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寰枢椎脱位、不稳定可因寰椎骨折、枢椎齿突骨折、横韧带断裂、寰枢椎与枕骨大孔区发育异常、骨与关节的结核、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损引起。寰枢椎部位的创伤导致的脱位在临床上很少引起脊髓损伤,复位与固定相对容易,如早期治疗得当,预后较好。发育异常引起的寰枢椎脱位病程多比较长,寰椎与枢椎骨结构缺陷或变形,脱位严重,  相似文献   

2.
全身的关节可分为四种类型,即以致密的纤维组织作为骨联结的韧带联合型,以软骨作为骨联结的软骨联合型;具有广泛的骨性相互联结的骨性联结型和滑膜关节型。各关节因其部位.作用不同而功能和活动范围各异。所谓关节畸形,是指因某种原因使关节的正常解剖位置、形态发生异常,并影响或潜在影响其正常功能者。引起关节畸形的原因很多,临床表现多样。现就常见关节畸形的鉴别诊断要点简术如下: 1 先天畸形 先天性关节畸形发生在上肢的有先天性肩关节脱位;先天性肘关节强直等。发生在下肢的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外展性髋挛缩;先天性髋内翻;先天性畸形足和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等。其中以先天髋脱位最为多见。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是发病年龄很轻,即在新生儿或生后较短时间内即可发现。多为单关节、没有任何肿胀、疼痛等炎症表现。根据先天畸形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其功能活动受限程度不一,X线检查可有典型脱位改变而无骨、软骨破坏关节强直等异常。结合病史临床特点,诊断并不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3.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自1997年7月至2002年10月,共12例患者发生假体脱位,作者对其进行了详细评估,探讨脱位原因,对脱位者试行手法复位,复位失败者采用关节囊修补加必要的假体调整。结果:12例患者中,假体位置不良3例,软组织张力异常5例,假体位置异常伴软组织张力异常3例,患者活动超过安全范围1例。5例患者经手法复位后未再出现脱位,7例患者再脱位或复位失败经关节囊修补术或假体调整后未再脱位。结论:软组织张力异常是假体脱位的主要原因。对手法复位失败或再脱位患者,关节囊修补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宇飞  高方友  王曲  宋俊良  张伟  廖佳莉 《四川医学》2019,40(10):1074-1078
<正>寰枢椎位于颅颈交界区连接颅骨与脊椎,是旋转活动最大的关节,当先天发育畸形、炎症、创伤等因素累及骨质结构或韧带时可造成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因枢椎齿状突脱位后移导致延髓和上颈髓受压,可引起肢体麻木乏力、感觉异常、呼吸  相似文献   

5.
盂肱关节形成术适用于肩盂、肱骨头发育不良或韧带、关节囊过度松弛引起的盂肱关节不稳定和复发性肩关节脱位,或因创伤和病变所致盂肱关节结构破坏、功能丧失的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后脱位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我们对14例病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早期后脱位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脱位原因。对脱位者试行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失败者采用关节囊修补加必要的假体调整。结果14例病人中,6例经手法复位后未再出现脱位。对8例出现再脱位或复位失败的病人经关节囊修补术或必要的假体调整后未再出现脱位。结论软组织张力异常是假体后脱位的主要原因。加强缝合修补后方关节囊能够有效防止行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后脱位,机理为关节囊修补后能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旋、阻止股骨头假体在髋臼内衬内的初始滑动,并提供了形成致密的假关节囊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肩锁关节脱位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如肩关节处于外展内旋位时 ,暴力冲击于肩的顶部或跌倒时肩部着地 ,均可引起肩锁关节脱位。肩锁关节的稳定靠关节囊、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的维持作用[1 ] 。单纯关节囊及肩锁韧带撕裂 ,仅引起关节半脱位 ,只有同时伴有喙锁韧带断裂 ,才能造成肩锁关节全脱位。保守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复位容易 ,但维持对位困难 ,同时容易合并喙锁韧带愈合不良 ,晚发肩部畸形、疼痛、活动受限等不良后果。即使采用单纯肩锁关节切开复位克氏针或螺钉固定术 ,未修复或重建喙锁韧带 ,仍会出现脱位复发。 1 997-2 0 0 0年应用喙突移…  相似文献   

