致倦库蚊有可能传播登革热。国内陈文洲等(1982年)在海南岛曾从病家捕获的致倦库蚊中分得登革3型病毒。为了进一步证明致倦库蚊能否成为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本文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淡色库蚊与骚扰库蚊触角中差异性表达的嗅觉基因,为揭示二者遗传分化特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设置淡色库蚊吸血前、后,骚扰库蚊吸血前、后等4个实验组。每组共设4个生物学重复样品,每个样品取20只蚊虫触角。采用TRIzol法提取各组样品总RNA,采用NEBNext Ultra TM RNA R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文库。对转录组基因进行测序,通过FPKM值差异性分析,筛选淡色库蚊与骚扰库蚊分别在吸血前、后表达差异显著的嗅觉基因,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验证。结果淡色库蚊吸血前、后触角转录组共注释了50个气味结合蛋白(OBP)和31个气味受体(OR)基因,骚扰库蚊吸血前、后触角转录组共注释了36个OBP和12个OR。淡色库蚊吸血后较吸血前显著上调的OBP有4个,无显著下调的OBP。骚扰库蚊吸血后较吸血前显著上调和下调的OBP分别有3个。淡色库蚊吸血后较吸血前无显著上调的OR,显著下调的OR有3个。骚扰库蚊吸血后较吸血前无显著上调的OR,显著下调的OR有1个。qRT-PCR验证结果显示,淡色库蚊吸血后OBP17显著上调;骚扰库蚊吸血后OBP31、 OBP44表达量显著上调,其中OBP44与测序结果一致,OBP31与测序结果相反。吸血前,骚扰库蚊OBP17显著高于淡色库蚊;吸血后,骚扰库蚊OBP31、 OBP44显著高于淡色库蚊,OBP99a显著低于淡色库蚊。骚扰库蚊吸血后OR31、 OR65、 CPIJ001069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其中OR65和CPIJ001069表达量显著高于淡色库蚊(P 0.05)。淡色库蚊吸血后无显著变化的OR基因。结论淡色库蚊与骚扰库蚊的嗅觉基因OBP和OR表现出了进化分化,OBP17、 OBP44可能参与调控骚扰库蚊吸血后行为。OR31、OR65、 CPIJ001069可能参与调控骚扰库蚊吸血后行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几种新的昆虫生长调节剂(IGR)防制流水和静水中蚊虫的效能及其对常见的非靶子生物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室和现场研究。在实验室内试验了6种 IGR 发现有2个尿素型化合物-Bay SIR-6874即{1-[(3. 5-二氯-4) 4-硝基苯氧基苯基3-3-(2-氯苯)-脲}、Bay SIR-8514即[1-(4-三氟甲氧基苯基)-3-(2-氯苯)-脲]对致乏库蚊和Culiseta inci-dens 的四龄幼虫都有很大的作用(LC_(?)约为1~7ppb),Bay SIR-6874的作用约为 Bay  相似文献   

9.
作者选用实验室培育的6种蚊虫即:致倦库蚊、咸水库蚊、埃及伊蚊、带喙伊蚊、四斑按蚊及它的一种变异株、白端按蚊和它的3个地理株及变异株(这些变异都能用肉眼鉴别)。将上述蚊虫分别置于透明、无色的塑料盒内(12×17×6cm~3),容器的表面漆成白色、黑色或绿色。每盒内放幼虫60条,用日光灯照明,光周期控制在12:12(L:D)。取白端按蚊的变异株进行色素变化的可逆性试验。选另一白端按蚊变异株、咸水库蚊和埃及伊蚊的正常株,进行蚊幼虫的颜色选择性试验。6种蚊幼虫以日光灯或自然光光照,放在背景为黑色、白色、绿色容器内或黑暗中。  相似文献   

10.
畜粪池内的污水为蚊虫(特别是致乏库蚊)孳生的良好环境。作者选用幼蚊油(FlitMLO)、毒死蜱、马拉硫磷、双硫磷4种杀虫剂及敌灭灵(Dimilin)、蒙五一五两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在现场对畜粪池的致乏库蚊进行了试验。幼蚊油即精炼的石油;毒死蜱为乳剂,每加仑含有效成分2lb;马拉硫磷乳剂,每加仑含有效成分4lb;双硫磷为2%的颗粒剂;敌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业已证实有些活性染料能够阻止埃及伊蚊幼虫的生长发育,致乏库蚊和三列伊蚊(A.triseriatus)幼虫在藻红B和孟加拉玫瑰红水溶液中并暴露于可见光下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反应。这类染料是通过光敏感效应杀死蚊幼虫和其它昆虫的。由于这类呫吨型染料系水溶性,幼虫必须摄入大量染料液才能达到致死量,因而限制了它的实用性及其效果。非水溶性游离酸剂型较容易被昆虫摄入致死量的染料,已经证明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制备的藻红B和其它染料游离酸分散剂型比离子化和游离酸非分散剂型对致乏库蚊幼虫毒性强。此外,水溶性玫瑰红溶  相似文献   

