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在郑州市某医院妇科诊治的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PCOS组),同时按相同年龄1∶1匹配在本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月经周期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人群血清Galectin3、AngⅡ、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PCOS患者(PCOS组)100例,年龄22~37岁,BMI为(24.7 ± 2.6)。纳入月经周期正常女性(对照组)100人,年龄22~38岁,BMI为(22.0 ± 1.8)。2组人群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BMI高于对照组(P<0.01)。PCOS组血清Galectin3、AngⅡ、2h PG、FINS、HOMA-I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PCOS组ISI低于对照组(P<0.01);PCOS组和对照组的HbA1c、FP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OS患者血清Galectin3水平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AngⅡ与HOMA-IR、ISI无相关关系(P>0.05)。对照组血清Galectin3、AngⅡ与HOMA-IR、ISI水平均未见相关性(均P>0.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Galectin3、AngⅡ水平较正常女性升高,血清Galectin3水平与PCOS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魔芋复方对肥胖大鼠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究其调节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 方法 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肥胖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和不同剂量魔芋复方给药组。干预6周后检测大鼠血脂、脂肪因子和抗氧化物指标。 结果 实验6周后各组大鼠间体质量、脂/体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魔芋复方低、中、高剂量给药组体质量和脂/体比均随着剂量升高而下降,魔芋复方高剂量给药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水平以及中剂量给药组血清TG、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魔芋复方低、中、高剂量给药组随剂量提高HDL-C上升。瘦素、脂联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魔芋复方低、中、高剂量给药组随剂量提高血清瘦素、MDA水平下降,脂联素、SOD、GSH-PX水平上升。 结论 魔芋复方可有效改善肥胖大鼠血脂紊乱,降脂减重,有效抑制肥胖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起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甲型流感效果。 方法 以2019年6—12月于新疆某医院呼吸科就诊并诊断为甲型流感的16~65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前、治疗后(第1、3、5、7天)感染指标变化情况及治愈时间。 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40例患者均完成相应指标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男、女各占50%。对照组年龄(27.16 ± 13.30)岁、观察组年龄(26.47 ± 11.28)岁,2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前,2组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干预治疗后,2组患者CRP水平随干预时间增加而下降(P<0.01),组间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存在时间和组间的交互作用(P<0.05)。PCT水平的组间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均好转,观察组治疗周期(7.79 ± 2.12)d,短于对照组的(10.74 ± 2.65)d(P<0.01)。 结论 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甲流较单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周期明显缩短、感染指标转归明显,可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近年来深圳市光明区二年级小学生零食行为习惯及知识运用的变化趋势,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儿童慢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2015—2018年间分别抽取该区6、4、6、6所小学二年级学生,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并运用趋势分析。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1 035份,其中男生616人(59.52%),平均年龄(8.10±0.73)岁;女生419人(40.48%),平均年龄(7.96±0.74)岁。排名前5的零食依次为水果类(58.94%)、面包蛋糕类(46.76%)、果冻类(35.07%)、饼干薯片类(30.34%)和坚果类(29.28%),饮料(除白开水)为纯牛奶酸奶类(58.55%)、果汁(39.32%)、碳酸饮料(27.15%)、凉茶绿茶类(23.77%)和爽歪歪营养快线类(23.19%)。以年度分层统计显示,零食中的果冻类、果脯话梅蜜饯类、油炸烧烤类,与饮料中的凉茶绿茶类、功能饮料、碳酸饮料、咖啡奶茶类、爽歪歪营养快线类的食用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或P<0.01);而零食中的水果类、面包蛋糕类,和饮料中的纯牛奶酸奶类则食用率显著增加(P<0.05或P<0.01)。另外,将白开水作为常规饮品的使用率逐年显著增加(P<0.01)。在消费零食及饮料的常见原因中,饿了/渴了占比最高(61.26%),其次为看电视或无聊(47.73%)。在卫生习惯和食品知识运用方面,仅买零食看生产日期在各年度的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深圳市光明区二年级小学生零食行为与习惯近年总体趋势向好,但仍需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结合《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要求,对佛山市顺德区狂犬病暴露及处置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顺德区2014—2018年狂犬病监测门诊暴露人群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暴露人群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比新指南实施前后暴露特征的变化。结果 2014—2018年顺德区共报告狂犬病暴露113 093例,年平均暴露率8.88‰,人口暴露率呈上升趋势(P<0.01),5~9岁人群暴露率最高,为19.13‰。猫伤所占比例逐年升高(P<0.01),鼠伤所占比例降低(P<0.01),头面伤Ⅲ级诊断率升高(P<0.01);Ⅲ级暴露人群免疫球蛋白接种率为10.56%,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 2014—2018年规范诊断及处置率有所提高,但还需加强新指南的培训和落实,加强对0~9岁人群暴露干预及猫致伤预防,提高Ⅲ级暴露人群免疫球蛋白接种率。  相似文献   

6.
