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药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单味中药、中药活性成分、中药复方、中成药制剂与干扰素α-2b联合的角度,综述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认为该治疗方案在抗病毒、改善肝功能、提高干扰素敏感性及控制不良反应等方面优于单用干扰素疗法。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1990年11~12月,共观察76例病毒性肠炎住院患儿,其中40例采用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与中药黄芪进行治疗,与同期36例对照比较,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诊断依据:参照卫生部制订的"小儿腹泻疾病诊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干扰素配合中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干扰素配合中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干扰素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43例仅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60.5%,(P<0.05)。提示:穴位注射干扰素配合中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汤剂的活性成分含量。方法: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四物汤传统中药汤剂和现代中药配方颗粒汤剂中主要活性成分芍药甙的含量,并进行对比,旨在探讨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情况。结果:四物汤传统中药汤剂中主要成分芍药甙的含量高于中药配方颗粒的含量。结论: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一种新的中药饮片,其活性成分含量与临床疗效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瑞超  佟瑶 《新中医》2014,46(6):113-114
目的:探讨肛门尖锐湿疣的治疗、防止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对50例肛门尖锐湿疣患者,在手术高频电刀切除的基础上,配合干扰素诱导剂肌肉注射、中药内服、局部熏洗坐浴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治愈率100%;复发1例,复发率2%。结论:高频电刀切除配合中西医药物治疗肛门尖锐湿疣,可彻底清除疣体,有效清除隐蔽的病毒,提高治愈率,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是由病毒感染细胞,或其它诱导剂诱导细胞而生成的。干扰素释放后与周围细胞发生反应,诱导其形成二次蛋白(翻译抑制蛋白)而产生抗病毒作用。Y-干扰素除有抗病毒、抗胂瘤作用外,并在免疫系统起调节作用,它还对各类型细胞发挥一系列抗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7.
董冉冉  王萌  刘志东  朱彦 《中草药》2015,46(20):3117-3124
中药及其制剂成分复杂,经过吸收分布后机体内成分的量较低,由于传统的生物样品取样方法存在多种不足,影响中药成分体内过程研究,从而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造成影响。微透析技术作为一种简便、灵敏的取样技术,在线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可动态揭示中药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的分布变化规律,极大程度提高了中药活性成分体内分析精度,降低实验动物损伤。主要介绍微透析技术的原理、系统组成、特点,重点介绍了其在中药成分体内分析研究中的应用。微透析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体内过程,有利于中药靶向给药传递系统的开发,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一些中药及其挥发性成分抗霉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为中药作为饲料防霉剂提供依据。方法 :以液体小培养法测定 9味中药和 7种中药挥发性成分对饲料中某些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比较它们的抗霉菌活性。结果 :所选中药及中药挥发性成分对受试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9种中药中以陈皮、藿香、艾叶的抗霉菌活性较强 ,白芷、茴香作用较弱 ;7种挥发性成分中桂皮醛、茴香醛、丁香油和香草醛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其中桂皮醛的作用最强 ,优于山梨酸、薄荷油、冰片和桉叶油的抑菌效果较差。结论 :陈皮、藿香、艾叶和桂皮醛均有明显的抗霉菌活性 ,且来源丰富 ,价格低廉 ,作为饲料防霉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铁死亡是一种新的细胞调节性死亡方式,与凋亡、坏死、自噬的死亡不同,表现为铁离子依赖的脂质过氧化物超限蓄积。目前发现,铁死亡与肿瘤增殖、动脉硬化、神经元性退化、糖尿病、抗病毒免疫反应、急性肾损伤和肝及心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有关,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一方面,可寻找相应药物促进铁死亡,来清除癌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等;另一方面,可抑制铁死亡,来保护健康细胞。我国具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其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对铁死亡具有调节作用。现就铁死亡通路进行整理,对已发现的铁死亡诱导剂和抑制剂靶点进行归纳,并以已发现的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铁死亡的调节作用做一简述,以期为铁死亡相关的中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在对中药化学的研究形成了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只研究中药中的无机成分即微量元素;另一种倾向是只研究中药中的有机成分即所谓的次生代谢产物和初生代谢产物。研究无机成分者不研究有机成分,研究有机成分者对中药中的微量元素不屑一顾。最近出版的《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都对微量元素只字不提。既然中药中的有机成分与无机成分共存于同一个体系之中,我们的祖先在吃中药时也是同时吃了这两类成分,我们就没有理由把研究有机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发性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方法病人分成三组:微波、干扰素及中药组;微波、干扰素组;微波组。观察其疗效并对比。结果微波、干扰素及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二组。结论微波、干扰素及中药联合是复发性尖锐湿疣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云静  张群林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5):1124-1127
 目的 介绍化学发光法在中药成分分析中的应用概况。 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近 5 年来用于中药成分分析的化学发光法进行评述。 结果 化学发光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等优点。与流动注射、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其它技术联用,用于中药成分的分析,已取得了许多满意的结果。 结论 化学发光法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技术已被广泛的用于 成分复杂、含量低的 中药成分的分析,尤其在中药体内药物分析中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蘑菇中含有干扰素诱导剂,能诱发干扰素的产生,因而对水泡性口炎病毒、脑炎病毒等有较好疗效。蘑菇还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蘑菇中的解朊酶、酪氨酸酶具有降血压的功能。此外,蘑菇还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因其含有胰蛋白酶等多种酶类,能分解蛋白质和消化脂肪。  相似文献   

14.