12.
1990~1992年,我们在新疆南部地区(E72°~94°,N34°30′~43°20′)进行了蚊类区系调查,在30个县(市)的49个主要采集点共捕获蚊类成虫4730余只,幼虫1530余条,隶属蚊科5属23种。此次调查新增加的5种蚊虫中,有3个当地首次记录种(黑头伊蚊Aedes pullatus,黄色伊蚊Ae.javescens和迷走库蚊Culex vagans);1个新疆地区新记录种(黑海伊蚊Ae.cyprus)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玛丽伊蚊Ae.mariae。基本查清了南疆蚊类的种属组成和地理分布,调查结果表明,伊蚊属骚扰蚊亚属的蚊种在该地分布广、种类多、数量大,为塔里木盆地蚊类区系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早先的研究已证明几种酯胺类对防制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的蛹和幼虫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作者报道了几种有前途的酯胺类现场防制库蚊、伊蚊的蛹和幼虫的试验结果。将酯胺类按25%~50%的浓度混于石油中,加以1%的表面活化剂如Polytergentβ-200、Triton N-101和AG_(3-30)等。在水池中进行实验时,将所需药量加入1,000毫升水中,混和后用手提喷雾喷油,除处理水池外,另留4个水池作对照。在现场灭蚊试验时,将蚊虫自然孳生地划分为若干块,面积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两株班氏丝虫在小动物体内发育的进一步实验观察结果。观察接作者以前(1979)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将印尼雅加达(J)株和中国金门(K)株班氏丝虫微丝蚴感染致乏库蚊和东乡伊蚊,若干天后将所获感染期幼虫经鼠蹊皮下注射接种长爪沙鼠和仓鼠,每鼠接种幼虫22~23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常见 9 种蚊虫核糖体 DNA 第二内转录间隔区( rDNA-ITS2 )基因序列特征,为蚊虫种类分 子鉴定方法探讨提供依据。 方法 在山东省济宁市采集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二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刺扰伊蚊、中 华按蚊、骚扰阿蚊、常型曼蚊和黄色柯蚊成蚊,形态学种类鉴定后,提取上述 9 种蚊虫 DNA,PCR 扩增 rDNA-ITS2 基 因并测序;在 GenBank 中进行同源性比对,采用 Bioedit 7. 0 软件及 DNAMAN 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通过 DNASTAR、ClustalX 1. 81 和 Mega6 软件分析列特征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系统发生关系。 结果 9 种蚊虫的 rDNA- ITS2 长度在 343 bp 与 577 bp 之间,共有 59 个保守位点、449 个变异位点、235 个简约信息位点和 191 个单态位点,9 种蚊虫种间序列同源性为 28. 21% ~ 53. 76%;所有蚊虫的 rDNA-ITS2 基因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吻合率 100%,库 蚊属的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二带喙库蚊聚成一类,伊纹属的白纹伊蚊和刺扰伊蚊聚成一类,不同种蚊虫为独立 分支。 结论 核糖体 DNA 第二内转录间隔( rDNA-ITS2 )基因可用于蚊虫属和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6.
1972年从塞拉伊蚊(Aedes sierriensis)幼虫分离出这种Tolypocladium cylindrosporum Gams加利福尼亚株真菌后,对其作为生物防制剂的效能还研究得不多,而对其他株的研究亦仅限于对防制伊蚊和库蚊的观察。本文比较了这种真菌孢子的各种浓度对埃及伊蚊、巴拉巴按蚊、致倦库蚊和常型曼蚊的实验室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道了苏云金杆菌市售制剂Bactimos可湿粉剂、粒剂和块剂对马来西亚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的毒效和残效。 1.可湿粉剂、粒剂在室外对实验种群的毒效观察:可湿粉剂与粒剂浓度梯度为1mg/L~16mg/L,每盘25条白纹伊蚊早期四龄幼虫,每个浓度设3个重复,并设对照组,制剂投入后24h观察死亡数,一周后再投放幼虫观察24h死亡数,如此重复2周。2.可湿粉剂、粒剂对自然种群的毒效观察:提前2周在橡胶园设置炼乳罐(共6组,每组6只)收集白纹伊蚊卵,并让其孵化发育,投入浓度为1mg/L~16mg/L的可湿粉剂和粒剂,观察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几种新的拟除虫菊酯在实验室和现场的试验结果。新的拟除虫菊酯,用了DecamethrinFMC-45497(NRDC-160)FMC-35171(NR-DC-148)、Permethrin和Fenvalerate。试验。的蚊虫有库蚊、伊蚊等6种。实验室试验先将上述拟除虫菊酯分别制成1%的丙酮原液(W/V),再按需要配制成不同浓度的稀释液。试验时在盛有100ml自来水的杯内,放入4龄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系用日本Sumitomo化学公司1985年生产的1—(4′苯氧苯氧基)-2-(2′-吡啶氧基)丙烷昆虫生长调节剂(简称SS-31183),细颗粒剂型,基质0.5%。杀灭我省主要病媒蚊虫中华按蚊、致乏库蚊、白纹伊蚊的2、3、4龄幼虫效果观察。 实验在室温26±1℃,湿度75~80%,水温25℃条件下进行。三种蚊幼的毒性测定:称取0.5%SS-31183制剂5mg,加水稀释成每ml含0.00015625mg的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和欧洲伯氏疟原虫作为疟疾研究的模型至少已有30年了。亚洲的斯氏按蚊、非洲的冈比亚按蚊和欧洲的黑小按蚊已证明是这种疟原虫最好的实验媒介。本文报告了美国佛罗里达州吸捕乳动物血的一些蚊种对伯氏疟原虫敏感性的试验结果。试验蚊种包括四斑按蚊、淡色按蚊、埃及伊蚊、带喙伊蚊、黑须库蚊和致乏库蚊的实验室饲养雌蚊以及灾难按蚊、An.bradleyi、An.atropos和斑点按蚊的第1代雌蚊。均以羽化后3~5天的蚊虫作为试验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