8.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发育不良(DDH), 也被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发育不良, 是指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现髋关节发育异常, 存在髋关节脱位或易于脱位的情况。这种异常发育可能涉及髋臼的形状、大小、倾斜度以及股骨头的位置和稳定性。正常情况下, 髋臼应该完全包裹股骨头, 形成稳定的关节, 但在DDH患者中, 髋臼可能过浅、过小或倾斜异常, 无法提供足够的覆盖和稳定, 导致股骨头易于脱位或完全脱位。轻度脱位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 而严重脱位可能导致髋关节不稳、步态异常、双下肢不等长等症状。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THA)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旨在通过置换患者异常发育的髋关节, 恢复关节功能、减轻局部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THA治疗DDH通常效果显著, 但手术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 如感染、血栓形成、人工关节松动和脱位等, 因此在临床上仍需高度谨慎。每位患者的病情是独特的, 手术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定制。医患双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共同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措施和康复计划。本文通过回顾一例DDH患者的THA案例, 来讨论这类手术后脱位的防范和建议, 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骶髂关节半脱位的发生机理及简易复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髂关节是一个非常稳固的关节,是连接躯干和下肢的枢纽;但骶髂关节半脱位又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本文结合骶髂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引起髂骨在骶骨关节面上运动的力学原理进行阐述,用以阐明引起骶髂关节半脱位的发生机理。文章最后根据发生机理提出两种骶髂关节半脱位的复位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肩锁关节脱位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如肩关节处于外展内旋位时暴力冲击肩的顶部或跌倒时肩部着地,均可引起肩锁关节脱位。肩锁关节的稳定性靠关节囊、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共同维持,其中喙锁韧带是稳定肩锁关节的主要结构。(1)。根据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损伤,锁骨移位的方向和移位的程度不同,分为为半脱位和全脱位。对肩锁关节半脱位治疗一般可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4周后去外固定行功能锻炼。本文就我院1996—2007年收治的12例肩锁关节全脱位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关节囊、肩、喙锁韧带修补手术治疗,随访结果及有关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X线对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和X线片诊断的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894例,分别测量两侧寰齿间隙距离,并取其差值(LADS),同时测量寰齿前间隙(ADI)。结果894例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颈椎张口正位片上LADS均表现为成人>3.0mm,儿童>5.0mm,颈椎侧位片上ADI成人>2.5mm,儿童>4.5mm。结论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X线诊断标准是:齿状突与寰椎侧块的关系失常,齿状突偏位,LADS不对称,ADI增大,且不对称情况不能通过头左或右旋转15°来纠正,但须除外骨折、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寰枢关节前脱位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张利恒 《吉林医学》2009,30(7):577-579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以下简称DDH),在儿童期未经治疗或治疗未彻底得到矫正,将遗留成人期半脱位或脱位,继发骨关节炎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和行走痛或骨盆脊柱代偿畸形。部分半脱位关节尚保留大部关节面软骨时,通过各种截骨术增加股骨头覆盖率和关节稳定性,得到延缓髋关节自然寿命的疗效。但多数因进行性骨关节炎最终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随着人工关节材料和技术的发展,人工关节置换逐渐成为治疗DDH的主要治疗手段和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因发育异常导致的髋关节骨性形态结构异常和软组织继发改变等解剖生理异常,增加了手术难度和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较常规的髋关节置换更需了解其特殊性与技术操作。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牵引闭合复位或手术切开复位后,关节仍不稳定,容易发生再脱位或半脱位。这种不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1)髋臼发育不良,髋臼向前、向外,X线拍片能部分地反映在髋臼指数增大,因而手术必须纠正髋臼的异常方向;(2)关节囊被脱应的股骨头牵拉成为一个“囊袋”,复位后股骨头又容易滑入此“囊袋”,手术要切除多余的关节囊;(3)关节周围肌肉挛缩,尤其是内收肌和髂腰肌使髋关节复位困难,手术时应松解、延长挛缩的肌肉。  相似文献   

