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川芎治疗头痛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为血中气药,在头痛治疗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效果,历代医家多有验证,认为川芎确实为“治头痛之要药”。头痛究其病因虽多,但不外乎外感与内伤。《医碥·头痛》曰:“头为清阳之分,外而六淫之邪气相侵,内而六府经脉之邪气上逆,皆能乱其清气,相搏击致痛,须分内外虚实。”盖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府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风寒,风湿,风热等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或是血虚、血瘀、痰浊、肾虚、肝阳上亢等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川芎气味辛温,归肝…  相似文献   

2.
川芎是中医治疗头痛的常用要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川芎辛香走窜而行气,活血祛瘀以止血,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下入血海以治血瘀气滞诸痛,故前人誉为血中之气药,有寒者有之最宜。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为髓海之所在。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均上注与头。故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以下试将川芎治疗头疼的配伍经验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3.
"胸为清阳之府"是临床常用的中医术语,这一理论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胸府的生理特点,并作为核心理论指导临床的实践应用。探析"胸为清阳之府"的概念意义,阐释发挥其理论内涵以常衡变,根据"胸为清阳之府"的正常生理状态论证府失其用、胸阳痹阻的病机特点。据理立法,依法组方,基于"胸为清阳之府"确立相应治法指导遣方用药,形成完整系统的治疗思路,以冀为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生,凡五脏精华之血,六府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凡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导致气邪逆乱,淤阻经络,胸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  相似文献   

5.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散风止痛的作用。笔者现就其治疗头痛的有关问题略述浅见。1 川芎治头痛确有良效《珍珠囊》论川芎“其用有四;为少阳引经,一也;诸经头痛,二也;助清阳之气,三也;去湿气在头,四也。”头痛无论外感或内伤,均能导致头部清阳不展而产生疼痛。川芎上升头面,既可搜风通络镇痛,又能助清阳之气而利窍,故治头痛有良效。古方以川芎为君组方的芎辛导痰汤(《证治准绳》)、川芎散  相似文献   

6.
头乃清阳之府,诸阳之会,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注于头,一旦受外邪或内伤之于扰,便会产生疼痛,且痛有轻重,病有久暂,部位有别,体质有异,故治疗不能一概而论须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7.
头痛是一个自觉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引起头痛最常见的疾病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膜炎,脑炎,高血压,急性脑血管疾病,脑瘤,青光眼,额窦炎,三叉神经痛,发热等,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为髓海之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因...  相似文献   

8.
辛夷在鼻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辛夷芳香质轻,性浮而散,善治头面风邪而通鼻窍,为治鼻渊头痛、鼻塞常用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辛夷,味辛、温,归肺、胃经,具散风寒、通鼻窍之功。主治头痛、鼻塞、鼻炎、鼻渊、齿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述:“鼻气通于天,天着头也,肺也。肺开窍于鼻,而阳明胃脉环鼻而上行。脑为元神之府,而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顷,九窍为之不利。辛夷之辛温走之而入肺,其体轻浮,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天,所以能温中,治头面目鼻九窍之病。  相似文献   

9.
李宗庭 《中医研究》2008,21(7):47-48
头为上焦之至上,诸阳之会,脑为清灵之府,三阳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此,三阴五脏精华之血亦皆注于此。《类证治裁》说:“头为天象,诸阳经会焉,若六气外侵,精华内痹,郁于空窍,清阳不运,其痛乃作。”外感六淫之邪、内伤诸不足或脏腑经络发生病变皆可令脑络阻痹,清阳不达,浊阴翳蔽,因而发生头痛。所以一般把头痛分为风寒、风热、肝阳、血虚、痰浊、瘀血等。  相似文献   

10.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髓海所在,凡五脏之精华,六腑之阳气,皆上注于头。若痰浊稽留,则清阳不升,气机逆乱,瘀阻脉络,气血不能上注于头,脑失所养,则成厥逆头痛。笔者近年从痰瘀辨治四则,获得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急性脱髓鞘症病吕某,男,7岁。于1994...  相似文献   

11.
从瘀论治血管性头痛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头痛属中医学头风范畴。血管性头痛的病因多端,病机虽较复杂,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因于外感者,“盖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阻遏经络,经络不  相似文献   

