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对并发症、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原发性肝癌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术前与术后3d的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术后并发症及随访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术后1周的TBIL、ALT、AST指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的ALB指标高于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3d的ACRP、IL-6、TNF-α指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4....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腹腔镜手术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 P 物质的影响,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对术后疼痛和局部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132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随机分为试验组75例和对照组57例。试验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导前地佐辛0.1 mg/ kg;对照组静脉输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在术前、术后2 h、4 h、8 h、12 h 和24 h,测定血清 TNF-α、IL-6和 P 物质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后疼痛进行评分。结果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 h 血清TNF-α、IL-6和 P 物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4 h ~24 h 时血清 TNF-α、IL-6和 P 物质比2 h时浓度升高( P <0.05)。试验组患者4 h ~24 h 时血清 TNF-α、IL-6和 P 物质比对照组血清 TNF-α、IL-6和 P 物质明显降低( P <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创伤组织中 TNF-α、IL-6细胞因子引起炎性反应和保护组织免受损伤,同时减少疼痛物质的释放,进一步减少术后疼痛和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慢性肝炎、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了解其与MMP-13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芯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3例慢性肝炎(慢性肝炎组)、28例肝硬变失代偿(肝硬变组)及22例肝功能失代偿的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痛组)进行MMP-13、TNF-α检测,并分别与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MMP-13与TNF-α比对照组及慢性肝炎组均显著增高(P〈0.01)。血清中TNF-α水平与MMP-13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呈显著相关性(P〈0.01),时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的TNF-α与MMP-13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MP-13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及肝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TNF-α对MMP-13表达在慢性肝炎与肝硬变患者中影响甚小,而在原发性肝癌,TNF-α可能对MMP-13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氨茶碱对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改变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胃癌患者60例,排除7例因肿瘤侵犯转移而行姑息性手术者,56例行胃癌根治术.按入院时间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术前预防性使用头孢曲松钠1g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氨茶碱.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及7天观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情况.结果 2组术前TNF-α和IL-6比较,治疗组术后第1天TNF-α和IL-6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2组TNF-α和IL-6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治疗组术后第3天TNF-α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TNF-α及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茶碱能够有效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M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通量血液透析(HD)组和HFHD组,每组16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检测血清TNF-α、IL-6和ET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 HD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和ET-1明显升高;HFHD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ET-1明显下降, IL-6无明显变化。结论 HFHD可有效清除慢性肾功能衰竭MHD患者血清TNF-α和ET。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腔持续注入利多卡因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TNF-α、IL-1、IL-4、IL-6变化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加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利多卡因组(Ⅰ组,n=12),全麻加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利多卡因组(Ⅱ组,n=12)和全麻加术后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组(Ⅲ组,n=12)。分别于术前0、5h、术后0h、24h和48h抽取血样测定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TNF-α、IL-1、IL-4、IL-6浓度。同时记录体温(T)、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①各组患者体温、心率变化均不明显(P〉0.05);平均动脉压变化:Ⅱ组术后0h及Ⅲ组术后0h、24h较术前明显增高;白细胞计数变化:3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术后0h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Ⅱ、Ⅲ组较Ⅰ组亦明显升高(P〈0、01),随后均下降,术后24hⅢ组明显高于Ⅱ组。②3组TNF-α、IL-1在各时点均逐渐上升,术后0hⅡ组TNF-α明显高于Ⅰ组,术后24h、48hIll组TNF-α、IL-1均明显高于Ⅰ组,术后48hⅢ组IL-1明显高于Ⅱ组;3组IL-6水平术后0h均为最高,其中Ⅰ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明显高于术前;3组IL-4水平术后0h均为最低,在术后的上升过程中,Ⅲ组较慢,术后48h明显低于Ⅰ组。结论 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腔持续注入利多卡因可有效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利多卡因尚可促进术后抑类细胞因子的上升。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IL-6、IL-8与TNF-α的水平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彩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801-180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索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0例EMS患者(Ⅰ~Ⅱ期22例、Ⅲ~Ⅳ期28例)手术前后血清IL-6、IL-8与TNF-α的水平,并与35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照组)患者作比较.结果 EMS组患者血清IL-6、IL-8与TNF-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EMS组Ⅲ~Ⅳ期患者血清中IL-6、IL-8与TNF-α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手术后其水平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S患者血清中IL-6、IL-8与TNF-α水平明显增高,它们与E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EM患者IL-6、IL-8与TNF-α水平对病情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子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65 例子宫颈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n=31)和对照组(n=34)。麻醉诱导后,氯胺酮组术前给予氯胺酮0.3 mg/kg静注,随后持续静注氯胺酮4 μg/kg每分钟直至术毕;对照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静注。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 h 及术后24 h 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8的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术后 2 h、24 h 和48 h 的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血清TNF-α、IL-6 和IL-8 水平均在术后升高(P<0.05),氯胺酮组术后2 h、24 h 的TNF-α、IL-6、IL-8 水平较对照组偏低(P<0.05)。氯胺酮组术后2 h 及术后24 h 的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有助于减轻子宫颈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升高。  相似文献   

9.