14.
肖增明  万志年 《广西医学》2001,23(3):466-468
全髂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是种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本文总结分析71例(72髂)因全髂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治疗经过,目的是要确定有无放射学及手术 指征可参示反复脱位的发生,以及是否有急需手术处理的引起脱位的原因,本组71例中,妇性43例(60%),男性28例,平均年龄61岁(25-81岁),平均体重163磅(103-351磅),37个髂关节脱位发生于首次全髂换术后,35个髂脱位发生在翻修术后,首次全髂术后脱位者中有13例髂关节以前有髂关节手术史,因此,全部病例中共有48例(67%)有髂关节手术史,23%的髂脱位发生在术后1月,54%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23%发生在术后2年以上,脱位的原因有:(1)与位置有关的(X线检查无异常),(2)骨股或髂部件安放位置错误;(3)软组织不平衡(由于髂关节长芳及位置的变化造成),(4)同时丰在假体位置不良及软组织不平衡,与引起脱位的原因相对应,脱位的治疗亦分为:I类,经闭合复位序成功的脱位:II类,经再次手术解决的脱位,III类,经再次手术后又脱位但经闭合复位成功解决的脱位;IV类,需多次手术解决的脱位,我们认为任何原因引起的任何脱位都可能通过闭合复位得以解决,因此,闭合手法复位是治疗脱位的首选治疗方法,如果麻醉下闭合复位后检查髂关节仍不稳定,为避免多次治疗应立刻手术,髂关节如有软组织不平衡及外展肌无力等情况,无论其假体安放位置是否正确,其需要多次手术的风险很大,故这些髂关节适合于使用限制性的髂臼置换在术中达到机械稳定.  相似文献   

15.
正编辑同志:我平时喜欢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羽毛球,前两年在一次比赛中不慎发生肩关节脱位,及时经医生复位康复。此后,我在几次比赛中都连续发生过肩关节脱位,我现在是谈球色变。请问肩关节脱臼为何会连续发生呢?河南罗山郭远志郭远志读者:肩关节脱位,主要指的是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的脱位,包括前脱位和后脱位。肩关节脱位是全身关节最常见的脱位,约占50%以上,运动创伤如极度外展、外旋或单纯极度外旋是引起脱位最主要的原  相似文献   

16.
胸锁关节是上肢的锁骨与躯干骨之间唯一的关节,锁骨关节面常大于胸锁关节面,缺乏骨性稳定性,是人体主要关节中最不稳定的关节之一。胸锁关节脱位临床上较少见,占肩部所有关节脱位的1%,胸锁关节脱位多为间接暴力引起,由于锁骨脱位后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偶尔亦可发生向上脱位。前脱位是后脱位的20倍。  相似文献   

17.
肩关节周围炎,是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疾病,常因肱二头肌腱腱鞘炎、冈上肌肌腱炎或肩峰下滑囊炎等引起;也可因肩部或上肢损伤如骨折、脱位、肩部较长时间固定后所致。主要是关节囊褶皱和结缔组织发生的炎性反应。病久,  相似文献   

18.
军训致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1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常因合并其他损伤而难以发现,或因临床医师对此病认识不足而被漏诊、误诊、误治,继而引起颈椎不稳或加重颈髓、神经损伤.我院于1994~2004年共收治军训致枕颈部急性损伤患者48例(不包括院外死亡患者),其中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患者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骶髂关节半脱位是临床上引起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与其他疾病引起的下腰痛及骨神经刺激症状鉴别较困难,常被误诊或误治.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在2008年8月-2009年8月间,采用美式脊椎矫正技术治疗了26例骶髂关节半脱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寰枢关节的解剖特征和半脱位发生原因和机制,阐述寰枢关节劳损性半脱位X线诊断。方法:对寰枢关节劳损性半脱位发病年龄和职业分布统计分析。结果:寰枢关节劳损性半脱位X线诊断分侧移型、旋转型和复合型并伴有程度不同的颈椎曲度或骨质结构退行性变。结论:X线诊断寰枢关节劳损性半脱位时要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