石洋  袁伟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5):126-12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的不同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细胞,是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中理想的种子细胞。中药作为诱导剂可具有安全、价廉等优点从而倍受关注,现对近几年来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做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中药干扰素的诱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干扰素的本质、作用机理、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等方面作了概述,对内源性干扰素诱生剂的发现和应用及其意义也作了论述。并收集一些中药,如黄芪、香菇、甘草等都有内源性干扰素诱生作用或促进诱生作用的报道。作者认为建立各型干扰素的检验指标,从实验和临床治疗中研究、测定中药对内源性干扰素的诱生作用,并进而研究其作用机理,对研究中药药理,考察中药疗效,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药活性成分诱导HeLa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近况。方法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中药活性成分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结果中药活性成分不仅能够通过阻断细胞周期来诱导细胞凋亡、还能通过影响Fas/Fasl系统、p53基因蛋白、Bcl-2基因家族、caspase家族的表达等来实现这一过程。结论中药活性成分在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其作为宫颈癌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铁死亡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自噬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有密切的联系。铁介导的活性氧积累是铁死亡发生的主要原因,铁死亡的发生机制与细胞内脂质代谢、铁代谢和抗氧化防御系统途径相关,多条信号轴和众多调节因子联合调控铁死亡的发生和中断。研究发现铁死亡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及多药耐药等,因此铁死亡针对各类肿瘤细胞的作用效果和机制途径成为抗癌研究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铁死亡诱导剂的研究迅速发展,已有多种铁死亡诱导剂应用于临床癌症化疗阶段,且疗效显著,因此铁死亡类抗癌药物的研究成为肿瘤治疗发展的新路线。中药活性成分如石蒜碱、齐墩果酸、双氢青蒿素、土槿皮乙酸、麦冬皂苷B等,能通过脂质代谢、铁代谢、胱氨酸/谷氨酸转运体系统或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谷胱甘肽等途径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调控肿瘤疾病的发展进程,展现出巨大的临床治疗潜力。该文从信号通路和调节因子及作用特点等方面介绍铁死亡的代谢调控网络,并结合铁死亡发生机制的理论基础,对中药活性成分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活性成分抗肿瘤应用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床比较观察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组(15例)与干扰素组(15例)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结果发现中药组与干扰素组对HCV-RNA的转阴率均为20.00%,抗HCV的转阴率分别为33.33%和26.66%;在症状、肝功能的改善方面,中药组明显优于干扰素组,干扰素组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中药组抗病毒远期疗效与干扰素组比较更为稳定持久,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理检测结果证实中药组有改善肝细胞充血水肿、汇管区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中药中脑苷脂类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此类成分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对CNKI,PubMed和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2年到2011年,主题词为脑苷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总共引用文献24篇。对中药中脑苷脂类成分有了系统的认识,脑苷脂类成分具有较为丰富的药理活性而受到关注,虽然现在脑苷脂类成分的药理活性报道相对较少,但作为内源性成分,这类成分可能在中药中不是直接发挥药理活性,而是作为一种载体,促进中药中其他成分的吸收达到协调吸收的效果。因此这类成分须深入研究揭示其作用机制,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紫外(UV)吸收光谱检测掺入中药制剂四物汤中的西药成分.方法:在四物汤溶液中分别掺入9种西药成分,使用加权相关分析法分析掺入前后的UV光谱变化.结果:6种西药成分掺入四物汤后可以引起UV光谱的明显变化,Spearman'sp <0.94;另外3种对UV光谱的影响甚微,Spearman'sp>0.95.结论:UV光谱可以作为一种快速过筛试验用于鉴别中药制剂的西药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