12.
头为“诸阳之会” ,“清阳之府” ,又为髓海所在 ,凡五脏精华之血 ,六腑清阳之气 ,皆上注于头 ,故六淫之邪外袭清阳之气 ,上犯巅顶 ,邪气稽留 ,阻抑清阳 ,或内伤诸疾 ,导致气血逆乱 ,瘀阻经络 ,脑失所养 ,均可发生头痛。头痛首先分为外感与内伤 ,外感头痛 ,多在三阳 ,而内伤头痛 ,则以三阴经为多。总之头痛是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而痛苦的症状 ,差不多百分之百的人都尝试过疼痛的滋味 ,疼痛一遇到自己的身上总想马上把它解除。做为一个医生能把剧烈的疼痛很快缓解 ,可够得上一个“神医”。然而事情往往不那么简单 ,临证需要仔细分析 ,认真判断…  相似文献   

13.
头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头居人体最高位 ,为清阳之府 ,“诸阳之会” ,五脏精华之血 ,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聚于首 ,手足三阳经脉皆上会于头。《素问·方盛衰论》云 :“气上不下 ,头痛巅疾。”《类证治裁》有“肝阳上冒 ,震动髓海而致头痛”之说。可见 ,肝阳头痛在头痛一病中是最为常见之证。1 治疗方法处方 :川芎 1 0~ 1 5 g ,蔓荆子1 0~ 1 5 g。水煎服 ,日 1付 ,服 3天后复诊。并嘱其在服药期间停用其它药品。2 典型病例刘某 ,男 ,47岁 ,1 994年 4月 1 6日初诊。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 ,阵发头痛反复发作 2年余。西医诊为 :神经性头痛 ,…  相似文献   

14.
头痛在外感内伤杂病中均能出现,是一种自觉常见症状。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上会于此。不论外感、内伤、如脏腑经络发生病变,都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头部而发生头痛,例如头痛在前额属阳明经,在头颞部属少阳经,在后头部属太阳经,在头顶部属厥阴经和督脉。诊治头痛,必须结合头痛的部位、时间和性质等方面,进行辨证,分析其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的血管神经性头痛,其病因尚未明了,症状复杂多变,治疗也较困难。从本病的症状特点来看,与中医学中的某些头痛、偏头痛、头风等疾病相类似。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脑为清灵之府,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此,故外感、内伤诸种因素皆可令脑络阻痹,清阳不达...  相似文献   

16.
根据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表现,可归属"眩晕"范畴,病位在头,头为"清阳之府"、"中精之府"、"诸阳之会"。人体清阳之气、精华之血皆上注于头,头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脾胃居于中焦,连通上下,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可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所以脾胃在本病的发病和诊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是产生清阳之气的源泉,倘若脾胃损伤,则纳运失职,升降失司,不仅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元神之府失养,且痰湿阻于中州,浊气上蒙清窍,而出现头晕耳鸣等症。因此,脾胃在眩晕的发病和诊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治疗从脾胃入手,以补益、健运脾胃及调畅气机升降为主,并针对"风、火、痰、瘀、虚"不同的病理因素,佐以平肝、泻火、祛痰、化瘀、补肾之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胡老善于调理脾胃,尤其强调治病求本,重视全身的气机升降。而脾胃升降,又为脏腑气血升降的枢纽。关系到整个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脾升,精气才能上升;胃降,糟粕才能下行。升降有度,上下有序则“清阳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若脾胃功能失常,则升降之机紊  相似文献   

18.
论头痛的分经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凡手足三阳经均上循于头部,足厥阴肝经亦上会巅顶与督脉相交占殳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聚于头,外邪入侵、七情内伤、饮食劳倦、跌打损伤等均可使经络郁滞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而致头痛发作。其痛治不得其经,用不得其法,则易贻误病机.迁延不愈,为  相似文献   

19.
川芎茶调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川芎、白芷、养活、荆芥、防风、细辛、薄荷、甘草组成,该方善治外感头痛。头为“诸阳之会”、“清空之腑”,又为髓海之所在,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于头。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之气,故见头痛头晕目眩之症。此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风邪上攻,留而不去,头痛或偏或正,作止无时。其治应以疏风止痛为主。方取川芎、白芷、羌活疏风止痛,其中川芎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两侧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前额痛)。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20余年前在《上海中医药杂志》[1]上提出脑的生理特性及证治特点为"诸阳之会阳易亢"、"清阳之府邪易蒙"、"精明之府神易病"、"精髓之海髓易空"的观点。嗣后,2006年在《辽宁中医杂志》[2]上又发表了《心主神志、脑为元神之府及五神藏的临床思考》,而在近年探索中深觉前论有意犹未尽之感,进一步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