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保山市的2个边境县(腾冲县、龙陵县)与缅甸山水相连,边境地区的居民素有与缅甸妇女通婚的习俗,且多为事实婚姻。为掌握这一特殊人群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于2011年在保山市的两个边境县开展了缅甸籍跨境婚姻人群的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艾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东南亚与非洲输入性恶性疟原虫在Polyα、TAA87两个微卫星位点多态性的差异。方法 收集缅甸(92份)和加纳(126份)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血液样本共218份,对所收集样本的Polyα、TAA87微卫星位点进行片段扩增,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产物长度,应用Excel 2010和GenALEx 6.0软件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和期望杂合度。结果 共获得146例单一感染样本的有效数据。Polyα、TAA87两个微卫星位点分别检测到16个和12个等位基因型,2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6 ± 0.02。缅甸输入样本在Polyα及TAA87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0个和8个,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86和0.81;加纳输入样本在Polyα及TAA87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5个和11个,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91和0.86 。此外,长度为174 bp(Polyα)和113 bp(TAA87)的等位基因仅在东南亚缅甸样本中测出,其等位基因频率占17%以上。结论 东南亚与非洲输入性恶性疟原虫在Polyα、TAA87两个微卫星位点具有不同等位基因类型和数量,建议将这两个位点作为区分不同地理来源疟原虫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掌握瑞丽口岸入境缅甸籍卡车司机中艾滋病流行的真实情况,为云南边境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2年起,在瑞丽口岸入境的缅甸籍卡车司机人群中,开展了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采用微量明胶颗粒凝集近期感染检测法(PA-LS),对缅甸籍卡车司机HIV抗体阳性血清样本进行HIV新发感染检测;对2007年采集的42份出入境缅甸籍卡车司机的HIV抗体阳性血浆样品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自2002年以来,瑞丽口岸入境缅甸籍卡车司机的HIV阳性检出率逐年下降;瑞丽口岸入境缅甸籍卡车司机中,HIV新发感染率明显下降;云南边境地区中国和缅甸籍人员感染的HIV亚型有所不同。结论经过云南检验检疫部门长期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和HIV检测工作,瑞丽口岸入境的缅甸籍卡车司机,其HIV阳性检出率逐年下降,HIV新发感染率也明显下降;口岸艾滋病防治工作对云南边境地区艾滋病的传入产生了明显的阻遏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区的疟疾形势 东南亚区疟疾流行国家属两个不同的地理实体:南亚(孟加拉、不丹、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大)和东南亚(缅甸、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根据生态流行病学,东南亚的疟区属于下列地区: —印度~伊朗(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除东北邦的印度和孟加拉三角洲)。 —印度~中国山区(印度东北部、不丹、孟加拉东部、缅甸和泰国)。  相似文献   

5.
2016年云南省新报告的外籍HIV感染者中德宏州新报告的外籍HIV感染者占比高达66.0%,且大部分为缅甸籍[1]。缅甸籍HIV感染者是德宏州艾滋病防控的重点。缅甸籍人员知晓自身HIV检测结果不仅有利于及早治疗,而且能降低HIV传播的风险。但目前国内关于缅甸籍人员检测结果知晓的相关研究结果较少,本文通过分析缅甸籍人员HIV检测结果知晓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今后更多德宏州缅籍人员知晓HIV检测结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HIV传播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缅甸消除疟疾策略面临的环境状况,为提升中缅消除疟疾合作项目的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EST环境分析模型分析缅甸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外部因素对落实消除疟疾策略的影响。结果国际社会、缅甸政府鼓励和支持疟防工作,出台有疟疾防治相关政策和指导方案,中缅通过两国高效的多部门合作来实现消除边境疟疾;缅甸疟疾防控经费主要来源为国际基金,国内财政投入不足;国内流动人口数量增加,不同民族和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增加疟疾防控难度;在非政府组织的帮助下开展疟疾防控工作,但本国基础卫生设施薄弱,多重抗药性疟疾的出现成为消除疟疾的潜在难点。结论为更好地落实消除疟疾策略,缅甸应该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保证稳定的财政支持;加强重点地区的疟疾监测管理和督导评估,加强信息交流机制建设、专业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云南省德宏州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云南省缅甸籍华裔中CHC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于2009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感染科的缅甸籍华裔和中国籍CHC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①172例中男88例,女84例,年龄14~73(44.47±11.34)岁,绝大多数为缅甸籍华裔(107/172,62.21%),其中以女性(63例)和>40岁(80例)居多,年龄大于中国籍患者(P均〈0.05),职业以商人(68例)为主,感染途径以注射、输血和手术等医源性感染为主。②缅甸籍华裔患者大多无临床症状,主要通过体检发现;绝大多数患者病程<10年;合并HIV感染率明显低于中国籍患者(7.48% vs.35.38%,P〈0.001)。③缅甸籍华裔和中国籍患者基线HCV RNA水平、肝硬化发病率及病程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26例行HCV基因型检测的患者中17例为缅甸籍华裔,检测结果为3b型5例,6型4例,1b型2例,2a型1例,3a型1例,不能分出型4例。结论①缅甸籍华裔CHC患者以女性、40岁以上、商人为主,感染途径主要为医源性感染,基线HCV RNA水平、肝硬化发病率及病程与中国籍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缅甸籍华裔患者HCV基因型呈多样化,以基因3b、6型及不能分型为主,合并HIV感染率明显低于中国籍患者。  相似文献   