陆昊  郑闻 《华南预防医学》2020,46(4):393-39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脂水平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方法 以南京市某医院2018年诊治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脂水平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分析,并采用Pearson分析法对血脂指标与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符合研究条件的COPD患者共320例,男女性别比为10.4∶1,年龄35~70岁,以46~56岁为主,占45.94%,BMI以18.5~23.9为主,占73.12%,高血压患者占75.94%,320例COPD患者中血脂异常者172例,血脂异常率为53.75%。生存质量评分平均为(44.73 ± 6.45)分,血脂异常患者生存质量总评分、各维度评分均低于血脂常患者(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TC、TG、LDL-C水平与生存质量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 HDL-C水平与生存质量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COPD患者血脂异常率较高,该人群生存质量较低,血脂异常与患者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提示对COPD患者血脂指标的控制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孕中期血清整合素β1(ITGB1)、γ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转甲状腺素蛋白(TTR)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病情及诊断学意义。方法 以郑州市某医院产科2017—2018年产前登记并进行常规产检的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研究对象(病例组),按1∶1匹配相同孕周、相同年龄的同期同医院产前登记并进行常规产检且无异常孕妇为对照组,采集肘部静脉血用于ITGB1mRNA、IFI16、TTR指标检测,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孕妇上述指标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3项指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00人,病例组孕妇平均年龄(28.5 ± 2.0)岁,平均孕周(25.2 ± 1.6)周,其中妊娠期高血压46例、轻度子痫前期35例、重度子痫前期19例。正常组孕妇平均年龄(29.2 ± 2.5)岁,孕周平均(25.1 ± 1.5)周。2组孕妇平均年龄、检测时孕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血清ITGB1 mRNA、IFI16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均P<0.01),TTR水平低于正常组(P<0.01)。不同病情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清ITGB1 mRNA、IFI16、TT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ITGB1 mRNA、IFI16水平随妊娠期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TTR随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而降低。血清ITGB1 mRNA水平对鉴别诊断妊娠高血压的临界值为1.5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3;血清IFI16水平对鉴别诊断妊娠高血压的临界值为14.62 n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血清TTR水平对鉴别诊断妊娠高血压的临界值为332.8 mg/L,ROC曲线下面积为0.726。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清ITGB1、IFI16水平高表达,TTR低表达,检测3项指标对于患者疾病诊断、病情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韦懿  徐梅 《华南预防医学》2020,46(3):235-238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C)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急性肾功能损伤早诊价值。方法 以2015—2018年在自贡市某医院确诊或诊治的孕周为20~24周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确诊或首次在本医院治疗时、4周后、8周后、产前1周内采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5 mL用于Cys-C、血清肌酐(SCr)和NGAL检测。发生急性肾损伤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病例组,肾功能正常妊娠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血Cys-C、SCr和NGAL水平差异,并分别对Cys-C与SCr、NGAL与SCr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488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年龄(36.2 ± 3.8)岁,孕前BMI平均(22.45 ± 2.26),44例(占9.0%)有过不良生育史。至妊娠结束共有39例发生急性肾损伤(病例组),发病率为8.0%。病例组确诊妊娠期高血压时、妊娠期高血压患病4周时、妊娠期高血压患病8周时、妊娠结束前1周内的血SCr、Cys-C和NGA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妊娠期高血压患病4周时至妊娠期结束,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血Cys-C、NGA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妊娠期高血压患病8周时至妊娠期结束,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血SC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病例组确诊妊娠期高血压时、妊娠期高血压患病4周时、妊娠期高血压患病8周时、妊娠结束前1周内的血Cys-C均与SCr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075、0.145、0.256、0.365),血NGAL均与SCr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058、0.152、0.297、0.349),随着急性肾损伤进程的发展相关系数显著增大。