薛冬英  叶军  陈蓓  殷霞 《药品评价》2008,5(5):216-218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和炎症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56例患者同时给予扶正化瘀胶囊口服,治疗24w后,采用固相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2、IL-10水平;Bayer公司ADVIATM165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肝功能;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PC-Ⅲ、LN、IV-C水平。结果(1)治疗组炎症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TNF-α和IL-6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伊〈0.05),而IL-2和IL-10明显增/JD(P〈0.05),其中TNF-α和对照组相比降低明显(P〈0.05),IL-2较对照组升高显著。(2)治疗组ALT、AST、GGT、Tbil等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LN、IV-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伊〈0.05),和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而AIb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相关炎症纤维化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腰麻和局部麻醉下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围手术期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BS)的变化.方法:将实施腹膜透析置管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40例按病因配对分为腰麻组(SA组)和局部麻醉组(LA组),SA组和LA组患者分别在腰麻和局部麻醉下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分别于术前、术毕和术后6h采血测IL-6、TNF-α、hs-CRP、BS,记录患者切皮时、进腹后和术毕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毕血清IL-6、TNF-α、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LA组术后6h血清IL-6、TNF-α、hs-CRP升高(P<0.05).与LA组比较,SA组术后6h血清IL-6、TNF-α、hs-CRP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6 hB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A组患者比较,SA组患者手术切皮时、进腹后、手术结束时VAS评分低,手术时间短(P<0.01).结论:与局部麻醉比较,腰麻下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可明显减轻患者围术期疼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IL-6、TNF-α、hs-CRP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李玉伶  陈珊珊 《河北医药》2012,34(19):2897-2899
目的观察常规血液透析(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D)、血液灌流(HP)对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清除的疗效。方法选择透析龄3个月以上稳定的MHD患者60例,随机分为HD组、HFD组、HD+HP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分别在首次治疗前后及治疗3个月后透析前,测定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含量,同时测定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CRP、IL-6、TNF-α、β2-MG血清含量。结果 MHD患者治疗前的CRP、IL-6、TNF-α、β2-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透析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首次治疗后及治疗3个月后CRP、IL-6、β2-MG及TNF-α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合首次治疗后CRP、IL-6、β2-MG及TNF-α均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CRP、IL-6、β2-MG及TNF-α下降(P<0.05)。HD+HP组首次治疗后及治疗3个月后CRP、IL-6、β2-MG及TNF-α均下降(P<0.05)。治疗3个月后,HD+HP组的CRP、IL-6、β2-MG及TNF-α值低于HFD组(P<0.05),HD+HP组下降百分比高于HFD组(P<0.01)。结论 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HFD和HP可以降低CRP、IL-6、β2-MG及TNF-ɑ水平,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HP可能优于HF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肝大部切除(PH)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28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对照组)、PH模型(PH)组、PH+扶正化瘀组和PH+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组,每组7只.扶正化瘀组和PH +pHGF组于实验前3天至实验结束,分别给予扶正化瘀方药液灌胃1 ml/l00 g和pHGF腹腔注射1 ml/100 g,每日1次.术后24 h心脏采血后处死大鼠,计算各组肝再生速度,血清标本检测ALT、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cyclinD1的表达.结果 PH组、PH +pHGF组和PH+扶正化瘀组ALT、AST水平明显升高,白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与对照组比较,PH组、PH +pHGF组和PH+扶正化瘀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PH组、PH+扶正化瘀组和PH +pHGF组大鼠有丝分裂指数、肝组织cyclin D1 mRNA和肝细胞核cyclin D1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均P<0.01);PH+ PHGF组和PH+扶正化瘀组肝再生速度明显高于PH组[(22±4)%、(20±2)%比(13±1)%,P<0.01].与对照组比较,PH组、PH +pHGF组和PH+扶正化瘀组有丝分裂指数、肝组织cyclinD1 mRNA和肝细胞核cyclin D1阳性率均明显升高[有丝分裂指数:(25.90±0.95),(29.70±0.50),(30.30±0.96)%比(0.95±0.19)%;肝组织cyclin D1 mRNA:2.18±0.37,2.73±0.29,2.93±0.18比1.03±0.09;肝细胞核cyclin D1阳性率:(27.20±0.36)%,(28.30±0.16)%,(29.30±0.21)%比(0.95±0.19)%](P<0.01或P<0.05),而PH+扶正化瘀组和PH +pHG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化瘀方可通过增强cyclinD1表达而促进大鼠肝大部切除术后的肝再生.  相似文献   

13.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TNF-α和IL-8水平改变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非呼吸衰竭组,实验组为呼吸衰竭组。采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测定其血清TNF-α和IL-8水平进行比较,并检测其呼吸功能,探究其中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TNF-α和IL-8的血清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FEV1%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TNF-α和IL-8水平和患者的FEV1%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和-0.65(P<0.05)。结论合并呼吸衰竭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同未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相比血清TNF-α和IL-8较高,TNF-α和IL-8的升高可能加重了COPD患者的气道阻塞,TNF-α和IL-8可以协助对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104例高龄下肢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患者分别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1例,10.6%)、单侧股骨头置换术(24例,23.1%)、单侧膝关节置换术(8例,7.7%)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61例,58.7%).以术后住院时间为因变量;以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术前生理学和手术严重程度评分系统(POSSUM)评分、术前总胆固醇和术前血糖为自变量;并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 本组患者围术期无死亡,19例患者(18.3%)有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有并发症组术前POSSUM评分和住院时间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4)分比(22±5)分,(27±6)d比(18±7)d](均P<0.05).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后影响因素包括术后并发症和术前POSSUM评分.结论 在高龄骨科患者手术的临床监测指标中,患者的术前POSSUM生理评分和术后并发症与预后密切相关.术前应对这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围术期加强管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使患者可以安全、平稳地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15.