8.
卵形疟原虫感染经常发生在中东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在缅甸境内尚无卵形疟的发病报道。本文对卵形疟在缅甸的分布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缅甸消除疟疾策略面临的环境状况,为提升中缅消除疟疾合作项目的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EST环境分析模型分析缅甸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外部因素对落实消除疟疾策略的影响。结果国际社会、缅甸政府鼓励和支持疟防工作,出台有疟疾防治相关政策和指导方案,中缅通过两国高效的多部门合作来实现消除边境疟疾;缅甸疟疾防控经费主要来源为国际基金,国内财政投入不足;国内流动人口数量增加,不同民族和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增加疟疾防控难度;在非政府组织的帮助下开展疟疾防控工作,但本国基础卫生设施薄弱,多重抗药性疟疾的出现成为消除疟疾的潜在难点。结论为更好地落实消除疟疾策略,缅甸应该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保证稳定的财政支持;加强重点地区的疟疾监测管理和督导评估,加强信息交流机制建设、专业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0.
在东南亚某些地区近年来由于抗氯喹、周效磺胺-乙胺嘧啶(SP)或奎宁的恶性疟原虫抗性株有发展的趋势,致使该地区化学预防和治疗疟疾更加困难。虽然在缅甸的部分地区常规使用SP,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为此作者决定在有抗性恶性疟原虫的疟疾流行区将甲氟喹与周效磺胺-乙胺嘧啶合用(MSP),并与单独服用大剂量的SP进行比较,以观察两种药物对预防疟疾的效果。受试者为在缅甸东南部靠近泰国边界恶性疟高度流行区内服役的健康士兵,年龄为18~40岁,曾长期服用SP(周效磺胺500mg,乙胺嘧啶25mg)进行预防(每周一  相似文献   