结论 血Cys-C和NGAL水平的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合并急性肾损伤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可对该人群的血Cys-C和NGAL水平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以提高急性肾损伤早诊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并探讨骨代谢指标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以2020年1—12月岳池县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岁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骨密度、血清中骨钙素(OC)、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骨质情况进行分析,在校正年龄、体质指数(BMI)基础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骨代谢指标水平对骨质疏松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1 124名中老年女性进行调查,年龄45~78岁,平均(61.4±5.8)岁。共检出骨质疏松558例,发生率为49.6%。不同年龄、BMI的中老年女性骨量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居住地、年龄、BMI、绝经情况和骨量情况的中老年女性骨代谢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年龄增长,25-(OH)D水平呈下降趋势,OC、BALP水平在55~64岁明显升高后呈逐渐下降趋势,βCTX呈升高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C(OR=0.537)、BALP(OR=0.791)、25-(OH)D(OR=0.674)水平越高,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越低;βCTX水平越高(OR=1.919),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岳池县≥45岁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骨代谢指标OC、βCTX、BALP、25-(OH)D能够有效反映骨代谢活动,且与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密切相关,监测骨代谢指标可以及早发现骨代谢异常,有利于及早预防和发现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静脉血中D二聚体(DD)、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其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方法 以重庆市某医院2018年收治的年龄≥50岁的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性别、年龄 ± 1岁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群空腹静脉血进行DD、LP-PLA2及CRP水平检测,并对出院后CHF患者随访至第12个月,对2组人群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绘制DD、LP-PLA2及CRP预测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CHF患者(CHF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126名,男性均为76名,女性均为50名,CHF组年龄55~75岁,平均(63.9 ± 5.4)岁,对照组55~74岁,平均(63.9 ± 5.4)岁,2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患者的血浆DD、LP-PLA2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不良心血管事件CHF患者DD、LP-PLA2及CRP水平高于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CHF患者(P<0.01)。DD、LP-PLA2及CRP预测CHF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值分别为0.714、0.742、0.816。 结论 CHF患者处于凝血功能异常及炎症反应状态,检测DD、LP-PLA2及CRP对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束缚应激模型在凉茶“降火”研究中应用的科学性及适用性。方法 急性和慢性应激束缚模型实验,均为雄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束缚组、低、中、高3个剂量凉茶组[0.8、2.4、7.2 g/(kg BW)凉茶干膏粉],每组8只。急性应激束缚模型为给药5 d,第5天给药1 h后除对照组外束缚2 h;慢性应激束缚模型为每天给药1 h后除对照组外束缚2 h,共10 d 。给予不同时间的处理后,观察小鼠一般行为,记录终体重及肝脏重量,计算肝体比,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尿素氮的含量,测量肝脏中丙二醛、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 急性和慢性应激束缚模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尿素氮含量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或P<0.01);慢性束缚应激模型肝脏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降低 (P<0.01)。高剂量凉茶组与慢性束缚组相比,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尿素氮含量均降低(P<0.01);肝脏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升高(P<0.05或P<0.01)。结论 模拟“上火”,急性和慢性应激束缚模型均成立,且用于评价凉茶“降火”功效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2020年北京市某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促进医务人员在抗击疫情期间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以定点收治医院一线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救治患者的第14天和第21天,分别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共纳入66名医护人员,男性24例,女性42例;年龄(34.8±8.8)岁;医生22例,护士44例。医务人员第1次SCL-90总分阳性检出率6.1%(4/66),第2次阳性检出率7.6%(5/66);第2次结果中>30岁组医务人员阳性检出率低于≤30岁组(P<0.05)。2次SCL-90总均分均优于中国常模(P<0.01),并且第2次分值低于第1次,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医务人员SCL-90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各因子分低于中国常模。不同年龄、职业医务人员10个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医务人员恐怖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心理素质更好。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一线医务人员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优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随着在一线工作时间延长,>30岁的医护人员较年轻者心理健康状态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某复合营养素对大气PM_(2.5)致大鼠急性肺部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PM_(2.5)模型组、低剂量营养素(150 mg/kg)+PM_(2.5)组、高剂量营养素(750 mg/kg)+PM_(2.5)组。