乔宗旭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27-3528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观察组)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和MMP-9水平,并以2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分别为(29.9±4.6)ng/L、(32.6±5.4)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1.5)ng/L、(9.8±1.8)ng/L(t=4.16、4.38,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为(31.1±4.9)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9±14.1)mg/L(t=3.89,P<0.05).MMP-9与TNF-α、IL-6呈负相关(r=-0.372、-0.328,均P<0.05).结论 HDCP患者TNF-α和IL-6水平升高,MMP-9表达水平下降,TNF-α、IL-6和MMP-9在HDC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华  陈钧  杨学娟  刘友彬  徐卫东 《中国药房》2013,(41):3873-3875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SPC)对大鼠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普适泰[26mg/(kg·d)]组和高、中、低剂量[84、42、21mg/(kg·d)]SPC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免疫佐剂法建立大鼠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模型,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给药30d。检测各组大鼠末次给药24h后前列腺、脾、胸腺的脏器指数,前列腺组织病理变化,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的水平。结果:各组大鼠的脏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前列腺组织有明显炎症反应,血清中IL-8、IL-10、TNF-α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普适泰组和中、高剂量SPC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反应均有好转,血清中IL-8、IL-10、TNF-α水平均明显减少(P〈0.05),低剂量SPC组大鼠血清中仅TNF-α水平明显减少(P〈0.05),其余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SPC能显著改善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的免疫功能,并具有减轻前列腺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南  高海  段小春 《中国医药》2013,8(6):727-729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在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北京安贞医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常规予以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参附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15 d.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总有效率[91.1% (82/9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 (72/90)]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BNP、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332±78)ng/L比(985±123) ng/L、(73±11) ng/L比(102±10) ng/L、(2.8 ±0.3)μg/L比(5.1±0.7)μg/L,对照组:(554±89) ng/L比(978 ± 83) ng/L、(83±8) ng/L比(100±10) ng/L、(4.0 ±0.5)μg/L比(5.2±0.9)μg/L](均P<0.01);与观察组治疗后BNP、IL-6和TNF-α均明显降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给药能有效提高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吴学敏  魏鹍  朱东林 《河北医药》2012,34(22):3377-3379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技术对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清除作用及对凝血纤溶的影响,同时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患者肾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合并ARF行CVVH治疗的MODS患者106例,CVVH治疗前及治疗后6h、12h、24h,分别检测TNF-α、IL-6、IL-10、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抑制物-1(PAI-1)浓度;血液电解质及肾功能;血气分析、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体温、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结果 106例患者CBP治疗后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IL-6,IL-10水平在CBP治疗后均下降,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血清PAI-1、CR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随着CBP时间的延长下降逐渐减小,与CBP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VH前后BUN、Scr、血清K+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a+、Cl-、Glu、pH值、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P能清除合并ARF的MODS患者血清中多种炎性因子,对凝血纤溶紊乱有改善。CBP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对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伯根  高登辉  耿小平  熊奇如 《安徽医药》2011,15(10):1232-1234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有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因并发症死亡1例,围手术死亡率为1%,15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5%,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包裹性积液5例(5%)、切口感染5例(5%)、胆漏2例(2%)、术后腹腔出血2例(2%)、肺部感染1例(1%)、肝功能衰竭1例(1%)、胆道损伤1例(1%)、心律失常1例(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30)、术中出血量(P=0.019)和围手术期输血(P=0.011)等3项指标与术后并发症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48,OR=1.047,95%CI:1.000~1.096)和围手术期输血(P=0.027,OR=4.578,95%CI:1.184~17.698)是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围手术期输血及年龄是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肝切除术过程中必须尽量减少术中失血,避免围手术输血,对于高龄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探讨罗格列酮治疗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腹膜透析及罗格列酮4mg·d^-1,对照组常规腹膜透析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JR)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FPG、HOMA—IR、hs.CRP、TNF-α、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HDL—C水平有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罗格列酮可改善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状态及胰岛素抵抗,纠正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