11.
腾冲县缅甸籍跨境婚姻妇女HIV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腾冲县缅甸籍跨境婚姻妇女及其中国籍配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方法 2009年,对腾冲县缅甸籍跨境婚姻妇女及其中国籍配偶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共采集缅甸籍跨境婚姻妇女血样960人,HIV感染率为1.98%;采集中国籍配偶血样741人,HIV感染率为1.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缅甸的婚姻状况,来中国的时间,最近1年是否有临时性伴是缅籍跨境婚姻妇女HI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需要对跨境婚姻人群采取有效地监控,倡导该人群进行婚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阻断HIV续发传播,有效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2.
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的西南部,与缅甸佤帮接壤,国境线长81.2公里,边民友好往来频繁。天然的地理因素给疾病预防控制带来了很大困难。1993年从缅甸嫖客中发现了第一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之后,每年在澜沧县人群的疾病监测中不断地发现HIV感染者。为了解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德宏州新报告不同国籍HIV感染者中HCV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8年云南省德宏州新报告的HIV感染者进行HCV抗体检测。结果 1 015例新报告HIV感染者中共检测出HCV阳性344例,阳性率为33.89%。其中,中国与缅甸籍新报告HIV感染者中HCV阳性率分别为8.45%(25/296)、44.37%(319/719),不同国籍的新报告HIV感染者HCV合并感染状况均显示民族、性别、HIV感染途径是HCV合并感染的相关因素,其中缅甸籍人群还提示HIV/HCV合并感染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相关。经异性性行为感染HIV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缅甸籍男性中:4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生HIV/HCV合并感染风险是40岁以下年龄组的0.36倍(95%CI:0.19~0.70);与非农业从业者相比,农民发生HIV/HCV合并感染风险是非农职业者2.42倍(95%CI:1.16~5.08)。结论德宏州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中HCV阳性率较高,缅甸籍HIV感染者HCV合并感染率明显高于德宏本地。应关注经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缅甸籍男性HCV合并感染风险,尤其是40岁以下者和农业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4.
在缅甸仰光以北120公里的勃固省皎达雅镇选择位于森林山麓区和相邻的平原区两类村庄进行了一次纵向的疟疾流行病学调查。时间为1984年9月至1986年9月。目  相似文献   

15.
中缅边境不同人群疟疾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与缅甸相接壤的云南省瑞丽市及南坎地区,两国边民可自由通婚通商。改革开放以来,边民往来更为频繁,年均流动人群约达600万人次,为当地疟疾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掌握疟疾发病情况,于1989-1992年进行了调查。对当地和内地到本市的流动人群、入境边...  相似文献   

16.
<正>暗娼既是受艾滋病影响的高危人群,也是导致艾滋病扩散的桥梁人群之一[1]。云南省瑞丽市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德宏州,三面与缅甸接壤,有多个口岸,边贸繁荣。德宏州外籍暗娼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率为4.2%[2],与全省既往暗娼哨点监测结果相近[3]。而瑞丽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除了本地暗娼外还存在部分缅甸籍暗娼,这部分人成为HIV在两国之间传播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正> 龙船花上天抛给人间的药用"绣球"龙船花又名仙丹花,有些地方也称它为木绣球,原产地为马来西亚、印度、缅甸,还是缅甸的国花。龙船花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并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哌喹复方片对缅甸无并发症恶性疟的疗效。方法 2007-2008年,分别在缅甸佤邦和克钦邦两个区,选择6~60岁无并发症、原虫无性体密度为500~200 000个/μl的单纯恶性疟病例,使用双氢青蒿素哌喹复方片治疗,成人总剂量8片(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 mg,磷酸哌喹320 mg),儿童剂量按年龄递减,疗程3 d。观察患者的退热时间、原虫转阴时间、无性体清除情况和不良反应等。结果共完成治疗134例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25.5±2.8)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39.5±7.8)h,无性体7 d清除率100%,治后28 d有4例复燃;16例在服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反应,如头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轻微症状,停药后即自行消失。结论双氢青蒿素哌喹复方片在缅甸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云南西部陇川县边境地区,近年来不断有缅甸边民入境。为了解边境地区疟疾流行态势以便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我们于1981~1989年进行疟疾流行情况调查。一、调查方法 1981~1989年对缅甸边民入境就医人员和当地边民的发热病人进行血检疟原虫。1989年8月抽查入境边民和当地居民进行血检疟原虫。1987年对入境的缅甸边民和当地边民进行荧光抗体水平调查,用本所生产的食蟹猴疟原虫为抗原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36岁,四川省射洪县人。2004年11月中旬到云南,在瑞丽中缅两国边境接壤的秀岛镇做运输木材工作。弄岛三面被缅甸环绕,距瑞丽市28km。患者从边境多次往返于缅甸境内运木材.每次停留约1周。于2005年3月底返乡后有过感冒样前驱症状:表现为周身不适、头晕、乏力、腰酸背痛、食欲不振伴有轻微呕吐,并于4月5日起反复发热,4月9日后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并日渐加重.体温最高达40.4℃,伴有寒战、呕吐、头痛、咳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