营养素组连续预灌胃14 d营养素溶液,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第15天灌胃后除空白组外的各组大鼠气管滴注PM_(2.5)(9.0 mg/kg)混悬液染毒,每隔24 h 1次,共3次,空白组气管滴注生理盐水。末次染毒24 h后,收集血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匀浆和病理切片。分析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肺泡灌洗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水平;肺匀浆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PM_(2.5)模型组的大鼠MDA、ACP、LDH、TNF-α、IL-1β水平增加、SOD活力降低(P<0.05或P<0.01);与PM_(2.5)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营养素+PM_(2.5)组能降低MDA、TNF-α、IL-1β水平及升高SOD活力(P<0.05或P<0.01),高剂量营养素+PM_(2.5)组能降低ACP、LDH水平(P<0.05或P<0.01),并改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论该复合营养素对PM_(2.5)致大鼠急性肺部氧化应激及炎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海口地区0~6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BMD)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海南省某专科医院医学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0~6岁健康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检测其血清25-(OH)D水平、VDR基因多态性及BMD,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BMD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比较BMD正常和异常儿童的VDR基因多态性,分析VDR基因多态性与BMD的关联性。结果 共纳入1 580名0~6岁健康儿童,男童838人,女童742人,平均年龄(2.49±1.20)岁。血清25-(OH)D水平为(34.66±5.87)ng/mL,维生素D缺乏、不足、充足儿童比例分别为4.49%、21.01%、74.49%。不同性别儿童血清25-(OH)D水平、维生素D营养状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BMI、BMD儿童血清25-(OH)D水平、维生素D营养状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基因分型检测结果显示,0~6岁健康儿童VDR基因ApaⅠ位点存在多态性,基因型为AA、Aa、aa。BMD正常和异常儿童VDR基因ApaⅠ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DR基因ApaⅠ位点基因型aa型(OR=3.729)、携带a等位基因(OR=2.656)儿童发生BMD异常的风险较高。结论 海口地区0~6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年龄、BMI、BMD有关,且儿童VDR基因多态性与BMD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国内外关于心理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 对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urope PMC、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Central等数据库2009年1月至今公开发表的关于心理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的报道进行检索并筛选,评价文献质量,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提取9篇文献,观察组共398例、对照组共398例,共纳入受试者896例,均为高质量文献;护理后SAS、SDS、EORTC QLQ-C30、SF-36评分 报道均无显著异质性(P>0.05),meta分析显示,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显著降低(WMD=-20.63,95%CI为-34.82~-14.57, P<0.01),SDS评分显著降低(WMD=-7.89,95%CI为-10.02~-5.63,P<0.01),EORTC QLQ-C30评分显著提高(WMD=5.67,95%CI为2.18~7.12,P<0.01),SF-36评分显著提高(WMD=3.63,95%CI为0.97~5.88, P<0.01)。各项文献间均未发现明显的偏倚风险。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显著减轻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部分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为预防及早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自贡市某医院进行治疗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并以在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无心血管疾病人群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发病后不同时间点和对照组人群H-FABP及主要心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24例AMI病例及124名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2组人群男、女分别为69、55例,平均年龄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后不同时间点(2、4、8、12、24 h)病例组H-FABP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ABP在8 h前逐渐上升,于8 h达到最大值,其后逐渐降低。病例组在各时间点的H-FAB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病例组发病后8 h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未期内径(LVEDd)、血管舒张功能(FM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内皮细胞微粒(EMCs)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1)。Killip分级为Ⅱ、Ⅲ、Ⅳ级分别有43、39、42例,分别占34.7%、31.5%、33.9%。分级越高,H-FABP、LVEDd、EMCs检测值越高,LVEF和 FMD检测值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H-FABP水平与LVEF、FMD 水平呈负相关(b=-2.764、-2.846),与EMCs、LVEDd水平呈正相关(b=2.294、2.495)。结论 H-FABP与AMI患者心功能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早期评价心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